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人起疑,齊悅瓷先迴去。[]
到大廳時,已經唱過第四折戲。
“……外麵還預備了新出的一班小戲,據說辭藻清麗雅致,唱念俱佳……咱們不如重整席麵,略歇歇再開始……”說話的是陳樺,正示意小丫鬟換下杯盤碗盞等物,重新暖了酒菜上來。
襄國公夫人撫著額笑道:“聽了這會子,竟是有些發暈,你們坐著,我得起來走動走動,鬆鬆筋骨。”
旁邊的丫鬟聞言忙上前攙起她。
恰好葉老夫人要去更衣,兩人索性結伴而走。
屋裏隻剩下陳樺、懷王妃、齊悅瓷和幾個身份低些的女眷。
懷王妃不由抿嘴笑道:“日日聽這麽幾出戲,其實也無趣。倒不如先住了鼓樂,叫個人清彈一兩首曲子來聽,反顯得清雅不俗……”
有人見是懷王妃提的意見,忙跟著附和。
齊悅瓷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垂眸不語。
陳樺看大家有興致,也便笑道:“是我想得不妥當,不曾預備這個,隻好問問小戲子們,誰會彈琴吹笛的……。”她話未說完,卻被打斷。
“不需那些小戲子們,她們也怪可憐的,唱了大半日,手腳冰涼的,好歹讓她們吃碗熱湯暖暖身子……我們側妃就彈得一手好琴,王爺每迴聽了都讚不絕口,屋裏都是自家人,也沒什麽避諱的。”她揚眉而笑,直勾勾盯著阮氏,絲毫不容她拒絕的意思。
屋裏眾人一陣驚詫。
阮氏發怔,麵色煞白,愕然地看著懷王妃,難以相信懷王妃會當著一群外人的麵作踐她。絲毫不顧忌王府的聲譽。
她進府後,的確很是得寵了一些時日。尤其生下庶長子後,王爺對她幾乎千依百順,對兒子更是極盡疼愛。那時,她年少任性,偶爾會對王妃有些不敬,不過因她正在勢頭上,王妃俱是忍了。
可自從王妃生下嫡子後,風水輪流轉,王爺待她大不如前。
而兒子的夭折。直接將她推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如今,她一月難得見到王爺幾次。即便王爺到她房裏,也不再如從前般溫柔體貼,事事想著王妃。
明知王妃明裏暗裏的給她小鞋穿,王爺也從沒有表示過任何不滿。相反,她略微抱怨一兩句。就當場與她翻臉,責怪她不夠賢淑端莊。不像是大家子出來的千金,繼而拂袖而去。
在王府,子嗣才是最重要的。
陳樺身為主人,自然不希望從他們府上傳出懷王的側妃被羞辱一事。
換了平常家宴,這種事原屬平常。可王妃前一句話還特特點明了小戲子們不容易,轉眼讓自家的側妃彈琴,豈不是暗指阮側妃的地位連幾個戲子都不如嗎?
此事流傳出去。不知情的,隻當是他們韓王府不把懷王府放在眼裏,肆意羞辱。
懷王妃全不在意眾人的尷尬,悠閑自在的瞟著阮氏,笑問道:“妹妹怎麽還不去?對了。咱們沒帶琴……向戲班子借一把吧。”
她一努嘴,示意身後的丫頭去借琴。
丫鬟遲疑了一下。到底轉身出去。
陳樺暗暗心驚,趕緊強笑著喊道:“等等……咱們府上雖不及八哥八嫂府上風雅,但一把琴還是有的,不必用戲班子的。芙蓉,去庫房拿琴來……”
懷王妃一心要折辱她的側妃,自己隻怕攔不住,而且沒必要為個阮氏得罪了懷王妃。
今兒來的人全是明白人,應該不會將此事胡亂外傳?
齊悅瓷皺了皺眉,依舊吃茶,彷佛這一切的風波暗流與她毫無關係。
阮氏又氣又急。倘若她果真當著眾人麵表演琴技,那與伶人何異,與娼妓何異?她還要不要做人了?就算王爺得知她是迫於無奈的,頂多怪責王妃一兩句不懂事,卻會越發唾棄她自輕自賤。
連王府的下人都會瞧不起她,她還有何臉麵在王府立足?
想罷,她忙行了一禮,卑躬屈膝解釋道:“姐姐,我身上不大舒服,隻怕彈不得琴,攪了姐姐的雅興了。”
懷王妃一點驚訝的表情也沒有,關切地問道:“早間出門時不是好好的嗎?
……自從勇哥兒去了後,我見你一直精神不好,請了幾個太醫來瞧脈,偏都是些徒有虛名的,竟是什麽也看不出來。你這麽年輕,倘若因此作下了病根子,將來還不是你自己吃苦受罪……
你又不聽勸,好比今兒,若是難受大可以告訴我一聲,王爺和我一向待人寬和,你又是府裏尊貴的側妃,我難道能逼著你來服侍我不成……”
懷王妃輕輕淺淺幾句話,已在阮氏頭上扣了好幾個罪名,讓她招架不得。
大家族的女人,尤其是妾室,主要是為了子嗣而納的。阮氏久病纏身,自不能為王府開枝散葉,便是王妃以她有疾為由趕她出府亦是使得的,大不了被人議論幾句刻薄寡恩。
她如果辯稱自己無疾,方才的話豈不是變成了為了推脫王妃而搪塞的借口,這又是欺瞞主母之罪。她這個側妃,僅僅是個名稱好聽點的妾而已,在王妃麵前,就是個下人。
阮氏叫苦不迭,悔不該今日跟了王妃來。
王妃出門前還囑咐她可以不去,她擔心之前將王妃得罪狠了,最近要好好彌補一番,順便讓王爺看到自己盡心盡力伺候王妃,留個好印象。
哪知先是見到英國公夫人,好不尷尬,接著又被看輕比擬成戲子……
沒人開口替她解圍,隻是靜默一片。
齊悅瓷雖看不上阮氏的人品,但私心也認為懷王妃做得有點過了。這畢竟不是她懷王府上,任由她想怎樣就怎樣,好歹看著韓王妃的麵子。
妻妾爭風吃醋,素來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則是西風壓倒東風。
一般明理的人,無論家裏鬧得什麽不可開交,在外麵總會給對方留點體麵。阮氏顏麵事小,懷王府的威嚴事大。
當然,她一個字不會說。
不然,懷王妃一怒之下把火引到她身上就糟了,何況,她壓根沒必要為阮氏說情。
“八嫂,既然側妃身上不爽快,不如到內堂去歇息一會……”陳樺心軟,眼睜睜看著阮氏被逼得落下淚來,不免同情她,隻好開口幫她解圍。
懷王妃微有不悅,半晌點頭道:“也罷,你先去歪歪,我迴去時命丫鬟叫你。”
看在陳樺的麵上,她決定暫時放過阮氏一馬,反正阮氏有疾的事實被坐定了。
阮氏委屈至極,低垂粉頸,眼圈通紅,由陳樺安排的丫鬟領了出去。
為了打破大廳裏沉悶的氣息,陳樺忙命戲班子上來繼續唱戲。才唱了一折,襄國公夫人和葉老夫人說笑著迴來了,兩人並沒注意到少了一個阮氏。
申時初的時候,懷王妃告辭迴府,葉老夫人隨即也告辭。
坐在馬車裏,聽著碌碌的車轍聲,齊悅瓷心緒萬千。她是正妻,邵槿遲早會納妾、收通房,那時,她們之間該如何相處呢,她又要用什麽心情來麵對邵槿?
邵槿不是沒有原則的人,不用擔心他做出寵妾滅妻的離譜事兒來,可是自己……當真能一點不介意?
她心裏清楚,一旦她對邵槿生出一絲一毫的情意,那才是真正的折磨呢。她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變為怨婦,唯一能做的,隻有保留自己的本心,千萬不能對他生出任何的奢望。
“夫人……懷王妃是不是太過分了,我看那側妃難過地眼淚都掉下來了。”淺碧嘖嘖感歎,這懷王妃的手腕,比他們家六夫人強多了。
過分?
想那阮氏得勢之時,也不是省油的燈。
齊悅瓷沒告訴她阮氏是邵槿退婚的未婚妻,這事,不該由她嘴裏說出去,畢竟幹係到邵槿的顏麵。她裝聾作啞可能更合適些。
……男人嘛,都是最重尊嚴麵子的,盡管阮氏與他已無任何關係了,齊悅瓷也不願冒這個險挑釁他。
進屋後,老太太留她說話:“……今兒的事,你別放在心上……那側妃……”
“媳婦不明白老太太說得什麽?”齊悅瓷學著裝聾作啞。
聞言,老太太愣了愣,她不會傻傻地相信齊悅瓷的話,襄國公府的世子夫人與她是表兄妹,必然暗中提點她。
誰知,她……否認了。
自己原有別的打算,可如此一來,反不好開口繼續了,隻得笑道:“其實不是什麽事……明不明白無所謂。咱們家請年酒的事可都交代好了,來得人多,容易出岔子,你仔細些……”
“有老太太提點,一切都安頓得差不多了,還有幾件小事,媳婦需要再與他們確定一下……”她對葉老夫人的善變感到微微驚訝,不愧是國公府十多年的當家主母,喜怒不形於色。
葉老夫人滿意地點頭:“很好。你初次辦這麽大的宴席,事事清楚,著實不錯……過完年,府裏的事能一一接手了?”
話裏不乏試探的意思。
齊悅瓷輕輕一笑,斂眉道:“我年輕,求老太太辛苦一番,多指點我才好。”
她不應好,也不反對。(未完待續)
到大廳時,已經唱過第四折戲。
“……外麵還預備了新出的一班小戲,據說辭藻清麗雅致,唱念俱佳……咱們不如重整席麵,略歇歇再開始……”說話的是陳樺,正示意小丫鬟換下杯盤碗盞等物,重新暖了酒菜上來。
襄國公夫人撫著額笑道:“聽了這會子,竟是有些發暈,你們坐著,我得起來走動走動,鬆鬆筋骨。”
旁邊的丫鬟聞言忙上前攙起她。
恰好葉老夫人要去更衣,兩人索性結伴而走。
屋裏隻剩下陳樺、懷王妃、齊悅瓷和幾個身份低些的女眷。
懷王妃不由抿嘴笑道:“日日聽這麽幾出戲,其實也無趣。倒不如先住了鼓樂,叫個人清彈一兩首曲子來聽,反顯得清雅不俗……”
有人見是懷王妃提的意見,忙跟著附和。
齊悅瓷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垂眸不語。
陳樺看大家有興致,也便笑道:“是我想得不妥當,不曾預備這個,隻好問問小戲子們,誰會彈琴吹笛的……。”她話未說完,卻被打斷。
“不需那些小戲子們,她們也怪可憐的,唱了大半日,手腳冰涼的,好歹讓她們吃碗熱湯暖暖身子……我們側妃就彈得一手好琴,王爺每迴聽了都讚不絕口,屋裏都是自家人,也沒什麽避諱的。”她揚眉而笑,直勾勾盯著阮氏,絲毫不容她拒絕的意思。
屋裏眾人一陣驚詫。
阮氏發怔,麵色煞白,愕然地看著懷王妃,難以相信懷王妃會當著一群外人的麵作踐她。絲毫不顧忌王府的聲譽。
她進府後,的確很是得寵了一些時日。尤其生下庶長子後,王爺對她幾乎千依百順,對兒子更是極盡疼愛。那時,她年少任性,偶爾會對王妃有些不敬,不過因她正在勢頭上,王妃俱是忍了。
可自從王妃生下嫡子後,風水輪流轉,王爺待她大不如前。
而兒子的夭折。直接將她推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如今,她一月難得見到王爺幾次。即便王爺到她房裏,也不再如從前般溫柔體貼,事事想著王妃。
明知王妃明裏暗裏的給她小鞋穿,王爺也從沒有表示過任何不滿。相反,她略微抱怨一兩句。就當場與她翻臉,責怪她不夠賢淑端莊。不像是大家子出來的千金,繼而拂袖而去。
在王府,子嗣才是最重要的。
陳樺身為主人,自然不希望從他們府上傳出懷王的側妃被羞辱一事。
換了平常家宴,這種事原屬平常。可王妃前一句話還特特點明了小戲子們不容易,轉眼讓自家的側妃彈琴,豈不是暗指阮側妃的地位連幾個戲子都不如嗎?
此事流傳出去。不知情的,隻當是他們韓王府不把懷王府放在眼裏,肆意羞辱。
懷王妃全不在意眾人的尷尬,悠閑自在的瞟著阮氏,笑問道:“妹妹怎麽還不去?對了。咱們沒帶琴……向戲班子借一把吧。”
她一努嘴,示意身後的丫頭去借琴。
丫鬟遲疑了一下。到底轉身出去。
陳樺暗暗心驚,趕緊強笑著喊道:“等等……咱們府上雖不及八哥八嫂府上風雅,但一把琴還是有的,不必用戲班子的。芙蓉,去庫房拿琴來……”
懷王妃一心要折辱她的側妃,自己隻怕攔不住,而且沒必要為個阮氏得罪了懷王妃。
今兒來的人全是明白人,應該不會將此事胡亂外傳?
齊悅瓷皺了皺眉,依舊吃茶,彷佛這一切的風波暗流與她毫無關係。
阮氏又氣又急。倘若她果真當著眾人麵表演琴技,那與伶人何異,與娼妓何異?她還要不要做人了?就算王爺得知她是迫於無奈的,頂多怪責王妃一兩句不懂事,卻會越發唾棄她自輕自賤。
連王府的下人都會瞧不起她,她還有何臉麵在王府立足?
想罷,她忙行了一禮,卑躬屈膝解釋道:“姐姐,我身上不大舒服,隻怕彈不得琴,攪了姐姐的雅興了。”
懷王妃一點驚訝的表情也沒有,關切地問道:“早間出門時不是好好的嗎?
……自從勇哥兒去了後,我見你一直精神不好,請了幾個太醫來瞧脈,偏都是些徒有虛名的,竟是什麽也看不出來。你這麽年輕,倘若因此作下了病根子,將來還不是你自己吃苦受罪……
你又不聽勸,好比今兒,若是難受大可以告訴我一聲,王爺和我一向待人寬和,你又是府裏尊貴的側妃,我難道能逼著你來服侍我不成……”
懷王妃輕輕淺淺幾句話,已在阮氏頭上扣了好幾個罪名,讓她招架不得。
大家族的女人,尤其是妾室,主要是為了子嗣而納的。阮氏久病纏身,自不能為王府開枝散葉,便是王妃以她有疾為由趕她出府亦是使得的,大不了被人議論幾句刻薄寡恩。
她如果辯稱自己無疾,方才的話豈不是變成了為了推脫王妃而搪塞的借口,這又是欺瞞主母之罪。她這個側妃,僅僅是個名稱好聽點的妾而已,在王妃麵前,就是個下人。
阮氏叫苦不迭,悔不該今日跟了王妃來。
王妃出門前還囑咐她可以不去,她擔心之前將王妃得罪狠了,最近要好好彌補一番,順便讓王爺看到自己盡心盡力伺候王妃,留個好印象。
哪知先是見到英國公夫人,好不尷尬,接著又被看輕比擬成戲子……
沒人開口替她解圍,隻是靜默一片。
齊悅瓷雖看不上阮氏的人品,但私心也認為懷王妃做得有點過了。這畢竟不是她懷王府上,任由她想怎樣就怎樣,好歹看著韓王妃的麵子。
妻妾爭風吃醋,素來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則是西風壓倒東風。
一般明理的人,無論家裏鬧得什麽不可開交,在外麵總會給對方留點體麵。阮氏顏麵事小,懷王府的威嚴事大。
當然,她一個字不會說。
不然,懷王妃一怒之下把火引到她身上就糟了,何況,她壓根沒必要為阮氏說情。
“八嫂,既然側妃身上不爽快,不如到內堂去歇息一會……”陳樺心軟,眼睜睜看著阮氏被逼得落下淚來,不免同情她,隻好開口幫她解圍。
懷王妃微有不悅,半晌點頭道:“也罷,你先去歪歪,我迴去時命丫鬟叫你。”
看在陳樺的麵上,她決定暫時放過阮氏一馬,反正阮氏有疾的事實被坐定了。
阮氏委屈至極,低垂粉頸,眼圈通紅,由陳樺安排的丫鬟領了出去。
為了打破大廳裏沉悶的氣息,陳樺忙命戲班子上來繼續唱戲。才唱了一折,襄國公夫人和葉老夫人說笑著迴來了,兩人並沒注意到少了一個阮氏。
申時初的時候,懷王妃告辭迴府,葉老夫人隨即也告辭。
坐在馬車裏,聽著碌碌的車轍聲,齊悅瓷心緒萬千。她是正妻,邵槿遲早會納妾、收通房,那時,她們之間該如何相處呢,她又要用什麽心情來麵對邵槿?
邵槿不是沒有原則的人,不用擔心他做出寵妾滅妻的離譜事兒來,可是自己……當真能一點不介意?
她心裏清楚,一旦她對邵槿生出一絲一毫的情意,那才是真正的折磨呢。她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變為怨婦,唯一能做的,隻有保留自己的本心,千萬不能對他生出任何的奢望。
“夫人……懷王妃是不是太過分了,我看那側妃難過地眼淚都掉下來了。”淺碧嘖嘖感歎,這懷王妃的手腕,比他們家六夫人強多了。
過分?
想那阮氏得勢之時,也不是省油的燈。
齊悅瓷沒告訴她阮氏是邵槿退婚的未婚妻,這事,不該由她嘴裏說出去,畢竟幹係到邵槿的顏麵。她裝聾作啞可能更合適些。
……男人嘛,都是最重尊嚴麵子的,盡管阮氏與他已無任何關係了,齊悅瓷也不願冒這個險挑釁他。
進屋後,老太太留她說話:“……今兒的事,你別放在心上……那側妃……”
“媳婦不明白老太太說得什麽?”齊悅瓷學著裝聾作啞。
聞言,老太太愣了愣,她不會傻傻地相信齊悅瓷的話,襄國公府的世子夫人與她是表兄妹,必然暗中提點她。
誰知,她……否認了。
自己原有別的打算,可如此一來,反不好開口繼續了,隻得笑道:“其實不是什麽事……明不明白無所謂。咱們家請年酒的事可都交代好了,來得人多,容易出岔子,你仔細些……”
“有老太太提點,一切都安頓得差不多了,還有幾件小事,媳婦需要再與他們確定一下……”她對葉老夫人的善變感到微微驚訝,不愧是國公府十多年的當家主母,喜怒不形於色。
葉老夫人滿意地點頭:“很好。你初次辦這麽大的宴席,事事清楚,著實不錯……過完年,府裏的事能一一接手了?”
話裏不乏試探的意思。
齊悅瓷輕輕一笑,斂眉道:“我年輕,求老太太辛苦一番,多指點我才好。”
她不應好,也不反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