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局,“30:30”。
麵臨平分的小小考驗,德約科維奇再次展現巨頭風采,以兩記幹脆利落的製勝分阻擋高文的連續衝擊,強勢保發,終於摁住高文這一波連下三局的小高潮,再次將壓力推給對手,牢牢把握勝利主動。
——“6:5”。
第十二局,“40:15”。
德約科維奇在搏殺,他還是試圖做出不同嚐試,此時就能夠看出世界第一戰術層麵的睿智與高明。
一來,打亂節奏,破壞高文最近四局來的底線手感,德約科維奇的兜球有些壓不住高文,他需要破局。
二來,節省體能,顯然高文已經度過體能極點,但德約科維奇的下一個體能極點已經悄無聲息地靠近。
綜合考量後,在這一局裏,德約科維奇充滿冒險以及實驗性質的搏殺開路,呈現出另外一番模樣。
高文不為所動、穩紮穩打,牢牢把控局麵,幹脆利落地快速保住發球局,頂住壓力將比賽推入最後階段。
——“6:6”。
搶七,來了。
從年初墨爾本公園決勝盤的跌宕起伏到溫布爾登半決賽的長盤拉鋸,那些緊張那些刺激全部源自於大滿貫長盤決勝的悠久傳統,華山論劍巔峰對決的精彩也就推向全新高度,展現球員意誌層麵的較量。
然而,美網與眾不同。
這裏是四大滿貫裏的唯一特例,一切向商業看齊、一切向當代電視轉播妥協,從乒乓球到羽毛球,從排球到足球,所有競技體育都曾經經曆過這樣的陣痛時期,為了電視轉播方便而不得不控製時長,最後通過改變比賽規則的方式製造不同的刺激。
足球的金球製度,盡管不公平,並且伴隨一定的運氣,但事實上,更加刺激更加突然也更加具有話題性。
美網,也是如此,而且,它是先鋒,遠遠領先於時代的先鋒——
早在1970年,也就是網球進入公開賽時代的第三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就已經取消了長盤決勝的規則。
其實,在1968年和1969年,當時不僅保留長盤決勝,而且沒有搶七,也就是說,從第一盤比賽開始,一旦比分進入“6:6”,沒有搶七,就必須一方連贏兩局才能拿下這一盤,這也意味著比賽更加漫長。
所以,改革是必然的,“搶七賽製”登場。
區別在於,當其他大師賽和大滿貫稍稍保守,五盤三勝製的比賽,僅僅前四盤能夠通過搶七決勝負,但決勝盤依舊必須是長盤決勝;而美網則幹脆一步到位,不僅前四盤,決勝盤也同樣引人搶七賽製。
也就是說,自1970年開始,美網就已經沒有長盤決勝了。
德約科維奇正是清楚這一點,這才沒有在第十二局消耗太多能量,為即將到來的搶七決勝積蓄能量。
於是——
眾望所歸。
一場史詩級的比賽,需要一個史詩級的結尾。
盡管不是長盤決勝,卻將全場的博弈與碰撞,全部凝聚在一個短短的搶七裏,以最刺激也最驚險的方式推向巔峰,在經曆四盤比賽四個多小時的強強對決之後,兩位球員都將挖掘出自己最後的潛能。
一觸即發!
短短一秒,阿瑟-阿什球場就直接進入狂歡模式,鋪天蓋地的嘶吼、爭先恐後的跳躍、聲嘶力竭的歡唿源源不斷地井噴,難以置信他們也在現場觀看了四個多小時的賽事,此時紛紛挖掘出自己的能量——
盡情燃燒。
毫無保留地,全心全意地。
搶七裏,率先發球的是德約科維奇,率先發力的也同樣是德約科維奇。
從第十局開始,德約科維奇就開始調整開始布局,豐富的比賽經驗以及不可多得的大滿貫決賽經曆扮演重要角色,在博弈與布局之中搶占先機。
“1:0”。
順利保住自己第一個發球分之後,德約科維奇毫無預警地搶發球了——
和高文幹脆利落的搶接發球搏殺不同,德約科維奇直接將發球推向中路深區,瞄準高文的站位推深,迫使高文擊打反彈球。
緊接著,德約科維奇搭配上網偷襲,網前攔截切放小球,將高文調動到網前,最後以一拍正手蓋帽扣殺結束這一分。
整個套路整個組合整個執行,完美無缺,沒有給高文留下太多調整或者搏擊的空間,以組合拳收下這一分。
率先兌現迷你破發,“2:0”。
仔細想想,如果德約科維奇將這一套戰術放在高文發球局裏執行,哪怕是破發點上,也隻是兌現一個破發而已,不見得就能夠轉變為更大優勢,而且高文很快就能夠調整反擊;但放在搶七局裏則不同——
每一分都價值千金。
更何況還是決勝盤搶七,通往冠軍的最後戰場。
德約科維奇搶先一步,全部都是經驗。
果然!
德約科維奇搶占先機。
隨即,高文馬上完成調整,站穩腳跟,控製節奏控製線路,並沒有心急火燎地操之過急丟掉心態,在一次十六拍迴合的拉鋸之中,利用正手底線深區的壓線球破壞德約科維奇的節奏,導致德約科維奇正手直線出界,穩紮穩打地追迴一分。
“2:1”。
盡管如此,德約科維奇不為所動,心態平穩,連續保住自己的兩個發球分,進一步拉開比分差距。
“4:1”。
此情此情,和決勝盤的局麵,何其相似,又是德約科維奇率先迷你破發,又是德約科維奇拉開比分差距,盡管隻有一個迷你破發的優勢,但從比分來看卻宛若天塹,氣勢層麵上遙遙領先完全占據上風。
這次,阿瑟-阿什球場沒有騷動,他們已經對高文產生了信心——
不管什麽困難,高文總是能夠扭轉局勢王者歸來,不是嗎?
但這次,德約科維奇說不。
蹬地,刹車。雙手反拍,長劍出鞘。
直線!
洞穿防線,製勝得分。
見血封喉。
這一分,屬於德約科維奇,整整二十四拍的拉鋸迴合,德約科維奇防守反擊,在極度被動下的搏殺——
成功了!
“5:1”!
啊!
難得一見地,德約科維奇也終於釋放出來,自第四盤以後就已經許久不見,壓抑了再壓抑、控製了又控製,洶湧著澎湃著燃燒著,最後展現出自己的霸氣和強勢,緊握雙拳仰天長嘯,宣告王者降臨。
他,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才是世界第一!
啊啊啊!
德約科維奇的聲勢浩浩蕩蕩的引爆,塞爾維亞球迷也按耐不住自己,狂熱激情成為阿瑟-阿什球場的主旋律。
腳步,堅定不移地朝著冠軍獎杯,再次邁進!
麵臨平分的小小考驗,德約科維奇再次展現巨頭風采,以兩記幹脆利落的製勝分阻擋高文的連續衝擊,強勢保發,終於摁住高文這一波連下三局的小高潮,再次將壓力推給對手,牢牢把握勝利主動。
——“6:5”。
第十二局,“40:15”。
德約科維奇在搏殺,他還是試圖做出不同嚐試,此時就能夠看出世界第一戰術層麵的睿智與高明。
一來,打亂節奏,破壞高文最近四局來的底線手感,德約科維奇的兜球有些壓不住高文,他需要破局。
二來,節省體能,顯然高文已經度過體能極點,但德約科維奇的下一個體能極點已經悄無聲息地靠近。
綜合考量後,在這一局裏,德約科維奇充滿冒險以及實驗性質的搏殺開路,呈現出另外一番模樣。
高文不為所動、穩紮穩打,牢牢把控局麵,幹脆利落地快速保住發球局,頂住壓力將比賽推入最後階段。
——“6:6”。
搶七,來了。
從年初墨爾本公園決勝盤的跌宕起伏到溫布爾登半決賽的長盤拉鋸,那些緊張那些刺激全部源自於大滿貫長盤決勝的悠久傳統,華山論劍巔峰對決的精彩也就推向全新高度,展現球員意誌層麵的較量。
然而,美網與眾不同。
這裏是四大滿貫裏的唯一特例,一切向商業看齊、一切向當代電視轉播妥協,從乒乓球到羽毛球,從排球到足球,所有競技體育都曾經經曆過這樣的陣痛時期,為了電視轉播方便而不得不控製時長,最後通過改變比賽規則的方式製造不同的刺激。
足球的金球製度,盡管不公平,並且伴隨一定的運氣,但事實上,更加刺激更加突然也更加具有話題性。
美網,也是如此,而且,它是先鋒,遠遠領先於時代的先鋒——
早在1970年,也就是網球進入公開賽時代的第三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就已經取消了長盤決勝的規則。
其實,在1968年和1969年,當時不僅保留長盤決勝,而且沒有搶七,也就是說,從第一盤比賽開始,一旦比分進入“6:6”,沒有搶七,就必須一方連贏兩局才能拿下這一盤,這也意味著比賽更加漫長。
所以,改革是必然的,“搶七賽製”登場。
區別在於,當其他大師賽和大滿貫稍稍保守,五盤三勝製的比賽,僅僅前四盤能夠通過搶七決勝負,但決勝盤依舊必須是長盤決勝;而美網則幹脆一步到位,不僅前四盤,決勝盤也同樣引人搶七賽製。
也就是說,自1970年開始,美網就已經沒有長盤決勝了。
德約科維奇正是清楚這一點,這才沒有在第十二局消耗太多能量,為即將到來的搶七決勝積蓄能量。
於是——
眾望所歸。
一場史詩級的比賽,需要一個史詩級的結尾。
盡管不是長盤決勝,卻將全場的博弈與碰撞,全部凝聚在一個短短的搶七裏,以最刺激也最驚險的方式推向巔峰,在經曆四盤比賽四個多小時的強強對決之後,兩位球員都將挖掘出自己最後的潛能。
一觸即發!
短短一秒,阿瑟-阿什球場就直接進入狂歡模式,鋪天蓋地的嘶吼、爭先恐後的跳躍、聲嘶力竭的歡唿源源不斷地井噴,難以置信他們也在現場觀看了四個多小時的賽事,此時紛紛挖掘出自己的能量——
盡情燃燒。
毫無保留地,全心全意地。
搶七裏,率先發球的是德約科維奇,率先發力的也同樣是德約科維奇。
從第十局開始,德約科維奇就開始調整開始布局,豐富的比賽經驗以及不可多得的大滿貫決賽經曆扮演重要角色,在博弈與布局之中搶占先機。
“1:0”。
順利保住自己第一個發球分之後,德約科維奇毫無預警地搶發球了——
和高文幹脆利落的搶接發球搏殺不同,德約科維奇直接將發球推向中路深區,瞄準高文的站位推深,迫使高文擊打反彈球。
緊接著,德約科維奇搭配上網偷襲,網前攔截切放小球,將高文調動到網前,最後以一拍正手蓋帽扣殺結束這一分。
整個套路整個組合整個執行,完美無缺,沒有給高文留下太多調整或者搏擊的空間,以組合拳收下這一分。
率先兌現迷你破發,“2:0”。
仔細想想,如果德約科維奇將這一套戰術放在高文發球局裏執行,哪怕是破發點上,也隻是兌現一個破發而已,不見得就能夠轉變為更大優勢,而且高文很快就能夠調整反擊;但放在搶七局裏則不同——
每一分都價值千金。
更何況還是決勝盤搶七,通往冠軍的最後戰場。
德約科維奇搶先一步,全部都是經驗。
果然!
德約科維奇搶占先機。
隨即,高文馬上完成調整,站穩腳跟,控製節奏控製線路,並沒有心急火燎地操之過急丟掉心態,在一次十六拍迴合的拉鋸之中,利用正手底線深區的壓線球破壞德約科維奇的節奏,導致德約科維奇正手直線出界,穩紮穩打地追迴一分。
“2:1”。
盡管如此,德約科維奇不為所動,心態平穩,連續保住自己的兩個發球分,進一步拉開比分差距。
“4:1”。
此情此情,和決勝盤的局麵,何其相似,又是德約科維奇率先迷你破發,又是德約科維奇拉開比分差距,盡管隻有一個迷你破發的優勢,但從比分來看卻宛若天塹,氣勢層麵上遙遙領先完全占據上風。
這次,阿瑟-阿什球場沒有騷動,他們已經對高文產生了信心——
不管什麽困難,高文總是能夠扭轉局勢王者歸來,不是嗎?
但這次,德約科維奇說不。
蹬地,刹車。雙手反拍,長劍出鞘。
直線!
洞穿防線,製勝得分。
見血封喉。
這一分,屬於德約科維奇,整整二十四拍的拉鋸迴合,德約科維奇防守反擊,在極度被動下的搏殺——
成功了!
“5:1”!
啊!
難得一見地,德約科維奇也終於釋放出來,自第四盤以後就已經許久不見,壓抑了再壓抑、控製了又控製,洶湧著澎湃著燃燒著,最後展現出自己的霸氣和強勢,緊握雙拳仰天長嘯,宣告王者降臨。
他,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才是世界第一!
啊啊啊!
德約科維奇的聲勢浩浩蕩蕩的引爆,塞爾維亞球迷也按耐不住自己,狂熱激情成為阿瑟-阿什球場的主旋律。
腳步,堅定不移地朝著冠軍獎杯,再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