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


    一切,太過突然也太過意外,宛若盛夏午後的暴雨,沒有任何跡象,前一秒還豔陽高照下一秒就已經大雨滂沱,蠻不講理的傾盆暴雨劈頭蓋臉地宣泄而下,然後,東南西北也就徹底混沌成為一團。


    此時此刻的伊斯托明,就是如此。


    平常得不能再更加平常的一分,刹那間風雲變色,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卷入風暴之中。


    驚!慌!


    倉促之間,伊斯托明完全沒有時間思考,視線也有些忙不過來,也不知道應該看網球還是看高文,整個球場正在快速縮小,視野裏看不到任何空檔。


    但是,沒有時間了——


    其實,高文的迴球質量一般般,底線的反彈擊球,為了確保順利過網,拋物線又高又飄,來到伊斯托明一側的時候,沒有旋轉沒有力量也沒有速度。


    放在平時,這反而是伊斯托明的機會。


    然而現在卻不同,伊斯托明一時之間需要處理太多信息,等注意力迴到網球的時候,這才意識到,沒有力量附著的網球彈跳很低,正在快速下墜,他必須擊球了,否則就要兩跳了,但應該怎麽辦?


    腦海裏,思緒萬千,沒有辦法思考,完全沒有辦法。


    “呃!”


    一聲悶哼,伊斯托明就已經用雙手反拍完成了一次低位擊球,擊球點著實太低,基本在膝蓋以下的位置,沒有什麽揮拍空間,他必須將迴球拉起來。


    ——直線。


    下意識地,伊斯托明還是試圖破網,但擊球動作才剛剛完成,他就一陣懊惱,高文現在明顯就是反手位欠缺手感,結果自己還自投羅網地選擇直線。


    該死!


    然而,就連懊惱都沒有時間,伊斯托明就已經絕望。


    視線裏,高文一個橫向跨步,雙臂舒展,身體輕盈。


    一攔。


    一扣。


    堪比排球的攔網扣殺,正手手腕力量瞬間往內一扣。


    砰。


    砰!


    一拍清脆的擊球聲,一拍響亮的落地聲。


    斜線,空檔……得分!


    “啊!”


    高文快速將球拍塞到左手,右手緊握成拳高高跳躍起來,那輕盈飄逸的身姿就好像天馬流星拳一般。


    能量,短促而洶湧地全麵釋放——


    轟!


    全場,炸裂。


    可以清晰看到高文高高躍起的身姿帶動全場觀眾起立,瞠目結舌之間全然無法思考,就這樣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腎上腺素瞬間引爆,全場山唿海嘯。


    這次,桑普拉斯反而雙手盤胸,一副穩坐泰山的模樣,從眼神和姿態就能夠感受到由內而外的自豪。


    球員包廂裏,其他人全部都已經站立起來,包括佩爾特也不例外——


    “0:30”。


    從比分就能夠看出來,這一局,高文敏銳地捕捉到機會並且連續得分,這也許就是第四盤的轉折點。


    阿加西注意到了桑普拉斯的鎮定,嘴角輕輕上揚起來,眼睛裏流露出一抹玩味,卻也沒有戳破老友。


    在2022年,如果詢問年輕球員或者年輕觀眾,他們可能會說,這不是費德勒的絕技嗎?


    而且,還有一個正式的官方名字,“sabr”,直譯為“來自羅傑的狡猾攻擊”。


    從名字一看就知道,這是專屬費德勒的戰術。


    這項戰術,首次出現是在費德勒對陣德約科維奇的比賽裏,在對手發球的時候,費德勒突然切入底線,以切削或者反彈的方式搶一個接發球,緊接著隨球上網,通過網前施壓拿下這一分,屬於偷襲。


    但是,“sabr”不能頻繁使用,因為男子球員的發球時速非常快,進入底線之後,往往沒有足夠的反應空間和時間,反而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即使是手感出色如費德勒也經常會出現離譜的失誤。


    “sabr”倒是非常具有娛樂性,後來在社交網絡上以動圖或者短視頻的方式廣泛傳播。


    事實上,這項戰術並不是費德勒獨創,早在半個世紀前,發球上網的全盛時代,就有球員曾經嚐試過。


    可惜,當時因為球拍還是木質的,無法承受太大的力量,否則擊球精準度就會下降,所以成功率不高。


    一直到九十年代,桑普拉斯成為發球上網風格的集大成者,書寫無數曆史,這項戰術也是他的殺手鐧。


    高文的戰術,正是來自桑普拉斯。


    同一套戰術,在桑普拉斯和費德勒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站位。


    費德勒是偷襲,他的站位不僅會進入底線,而且會一路乘風破浪地迫近發球區底線,等於用自己的身體製造物理層麵的壓迫,在接發球前就已經形成幹擾,這和下手發球一樣,不違反規則但引發爭議。


    準確來說,規則沒有規定球員的接發球位置,所以,在業餘比賽裏,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選擇站在發球區內,故意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予對手施壓,但基本等於耍無賴;麵對這樣的情況,發球一方隻需要選擇大力發球,毫不猶豫地直接砸過去,就能夠破解。


    “sabr”的戰術核心也是如此,通過偷襲的方式打亂對手的節奏,所以,壓前,這是戰術的核心關鍵,至於後續的一係列動作,包括切削接發球和上網,隻是延續動作而已。


    桑普拉斯是對抗,他的站位往往不會進入底線,而是站在底線上,有點類似於搶發球的上升點策略,第一時間將發球搶迴去,但不在意迴球質量,真正的重點是後續,也就是發球上網,通過網前對決來決勝負。


    簡而言之,真正的核心是上網,前麵的動作和後麵的動作都是為自己的上網鋪墊,這是標誌性發球上網型球員的打法,因為上網需要快速,盡可能壓縮對手迴球破網的空間,所以球員才提前發球站位縮短上步距離。


    二者之間,從戰術意圖層麵就有著鮮明區別。


    自休賽期以來,桑普拉斯就一直在培養打磨高文的網前技術,並且貫穿澳網和法網,不斷試錯不斷調整,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草地球場豐富高文的武器庫,成為關鍵時刻打破僵持平衡的製勝法寶。


    另外,這一套戰術還有一個優點:節省體能。


    在體力極點或者狀態不佳的時候,通過發球上網來改變比賽節奏,為自己爭取喘息空間,堪稱上策。


    桑普拉斯滿意的,不僅僅因為高文的出色執行,還因為高文的時機選擇,毫無預警地就打破了平衡。


    一切,恰到好處——


    接下來一分,對伊斯托明來說,壓力山大。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