“40:15”。


    錦織圭率先拿到了局點。


    “40:40”。


    但是高文連追兩分形成平分。


    “40:ad”。


    “ad”代表“占先(advance)”,此時高文就再得一分拿到了破發點。


    阿瑟-阿什球場滿滿都是問號,明明高文看起來沒有進入狀態,整個擊球選擇荒腔走板,但為什麽現在卻是高文率先拿到破發點了?其中兩分都是錦織圭的失誤,難道說錦織圭迫不及待地兌現破發優勢,操之過急了?


    阿加西卻隱隱看出些許門道,視線餘光瞥了一眼桑普拉斯。


    桑普拉斯卻也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展露一個微笑,“高文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這又是什麽意思?


    阿加西視線再次看向球場,看看高文在破發點上會如何選擇。


    二區,近身壓正手。


    麵對破發點,錦織圭首次偷襲了一個近身發球,打破常規套路,出其不意地打破高文的預判。


    果然!


    高文預判錯誤,閃身接球的動作就沒有能夠第一時間啟動,腳步來不及移動調整,隻有上半身後仰,正手別住身體位置快速頂了一拍,利用小臂支撐身體的動作形成一個穩定三角,強硬地將發球頂迴去。


    但控製還是稍稍差了一點。


    網球弧線沒有能夠壓製,底線落點也壓得不夠深,於是錦織圭馬上就讓開位置,側身正手攻擊了一拍斜線,下一秒馬上就移動向自己的右側防守空擋,畢竟高文的反手直線確實令人忌憚。


    但錦織圭側身正手的攻擊紮實歸紮實,卻缺少穿透力,比起克耶高斯和瓦林卡來說確實差了一個檔次,這也給予高文足夠時間完成擊球,反而是因為揮拍推送的動作習慣性地大一些而顯得不太穩定。


    高文也知道自己需要適應錦織圭的擊球方式,所以沒有冒險變線,同樣擊打斜線。


    然後?


    然後高文和錦織圭就限製住對手的斜線線路,你一拍我一拍,兩個人都在改變擊球節奏,但線路始終固守斜線,兩個人通過手法的變化,節奏搶一拍慢一拍、發力一拍減一拍,看似簡單的重複路線擊球,兩位球員的注意力都非常專注。


    就在此時,錦織圭率先變化——


    反手切削砍了一拍,用一個怪異的手法切了一條直線,整個球速、旋轉、力量,全部都被顛覆重組。


    而且,錦織圭最聰明的地方就是選擇了切削,雖然犧牲了力量和速度,卻保證了線路和落點的威脅。


    這廂,馬上就可以看到高文全速奔跑橫向衝刺的身影,被錦織圭的率先突然變化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更糟糕的是,盡管速度不快,但落地之後也幾乎沒有什麽力量,反彈高度有限,即使高文順利趕到也已經沒有什麽擊球空間了。


    顯而易見地,高文此時正手擊打一拍斜線是最好選擇,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還可以改變一些擊球手法擊打小斜線——但現在看起來應該是來不及了。


    同時,高文在狂奔之中視線一瞥就能夠看到錦織圭朝著正手位快速移動補位的身影,這也說明了反手切削的目的不是得分,而是挖坑給高文跳,錦織圭隻需要在斜線等待著就可以了。


    怎麽辦?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擊打直線迴頭球,打亂錦織圭的計劃,但問題就在於,沒有擊球空間了,改變擊球線路是需要揮拍空間和拍頭收拍時間,否則直線就會收不進來,網球會落在雙打區內,也就是出界。


    怎麽辦?


    踏踏踏。


    電光火石之間,高文的腳步就已經拍馬趕到,然後就可以看到他的正手揮舞出一個大迴環的過頂揮拍動作,整個揮拍完全掄圓,卻不是擊打標準的斜線,而是——


    直線!


    但因為沒有收拍時間,所以高文拚命刷上旋,居然刷出一個月亮球,用超級大弧線拉出一個直線高球。


    另辟蹊徑!


    就好像錦織圭用切削一樣,高文放棄抽球,用拉高球的方式撇出一道月亮球成功完成變線,並且打亂錦織圭的布局計劃。


    “糟糕!”


    錦織圭馬上拉響警報,一個急停急轉,右腿一蹬,身體就已經重新朝著自己的左側橫向衝刺過去。


    比計劃被打亂更糟糕的是,因為迴位時間不對,所以錦織圭已經錯過了搶上升點的時機,而且高文偏偏又拉出一個超級上旋,網球落地反彈之後輕而易舉就已經越過錦織圭的肩膀——


    擺明了就是故意欺負錦織圭178厘米的身高。


    也許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已經在平均身高之上了,但在網球運動裏,卻需要麵臨重重困境。


    錦織圭的雙手反拍在自己肩線之上擊球,別扭得不行,不僅無法發力,而且重心也如同被撬動起來,雙腳根本站不穩。


    啊!


    錦織圭馬上就陷入困境,但他依舊沒有放棄,同樣拉出一個月亮球,盡可能為自己的迴球增加保險,確保進入界內,並且壓在底線深區,遏製高文的下一拍進攻。


    此時,又再次能夠看出錦織圭發燙的手感,如此被動如此困難的局麵下,他的迴球居然還能夠落在底線的線上,將球場空間利用到了極致,以至於當邊裁做出界內手勢的時候,現場觀眾都發出了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


    但高文知道比賽還在繼續,注意力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反手。


    高文早早就已經準確到位,但小碎步還在不斷調整自己的重心,努力判斷出網球的準確落點位置,然後就已經做好準備上前——


    算計,反算計,再反算計。


    兩位球員的這三拍球,每一拍都在算計都在挖坑,現在錦織圭的迴球也同樣如此:


    壓在底線的挑高球,高文如果冒險嚐試底線高壓的話,那麽風險自然是成倍上漲;但如果嚐試底線常規擊球的話,因為無法準確發力,迴球威脅自然也完全降低。


    那麽,高文會如何處理呢?


    視線餘光瞥了一眼球場對麵正在小碎步移動,用試圖假動作欺騙高文的錦織圭,然後,高文就往前上了一步,雙手反拍架起來,做出準備全麵發力的動作,誘使錦織圭跑動起來,不管是左邊還是右邊,總之先讓錦織圭跑動起來。


    下一步,就在雙手反拍即將擊球的時候,卻改變握拍方式,從抽球改變成為切球,就這樣切了一個小球。


    對,不是高壓也不是抽球,而是小球!


    又是反算計。


    第四次地,高文繼續挖坑。


    著筆中文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