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


    身後傳來了唿喚,托比亞斯停下腳步,轉頭就可以看見大衛-哈內特(david-har)的熟悉身影。


    “我護送你一程。”


    哈內特揚聲說道,然後就快步追上托比亞斯,然後兩個人一起並肩走向電梯。


    兩個人是老熟人了,私底下的交情不錯,托比亞斯也沒有顧忌,半開玩笑地吐槽一句。


    “怎麽,派你出來止損?”


    哈內特直接笑了起來,“怎麽能夠說是止損呢,應該是維持友好關係。”


    托比亞斯看了哈內特一眼,“你現在是以阿迪達斯的立場說話,還是以我朋友的身份說話?”


    “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啊,我明白了,還是阿迪達斯的立場。”


    “約翰……”


    看著有些無奈的哈內特,托比亞斯也還是笑了起來,沒有再為難好友。


    “合作不成也依舊還是朋友,這樣的道理我懂,放心,我怎麽可能得罪阿迪達斯呢,我又不是傻瓜,我還沒有做好轉行的準備呢。”


    一句調侃就讓兩個人相視一笑,盡管剛剛談判並沒有得出一個結果,但並不妨礙兩位好朋友的交情。


    叮。


    電梯來了,兩個人走進電梯,哈內特主動摁了地下三層停車場的按鈕,等待電梯門緩緩關閉起來之後,他才開口說道,“我知道你現在肯定有很多問號……”


    “但這些問號都得不到答案,所以放心,我不會詢問的。”托比亞斯滿臉淡定地吐槽了一句。


    哈內特嘿嘿地笑了兩聲,然後半聊天半解釋地說道。


    “約翰,你應該知道挑戰賽冠軍不值錢的,對吧?”


    “如果現在是黃金賽或者冠軍賽,那麽價值肯定不一樣,但挑戰賽冠軍,基本就和希望賽冠軍一樣,沒有人會在意。”


    道理,托比亞斯怎麽可能不懂?


    挑戰賽冠軍確實份量不足,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挑戰賽的參賽選手相對特殊——


    要麽是需要磨練的年輕球員,他們的發揮不穩定,狀態起伏特別激烈。


    要麽就是傷愈複出需要尋找手感的職業球員,他們往往將挑戰賽當作熱身賽或者練習賽來找手感,並不會拚盡全力。


    再不然就是天賦有限、實力有限的職業球員,放棄追逐更高目標,隻是將挑戰賽當作辦公室打卡賺錢的手段,比賽隻是一項維持生計的工作,不會真正拚盡全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挑戰賽冠軍的含金量是備受質疑的。


    在曆史長河裏,數不勝數的挑戰賽冠軍在進入更高級別的職業賽場裏幾乎都沒有什麽表現;而現在在職業賽場的頂級球員,往往都從來不參加挑戰賽或者根本沒有挑戰賽冠軍,比如四巨頭都是如此。


    嚴格來說,真正能夠長時間保持在世界排名前五十的球員,往往名下都沒有太多挑戰賽冠軍的頭銜。


    因為具備實力的年輕球員們,在挑戰賽稍稍打滾曆練一番之後,就直接進入更高級別的黃金賽或者冠軍賽,從資格賽開始打起——


    看看小茲維列夫就知道了,在德國本土依靠著網協照顧直接拿外卡參加冠軍賽和黃金賽;參加賓厄姆頓挑戰賽則是為了北美賽季做準備,隨後也沒有參加列克星頓挑戰賽,直接就參加北美係列賽的資格賽了。


    這些都是客觀事實。


    但哈內特的出發點本身就不對,如果是普通球員,那麽哈內特的觀點是正確的,但高文是華夏球員,那麽挑戰賽冠軍的曆史意義就不一樣了,即使挑戰賽冠軍份量再輕,也終究創造了曆史,對華夏市場的意義都不一樣。


    哈內特的話語,其實就是在找借口而已。


    托比亞斯也不打算戳穿哈內特,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等到我們贏得黃金賽或者冠軍賽的時候,決定權也就不在你們手上了。”


    如果高文現在贏得一站黃金賽冠軍,恐怕包括耐克、鱷魚、斐樂在內的所有頂尖品牌都會蜂擁而至,到時候選擇和誰簽約,決定權就掌握在高文手中,而且還要看看競爭對手的出價才行,阿迪達斯未必就能夠占據優勢。


    這也是客觀事實。


    托比亞斯蛇打七寸,一句話就刺中哈內特的軟肋。


    哈內特無可奈何地輕輕搖了搖頭,停頓了一下,看著徐徐下降的電梯,這才終於說了實話。


    “你以為我們就沒有關注高嗎?”


    “不僅我們在關注他,耐克也在關注他,我們都知道。”


    短短兩句話就泄漏出了實情,這下托比亞斯才正色起來,因為他知道哈內特終於願意說出實情了。


    “在雅典的時候,我們就在關注他了,ncaa賽場一直都是重點,而且還有詳細球探報告。”


    “在球探的眼中,他的球商出色、手感細膩、戰術敏銳,善於把握比賽脈絡,具有天生的競技能力。”


    非常非常出色的球探評價,不過往往後麵還有轉折,那才是重點,托比亞斯沒有著急地發表意見。


    “但是,身體單薄、力量欠缺,未來應該能夠成長為球商型技術球員,在挑戰賽級別能夠取得不俗成績。”


    哈內特的話語點到為止,沒有繼續下去,但潛台詞卻已經再明顯不過,挑戰賽級別以上的賽事恐怕會麵臨重重困境。


    原來如此!


    托比亞斯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關鍵在於“技術型球員”之上。


    此前就提到過,球拍技術持續不斷提高,球員的力量能夠更加充分更加完整地通過球拍傳遞到網球上,於是整個網壇慢慢發生改變,力量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而技術的輕盈靈動也漸漸被壓縮生存空間。


    曾經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瑪蒂娜-辛吉斯(martina-hingis)為代表的技術打法著實賞心悅目,而且整個打法非常多樣,戰術套路繁多,球員很少很少會一直固守在底線,輕盈靈動的擊球非常具有觀賞心。


    然而世紀交接的時候,以小威廉姆斯為代表的力量型打法橫空出世,以蠻不講理的方式壓製住技術型球員,力量層麵的絕對壓製掐滅了技術靈活運用的空間,“一力降十會”,整個網球世界改朝換代。


    2002年,進入職業網壇才短短五年的辛吉斯被迫第一次退役。


    時過境遷,網球發展到現在,女子網壇還可以看到拉德萬斯卡這樣的技術型球員在活躍,豐富不同打法,但在男子網壇卻已經很難很難尋找到生存空間。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