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在燃燒,宛若末日前夕。


    二區。


    一發,居然進了。


    在這一局裏,高文受限於體力,一發出現明顯問題,蹬地力量無法有效轉換,這才是高文第三個進區的一發而已。


    當然,高文也有意識做出調整,發球時速並不快,也就是180公裏而已,確保一發進區能夠帶來壓力。


    此時,從特鬆加的迴球反應就能夠看出來,高文的策略奏效了——


    近身壓反手。


    特鬆加試圖搶攻,但戰術意圖不夠堅決,意識到一發進區後,雙手反拍的出拍反應稍稍慢了一線,以至於拍頭速度不夠快,再加上揮拍空間遭遇一定程度的擠壓,上半身沒有能夠完全讓開,搶攻也就沒有搶上。


    迴球,弧度偏高。


    斜線,又重新迴到高文的反手位。


    這廂,高文馬上抓住機會,一個上步,雙手反拍就已經架起來,準備橫掃進攻,但意外突然襲擊!


    網球——


    落地,反彈,飛翔。


    這是正常軌跡,然而,從迴球的旋轉、速度和力量判斷,反彈高度應該在自己腰腹位置,稍稍低於底線進攻的最佳位置但依舊在合理的舒適擊球高度範圍;卻沒有想到,網球的上揚曲線似乎堵塞住了。


    反彈高度,低於預期。


    地雷。


    高文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意外狀況。


    此前特鬆加遭遇了一次地雷,現在則輪到高文了,但在紅土球場,這著實再正常不過:


    伴隨著球員比賽的移動、踩踏、蹬地等等動作,土壤密度本來就一直不斷變化,有些地雷可能因此瓦解,但同時也有些地雷因此而誕生,在比賽進程裏,地雷就一直在「誕生」和「消亡」,確實難以避免。


    甚至有可能,此時遭遇的地雷,就是高文自己「製造」出來的。


    地雷,改變了網球的受力規律,反彈軌跡也跟著發生改變。


    一切,全部都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


    此時,大腦已經來不及布局和反應,全靠本能——


    已經準備出擊的雙手反拍,稍稍停頓一下,緊接著,膝蓋彎曲,重心下沉,然後二次揮拍,卻已經沒有引拍空間,隻能小範圍內揮舞一下,依靠小臂和手腕的力量完成一個卷帶式的提拉,擊打迴去。


    意外之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遭遇地雷後,網球的飛行軌跡並沒有徹底改變,隻是彈跳不起來而已。


    也就是說,反彈飛行高度本來應該到腰腹位置,現在在膝蓋和大腿位置就已經沒有推進力,止步不前。


    電光火石之間,高文二次反應非常迅速,揮拍動作一停一頓,身體重心和揮拍動作馬上就做出調整。


    揮拍,擊球——


    迴球成功。


    可惜!蓄力進攻也就演變成為一拍過渡擊球,本來擁有發球優勢的高文,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次一發,然而現在又丟掉優勢,甚至隱隱陷入被動局麵。….


    場景,有些似曾相識。


    上一個特鬆加發球局,一枚地雷球,導致特鬆加陷入「0:30」的被動局麵。


    那麽,這一次呢?


    而且,此時的比分更加膠著更加緊繃,任何一點點意外都可能打破平衡,看來,菲利普-夏蒂埃球場也意識到了:


    即使它不準備給予東道主球員優待,至少也應該保持公平,一人一個地雷球,排排坐吃果果。


    啪。


    轉機,出現了,但重點就在於,特鬆加能夠兌現嗎?


    球網對麵。


    特鬆加也正在調整腳步,因為近身發球


    擠壓到了身體,為了應對下一拍擊球,腳步必須率先完成調整。


    然後——


    機會!


    特鬆加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地雷,本來正在朝著正手位補防的腳步,一頓一蹬,就已經再次朝著反手位移動。


    一步。


    兩步。


    到位,卻依舊沒有停止。


    三步。


    從正手到反手再繼續到側身正手,特鬆加注意到高文的進攻演變成為過渡球,當機立斷就把握機會。


    骨子裏的進攻本/能迸發出強大能量,強行側身正手,伴隨著腳步的移動、揮拍的動作,身體直接騰空而起,衣擺飄飄、狂風獵獵,正手宛若拉滿的弓箭,手臂高高揚起,勾勒出一道圓月,而後全麵出擊。


    轟!


    盡管特鬆加的腳步還是不夠快速,側身沒有完全讓開,但他依靠著自己的身體天賦,強行完成側身——


    雷神,錘擊。


    砰!


    網球橫跨全場,宛若導彈一般朝著高文的位置衝擊而來。


    高文的腳步依舊在自己反手位的底線附近,清晰感受到浩瀚聲勢撲麵而來,滾滾氣浪宛若颶風一般張牙舞爪地劈頭蓋臉地砸下來,轉眼就將自己吞噬,每個毛孔都緊繃起來,清晰感受到那股洶湧的力量。


    蹬地。


    屈膝。


    站穩。


    築牆。


    高文已經來不及後退也沒有準備後退,就這樣站在原地,連續第二次降低重心,利用身體形成撞牆效應。


    雙手反拍就已經正麵撞擊上去——


    其實,這是快速硬地的經典迴球戰術,高文就曾經在美網多次使用。


    因為快速硬地的迴合速度非常快,反應時間往往壓縮到極致,一旦腳步後撤,對抗優勢就會一點一點丟失;所以,球員為了避免自己陷入防守的被動狀態,選擇下蹲撞牆迴擊的方式,為自己爭取節奏。


    這樣的擊球,對於借力、包裹、控製等等技術,要求非常非常高,並沒有看起來那麽容易,更多時候,往往是完成撞牆擊球的動作,但球拍角度不對、迴球弧線控製不住,直接飛出底線,難度巨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紅土之上很少很少使用,因為球速不快,不如通過腳步調整來完成迴球。


    高文,也不例外。


    隻是,這次情況稍稍特殊。


    一記地雷打亂布局,以至於高文陷入被動,特鬆加毫不手軟地就直接展開強攻,而高文的調整也就稍稍慢了一些,選擇這樣的擊球方式,其實也是在通過壓縮特鬆加反應時間的方式為自己爭取調整時間。


    反拍。


    撞擊。


    卷帶。


    短短眨眼的瞬間,網球就已經快速刷過高文的球拍,宛若滑板進入「u」型池滾了一圈而後發射出去一般。


    嗖!


    拋物線,重新上揚起來。


    高文立刻就意識到,自己的拍麵角度控製稍稍欠缺一點,沒有能夠將拋物線壓下來,下一拍應該依舊是特鬆加的進攻機會。


    重點在於,直線?還是斜線?


    小碎步。


    交叉步。


    完成擊球後,高文的腳步立刻快速移動起來,調整重心、調整位置,第一時間就朝著自己的右側移動,迴位防守,時時刻刻保持重心的輕盈;然後高文腦海裏的警鍾就已經全麵敲響——


    特鬆加,絕不手軟。


    側身正手,又又又是側身。.


    磨硯少年


    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賽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磨硯少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磨硯少年並收藏賽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