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輕如燕,提氣而起,有那麽一刹那,非常非常短暫的一刹那,就好像邁克爾-喬丹灌籃時刻一般地短暫滯空,似乎能夠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張開雙臂擁抱藍天,整個世界匍匐在自己腳下。


    然後。


    雙臂舒展,完全打開、完全延伸,隱藏在身體角角落落的能量全部釋放,就這樣無限延伸到了極致。


    球拍,演變為手臂的一部分,指尖仿佛能夠清晰觸碰到網球表麵的絨毛,丹田深處的力量瞬間釋放。


    折疊。


    下壓。


    蓋帽。


    扣殺。


    也就是這短短刹那,毫秒都無法計算的瞬間而已,o2球場陷入極致的寧靜,所有聲響全部都消失。


    靜謐,驚心動魄的靜謐。


    緊接著,堪比曇花綻放的曼妙與美麗就這樣釋放。


    砰!


    一聲巨響。


    平地驚雷。


    瞬間釋放,魔法解除,凝滯的刹那就這樣恢複原樣,一切的一切以十倍速的姿態播放,心髒一縮。


    此時才看到,一股幾乎就要打爆網球的力量在費德勒正手位半場空檔盛開,一團芥末黃的煙花爆開。


    轟鳴激蕩。


    灌籃,製勝——


    啊!


    地心引力拉拽著高文重新迴到地麵,但他緊接著就再次高高跳躍起來,握緊雙拳,嘶吼釋放出全部能量。


    啊啊啊!


    那一聲仰天長嘯,就這樣浩浩蕩蕩地激蕩起層層漣漪,可以清晰感受到滾滾氣浪席卷全場勢不可擋。


    夠暴力,夠幹脆,夠精彩。


    嘩。


    然後,所有人陷入震驚。


    他們就這樣注視著球場,甚至忘記了發出聲響,隻是感受心髒喪失理智地瘋狂撞擊胸膛,耳膜之上一陣轟鳴,無法控製地心潮澎湃起來。


    好看!


    高文重重握拳,持續為自己加油鼓勁,第二盤沒有結束,盡管費德勒剛剛連下八分達到士氣的巔峰,但高文拒絕不戰而退,他依舊在戰鬥依舊在拚搏。


    勝負成敗,為時尚早。


    在這一刻,高文被激發出昂揚鬥誌,仿佛他才是站在懸崖邊上奮力一搏的球員,仿佛他才是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輸球的球員。


    和費德勒比較起來,高文更加饑餓、也更加渴望,不止是為年終世界第一,還有為年終總決賽冠軍。


    費德勒已經無數榮譽,僅僅是年終總決賽冠軍就有六座,而高文依舊什麽都沒有,他依舊年輕依舊饑餓依舊渴望,哪怕是領先也沒有丟掉專注力。


    因為高文清楚對手的能力,進入決勝盤,一切皆有可能,即使他們最後還是必須通過決勝盤一較高下,高文也不能將第二盤拱手讓出,事情沒有那麽容易;更何況,誰說第二盤,高文就沒有機會的?


    “30:40”。


    一眨眼,連續三個破發點就隻剩下最後一次機會。


    高文目光灼灼地看向球場對麵,堂堂正正地注視費德勒,嘴角笑容上揚,然後再次握拳再次嘶吼——


    暴風雨,已經來臨。


    轉過身,高文就邁步走向底線,深唿吸一口氣。


    第三個破發點,往往是最危險的,眼看著連續三個危機就要化解,要麽急躁、要麽鬆懈,然後手頭功夫可能就沒有那麽細致,局麵也就偏離自己的掌控。


    而且,現在和此前不同,高文知道發球威力下降,ace或者發球直得比較困難,所以他需要布局縝密一些。


    不能隨隨便便敷衍了事。


    高文利用擦汗的空檔,稍稍控製節奏調整唿吸,大腦梳理一下情況,這才不緊不慢地重新迴到底線。


    二區。


    ……反手?


    對,反手!


    這次來到二區,高文毫不猶豫地將炮口瞄準費德勒的反手,但沒有選擇外角,主要避免費德勒搶攻,反而利用角度來撕開角度;而是選擇近身壓反手,一拍落地之後內側旋轉的發球,巧妙地控製局麵。


    時速178公裏。


    啪。


    從擊球聲就能夠判斷,並不清脆,旋轉取代力量,成為這一次發球的主角。


    然而,才剛剛發球,高文就意識到——


    糟糕。


    費德勒,上步了。


    盡管不是“sabr”,卻完美延續費德勒在北美夏天硬地賽季裏上步搶接發球的方式,咄咄逼人地施壓。


    高文在閱讀比賽,顯然,費德勒也沒有走神。


    費德勒也能夠判斷局勢,現在雙方的發球都麵臨一些困境,主要還是體能波動的影響,在球速無法保持足夠壓製效果的情況下,往往會通過旋轉和落點的組合達到牽製和布局的目的。


    近身發球,就是其中一種。


    盡管費德勒無法預測高文會選擇什麽發球方向,但隻要是近身發球,他就可以上步,他就可以搶攻。


    不需要完全切入底線,上前一步就已經足夠。


    一搶!


    然後,接下來呢?


    費德勒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主動上步將壓縮自己的反應時間,麵對近身發球就將更加局促更加擁擠,所以他不能走神。


    不僅不能走神,而且需要全神貫注,一切就看反應速度了。


    費德勒敢於在頂尖高手對決之中采用“sabr”,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自信——


    此時,也是如此。


    幾乎是上步的同時,費德勒就判斷出高文選擇近身壓反手的發球,腳步不動,並沒有做出調整和閃避,隻是上半身後仰,錯開一個位置,單手反拍豎立起來,也不需要揮拍,依靠腳步上前的動作完成推動和發力。


    一擋。


    一撇。


    看似簡單的擊球動作,實則對於反應、柔韌、協調、平衡都提出嚴峻考驗,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


    手感。


    卻見,費德勒球拍的拍麵角度側開,一看就知道準備擊打斜線,但這次稍稍不同的地方在於角度特別明顯。


    網球,一碰一撞,然後就已經順著反作用力的方向反彈出去。


    斜線。


    大斜線。


    完完全全撕開角度的斜線。


    費德勒的迴球,居然撇出一個不可思議的弧線,落在高文左側發球區的底線小三角裏,落地之後持續躥出去。


    角度,清奇。


    輕而易舉就打破所有預測,因為就連費德勒自己也不知道迴球效果如何,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而且,這依舊不是全部。


    因為費德勒根本就沒有揮拍,幾乎等於沒有力量,純粹就是借力打力;再加上高文的發球以旋轉為主,也沒有什麽力量,一拍推送迴來之後,網球也就飄飄忽忽,落地之後幾乎已經感受不到力量。


    於是,這一拍迴發球,又淺又偏、又輕又低。


    瞬間,就把高文推向懸崖邊,還沒有啟動腳步就已經沒有什麽擊球空間。


    危險!危險!危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