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誌從幼兒園迴來,非常沮喪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老師教我們疊紙,大家都會了,可是我沒有學會,我是不是很笨啊?”


    “老師教你們疊什麽了?”媽媽問小誌。


    “就是疊紙飛機,還有輪船什麽的。”小誌說。


    “那都學不會啊,你可真夠笨的!”媽媽隨口說道。


    小誌聽到媽媽這麽說,心裏更難過了。他一扭頭,從媽媽身邊走開了。他再也不想學疊紙了。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如別的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他們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他們往往會到父母那裏尋求一個證實或者一些安慰,這時候,父母不應再給孩子的傷口上撒上一把鹽,去抱怨他,而應該寬容、鼓勵孩子,讓孩子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


    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們總會在一些方麵有不足甚至是缺陷。這時候,如果連父母都看不起他們,抱怨他們,那孩子會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從而毀了孩子的一生。


    有的父母培養孩子愛做橫向比較,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如鄰居的孩子,便抱怨,甚至罵孩子是個小笨蛋。這樣做很有可能會把一個很有前途的孩子毀掉。


    世上的孩子沒有兩個是一樣的,各有各的特點,你不能拿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一點,但是他音樂天賦可能又比別人的孩子好一點。所以,你在看到你的孩子的短處時,更應該看到你孩子的長處。


    就學習而言,就是年齡相同的孩子,天賦也不同,而且性格等諸多非智力方麵的因素也不會相同。所以,要求和別人的孩子一樣是不可能的。


    就是智力差不多的孩子,還有我們平常說的“開竅晚”和“開竅早”的區別。愛因斯坦5歲還不大會說話,並且初中的課程學得也不好。如果父母把他當成傻瓜或者智力不健全的孩子,哪裏還會有一個劃時代的科學巨人站到世上來?


    台灣著名的女作家羅蘭,應該說她是很成功的。其實她在兒童時期並沒有顯示出她特有的才華。她在迴憶自己的童年時這樣寫道:“我曾作過笨學生,那是在小學6年級的時候。我的算術不好,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老師給我們講的雞兔同籠和童子分桃等問題時,我怎麽也聽不懂,而且老師越是單獨給我講,我越是聽不懂。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聽不懂……我很感謝我的父親,當我拿著算術48分的成績單迴來見他的時候,他說:‘你理解力不行,但記憶力卻很好,現在不要急,等你長大一點理解力會慢慢成熟的。’後來,事實證明,到了高中,我的幾何代數就不成問題了。”


    要是羅蘭的父親不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抱怨多於賞識,很有可能把女兒說得一無是處,也就不會有她後來的發展了。


    漫漫人生之路,每個人都難免要犯錯,而作為還沒成人的孩子,更容易犯錯誤。小孩子的破壞性常常使父母頭疼,他們或者用球砸壞窗戶玻璃,或者不小心碰倒台燈,或者在廚房裏摔碎碟子、打翻油瓶,為此我們常常免不了勃然大怒。


    一天看到一個小故事,令我感觸良多。


    他的鄰居大衛有兩個天真活潑的小孩,一個5歲,另一個7歲。一天,大衛正在教他7歲的兒子凱利如何使用割草機割草。當教到怎樣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簡突然喊他,詢問一些事情。當大衛轉過身迴答簡的問題時,調皮的凱利卻把割草機推到了草坪邊的花圃上,並充分利用他剛剛學到的技術,開展工作——真是可惜,割草機所過之處,花屍遍地,原本美麗的花圃留下了一條2尺寬的空隙。


    麵對眼前的事實,大衛怒不可遏,他有些失控了。要知道,這個花圃花費了大衛多少時間、多少精力才侍弄成今天這個令鄰居們無比羨慕的樣子呀!可是僅僅才兩分鍾的時間,就被小凱利毀壞得不成樣子了。“哦,天哪!凱利!你在幹什麽?”他怒吼起來。就在他要繼續嗬斥凱利的時候,簡快步地走到他身邊,用手輕輕拍他的肩膀,說:“大衛,別這樣,要知道——我們是在養小孩,而不是在養花!”


    孩子和花,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但我們做父母的難免都會犯大衛這樣的錯誤,在氣頭上卻往往會失去理智和寬容。花已經被毀壞了,再也不能複原了,那麽我們憤怒咆哮又有何用呢?這樣的行為隻會傷害小孩子稚嫩的心靈,使他們原來充滿活力的感覺變得遲鈍,乃至麻木。我們是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對孩子,寬容一些吧,切不可以你的粗暴傷害一顆幼小的心靈。


    陶行知先生說過:“母親要像愛迪生母親那樣寬容愛迪生,在愛迪生被開除迴家的時候,把地下室讓給他做實驗。”是的,隻有寬容,才會有愛迪生。寬容,是每一位母親應有的基本素質。甘地在迴憶自己的成長過程時說過:“是母親那崇高的寬容態度挽救了我。”


    甘地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1869年10月2日,甘地在古老神秘的東方大國——印度西海岸卡提亞華半島的波爾班達城降生。甘地家族曾世代經商,後甘地的祖父棄商從政,這使甘地家族在卡提亞華享譽一方。甘地的父親個性耿直忠厚,從來不做非分或違法的事。父親的品德深深地影響著甘地,但是真正督促甘地一言一行的,卻是他的母親。


    甘地小時候性格內向,對父母十分順從,對周圍的事物也特別敏感,自尊心很強,一旦被人奚落,馬上就會哭鼻子。在學校一挨老師批評,就難過得受不了。這位敏感少年,同其他同齡人一樣,也不免頑皮好動,做過一些錯事,如:偷父母的錢去買煙抽;向哥哥借錢在外遊玩,還不出錢來,偷偷把哥哥金鐲子的一小部分刮掉、賣掉,再還給哥哥錢。


    甘地的母親是個虔誠的印度教徒,她有一顆清靜、細膩的心。她知道甘地的心靈很脆弱,總是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每次甘地犯了錯,她都不會怒目對待,也不會重言批評,隻是靜下心來思考孩子犯錯的原因,然後再以慎重的態度,用婉約的言語加以勸誡。不過,隻要甘地犯錯,不管大錯或者小錯,母親都會適時地加以糾正,絕不容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地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來購物的母親撞見了。母親看不慣甘地那一付放蕩不羈的模樣,當場就說了他幾句。哪知道,甘地不認錯也就罷了,竟然還理直氣壯的頂撞母親說:“媽,你也未免太小題大做了吧?偶爾不修邊幅又不礙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親並沒有發火,而是耐心地教育甘地:“孩子,不注重細節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嗎?再說,連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帖的人,將來又如何能仿效你的父親處理眾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現在就向我低頭認錯,隻希望你日後能改過。”


    甘地看到母親對自己如此寬容,內心開始悔恨、內疚、自責,深感對不起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從此,他痛下決心,徹底改正了錯誤。


    寬容,是教育的一種策略。在特定的情況下,寬容運用得當,以情感激勵孩子,比動之武力更有效。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寬容,而且是發自內心的。


    寬容能賦予父母人格魅力,增加教育的力度。這種魅力表現在嗬護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日日滋長著自信;把尊重傳遞給孩子,使得孩子有尊嚴地成長;把激勵和賞識存入孩子的心田,讓孩子時時體驗著學習和生活的快樂。抱怨不能夠帶來這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生氣的智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風編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風編著並收藏少生氣的智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