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社交網絡和新聞媒體的反應,恰恰證明了高文的觀點——


    期待值,已經發生改變,來自外界的聲音正在成為年輕一代保持專注的一大障礙,顯然,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一切的一切,全部都被放在顯微鏡底下,效果被放大十倍百倍。


    一場勝利,可能就被吹噓上天;同樣,一場失敗,可能就被打入地獄。


    但在競技體育的世界裏,勝利就是勝利、失敗就是失敗,一場兩場比賽並不能夠代表整個職業生涯。


    媒體和網絡需要放鬆放鬆,年輕球員也需要放鬆放鬆,隻有這樣才能夠成長。


    吼!


    吼吼吼!


    阿瑟-阿什球場因為高文的話語而亢奮起來,掌聲雷鳴。


    考瑞爾看向高文的眼神,也流露出一抹欣賞,沒有再繼續圍繞焦點話題挖掘爆料,而是聚焦下一場比賽。


    “高文,接下來的第二輪比賽,你的對手已經出爐,早些時候,馬迪-費什已經率先闖進第二輪比賽……”


    啊!


    現場歡唿與嘶吼打斷了考瑞爾的話語,此時此刻就能夠感受到,費什才是真正的主場,能量驚人。


    考瑞爾嘴角的笑容輕輕上揚起來。


    “接下來,你將和馬迪爭奪一個第三輪的席位。”


    “在今年美網拉開序幕前,馬迪就已經宣布,這將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比賽,最後一次踏上紐約賽場,也是最後一次踏上網球場。”


    “這是你和馬迪的首次碰麵,同時也將是你們的最後一次碰麵,對此,你有什麽想法?”


    哦,哦哦哦。


    阿瑟-阿什現場的歡唿與起哄持續不斷,甚至可以看到球迷站立起來,高舉雙手,振臂高唿。


    顯然,對於下一場比賽,他們現在就已經展現出超值期待。


    高文輕輕聳了聳肩,露出一個笑容。


    “毫無疑問,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榮幸。”


    “下一場比賽,我就是配角,聚光燈應該是屬於馬迪的。”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輕而易舉就將阿瑟-阿什球場的氣氛推向一個極致,掌聲與口哨轟轟烈烈地宣泄而下。


    說完,高文就已經彎腰提起自己的裝備包,結束采訪準備離開,比賽結束後還有一係列工作需要完成。


    然而,考瑞爾等待一個時間差,看著高文已經轉身離開,慢了半拍才喊道。


    “夥計,這就準備離開了?看來你是迫不及待想要擺脫我,我的問題還沒有結束呢。”


    一聽就知道考瑞爾在開玩笑,在全場哄笑之中,高文不得不停下腳步,笑容滿臉地重新看向考瑞爾。


    考瑞爾故意閉上嘴巴,拒絕開口,眼睛裏滿滿都是笑容。


    高文將裝備包放下,做了一個邀請的手勢。


    考瑞爾這才將話筒靠近嘴邊,“我隻是想詢問一下你的裝備,這一身黑色裝備如此瀟灑如此時尚是在模仿盔甲嗎?”


    高文,瞠目結舌。


    哈哈,哈哈哈,全場爆笑。


    非常難得看到高文啞口無言的表情,如此畫麵著實珍貴。


    考瑞爾滿臉得意。


    高文啞然失笑,但還是以認真的態度靠近話筒,“其實,這是模仿達斯-維達(darth-vader)的裝備,怎麽樣,你們是不是被嚇到了。”


    笑聲,根本停不下來。


    包括考瑞爾。


    一個出人意料的迴答,又重新將主動權拉了迴來。


    次日清晨,“紐約時報”就難得一見地以這樣的標題報道了高文踏上衛冕之旅的第一場,非常具有衝擊力。


    “達斯-維達的初登場,黑武士依舊是阿瑟-阿什的夜場主宰!”


    即使高文自己也沒有預料到,小茲維列夫則成為黑武士橫掃千軍的第一個犧牲者,同情與惋惜的背後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期待,形成一股全新風潮——


    包括小茲維列夫在內的“90後”球員們確實生活在一個壓力重重的年代,麵臨最嚴峻也最苛刻的考驗,前有四巨頭、後有黑武士,堪稱暗無天日。


    這……也是萬萬沒有想到。


    後來,費什在自己社交網絡賬號發了一條調侃。


    “幸好,我不需要經曆黑武士時代,等等……”


    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卻製造出驚人的調侃效果,包括羅迪克、費德勒在內的球員們紛紛轉發,結果又成為社交網絡的全新風潮。


    原因非常簡單——


    馬迪-費什,1981年出生,準確來說,他和費德勒、羅迪克、薩芬、費雷羅、休伊特、納爾班迪安等等球員屬於一代人。


    世紀之初,在納達爾崛起之前的短暫五年時間裏,這一批球員被譽為黃金一代,他們與尚未退役的桑普拉斯、阿加西一代交相輝映,並且開始全麵搶班奪權,開啟群星閃耀的一段輝煌。


    2004年,費什在雅典奧運會拿下男子單打銀牌,曾經一度和羅迪克被譽為美國男子單打雙子星,並且在2011年成為美國頭號男單。


    費什和羅迪克一起成長一起訓練一起進入職業賽場,他們不僅是高中同學,而且費什還在羅迪克家裏借宿了整整一年,他們也一起經曆了一個時代。


    當然,後來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


    和羅迪克一樣,費什他們一起進入網壇的巔峰時代,先是費德勒和納達爾,而後再加上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以至於曾經的黃金一代全部淪為陪襯。


    羅迪克成為巨頭時代悲情人物的一個代表角色,他在2003年贏得美網冠軍,並且年終世界排名第一,然而後來三次溫布爾登決賽、一次美網決賽全部輸給費德勒屈居亞軍,始終沒有能夠闖過最後一關。


    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將羅迪克、費什這一代黃金球員稱為“巨頭時代受害者”,“如果沒有費德勒/納達爾的話”無疑是最頻繁出現的一個假設;但萬萬沒有想到,1990年以後出生的球員也依舊沒有能夠擺脫巨頭陰影,然後1995年以後出生的更年輕一代就已經登場。


    換一個角度來看,黃金一代的退役也避免了和更加年輕更加青春一代正麵對抗的狼狽,未嚐不是一種結束,畢竟,他們已經在四巨頭麵前遭遇太多太多苦澀的失利。


    於是,這才有了費什的那句自嘲,並且引起了笑聲。


    現在1980年前後出生的那一批球員已經陸陸續續退役,再加上費德勒已經三年無緣大滿貫冠軍,自然而然巡迴賽裏就彌漫著一種“一個時代即將落幕”的淡淡哀傷。


    今年美網,則即將迎來費什職業生涯的謝幕戰。


    “費什vs高文”,所以,這會成為費什的最後一場比賽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