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第一戰區司令部的作戰室裏,司令長官蔣鼎文上將正在主持軍事會議,與會的有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以及軍長以上將官和參謀人員。
此時的中原戰場,中國軍隊分為兩大重兵集團。一是以湯恩伯為首的機動作戰部隊,下轄4個集團軍,總兵力為30萬人。湯恩伯集團名義上是軍委會直轄兵團,但因配合作戰的需要,仍然歸一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因此湯恩伯還兼任一戰區副司令長官。二是蔣鼎文指揮的一戰區主力——河防軍,這是由8個集團軍、1個兵團共17個軍組成的大軍,總兵力為40萬人,其任務是依托黃河南岸既設河防陣地抗擊日軍。
1944年4月,中原地區70萬中國軍隊的命運就落在蔣鼎文和湯恩伯這兩位位高權重的陸軍上將身上。
蔣鼎文是個老資格軍人,早年畢業於浙江陸軍講武堂。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時,他已經是孫中山大元帥府的上校參謀,那時蔣介石還不過是個少將參謀長,軍銜隻比蔣鼎文高一級,合稱孫中山身邊的“兩蔣”。這“兩蔣”恰巧又都來自浙江,操一口寧波官話,所以人們總是錯把他倆當成親戚。那時頗有心計的蔣鼎文,作出了一生中最為正確的決定,他以上校之尊,甘願屈就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隊的中尉區隊長,軍銜被降了四級也在所不惜。當年秋天,軍校舉行野外演習,蔣鼎文任連指揮官,蔣介石和蘇聯顧問加倫將軍[1]
親臨現場。加倫將軍見蔣鼎文小身板兒挺得筆直,一舉一動都透著軍人範兒,怎麽看怎麽順眼,於是便即席發問了幾句,蔣鼎文皆對答如流。事後加倫將軍對蔣介石說:“此人可重用。”這一字千金的評語非同小可,以加倫是國民**首席軍事顧問的身份,說話自然是一言九鼎,從此蔣鼎文官運亨通,成了“黃埔八大金剛”之一。
平心而論,此公即便在內戰戰場上也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戰績,他官場上的政治手腕倒是遠遠超過其軍事才能。此外,這位蔣鼎文上將還有個不太好改的惡習——嗜賭如命,曾經幹出過一夜間輸光全師官兵三個月薪餉的事,是個一粘賭台就舍生忘死的賭徒。
此時的蔣鼎文雙眼布滿血絲,不住地打著哈欠——看來他昨天又是豪賭一宿,到現在還沒緩過勁來。
蔣鼎文慢吞吞地說:“諸位同仁,本戰區近日形勢頗緊,河對岸日本人調動頻繁。據情報稱,日軍似有較大的戰略動作。本人已上報軍委會及蔣委員長,軍委會已派人來我戰區商議軍事部署問題。”
說到這裏,蔣鼎文看了看身邊一位中等個子、身材均勻的陸軍少將:“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派來的督戰官蔡繼剛少將。”
年僅40歲的蔡繼剛“哢嚓”一聲立正,瀟灑地向大家敬了個禮。
蔣鼎文繼續說:“我們討論的作戰問題,諸位均可同蔡將軍磋商,我們第一戰區的重大決策,都可由蔡將軍直接向軍委會上報,獲得批準。”
會議室內所有將官的目光一下都落在了這位少將身上。
蔡繼剛不卑不亢地微微欠身:“晚生年輕無知,雖粗通軍事,也多是紙上談兵,各位長官長年帶兵,身經百戰,蔡某豈敢班門弄斧?還望各位長官多多指教!”
眾將官麵麵相覷,都不知這位來自軍令部的少將身後有何背景,自然沒有人敢多嘴。
蔣鼎文繼續說:“我們現在的兵力部署大致是:鄭州至陝縣沿黃河南岸一線,約200公裏的河岸上,集中4個集團軍。孫蔚如第4集團軍駐守鄭州;劉茂恩第14集團軍駐守洛陽;李家玨第36集團軍駐守新安;高樹勳第39集團軍駐守澠池、陝縣地區。”
蔣鼎文說到這裏,轉向一戰區副司令官湯恩伯:“恩伯,給大家談談你那個方向的兵力部署。”
湯恩伯掃了一眼眾將官,麵無表情地報出一連串布防數據:“王仲謙第31集團軍駐鄭州以南;何柱國第15集團軍及陳大慶第19集團軍全部置於平漢路南段西側;另有賀粹之第12軍,劉昌義暫編第15軍和豫皖邊區的地方部隊布防於平漢路南段東側。我集團兵力的態勢和戰役決心是:在鄭州東邊黃泛區中牟,部署前哨守軍暫編15軍的27師,其他主力的任務是確保平漢鐵路南段之安全。”
這時,一位中將舉手要求發言,是第33集團軍司令官李家鈺。
蔡繼剛因工作關係,早就認識這位中將,李家鈺字其相,是川軍老資格將領,抗戰前就是第47軍中將軍長了。他1937年9月率47軍出川,一直在太行山與日軍作戰。1939年李家鈺積功升任36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才調到河南擔負黃河防務。因為關係比較好,蔡繼剛總是稱他為“其相兄”,從來不稱唿官職。蔡繼剛的字為雲鶴,所以李家鈺稱蔡繼剛為“雲鶴老弟”。
李家鈺憂心忡忡地發言:“各位長官,目前日軍正在修複黃河鐵橋,此舉表明日軍近來要有大動作,鐵橋一旦修複,後果不堪設想。愚以為,與其坐等日軍來攻,不如先發製人,立刻派飛機轟炸橋南的邙山陣地,然後派小部隊過河突襲日軍,掩護我工兵將橋再次炸毀。”
應該說李家鈺的這一建議非常可行,頗有現代戰爭中使用特種部隊的出奇效果。
但蔣鼎文不以為然:“這類戰術動作我看成功的把握不大,對岸日軍重兵防守,我小股部隊貿然過河,豈不是飛蛾撲火?我戰區與日軍隔河相峙已達三年,諒日軍不敢輕舉妄動,我軍沿河防線堅固,可稱之為三百裏血肉長城。因此,目前我戰區防線沒有必要調整,我軍隻要固守沿河防線,以不變應萬變即可。”
司令長官蔣鼎文這一表態,李家鈺馬上閉了嘴,幾個正準備發言的將領也不再吭聲了。
蔡繼剛是三天以前到的洛陽,這幾天他一分鍾也沒閑著,仔細研究了蔣鼎文的兵力部署,私下裏對他的指揮能力頗感擔憂。這位二級陸軍上將的腦子似乎不太好使,他缺乏現代化戰略思維,打防守永遠是線性布防,缺乏戰役縱深。他把自己的全部主力都放在黃河沿線的各個據點及平漢鐵路南段,而廣大後方卻無任何機動兵力和戰役預備隊,這種玩法實在太懸了。當然,如此排兵布陣是根據軍令部長徐永昌的判斷而形成的,徐永昌認為日軍意在打通粵漢線,而黃河以北日軍的種種跡象完全是一種戰略佯動。
問題是,徐永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誰能保證他的判斷不會出現失誤呢?如果黃河以北的日軍不是佯動,而是真的打算突破黃河天險,首先從北麵發起進攻,那又將如何應對?這種一廂情願的判斷,並以此判斷進行兵力部署,一旦日軍突破河防快速推進穿插,分割包圍國軍的主力師團與各城鎮點,那麽幾十萬中國軍隊將陷入滅頂之災。
想到這裏蔡繼剛不由打了個冷戰,他忍不住站了起來:“各位長官,我能否談談自己的看法?”
蔣鼎文客氣地說:“當然可以,你老弟是軍令部派來的督戰官,是握著尚方寶劍的人嘛。”
蔡繼剛謹慎地發言:“我有一個擔心,據現有的情報判斷,日軍這次肯定是要大舉進攻了,這一點毫無疑問。關鍵是它的進攻方向,日軍的戰略意圖是什麽?它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我軍究竟了解多少?如果並不了解,僅憑籠統模糊的主觀猜測,必將鑄成大錯。請蔣長官明察!”
蔣鼎文胸有成竹地點點頭說:“蔡老弟,這些我心裏有數,謝謝你的提醒。老弟還有什麽建議嗎?”
他這話等於封了蔡繼剛的嘴,而蔡繼剛若是識相些,此刻就該閉嘴了,可偏偏他並不打算結束:“還有,我認為剛才李長官的提議很重要,邙山頭霸王城是大橋南岸的橋頭堡,楔入我軍防線已經兩年多了,就目前態勢而言,它早已不是什麽眼中釘肉中刺的問題,而是生長在我軍身上的一顆毒瘤,它早晩要化膿潰爛,我軍一天不除掉這顆毒瘤,我河防部隊就一天寢食難安!”
講到這裏,蔡繼剛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還有,司令長官將戰區司令部設在洛陽,我以為十分不妥,此地離火線太近,一旦指揮部被敵人打掉,我數十萬大軍分布在數百公裏地域內,將如何統一協調作戰?”
會議室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一半以上將官不住地點頭,相互交換著眼色。
蔣鼎文笑了笑,以對待晚輩的口吻道:“老弟不必多慮,我半數以上的主力都集中在黃河沿岸,日軍想突破我黃河防線怕是沒那麽容易,退一萬步說,即使我防線被突破,但要一口吃掉我幾十萬人,日軍怕是還沒長出那麽大的嘴。隻要我河防部隊能與日軍絞殺幾日,我南線平漢路重兵集團即可北上合圍,圍殲敵軍於豫中平原!蔡老弟還有什麽問題?噢,對了,至於指揮部為何設在洛陽,我在此要向諸位解釋一下,指揮靠前是我一貫的作戰風格,本司令官願以行動表明,誓與一線將士安危同在,生死與共。”
司令長官這麽一解釋,在座的眾將官自然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連蔡繼剛也沉默了。他心裏很清楚,自己人微言輕,再多嘴就討人嫌了,司令長官對自己已經夠客氣的了。
蔣鼎文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一周,又補充一句:“現在,我要求各集團軍,各軍長官把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盡快向後方轉移。”
副司令長官湯恩伯發言過後,再也沒有開口,他時不時將眼神移向窗外,顯得心不在焉。
這時一個參謀將一封密信交給蔣鼎文,信是第40軍軍長馬法五轉來的龐炳勳的情報:
“敵人已計劃4月中旬發動攻勢,望早作準備!”
蔣鼎文閱後皺起眉頭,隨手將密信交給在座的高級軍官們傳看,眾人看完信後都默不作聲。
蔡繼剛心說,是不好表態啊,這個龐炳勳於一年前投降了日本人,被汪精衛偽**任命為暫編第24集團軍總司令,成了大漢奸,而這關節他居然轉來了重要情報,誰信呢?誰又敢信呢?
去年4月,日軍五萬餘兵力掃蕩太行山區,龐炳勳的第24集團軍防地豫北林縣被日軍突破,龐炳勳帶領集團軍總部向深山轉移避戰,後在九連窯附近與日軍發生遭遇戰,總部人員大亂。混亂中龐炳勳和兒子龐慶振以及兩名衛士躲進了半山腰上的一個山洞裏。
數日後,經早已投降日軍的孫殿英從中斡旋,龐炳勳正式投降了日軍。龐炳勳的投敵在重慶官場上引起軒然大波,蔣介石極為震怒,一時輿論大嘩。龐炳勳本是抗日名將,1938年台兒莊會戰時,龐炳勳與張自忠率部在臨沂和日軍阪垣師團血戰,解了臨沂之圍,成了名噪一時的抗日功臣。如今連龐炳勳這樣的抗日功臣都投敵當了漢奸,這實在讓國民**下不來台,蔣委員長顏麵掃地。
軍統負責人戴笠是個現實主義者,他認為,你龐炳勳願意自毀名聲當漢奸,那是你的事,可就算你當了漢奸也沒關係,我照樣可以把你變成“臥底”,讓你這個集團軍司令成為我的編外特工,老子連薪餉都省了。戴笠指示軍統人員對龐炳勳進行策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承諾將來對龐投敵之事不予追究,戰爭結束後一樣論功行賞。
對戴笠伸出的橄欖枝,龐炳勳也很高興,他沒想到這一投敵行為不但什麽也沒失去,集團軍司令照當,還弄了個“高級特工”的身份,天下還有這麽好的事麽?因此龐炳勳一再表示,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願意為國立功。事實上,近一年來,他一直和軍統河南站保持著秘密聯係。
1944年年初,龐炳勳調任偽開封綏靖公署主任。在此期間,龐炳勳的綏靖公署成了重慶國民**、南京汪精衛偽**和日本軍方三家共享的接待站,三方的官員誰來都接待,衣食住行全包了。龐炳勳認為,隻要這三家的官員互不見麵,互不相擾,他多花點招待費倒也是小意思。
戴笠經過多方麵考察認為,龐炳勳與軍統方麵的合作還是很有誠意的,他不時發送的一些日偽方麵的情報,經核實,這些情報是真實的,也是有價值的。
而蔣鼎文可不像戴笠這麽現實,他是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與日本人的仇恨不共戴天,他的思維層次比較單一,認為凡是投降者必是漢奸,是漢奸就不可信任。
於是蔣鼎文說了句很有分量,也很有導向性的話:“諸位,有沒有人相信這位大漢奸的情報?”
眾將官都不吭聲,是啊,長官的話說到這份上了,誰敢說自己相信大漢奸,這不是自討沒趣麽?
隻有湯恩伯有些遲疑地說:“這份情報和軍令部的其他情報似乎能對得上號,應該仔細斟酌一下。不過……萬一是個圈套呢?”
蔣鼎文接嘴道:“是啊,萬一這裏麵有陰謀,責任恐怕還是要由戰區長官來負責。湯副司令,你準備為這份情報負責嗎?”
湯恩伯搖搖頭:“不,我負不了這個責。”
這時蔡繼剛又忍不住了:“二位長官,龐炳勳的情報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我認為,我們作好敵人從北麵進攻的準備總沒有壞處。”
蔣鼎文有些不悅:“督戰官,你的提醒我注意就是啦。我軍部署方案基本不變,各位還有什麽要說的?沒有了?那就先散會吧。”
散會後,蔡繼剛走到司令部院中的花園邊,在一排綠籬旁停下腳步。剛剛澆過水的小葉黃楊萌出嫩葉,青翠欲滴,但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一絲春意,他憂心忡忡地陷入了沉思。
蔡繼剛是安徽桐城人,這一年整40歲。他父親蔡朝雲是晚清舉人,早年曾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東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廣東督軍府參謀、外交督辦等職。蔡繼剛自幼在家鄉讀書,1922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係,1926年他清華畢業後決定投筆從戎,走富國強兵之路,於是赴美考入弗吉尼亞軍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蔡繼剛早已從軍校畢業,正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遊曆。那段時間他玩得很開心,因為他曆經千辛萬苦在叢林深處找到了傳說中的食人族,還和一位食人族青年交上了朋友。
那個土著青年一開始把蔡繼剛當成了獵物,準備先殺死他,然後把他的屍體風幹後存起來慢慢享用。兩人交手的過程很簡單,土著人雖然動作敏捷靈活,但並不擅長格鬥,當他舉著一支吹管準備向蔡繼剛吹出毒刺時,蔡繼剛一掌打飛了他的吹管,緊接著土著人的睾丸遭到膝蓋的重擊,他疼得彎下了腰。蔡繼剛一把揪住他的頭發,拎著他的腦袋在一棵高大的馬黛樹上連連撞擊。土著人對這種野蠻的打架方式感到很不適應,他還沒來得及施展拳腳就被撞暈了。土著人醒來後摸著自己滿頭的紫包大為詫異,他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很野蠻了,沒想到這位長得貌似印第安人[2]
的家夥比自己還要野蠻。南美熱帶雨林中的土著民族大部分都講究生殖崇拜,他們認為褲襠裏那個東西比較神聖,自家人打架時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決不照那個地方打,這是延續種族的必要工具,而不是某種攻擊性武器。土著人實在想不明白,眼前這家夥怎麽能如此不懂規矩,竟毫無顧忌地往生殖器上踢呢?
蔡繼剛可管不了那麽多,一旦出手就異常兇狠。他心裏非常清楚,這些生長在熱帶叢林中身材矮小的土著居民,打架雖然不怎麽樣,可玩起獨門暗器來個頂個是高手。用吹管發射毒刺那都是小意思,你永遠也弄不清他們都有些什麽歪門邪道的暗器,他們可以無師自通地從熱帶植物中提取諸如生物堿之類的劇毒,然後塗抹在暗器上,讓人挨上一下就完蛋。蔡繼剛從軍校畢業後,便在世界各個角落遊蕩,為的是增長見識,磨煉意誌,鍛煉自己處理危機的能力,以便將來迴去報效國家,而絕不是為了被一個處於蒙昧狀態的土著人當成點心吃掉。要是一不留神著了這小子的道,個人丟命是小事,傳出去非讓人笑掉大牙不可,做鬼都沒臉麵。
蔡繼剛忽然驚喜地發現,這土著人居然略通英語,因為他嘟囔著幾句簡單的英語:“你是個魔鬼,我不和你打……沒有人可以和魔鬼打架……”
蔡繼剛用英語迴答:“你才是魔鬼,隻有魔鬼才無緣無故奪人性命。”
土著人毫無愧色:“我在狩獵,因為我餓了,殺了你我才能吃到飽飯。”
蔡繼剛頓時大怒,這他媽的算什麽理由?土著人這種實用主義的態度使他感到很不高興,你憑什麽吃老子?老子還想吃你呢。蔡繼剛一生氣,好久不用的國罵就脫口而出:“去你媽的……”可轉念一想,這小子聽不懂漢語,還是說英語吧。蔡繼剛和顏悅色地用英語告訴他:“現在你成了我的獵物,我也餓了,準備把你吃掉,你同意嗎?”
土著人攤開雙手,表情誇張地說:“我除了同意,好像沒有別的辦法。”
蔡繼剛被他奇怪的邏輯氣樂了:“那你能給我個建議嗎?你是喜歡被燒烤呢,還是喜歡被煮熟了吃?”
土著人迴答:“你應該先殺了我,剩下的問題需要自己考慮。”
蔡繼剛忍不住大笑起來:“如果我不殺你,我能得到什麽?”
土著人考慮了一下說:“你可以得到一個奴仆,或者……一個朋友。”
蔡繼剛說:“那好,我不殺你,我們做個朋友吧。”
土著人點點頭,又提出一個令蔡繼剛大為惱怒的建議:“我們可以再找到一個人,合夥殺死他,一起享用他的肉,你可以多吃一些。”
蔡繼剛差點兒又用漢語罵起娘來。
他決定給土著人起個名字,於是想起英國小說家笛福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魯濱孫流落荒島28年,在島上收留了野人星期五。眼前這個一心一意想吃人的土著青年幹脆就叫星期五吧。
通過和星期五交談,蔡繼剛得知,幾年前有個國籍不詳的白人探險家,劃著獨木舟沿亞馬遜河順流直下,走到這裏時船翻了,那個白人剛剛爬上岸就被食人族的弟兄們抓住,本想當晚就殺掉,用於改善生活,可部落首領認為此人太瘦,食用時可能口感不太好,便決定等養肥了再吃。於是,星期五被派去看守這個囚犯,和他一起度過了幾個月時光。這個白人教會了星期五一些簡單的英語,但星期五沒有得到繼續深造的機會,那白人最終還是被吃掉了。
那次部落宴會星期五沒有參加,他拒絕吃自己老師的肉。
蔡繼剛本來想去部落裏看看,但星期五拒絕帶路,他認為蔡繼剛一旦走進部落,一定會被吃掉,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變成美味的食品填飽別人的肚子。星期五幫助蔡繼剛在一棵巨大的馬黛樹上搭了個窩棚,他時常溜出部落給蔡繼剛送來一些令人難以下咽的食品。在蔡繼剛逗留的十幾天內,星期五還教會他不少叢林知識和生存技巧,兩人相處得很愉快。若不是部落裏其他土著發現了兩人的秘密,蔡繼剛也許還要在窩棚裏多住些日子。
在一個霧氣蒙蒙的早晨,星期五驚慌地跑來通知蔡繼剛,部落裏有人發現了他的窩棚,前來抓捕的人馬上就到。蔡繼剛匆匆告別星期五,以長途奔襲的速度逃離了這片危險的叢林。
幾天以後,衣衫襤褸的蔡繼剛出現在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市,他住進當地最好的一家旅館,先洗了個熱水澡,然後穿上睡袍坐在露台的躺椅上,一邊品嚐著哥倫比亞咖啡,一邊瀏覽剛送來的《華盛頓郵報》,這一天是1931年9月20日。蔡繼剛在報紙的第4版上發現一條新聞,他頓時扔掉咖啡杯蹦了起來。就在兩天以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襲擊了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張學良的東北軍不戰自潰,日軍兵不血刃占領沈陽和遼寧全境。
蔡繼剛頓時氣血翻湧,經脈逆行。該發生的事一定會發生,幾年來他一直關注著日本軍隊的動向,尤其是日本關東軍。他早就斷定,那些桀驁不馴的少壯派軍人早晚會整出點事來,這是一群成天拎著腦袋要和別人換命的家夥,他們厭惡和平生活,無時無刻不夢想著在戰爭中建功立業,報效天皇。如果眼下沒有發動戰爭的借口,他們也要不遺餘力地製造出戰爭借口。這個不安分的大和民族,既然中國不幸與它做了鄰居,那麽戰爭是難以避免的。
蔡繼剛當即決定迴國,他的想法很簡單,祖國有了危難,身為軍人,他理應血灑疆場,報效國家。迴國後,經清華校友介紹,他加入了剛成立不久的財政部稅警總團,任上尉連長。
這個稅警總團在中國現代建軍史的地位絕對非同小可,它原是1930年宋子文任財政部長時期建立的私人武裝,顧名思義應該是一支用於緝私征稅的準軍事武裝,但在宋子文的苦心經營下,居然建成了一支連甲級正規軍都無法比擬的精銳部隊。它的人才選拔全由宋子文親自網羅,各任總團長全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生,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另還有一個由八名德國軍官組成的顧問團。稅警團對士兵的招募要求也很高,文盲一個不要,最起碼念過幾年“私塾”。
稅警總團的武器裝備均由財政部自行采購,全部裝備歐美武器,精良程度非一般部隊可比。該團還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教育方式結合起來,製訂出一套與國軍其他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蔡繼剛在這支部隊中一直服役到1937年的淞滬會戰。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深刻意識到,中日兩國之間的全麵戰爭已不可避免。既然戰爭遲早要爆發,那麽國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延緩戰爭的提前爆發,以贏得時間進行戰爭準備。在此期間,國民**建立了國防委員會,並連續頒布了1935~1936年的《防衛計劃大綱》,軍隊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從1933年開始利用中德軍事合作契機,準備組建80個德械師的新式軍隊,收複東北失地。到了1936年,國防委員會又實行全國整頓,擬訂三年內整編120個精銳師的擴軍計劃。
早在1933年,國民**鑒於“一·二八事變”的教訓,針對日本的侵略意圖和日軍可能進攻的方向,決定在京滬杭地區構築規模巨大的國防工事,於浙江境內修築了兩條國防工事,即“乍浦—平湖—嘉善—西塘”防線。此國防工事按照德國軍事顧問的意見,由參謀本部城塞組設計,蘇浙邊區綏靖主任張發奎主持修建。該工事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工程可謂浩大,至全麵抗戰爆發前,尚未全部完工。
國民**還派出采購團赴德、法、意、美等國采購最新式的火炮、作戰飛機和坦克。
在以後的歲月中,蔡繼剛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歎,若是戰爭再晚爆發幾年,我們的抵抗會更加從容,也更有把握一些。
1937年的“七七事變”是個偶發的事件,當時中日兩國都沒有作好全麵戰爭的準備,戰後所有證據都指出,此事變絕非預謀,因為雙方都沒有準備軍隊部署以及事件發展的兵力計劃。當時主政北平的中方軍政最高長官宋哲元要求部屬息事寧人,盡量不要給日軍擴大事端的借口,為中國爭取更多準備抗戰的時間。
此時,南京國民**正與延安的中共紅軍進行改編國軍的談判、與西南諸侯進行軍隊整編安排以及進行準備抗戰的理財、練兵計劃,根本顧不上在北平郊區發生的軍事衝突。
當時的日本**,則是受困於全球經濟大蕭條餘波的影響,財政上正焦頭爛額,無意對外生事。日軍參謀本部,在參謀次官多田駿及作戰部長石原莞爾的領導下,正在推動對蘇聯作戰的戰略整備,並指示駐華日軍減少對中國的軍事挑釁。而日軍在河北的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剛剛暴斃,尚未下葬,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還沒有到任。日本**與軍部並沒有決定要對盧溝橋發生的衝突進行直接軍事幹預。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日本的強硬派將校,卻決定聯手利用這個意外事件,對中國平津地區進行一次擴大的控製拓展。他們的目的是,至少要拿下永定河以東的河北地界,將其並入殷汝耕的冀東自治區,若是能一步到位,並吞冀察兩省,****華北,則更為上策。
蔣介石及麾下的戰略家們認為,雖然日本帝國的長遠目標是要征服整個中國,但在具體策略上,要采取的是逐步蠶食,而非一口吞下。它的國力、兵力有限,沒有能力占領整個中國。而當時的日本軍部斷定,中國不敢全方位反擊日本的侵略,中國軍隊最強烈的反彈,不過是在事發熱點上進行局部有限的抵抗。根據過去的經驗,中國軍隊麵對日軍的一次次進攻,竭盡全力也無法防守,在遭到巨大傷亡之後,中國**隻好被迫簽訂停火協定,默認既定事實。
蔣介石認為,日本這種逐步蠶食的戰略比發動全麵戰爭更為可怕,它就像一頭巨獸,每得到一塊地方,就會強壯一分,占領區的全部資源都會納入其總體戰體係,最後由量變而產生質變。中國巨人就像被野獸撕咬下一塊塊肌肉,每失血一次就衰弱一分,終有一天,日本帝國將羽翼豐滿,真正強壯起來,用最後一擊將中國巨人擊倒。
1937年8月初,蔡繼剛去拜訪父親的好友、時任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的蔣百裏將軍。那天蔣百裏家高朋滿座,來訪的都是一些軍政要人,其中有第9集團軍司令官張治中將軍,有軍政部政務次長陳誠將軍,有剛剛被任命為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部長的白崇禧將軍,還有自己在弗吉尼亞軍校的老校友、時任稅警總團第4團團長的孫立人上校。還有一些曾留學日本、德國、美國軍校的青年校官,其中大部分人蔡繼剛都很熟悉。
蔡繼剛沒想到會遇到這麽多大人物,蔣先生家的大客廳裏將星閃爍,到處是身穿黃呢軍服、武裝帶上佩中正劍的將軍。他感到來得很不是時候,本想和蔣先生寒暄幾句就告辭,誰知蔣百裏一見到這個晚輩很是高興,親熱地拉著蔡繼剛的手讓他坐在自己身邊,還問他是否看過自己剛剛發表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
蔡繼剛謹慎地迴答:“蔣伯伯,晚輩看了,非常推崇,尤其那句扉頁題詞很是鼓舞人心:‘萬語千言,隻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蔣百裏笑道:“哦,看來你看得很仔細,說說看!”
蔡繼剛說:“您對日軍作戰的主要論點有三:第一,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第二,對日本的策略是不畏鯨吞,隻怕蠶食,須全麵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棱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蔣百裏拍拍他的肩膀表示讚許,並順著他的思路說:“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占領其關鍵地區它就隻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占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我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蔡繼剛試探著問:“蔣伯伯,晚輩聽說蔣委員長準備在石家莊建立指揮行營,由徐永昌出任行營主任,並動員100個步兵師北上,與日軍決戰於華北。這個傳聞屬實嗎?”
蔣百裏微笑著反問道:“如果是這樣,有什麽不妥嗎?”
蔡繼剛猛地站起身來,脫口而出:“此舉萬萬不可!我認為華北決戰的方略隱藏著嚴重的地緣戰略危機,假如日軍在華北決戰中獲勝,那麽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就會沿津浦路和平漢路迅速南下,渡過黃河,進入中原,進窺武漢,切斷國民**撤向西南的戰略通道,從北向南完成對中國的戰略切割,那麽我國就會失去進行抵抗的戰略縱深,無法與日軍進行持久抗戰,也就是說,在戰略上,中國非敗不可!”
蔡繼剛急促的嗓音驚動了在場的所有將校,他們都扭過頭來注視著這個年輕的中校。老校友孫立人上校還向蔡繼剛擠了擠眼睛,以示鼓勵。
副參謀總長白崇禧那年44歲,年紀雖不老,卻在多年的征戰中練就一套老謀深算的處世方式,他沉靜地看著蔡繼剛說:“中校,請繼續說下去,如果由你來主持製訂戰略方案,你準備怎麽打?”
事關戰略大局,此時的蔡繼剛也顧不上謙虛了,他慷慨陳詞:“我認為當前我軍唯一的策略是迅速開辟第二戰場,以爭取戰略主動,控製戰略軸線的發展,即使付出最高昂的戰略成本也在所不惜。如果我統帥部以京滬杭地區的重大地緣經濟政治利益,來吸引日軍改變戰略決戰地點,然後以長江作為我國戰略縱深軸線,由東向西節節抵抗,步步後撤,逐漸拉高我國的地利優勢,同時也將抗戰的戰略資源,同步移轉到長江上遊的西南地區。我認為,如能做到這一步,中國就亡不了。”
白崇禧微笑著問:“你的意思是,改華北決戰為華東決戰,先發製人在上海打響,吸引日軍主力師團增援淞滬,將戰略軸線由南北方向改為東西方向?”
“是這樣,我認為非如此不可,否則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絕非危言聳聽。”蔡繼剛迴答。
孫立人把一杯咖啡遞給蔡繼剛:“雲鶴兄,剛才大家正在討論這個問題,而且是英雄所見略同。蔣先生、張總司令、陳長官和白長官都想到了改變戰略軸線的方案,並準備上報蔣委員長批準。”
蔣百裏讚許道:“賢侄啊,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倒是很有戰略眼光,能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並且馬上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你這樣的軍官將來前途無量啊。”
“蔣伯伯,您過獎了,其實各位長官早已想到這一點了,我不過是馬後炮罷了。”蔡繼剛恭敬地迴答。
1937年的蔣百裏,是中國軍界當之無愧的重量級人物。他早年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後來又留學德國學習軍事,迴國後曾任保定軍校校長、陸軍大學代理校長等職,一生桃李滿天下。他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卻從來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隻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之間。準確地說,蔣百裏先生是位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但他的軍事學術成就卻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是來自陸軍出身的蔣百裏。他也是提出對日持久戰理論的第一人,被稱為中國“現代兵學之父”。
蔡繼剛年輕時一貫恃才傲物,他看得上眼的人不多,唯獨對這位軍界老前輩,蔡繼剛始終奉其為終生導師。
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先發製人,在上海八字橋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血戰驟然爆發,中日雙方在這場會戰中投入的總兵力達到上百萬人。
蔡繼剛以稅警第4團副團長的職務參加了淞滬會戰,在孫立人團長率領下,於蕰藻浜一線同日軍血戰兩周。在阻擊戰中,孫立人身先士卒,負傷13處後撤下戰場,蔡繼剛接替了第4團的指揮,直到第五天他三處負傷後才被抬下戰場。
從表麵上看,蔡繼剛的軍旅生涯很完美,軍校畢業後從連長幹起,直至副團長,在戰爭中獨立指揮團級建製打過惡仗,經曆過最慘烈血腥的現代化戰爭,他的資曆似乎無可挑剔。但蔡繼剛壞事就壞在嘴上,弗吉尼亞軍校的立校精神是誠實與榮譽,蔡繼剛一直將此奉為金科玉律。他性格直率,口無遮攔,不願說違心話,他看不慣軍官之間的傾軋和鉤心鬥角,也難以容忍國軍內部的腐敗風氣。他當營長時,曾經有個軍需處長誘勸他經手全營夥食費時“撈一把”,蔡繼剛當即翻了臉,毫不客氣地向團長孫立人揭發了那位軍需處長,使這位仁兄連降三級。
本來稅警總團就標新立異,以眾多的留學生來管理軍事訓練和日常生活,這已在傳統排外的國情之下顯得鶴立雞群了,再加之留過洋的軍官們無視環境如何,相互間開口便是洋文,這更讓不懂外文的軍官們感到自卑,他們將這些洋派軍官們視為異類。而蔡繼剛的為人更是異類中的異類,因此處處受到排擠。蔡繼剛心灰意冷,漸生脫離稅警總團的念頭。
淞滬會戰中,稅警總團傷亡慘重。會戰結束後,當時的總團長黃傑被第三戰區長官顧祝同拉攏,將餘部編為40師,而五千多個傷員就不管了。蔡繼剛聞訊,傷未痊愈便趕往40師師部歸建,他實在不願再迴到稅警總團了。
孫立人以後就以這5000傷員為基礎,於1938年重建稅警總團,不久便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1941年年底,這支部隊又被改編為新38師,加入遠征軍戰鬥序列,歸國後編為新1軍,成為國軍五大王牌之一,此為後話。
淞滬會戰曆時三個月,最後以慘敗告終,還連帶著首都南京失守。蔡繼剛痛定思痛,得出諸多痛苦的結論,他認為,當時的中國軍界雖名將如雲,但真正具有大戰略思維的將領卻屬鳳毛麟角。將領們缺乏戰略眼光倒也罷了,即使在戰役預案的製訂與戰役指揮層麵上,也同樣缺乏操作性。以淞滬會戰為例,國軍統帥部的長官們表現得很弱智,淞滬地區水網密布,地勢平坦,地域狹窄,屬於戰略防禦的淺近縱深。在既無戰場築壘準備,又缺乏迴旋機動餘地的作戰地幅內,倉促展開70萬大軍,擺開決戰的態勢,此舉在戰略指導上是極其愚蠢的。蔡繼剛百思不解,統帥部的長官們在戰役布勢和兵力運用上,為什麽眼光總盯著淞滬這個彈丸之地?假如國軍在淞滬地區打響後,趁日軍大舉增兵登陸,采用交替掩護、節節抵抗後退的方式,把防禦縱深拉長到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日軍主力引往預設戰場,以現成的國防工事為依托進行正麵阻擊,進行大縱深防禦,再靈活運用輕裝部隊在江南水網地帶進行逆襲,這樣既拉長了日軍的補給線,又避免了日本海軍艦炮火力的威脅,而且能使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日軍飛機降低作戰半徑,削弱其作戰效能。若真能如此,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傷亡就不會如此巨大。
淞滬會戰的結局使蔡繼剛感到很悲哀,沒辦法,自己雖早有預見,但由於人微言輕,這場大血戰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蔡繼剛對這場會戰的結論是,在戰略上,國軍統帥部的將領們天才般地製訂出改變戰略方向的作戰方案,使中國以弱勢與守勢竟然掌握了戰略主動,創造出劣勢一方引導戰略主動的先例,在戰略指導方麵策劃得近乎完美。
然而,在淞滬會戰中,國軍統帥部在戰役布勢及兵力運用方麵卻極為愚蠢,其作戰指導思想無法適應機械化兵團大縱深突擊的特點,既未形成縱深梯次配置,又缺乏強大的反突擊戰役預備隊。國軍一線兵團緊貼海岸線以單薄的點線防禦迎敵,在日軍優勢的空中火力及艦炮火力的攻擊下傷亡慘重。而二線兵團在戰術上又無法對前線進行有力支援,隻能無所事事地采用逐次增加兵力的“添油戰術”,不斷將大量後備兵力輸送到血肉橫飛的作戰地幅內,將這些有生力量逐漸碾碎於血肉磨坊中。
萬幸的是,日本陸軍的將領們也同樣愚蠢,他們的戰術呆板,缺乏靈活性,隻會一味地平推硬攻,自恃火力與兵力的優勢,專門攻擊國軍堅固陣地,采取硬碰硬的打法。如果他們的智商再高一些,以優勢的火力和機動能力進行迂迴攻擊,直接切斷國軍上海與南京之間的交通線,那麽國軍在上海的陣地早就被日軍分割包圍,喪失戰鬥力。若能如此,淞滬會戰無論如何堅持不了三個月,中國的70萬大軍完全有被聚殲的危險。可惜,曆史容不得假設。
戰爭初期,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蔣介石采取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戰。綜合武器裝備、作戰技術、將士之士氣等諸因素,國民**軍事委員會對日軍戰鬥力的評估是:一個日本士兵可以對抗八個中國士兵。在戰爭期間,中國軍隊的兵力部署也基本按照這個比例。這是個極其無奈的選擇,弱勢的中國軍隊隻能以巨大的犧牲,換取優勢一方的日本軍隊有限的傷亡。這毫無疑問是不等價的交換,但蔣介石仍然希望以中國人多地廣的優勢,最終將日本消耗至戰敗。
縱觀淞滬會戰,中國方麵的戰略指導是成功的,而戰役布勢及戰役指揮是失敗的、愚蠢的。萬幸的是,中國軍隊以正確的戰略指導為此後的長期抗戰贏得了時間,同時也將東部的工業及戰略資源,有序地轉移到長江上遊的西南地區,為此後的長期抗戰打下了物質基礎。憑此一點,中國就亡不了。
蔡繼剛在中央軍係統中因性格問題及非黃埔出身等原因,一直鬱鬱不得誌,雖然由於不同凡響的學曆背景升至上校軍銜,但也隻是在軍一級指揮部當個作戰參謀,始終沒有帶兵權。
1942年年底,軍委會軍令部需要一名往返各大戰區的聯絡官兼督戰官。軍令部長徐永昌認為,此督戰官的首選條件,應該由與軍內任何派係都不沾邊的軍官擔任,於是蔡繼剛理所當然被選中。考慮到經常要和將官們打交道,區區上校何以服眾?軍令部斟酌再三,上報何應欽特批,破格提升蔡繼剛為少將軍銜。其實這不過是個禮儀性的虛銜,並無實權。
光陰荏苒,轉眼蔡繼剛迴國參戰已近十三餘年。此時,剛剛參加完第一戰區司令部軍事會議的蔡繼剛心情抑鬱,他呆呆地望著青翠的綠籬,本能地覺得李家鈺的建議是正確的,那個黃河鐵橋一旦被日軍修通,戰役的結局顯而易見。到那時,廣闊的豫中平原將無險可守,潮水般湧過黃河鐵橋的日軍坦克集群將在豫中平原上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至於蔣鼎文堅持將司令部設在洛陽的理由,更令蔡繼剛哭笑不得。這位陸軍上將完全混淆了指揮官與指揮機關的界限,高級指揮官親臨前線,與將高級指揮部設置於前線完全是兩迴事!
蔡繼剛的目光仿佛越過洛陽城,越過黃河,伸向霧氣迷蒙的黃河北岸,他心中漸漸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敵人在調兵遣將,蓄積力量,龐大的戰爭機器已經發動,隨時有可能向中國軍隊發出致命的一擊,而我們什麽也不做,幾十萬大軍就這樣無所事事地坐等日軍的進攻。悲乎!我的中國!
在古今中外的一切戰爭中,交戰雙方對戰略主動權的爭奪是首要問題,哪一方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就能夠控製戰爭的進程,繼而取得最後的勝利。
那麽在1944年春季的中原戰場上,中日交戰雙方究竟誰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呢?答案很清楚:日本。這個經過長年戰爭消耗、業已氣息奄奄的帝國,仍然掌握戰略主動權。
其實日本帝國的日子過得相當糟糕,自1944年始,美軍攻占馬紹爾群島,進而轟炸日本聯合艦隊基地特魯克和馬裏亞納、加羅林群島。日本軍務局長佐藤麵見東條英機,提出從馬裏亞納和加羅林群島撤退。這樣,日本首相東條英機於1942年宣布的太平洋絕對國防圈就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2月26日,美英軍隊在新幾內亞北麵的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登陸,日本南洋派遣軍司令部拉包爾完全陷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3月5日,英國溫蓋特少將的空降兵團在北緬伊洛瓦底江兩岸空降。更致命的是,由於美國潛艇群的出色表現,日本帝國向南洋戰區輸送兵源補給的海上運輸線被嚴重封鎖。以戰爭的總趨勢來看,日本帝國就像是拳擊台上一個連遭重擊、即將被打倒的拳擊手,隻需對手盟軍方麵最後一擊就可結束比賽了。
可奇怪的是,這個已經鼻青臉腫的拳擊手在倒下之前,卻一反常態地向勝利者發出致命一擊,然後他驚訝地發現,即將獲勝的對手居然被打得轟然倒地,幾乎喪失了比賽資格。
現代化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總體戰,在1944年中日兩國的戰力比較上,並不是日本軍隊太強,而是中國軍隊太弱。弱在哪裏?不僅僅是綜合國力和武器裝備上的懸殊,而且也是雙方高級將領在智力層麵上的懸殊。
1944年春,日本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在南京的派遣軍司令部召開由各方麵軍、野戰軍及師團長以上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製訂出一套完整的作戰計劃,即《一號作戰計劃》。
其內容是,此次作戰將要達到三個戰略目的:
第一,在美英海軍封鎖太平洋航線的情況下,打通一條北起東北,橫穿中國大陸,南至越南河內的鐵路交通線,從東北到朝鮮半島與帝國相連,保持帝國與大陸的進出自由。
第二,消滅中國西南地區的中美空軍基地,消除其轟炸日本本土的威脅。
第三,消滅重慶軍隊的主力,特別是蔣介石的中央嫡係部隊。
畑俊六大將的戰役布勢及兵力運用是這樣的:第一階段作戰,將打通鄭州至信陽之間的鐵路線,圍殲中國第一戰區防區內的重兵集團,尤其是消滅該戰區的核心主力,湯恩伯的王牌第13軍。
華北方麵軍岡村寧次大將為此次作戰的總指揮。由華北方麵軍第12軍司令官內山英太郎中將率領第37、第62、第110師團,獨立混成第7、第9旅團,騎兵第4旅團、坦克第3師團從鄭州以**破黃河防線,向平漢鐵路南段沿線發動攻勢,一舉擊潰中國軍隊,占領並確保平漢鐵路南段的暢通。
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以獨立步兵第11旅團主力七個大隊的兵力,從信陽出發北進,策應華北方麵軍作戰。第13軍以一部分兵力從安徽蚌埠地區沿黃泛區南側前進,策應華北方麵軍作戰。第5航空軍司令官山下琢磨中將,以一部航空兵力量,配合地麵部隊進攻。此次戰役,日軍投入總兵力初步定為20萬人。
為實施《一號作戰計劃》,日軍大本營傾其明治維新以來所有累積的陸軍戰力和物資,孤注一擲投入此行動。日軍大本營決定,中國派遣軍在執行一號作戰計劃中,所有的兵力與支援要求都給予最優先的配合。在兵力動員上,日軍大本營決定再動員51萬部隊,優先補足中國派遣軍所有的缺額;盡量將原先在中國戰區的乙種師團與丙種師團,調升為甲種師團,這樣就使得日軍甲種師團加上所有補充、特種作戰單位之後,其作戰兵力已達到32000人。此外,日軍大本營還抽調日本本土與關東軍的部隊,進一步支援中國派遣軍的一號作戰。
日軍對於一號作戰計劃的先期後勤準備,周全到幾乎難以想象的地步。先是改組中國戰場的航空兵團,僅是空軍作戰的油料,就有半年的儲量,而彈藥的儲量多達兩年。
陸軍方麵則破天荒地派出從未在中國戰場上使用過的坦克師團。參戰各軍的糧彈後勤支援,都有半年以上使用量的準備,並且調集了馬匹67000匹,運輸汽車13000輛,運輸補給船艇10000艘,還調動了日本全國所有的道路、橋梁工程支援人力與器材,投入戰線後方道路的維修。
日軍大本營為一號作戰計劃所有的作戰需求,上至野戰醫療設備,下到士兵軍靴的修理,都準備得一應俱全。
箭已在弦上!日軍的一號作戰,很快將成為中國軍隊的噩夢。
現在,日軍在黃河大鐵橋的修複工程顯然加快了速度,漢王城國軍炮兵的炮火幹擾索性成了應付差事的象征性行動,而對麵日軍的炮火卻絲毫沒有懈怠,隻要國軍敢發一炮,立刻就迴敬20炮,到後來國軍炮兵幹脆一言不發,保持沉默了。於是黃河大鐵橋在中國守軍的注視下,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裏,一點一點向南岸延伸,與此同時,浮橋的鋪設也在日軍火力的掩護下進展迅速。
4月初,黃河大鐵橋終於修通了。
憂心如焚的蔡繼剛連連向重慶發報,匯報第一戰區的作戰計劃存在嚴重偏差,同時申請動用空軍不惜一切代價,炸毀新修複的黃河鐵橋。
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在電話裏訓斥著蔡繼剛:“我說小蔡呀,第一戰區的作戰計劃是軍令部依情報編製下達的,你的任務就是督促各部執行落實,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能越權幹涉,你這麽幹是兩頭不落好,以後不該說的話少說!再說,美國駐重慶武官認為,日軍在河南的攻勢準備不過是春季演習,日軍很快便可退迴原防地。怎麽?你小蔡比美國盟軍的參謀官還高明?”
蔡繼剛忍著氣說:“廳長,卑職並不認為官階低就該閉嘴,這是關係到幾十萬大軍生死存亡的大事,卑職明明看到其中潛藏的危機卻不說話,其良心何在?現在黃河鐵橋的修複是明擺著的事實,日軍重型裝備雲集新鄉的情報也確定無誤。一旦敵人大量坦克過橋,豫中平原河流稀少,全是旱田,幾乎無險可守。我軍缺少反坦克武器,後果將不堪設想!我認為,動用轟炸機炸橋是最後的辦法。廳長,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總得想想辦法呀!”
廳長的口氣緩和一些:“這個嘛……我倒可以向上麵反映一下,不過批不批準我可不敢保證,當然,責任不在你啦。”
掛上電話,蔡繼剛頹然癱倒在沙發上,他悲哀地發現,那些手握重權的將領們,腦子好像根本沒用在打仗上。
蔣介石、徐永昌、蔣鼎文等人的腦子出了問題,而盟軍駐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史迪威中將的腦子也沒好到哪兒去。
近一個月來,沉寂的中原戰場上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危機態勢,美國第14航空隊的偵察機發現,日軍在黃河故道曲折處有大批運兵卡車向新鄉以南開去,湖北北部的日軍車隊越過省界,向豫南信陽集中。沿長江有數不清的日軍船舶在集結向武漢推進。第14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向史迪威發出警告,認為日軍在河南的部署是珍珠港事件以來最危險的態勢,並建議4月份將駝峰航線的空運量提升至8000噸,立刻派轟炸機沿長江對日軍船舶和九江、嶽陽一帶的交通線進行飽和轟炸。
由於美軍機場大部在華南,b-17和b-24轟炸機載彈量和航程有限,難以對豫中戰場提供密集支援,陳納德準備調集飛機進駐漢中、安康一帶的川陝機場,試圖在日軍過黃河之前將黃河鐵橋炸毀。但史迪威認為,日軍不具備在中國戰場大舉進攻的能力,陳納德有些“大驚小怪”。第14航空隊的第一任務是保衛成都的b-29轟炸機基地,其他的他讓陳納德“少管閑事”,對陳納德的建議和行動予以製止。
對於轟炸黃河鐵橋的建議,史迪威提出,必須由第一戰區提供邙山日軍橋頭堡的防空火力情報,否則他“不便”派飛機轟炸。令人不解的是,美軍b-29飛機轟炸日本本土時卻並沒有提出過這個條件。漢王城的國軍駐軍也根本拿不出對方的防空情報,事到臨頭就是想收集也來不及了,於是轟炸黃河鐵橋的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邙山橋頭堡的日軍似乎增加了好幾百人,在拚命修築工事。他們的陣地沿鴻溝在向東延伸,擴大了近兩倍,雖然大橋已經修通,雙方的炮擊也停止了,但形勢卻一天天緊迫起來。
十萬火急的軍情報告打到洛陽,第一戰區長官部的迴複仍是千篇一律的措辭:
“注意警戒監視,不可輕舉妄動!”
4月8日是個豔陽高照的日子,一大早,漢王城守軍陣地上傳來一陣陣鈴鐺聲,幾個老百姓牽著牲口向陣地走來。為首的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壯實的五短身材,一臉絡腮胡子,一雙小眼睛不住地左顧右盼。他左耳上夾著一支鉛筆,頭戴一頂髒兮兮的破氈帽,身穿藍布長衫,腰圍布腰帶,還把長衫的前後擺撩起塞在腰帶間,顯得很精幹。另外兩個牽驢的都是短衣打扮的精瘦年輕人,黑布褲腿高高挽起至膝蓋,一看就是莊稼漢。
一個國軍少尉攔住莊稼漢:“嗨!往哪兒走呢?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去去去,離這兒遠點兒。”
壯漢摘下帽子朝少尉鞠躬道:“老總,俺是西麵王村鎮鐵匠鋪掌櫃,聽說隊伍上賣炮彈皮,俺來上門收購,也省得老總們費時費力往集上送。”
少尉上下打量了壯漢一眼,疑惑地說:“每次都是我們把炮彈皮送到廣武鎮李掌櫃那兒賣,從來沒人上門收購。再說了,也沒聽說王村鎮有鐵匠鋪呀?”
這時連長急匆匆趕來,查看了兩頭毛驢的跨簍,沒發現什麽,他麵露喜色地說:“這下好了,每次送貨還得借後勤處的騾子,鬧不好還要為分錢吵架,你是……”
壯漢趕緊又鞠了一躬:“老總,俺是王村鎮的,鐵匠鋪剛開張五天,這年頭生意難做,唉……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往後你這兒的炮彈皮俺包下了,俺比廣武鎮李掌櫃每斤多出兩毛錢,你看咋樣?”
連長心中竊喜,表麵卻不動聲色:“河防重地禁止閑雜人員入內,我讓你們進來,還擔著幹係,不能讓上麵知道。每斤加兩毛我犯不上,這樣吧,每斤加五毛咱就成交了。怎麽樣?”
壯漢顯得很為難,他咬咬牙,朝地上猛啐一口唾沫:“中!加五毛就五毛,這買賣俺做啦!”
連長立刻吩咐一個上等兵帶兩個年輕夥計去後麵戰壕搬炮彈皮,同時令少尉在此監秤記數,自己就迴連部了。
壯漢笑眯眯地從藤筐裏抽出一杆秤,耐心地等待兩個夥計將炮彈皮搬來倒在地上,另外兩個士兵用扁擔將秤和藤筐抬起過數兒,由少尉在小本上記下數目。那壯漢從耳朵上取下鉛筆,靠著大青騾也在小本上記著什麽。
少尉心中很不高興,心說有我記數就行了,你還記什麽?莫非是不放心,還要跟我對賬不成?國軍軍官都是有些脾氣的,他們橫行慣了,對老百姓從來不大講禮貌。少尉冷不防一把抓過壯漢手中的小本,漫不經心地瞟了一眼正要扔掉,誰知這一瞟不打緊,少尉驚出一身冷汗,小本上記的哪是什麽數字,居然是國軍陣地上的工事炮位標記。
少尉大喝一聲:“你是奸細!”他一把揪住壯漢的衣領。
那壯漢早有準備,他反手攥住少尉的手腕,熟練使用柔道投技,將少尉隔著大青騾摔了出去,砸在兩個毫無防備的過秤士兵身上,壯漢閃電般從懷裏抽出手槍連開三槍,隨後掀掉青騾背上的藤筐飛身騎上,用槍柄狠命砸在青騾屁股上,大青騾一頭衝了出去……
這一切都是在短短十幾秒內發生的,陣地上亂作一團,連長從連部裏衝出來,大夢初醒地狂唿:“日本探子!給我開槍,別讓他跑了!”
哪裏有人開槍,槍都在掩體邊架著,士兵們亂哄哄地跑去抓槍,在狹窄的交通壕裏擠作一團。
陣地工事裏的機槍噠噠噠地響了,而壯漢已經騎著騾子衝進陣地旁的深溝裏。連長氣喘籲籲地帶著士兵們趕到溝邊,朝著跑遠的日軍探子開槍射擊。誰知對麵的日軍大炮轟然響起,一個密集齊射就把陣地變成一片火海,連長和士兵們連個愣兒都沒打,立刻抱頭鼠竄,逃迴掩體。
這次事件導致一名軍官和兩名士兵喪生,那兩個搬運炮彈皮的年輕夥計被當場抓住,經審問後確係日軍雇用的中國農民。連長一肚子怒火無處發泄,連請示都免了,掏出手槍當場就給斃了。
無獨有偶,當天下午中牟縣西堤守軍防地上也出了事,是陣地最東端的幾個哨位。
原來三個哨位的哨兵寂寞難耐,他們盤算離吃晚飯時間還早,便離開哨位擠到一個碉堡裏,和兩個機槍手推起了牌九賭錢。沒一會兒,這五個士兵為出牌順序發生爭執,兩位弟兄還動起手來,一個機槍手一拳把一個哨兵的鼻子打出了血,其餘三個士兵連忙上前拉架。弟兄們正折騰得熱鬧,碉堡裏不知什麽時候進來八個全副武裝的“國軍”士兵。在刺刀的威逼下,五個打牌的士兵被破布塞住嘴巴五花大綁捆了起來。士兵們瞪著驚恐的眼睛,戰戰兢兢地靠牆根兒站成一排,他們本以為對方會給個戰俘待遇,誰知對方毫不留情,瞬間用刺刀將五個士兵釘在了牆上……
這是一支日軍的偵察分隊,他們的任務就是滲透、偵察、突襲。日軍士兵們迅速擦幹刺刀上的血跡,走出碉堡。三個人進入哨位扮作哨兵繼續放哨,其餘人則扮作巡邏隊,沿交通壕的邊緣大搖大擺向陣地縱深走去,沿途不停記錄著守軍的炮位、工事、碉堡的位置。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一個炊事兵提著飯籃走進碉堡,見到碉堡裏的慘狀,他不由發出瘮人的一聲怪叫,迴身衝出碉堡朝天鳴槍報警。
“叭!”一聲震耳的槍聲打破了陣地上的寧靜……
炊事兵鳴槍後還沒來得及逃走,腦門上就中了一顆子彈,潛伏在哨位上的日軍士兵迅速衝進碉堡裏埋伏起來,一個中尉帶著一個排的士兵朝槍響的地方奔來,和日軍假扮的巡邏隊撞個正著。
中尉剛喝了聲:“口令?”日軍特工隊就開了火,國軍士兵立刻還擊,陣地上頓時槍聲大作……國軍傷亡了幾個弟兄。日軍特工隊交替掩護著撤退,國軍中尉一把奪過機槍狂掃,撂倒了跑在後麵的兩個日軍士兵,其餘人跑得飛快,越過碉堡朝河灘上跑去。國軍士兵們蜂擁而上,突然碉堡裏的機槍響了,國軍士兵們在猝不及防中被打倒一片,其餘人被猛烈的火力壓製在地上抬不起頭來。
那個中尉還算鎮定,他知道碉堡已被日軍占領,便帶著一個下士翻身跳進交通壕,慢慢接近碉堡的後門。中尉一腳踹開木門,將兩顆手**扔了進去。爆炸過後機槍聲停了。中尉發現碉堡裏隻有一個日本兵,此時已被炸得支離破碎,而其餘的日本兵早已跑得無影無蹤。
這兩個事件同時上報到洛陽的一戰區長官部,蔣鼎文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哪怕是個白癡也會明白,日軍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他氣急敗壞地下令:“河防陣地全部戒嚴,守軍進入一級戒備,加固工事,增加糧彈貯備,派出巡邏隊日夜不停巡視,嚴密監視對岸一舉一動。”
在一旁的蔡繼剛跨前一步說:“長官,日軍的進攻意向已十分明確,我建議向漢王城和中牟縣西堤陣地增派兵力,並且向漢王城陣地兩翼急調戰防炮部隊增援。還有……守中牟西堤的暫15軍27師裝備差,戰鬥力弱,我建議從85軍抽調一個師加強中牟防務。”
長官部參謀長董英斌也表示讚同:“蔡督戰官言之有理,現在部署還來得及!”
蔣鼎文不以為然:“你們怎麽就能斷定日軍準在這兩個地點過河?這極可能是敵人故弄玄虛,我們不可上當!再說了,85軍抽一個師到中牟,他們守臨汝的任務誰來代替?一個蘿卜一個坑,丟了臨汝你們倆誰負責?”
蔡繼剛急了:“長官,這兩個地點正好是鄭州的左右兩翼,如果同時被敵突破,鄭州將三麵臨敵,實在太危險了!鄭州一旦失守,馬上會變為日軍的前進基地,此地又是平漢、隴海兩大鐵路的交會點,敵軍接濟極為方便,而我軍戰況將會變得十分艱難!”
蔣鼎文幹脆轉過身子,慢條斯理地說:“小蔡啊,作戰計劃是軍令部批準的,現已實施到位,怎麽能臨時變更?我負不起這責任,你小蔡更負不起!”
蔡繼剛還要作最後努力,被參謀長董英斌連拉帶拽拖到了室外。
董英斌小聲勸道:“蔡老弟,再堅持就是犯上啦,何必呢?天塌下來有蔣長官撐著,管他呢……哎喲,老弟,你……你這是怎麽啦?”
此時蔡繼剛的眼淚抑製不住奪眶而出:“英斌兄,完啦,全完啦,我們的排兵布陣就好像十個指頭按下十個跳蚤,哪個都不敢鬆開,沒有任何防禦重點和機動兵力,一旦被敵人突入分割包圍,十個指頭將挨個被斬斷。到那個時候……我們幾十萬大軍將死無葬身之地!”
董英斌歎息著:“可我們人微言輕,誰會聽我們的呢?”
“上帝啊!求求你,救救我們中國!”蔡繼剛淚流滿麵地祈禱著。
[1]
加倫將軍原名為瓦西裏·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1916年參加布爾什維克黨,1917年組織赤衛隊,翌年組建紅軍時任師長,1921年任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總司令,翌年任軍長。1924年化名加倫來華到廣州,任國民**首席軍事顧問。1927年夏迴蘇,曾任烏克蘭軍區司令員助理、遠東特別集團軍司令員,指揮過1929年中東鐵路之戰。後任遠東軍區司令員。193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成為蘇軍最早的五元帥之一。1938年10月以“反蘇陰謀”罪名被捕,隨後被處決。1956年獲平反昭雪。
[2]
黃色人種也稱“蒙古人種”,具有下列特征:皮膚略帶黃色或淺棕色,頭發黑而平順,顴骨突出,具有蒙古式的上眼皮皺紋。黃色人種有兩個支係:亞洲支係和美洲支係。亞洲支係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部、東部和東北部地區。美洲支係主要指北美和南美大陸原有的居民如印第安人。他們是亞洲支係的人經過楚克奇海和阿拉斯加而遷至美洲定居的。故事中的土著人沒有亞洲和中國的概念,他們隻見過印第安人,因此把蔡繼剛當成印第安人。
此時的中原戰場,中國軍隊分為兩大重兵集團。一是以湯恩伯為首的機動作戰部隊,下轄4個集團軍,總兵力為30萬人。湯恩伯集團名義上是軍委會直轄兵團,但因配合作戰的需要,仍然歸一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因此湯恩伯還兼任一戰區副司令長官。二是蔣鼎文指揮的一戰區主力——河防軍,這是由8個集團軍、1個兵團共17個軍組成的大軍,總兵力為40萬人,其任務是依托黃河南岸既設河防陣地抗擊日軍。
1944年4月,中原地區70萬中國軍隊的命運就落在蔣鼎文和湯恩伯這兩位位高權重的陸軍上將身上。
蔣鼎文是個老資格軍人,早年畢業於浙江陸軍講武堂。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時,他已經是孫中山大元帥府的上校參謀,那時蔣介石還不過是個少將參謀長,軍銜隻比蔣鼎文高一級,合稱孫中山身邊的“兩蔣”。這“兩蔣”恰巧又都來自浙江,操一口寧波官話,所以人們總是錯把他倆當成親戚。那時頗有心計的蔣鼎文,作出了一生中最為正確的決定,他以上校之尊,甘願屈就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隊的中尉區隊長,軍銜被降了四級也在所不惜。當年秋天,軍校舉行野外演習,蔣鼎文任連指揮官,蔣介石和蘇聯顧問加倫將軍[1]
親臨現場。加倫將軍見蔣鼎文小身板兒挺得筆直,一舉一動都透著軍人範兒,怎麽看怎麽順眼,於是便即席發問了幾句,蔣鼎文皆對答如流。事後加倫將軍對蔣介石說:“此人可重用。”這一字千金的評語非同小可,以加倫是國民**首席軍事顧問的身份,說話自然是一言九鼎,從此蔣鼎文官運亨通,成了“黃埔八大金剛”之一。
平心而論,此公即便在內戰戰場上也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戰績,他官場上的政治手腕倒是遠遠超過其軍事才能。此外,這位蔣鼎文上將還有個不太好改的惡習——嗜賭如命,曾經幹出過一夜間輸光全師官兵三個月薪餉的事,是個一粘賭台就舍生忘死的賭徒。
此時的蔣鼎文雙眼布滿血絲,不住地打著哈欠——看來他昨天又是豪賭一宿,到現在還沒緩過勁來。
蔣鼎文慢吞吞地說:“諸位同仁,本戰區近日形勢頗緊,河對岸日本人調動頻繁。據情報稱,日軍似有較大的戰略動作。本人已上報軍委會及蔣委員長,軍委會已派人來我戰區商議軍事部署問題。”
說到這裏,蔣鼎文看了看身邊一位中等個子、身材均勻的陸軍少將:“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派來的督戰官蔡繼剛少將。”
年僅40歲的蔡繼剛“哢嚓”一聲立正,瀟灑地向大家敬了個禮。
蔣鼎文繼續說:“我們討論的作戰問題,諸位均可同蔡將軍磋商,我們第一戰區的重大決策,都可由蔡將軍直接向軍委會上報,獲得批準。”
會議室內所有將官的目光一下都落在了這位少將身上。
蔡繼剛不卑不亢地微微欠身:“晚生年輕無知,雖粗通軍事,也多是紙上談兵,各位長官長年帶兵,身經百戰,蔡某豈敢班門弄斧?還望各位長官多多指教!”
眾將官麵麵相覷,都不知這位來自軍令部的少將身後有何背景,自然沒有人敢多嘴。
蔣鼎文繼續說:“我們現在的兵力部署大致是:鄭州至陝縣沿黃河南岸一線,約200公裏的河岸上,集中4個集團軍。孫蔚如第4集團軍駐守鄭州;劉茂恩第14集團軍駐守洛陽;李家玨第36集團軍駐守新安;高樹勳第39集團軍駐守澠池、陝縣地區。”
蔣鼎文說到這裏,轉向一戰區副司令官湯恩伯:“恩伯,給大家談談你那個方向的兵力部署。”
湯恩伯掃了一眼眾將官,麵無表情地報出一連串布防數據:“王仲謙第31集團軍駐鄭州以南;何柱國第15集團軍及陳大慶第19集團軍全部置於平漢路南段西側;另有賀粹之第12軍,劉昌義暫編第15軍和豫皖邊區的地方部隊布防於平漢路南段東側。我集團兵力的態勢和戰役決心是:在鄭州東邊黃泛區中牟,部署前哨守軍暫編15軍的27師,其他主力的任務是確保平漢鐵路南段之安全。”
這時,一位中將舉手要求發言,是第33集團軍司令官李家鈺。
蔡繼剛因工作關係,早就認識這位中將,李家鈺字其相,是川軍老資格將領,抗戰前就是第47軍中將軍長了。他1937年9月率47軍出川,一直在太行山與日軍作戰。1939年李家鈺積功升任36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才調到河南擔負黃河防務。因為關係比較好,蔡繼剛總是稱他為“其相兄”,從來不稱唿官職。蔡繼剛的字為雲鶴,所以李家鈺稱蔡繼剛為“雲鶴老弟”。
李家鈺憂心忡忡地發言:“各位長官,目前日軍正在修複黃河鐵橋,此舉表明日軍近來要有大動作,鐵橋一旦修複,後果不堪設想。愚以為,與其坐等日軍來攻,不如先發製人,立刻派飛機轟炸橋南的邙山陣地,然後派小部隊過河突襲日軍,掩護我工兵將橋再次炸毀。”
應該說李家鈺的這一建議非常可行,頗有現代戰爭中使用特種部隊的出奇效果。
但蔣鼎文不以為然:“這類戰術動作我看成功的把握不大,對岸日軍重兵防守,我小股部隊貿然過河,豈不是飛蛾撲火?我戰區與日軍隔河相峙已達三年,諒日軍不敢輕舉妄動,我軍沿河防線堅固,可稱之為三百裏血肉長城。因此,目前我戰區防線沒有必要調整,我軍隻要固守沿河防線,以不變應萬變即可。”
司令長官蔣鼎文這一表態,李家鈺馬上閉了嘴,幾個正準備發言的將領也不再吭聲了。
蔡繼剛是三天以前到的洛陽,這幾天他一分鍾也沒閑著,仔細研究了蔣鼎文的兵力部署,私下裏對他的指揮能力頗感擔憂。這位二級陸軍上將的腦子似乎不太好使,他缺乏現代化戰略思維,打防守永遠是線性布防,缺乏戰役縱深。他把自己的全部主力都放在黃河沿線的各個據點及平漢鐵路南段,而廣大後方卻無任何機動兵力和戰役預備隊,這種玩法實在太懸了。當然,如此排兵布陣是根據軍令部長徐永昌的判斷而形成的,徐永昌認為日軍意在打通粵漢線,而黃河以北日軍的種種跡象完全是一種戰略佯動。
問題是,徐永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誰能保證他的判斷不會出現失誤呢?如果黃河以北的日軍不是佯動,而是真的打算突破黃河天險,首先從北麵發起進攻,那又將如何應對?這種一廂情願的判斷,並以此判斷進行兵力部署,一旦日軍突破河防快速推進穿插,分割包圍國軍的主力師團與各城鎮點,那麽幾十萬中國軍隊將陷入滅頂之災。
想到這裏蔡繼剛不由打了個冷戰,他忍不住站了起來:“各位長官,我能否談談自己的看法?”
蔣鼎文客氣地說:“當然可以,你老弟是軍令部派來的督戰官,是握著尚方寶劍的人嘛。”
蔡繼剛謹慎地發言:“我有一個擔心,據現有的情報判斷,日軍這次肯定是要大舉進攻了,這一點毫無疑問。關鍵是它的進攻方向,日軍的戰略意圖是什麽?它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我軍究竟了解多少?如果並不了解,僅憑籠統模糊的主觀猜測,必將鑄成大錯。請蔣長官明察!”
蔣鼎文胸有成竹地點點頭說:“蔡老弟,這些我心裏有數,謝謝你的提醒。老弟還有什麽建議嗎?”
他這話等於封了蔡繼剛的嘴,而蔡繼剛若是識相些,此刻就該閉嘴了,可偏偏他並不打算結束:“還有,我認為剛才李長官的提議很重要,邙山頭霸王城是大橋南岸的橋頭堡,楔入我軍防線已經兩年多了,就目前態勢而言,它早已不是什麽眼中釘肉中刺的問題,而是生長在我軍身上的一顆毒瘤,它早晩要化膿潰爛,我軍一天不除掉這顆毒瘤,我河防部隊就一天寢食難安!”
講到這裏,蔡繼剛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還有,司令長官將戰區司令部設在洛陽,我以為十分不妥,此地離火線太近,一旦指揮部被敵人打掉,我數十萬大軍分布在數百公裏地域內,將如何統一協調作戰?”
會議室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一半以上將官不住地點頭,相互交換著眼色。
蔣鼎文笑了笑,以對待晚輩的口吻道:“老弟不必多慮,我半數以上的主力都集中在黃河沿岸,日軍想突破我黃河防線怕是沒那麽容易,退一萬步說,即使我防線被突破,但要一口吃掉我幾十萬人,日軍怕是還沒長出那麽大的嘴。隻要我河防部隊能與日軍絞殺幾日,我南線平漢路重兵集團即可北上合圍,圍殲敵軍於豫中平原!蔡老弟還有什麽問題?噢,對了,至於指揮部為何設在洛陽,我在此要向諸位解釋一下,指揮靠前是我一貫的作戰風格,本司令官願以行動表明,誓與一線將士安危同在,生死與共。”
司令長官這麽一解釋,在座的眾將官自然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連蔡繼剛也沉默了。他心裏很清楚,自己人微言輕,再多嘴就討人嫌了,司令長官對自己已經夠客氣的了。
蔣鼎文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一周,又補充一句:“現在,我要求各集團軍,各軍長官把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盡快向後方轉移。”
副司令長官湯恩伯發言過後,再也沒有開口,他時不時將眼神移向窗外,顯得心不在焉。
這時一個參謀將一封密信交給蔣鼎文,信是第40軍軍長馬法五轉來的龐炳勳的情報:
“敵人已計劃4月中旬發動攻勢,望早作準備!”
蔣鼎文閱後皺起眉頭,隨手將密信交給在座的高級軍官們傳看,眾人看完信後都默不作聲。
蔡繼剛心說,是不好表態啊,這個龐炳勳於一年前投降了日本人,被汪精衛偽**任命為暫編第24集團軍總司令,成了大漢奸,而這關節他居然轉來了重要情報,誰信呢?誰又敢信呢?
去年4月,日軍五萬餘兵力掃蕩太行山區,龐炳勳的第24集團軍防地豫北林縣被日軍突破,龐炳勳帶領集團軍總部向深山轉移避戰,後在九連窯附近與日軍發生遭遇戰,總部人員大亂。混亂中龐炳勳和兒子龐慶振以及兩名衛士躲進了半山腰上的一個山洞裏。
數日後,經早已投降日軍的孫殿英從中斡旋,龐炳勳正式投降了日軍。龐炳勳的投敵在重慶官場上引起軒然大波,蔣介石極為震怒,一時輿論大嘩。龐炳勳本是抗日名將,1938年台兒莊會戰時,龐炳勳與張自忠率部在臨沂和日軍阪垣師團血戰,解了臨沂之圍,成了名噪一時的抗日功臣。如今連龐炳勳這樣的抗日功臣都投敵當了漢奸,這實在讓國民**下不來台,蔣委員長顏麵掃地。
軍統負責人戴笠是個現實主義者,他認為,你龐炳勳願意自毀名聲當漢奸,那是你的事,可就算你當了漢奸也沒關係,我照樣可以把你變成“臥底”,讓你這個集團軍司令成為我的編外特工,老子連薪餉都省了。戴笠指示軍統人員對龐炳勳進行策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承諾將來對龐投敵之事不予追究,戰爭結束後一樣論功行賞。
對戴笠伸出的橄欖枝,龐炳勳也很高興,他沒想到這一投敵行為不但什麽也沒失去,集團軍司令照當,還弄了個“高級特工”的身份,天下還有這麽好的事麽?因此龐炳勳一再表示,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願意為國立功。事實上,近一年來,他一直和軍統河南站保持著秘密聯係。
1944年年初,龐炳勳調任偽開封綏靖公署主任。在此期間,龐炳勳的綏靖公署成了重慶國民**、南京汪精衛偽**和日本軍方三家共享的接待站,三方的官員誰來都接待,衣食住行全包了。龐炳勳認為,隻要這三家的官員互不見麵,互不相擾,他多花點招待費倒也是小意思。
戴笠經過多方麵考察認為,龐炳勳與軍統方麵的合作還是很有誠意的,他不時發送的一些日偽方麵的情報,經核實,這些情報是真實的,也是有價值的。
而蔣鼎文可不像戴笠這麽現實,他是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與日本人的仇恨不共戴天,他的思維層次比較單一,認為凡是投降者必是漢奸,是漢奸就不可信任。
於是蔣鼎文說了句很有分量,也很有導向性的話:“諸位,有沒有人相信這位大漢奸的情報?”
眾將官都不吭聲,是啊,長官的話說到這份上了,誰敢說自己相信大漢奸,這不是自討沒趣麽?
隻有湯恩伯有些遲疑地說:“這份情報和軍令部的其他情報似乎能對得上號,應該仔細斟酌一下。不過……萬一是個圈套呢?”
蔣鼎文接嘴道:“是啊,萬一這裏麵有陰謀,責任恐怕還是要由戰區長官來負責。湯副司令,你準備為這份情報負責嗎?”
湯恩伯搖搖頭:“不,我負不了這個責。”
這時蔡繼剛又忍不住了:“二位長官,龐炳勳的情報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我認為,我們作好敵人從北麵進攻的準備總沒有壞處。”
蔣鼎文有些不悅:“督戰官,你的提醒我注意就是啦。我軍部署方案基本不變,各位還有什麽要說的?沒有了?那就先散會吧。”
散會後,蔡繼剛走到司令部院中的花園邊,在一排綠籬旁停下腳步。剛剛澆過水的小葉黃楊萌出嫩葉,青翠欲滴,但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一絲春意,他憂心忡忡地陷入了沉思。
蔡繼剛是安徽桐城人,這一年整40歲。他父親蔡朝雲是晚清舉人,早年曾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東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廣東督軍府參謀、外交督辦等職。蔡繼剛自幼在家鄉讀書,1922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係,1926年他清華畢業後決定投筆從戎,走富國強兵之路,於是赴美考入弗吉尼亞軍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蔡繼剛早已從軍校畢業,正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遊曆。那段時間他玩得很開心,因為他曆經千辛萬苦在叢林深處找到了傳說中的食人族,還和一位食人族青年交上了朋友。
那個土著青年一開始把蔡繼剛當成了獵物,準備先殺死他,然後把他的屍體風幹後存起來慢慢享用。兩人交手的過程很簡單,土著人雖然動作敏捷靈活,但並不擅長格鬥,當他舉著一支吹管準備向蔡繼剛吹出毒刺時,蔡繼剛一掌打飛了他的吹管,緊接著土著人的睾丸遭到膝蓋的重擊,他疼得彎下了腰。蔡繼剛一把揪住他的頭發,拎著他的腦袋在一棵高大的馬黛樹上連連撞擊。土著人對這種野蠻的打架方式感到很不適應,他還沒來得及施展拳腳就被撞暈了。土著人醒來後摸著自己滿頭的紫包大為詫異,他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很野蠻了,沒想到這位長得貌似印第安人[2]
的家夥比自己還要野蠻。南美熱帶雨林中的土著民族大部分都講究生殖崇拜,他們認為褲襠裏那個東西比較神聖,自家人打架時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決不照那個地方打,這是延續種族的必要工具,而不是某種攻擊性武器。土著人實在想不明白,眼前這家夥怎麽能如此不懂規矩,竟毫無顧忌地往生殖器上踢呢?
蔡繼剛可管不了那麽多,一旦出手就異常兇狠。他心裏非常清楚,這些生長在熱帶叢林中身材矮小的土著居民,打架雖然不怎麽樣,可玩起獨門暗器來個頂個是高手。用吹管發射毒刺那都是小意思,你永遠也弄不清他們都有些什麽歪門邪道的暗器,他們可以無師自通地從熱帶植物中提取諸如生物堿之類的劇毒,然後塗抹在暗器上,讓人挨上一下就完蛋。蔡繼剛從軍校畢業後,便在世界各個角落遊蕩,為的是增長見識,磨煉意誌,鍛煉自己處理危機的能力,以便將來迴去報效國家,而絕不是為了被一個處於蒙昧狀態的土著人當成點心吃掉。要是一不留神著了這小子的道,個人丟命是小事,傳出去非讓人笑掉大牙不可,做鬼都沒臉麵。
蔡繼剛忽然驚喜地發現,這土著人居然略通英語,因為他嘟囔著幾句簡單的英語:“你是個魔鬼,我不和你打……沒有人可以和魔鬼打架……”
蔡繼剛用英語迴答:“你才是魔鬼,隻有魔鬼才無緣無故奪人性命。”
土著人毫無愧色:“我在狩獵,因為我餓了,殺了你我才能吃到飽飯。”
蔡繼剛頓時大怒,這他媽的算什麽理由?土著人這種實用主義的態度使他感到很不高興,你憑什麽吃老子?老子還想吃你呢。蔡繼剛一生氣,好久不用的國罵就脫口而出:“去你媽的……”可轉念一想,這小子聽不懂漢語,還是說英語吧。蔡繼剛和顏悅色地用英語告訴他:“現在你成了我的獵物,我也餓了,準備把你吃掉,你同意嗎?”
土著人攤開雙手,表情誇張地說:“我除了同意,好像沒有別的辦法。”
蔡繼剛被他奇怪的邏輯氣樂了:“那你能給我個建議嗎?你是喜歡被燒烤呢,還是喜歡被煮熟了吃?”
土著人迴答:“你應該先殺了我,剩下的問題需要自己考慮。”
蔡繼剛忍不住大笑起來:“如果我不殺你,我能得到什麽?”
土著人考慮了一下說:“你可以得到一個奴仆,或者……一個朋友。”
蔡繼剛說:“那好,我不殺你,我們做個朋友吧。”
土著人點點頭,又提出一個令蔡繼剛大為惱怒的建議:“我們可以再找到一個人,合夥殺死他,一起享用他的肉,你可以多吃一些。”
蔡繼剛差點兒又用漢語罵起娘來。
他決定給土著人起個名字,於是想起英國小說家笛福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魯濱孫流落荒島28年,在島上收留了野人星期五。眼前這個一心一意想吃人的土著青年幹脆就叫星期五吧。
通過和星期五交談,蔡繼剛得知,幾年前有個國籍不詳的白人探險家,劃著獨木舟沿亞馬遜河順流直下,走到這裏時船翻了,那個白人剛剛爬上岸就被食人族的弟兄們抓住,本想當晚就殺掉,用於改善生活,可部落首領認為此人太瘦,食用時可能口感不太好,便決定等養肥了再吃。於是,星期五被派去看守這個囚犯,和他一起度過了幾個月時光。這個白人教會了星期五一些簡單的英語,但星期五沒有得到繼續深造的機會,那白人最終還是被吃掉了。
那次部落宴會星期五沒有參加,他拒絕吃自己老師的肉。
蔡繼剛本來想去部落裏看看,但星期五拒絕帶路,他認為蔡繼剛一旦走進部落,一定會被吃掉,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變成美味的食品填飽別人的肚子。星期五幫助蔡繼剛在一棵巨大的馬黛樹上搭了個窩棚,他時常溜出部落給蔡繼剛送來一些令人難以下咽的食品。在蔡繼剛逗留的十幾天內,星期五還教會他不少叢林知識和生存技巧,兩人相處得很愉快。若不是部落裏其他土著發現了兩人的秘密,蔡繼剛也許還要在窩棚裏多住些日子。
在一個霧氣蒙蒙的早晨,星期五驚慌地跑來通知蔡繼剛,部落裏有人發現了他的窩棚,前來抓捕的人馬上就到。蔡繼剛匆匆告別星期五,以長途奔襲的速度逃離了這片危險的叢林。
幾天以後,衣衫襤褸的蔡繼剛出現在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市,他住進當地最好的一家旅館,先洗了個熱水澡,然後穿上睡袍坐在露台的躺椅上,一邊品嚐著哥倫比亞咖啡,一邊瀏覽剛送來的《華盛頓郵報》,這一天是1931年9月20日。蔡繼剛在報紙的第4版上發現一條新聞,他頓時扔掉咖啡杯蹦了起來。就在兩天以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襲擊了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張學良的東北軍不戰自潰,日軍兵不血刃占領沈陽和遼寧全境。
蔡繼剛頓時氣血翻湧,經脈逆行。該發生的事一定會發生,幾年來他一直關注著日本軍隊的動向,尤其是日本關東軍。他早就斷定,那些桀驁不馴的少壯派軍人早晚會整出點事來,這是一群成天拎著腦袋要和別人換命的家夥,他們厭惡和平生活,無時無刻不夢想著在戰爭中建功立業,報效天皇。如果眼下沒有發動戰爭的借口,他們也要不遺餘力地製造出戰爭借口。這個不安分的大和民族,既然中國不幸與它做了鄰居,那麽戰爭是難以避免的。
蔡繼剛當即決定迴國,他的想法很簡單,祖國有了危難,身為軍人,他理應血灑疆場,報效國家。迴國後,經清華校友介紹,他加入了剛成立不久的財政部稅警總團,任上尉連長。
這個稅警總團在中國現代建軍史的地位絕對非同小可,它原是1930年宋子文任財政部長時期建立的私人武裝,顧名思義應該是一支用於緝私征稅的準軍事武裝,但在宋子文的苦心經營下,居然建成了一支連甲級正規軍都無法比擬的精銳部隊。它的人才選拔全由宋子文親自網羅,各任總團長全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生,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另還有一個由八名德國軍官組成的顧問團。稅警團對士兵的招募要求也很高,文盲一個不要,最起碼念過幾年“私塾”。
稅警總團的武器裝備均由財政部自行采購,全部裝備歐美武器,精良程度非一般部隊可比。該團還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教育方式結合起來,製訂出一套與國軍其他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蔡繼剛在這支部隊中一直服役到1937年的淞滬會戰。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深刻意識到,中日兩國之間的全麵戰爭已不可避免。既然戰爭遲早要爆發,那麽國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延緩戰爭的提前爆發,以贏得時間進行戰爭準備。在此期間,國民**建立了國防委員會,並連續頒布了1935~1936年的《防衛計劃大綱》,軍隊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從1933年開始利用中德軍事合作契機,準備組建80個德械師的新式軍隊,收複東北失地。到了1936年,國防委員會又實行全國整頓,擬訂三年內整編120個精銳師的擴軍計劃。
早在1933年,國民**鑒於“一·二八事變”的教訓,針對日本的侵略意圖和日軍可能進攻的方向,決定在京滬杭地區構築規模巨大的國防工事,於浙江境內修築了兩條國防工事,即“乍浦—平湖—嘉善—西塘”防線。此國防工事按照德國軍事顧問的意見,由參謀本部城塞組設計,蘇浙邊區綏靖主任張發奎主持修建。該工事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工程可謂浩大,至全麵抗戰爆發前,尚未全部完工。
國民**還派出采購團赴德、法、意、美等國采購最新式的火炮、作戰飛機和坦克。
在以後的歲月中,蔡繼剛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歎,若是戰爭再晚爆發幾年,我們的抵抗會更加從容,也更有把握一些。
1937年的“七七事變”是個偶發的事件,當時中日兩國都沒有作好全麵戰爭的準備,戰後所有證據都指出,此事變絕非預謀,因為雙方都沒有準備軍隊部署以及事件發展的兵力計劃。當時主政北平的中方軍政最高長官宋哲元要求部屬息事寧人,盡量不要給日軍擴大事端的借口,為中國爭取更多準備抗戰的時間。
此時,南京國民**正與延安的中共紅軍進行改編國軍的談判、與西南諸侯進行軍隊整編安排以及進行準備抗戰的理財、練兵計劃,根本顧不上在北平郊區發生的軍事衝突。
當時的日本**,則是受困於全球經濟大蕭條餘波的影響,財政上正焦頭爛額,無意對外生事。日軍參謀本部,在參謀次官多田駿及作戰部長石原莞爾的領導下,正在推動對蘇聯作戰的戰略整備,並指示駐華日軍減少對中國的軍事挑釁。而日軍在河北的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剛剛暴斃,尚未下葬,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還沒有到任。日本**與軍部並沒有決定要對盧溝橋發生的衝突進行直接軍事幹預。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日本的強硬派將校,卻決定聯手利用這個意外事件,對中國平津地區進行一次擴大的控製拓展。他們的目的是,至少要拿下永定河以東的河北地界,將其並入殷汝耕的冀東自治區,若是能一步到位,並吞冀察兩省,****華北,則更為上策。
蔣介石及麾下的戰略家們認為,雖然日本帝國的長遠目標是要征服整個中國,但在具體策略上,要采取的是逐步蠶食,而非一口吞下。它的國力、兵力有限,沒有能力占領整個中國。而當時的日本軍部斷定,中國不敢全方位反擊日本的侵略,中國軍隊最強烈的反彈,不過是在事發熱點上進行局部有限的抵抗。根據過去的經驗,中國軍隊麵對日軍的一次次進攻,竭盡全力也無法防守,在遭到巨大傷亡之後,中國**隻好被迫簽訂停火協定,默認既定事實。
蔣介石認為,日本這種逐步蠶食的戰略比發動全麵戰爭更為可怕,它就像一頭巨獸,每得到一塊地方,就會強壯一分,占領區的全部資源都會納入其總體戰體係,最後由量變而產生質變。中國巨人就像被野獸撕咬下一塊塊肌肉,每失血一次就衰弱一分,終有一天,日本帝國將羽翼豐滿,真正強壯起來,用最後一擊將中國巨人擊倒。
1937年8月初,蔡繼剛去拜訪父親的好友、時任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的蔣百裏將軍。那天蔣百裏家高朋滿座,來訪的都是一些軍政要人,其中有第9集團軍司令官張治中將軍,有軍政部政務次長陳誠將軍,有剛剛被任命為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部長的白崇禧將軍,還有自己在弗吉尼亞軍校的老校友、時任稅警總團第4團團長的孫立人上校。還有一些曾留學日本、德國、美國軍校的青年校官,其中大部分人蔡繼剛都很熟悉。
蔡繼剛沒想到會遇到這麽多大人物,蔣先生家的大客廳裏將星閃爍,到處是身穿黃呢軍服、武裝帶上佩中正劍的將軍。他感到來得很不是時候,本想和蔣先生寒暄幾句就告辭,誰知蔣百裏一見到這個晚輩很是高興,親熱地拉著蔡繼剛的手讓他坐在自己身邊,還問他是否看過自己剛剛發表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
蔡繼剛謹慎地迴答:“蔣伯伯,晚輩看了,非常推崇,尤其那句扉頁題詞很是鼓舞人心:‘萬語千言,隻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蔣百裏笑道:“哦,看來你看得很仔細,說說看!”
蔡繼剛說:“您對日軍作戰的主要論點有三:第一,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第二,對日本的策略是不畏鯨吞,隻怕蠶食,須全麵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棱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蔣百裏拍拍他的肩膀表示讚許,並順著他的思路說:“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占領其關鍵地區它就隻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占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我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蔡繼剛試探著問:“蔣伯伯,晚輩聽說蔣委員長準備在石家莊建立指揮行營,由徐永昌出任行營主任,並動員100個步兵師北上,與日軍決戰於華北。這個傳聞屬實嗎?”
蔣百裏微笑著反問道:“如果是這樣,有什麽不妥嗎?”
蔡繼剛猛地站起身來,脫口而出:“此舉萬萬不可!我認為華北決戰的方略隱藏著嚴重的地緣戰略危機,假如日軍在華北決戰中獲勝,那麽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就會沿津浦路和平漢路迅速南下,渡過黃河,進入中原,進窺武漢,切斷國民**撤向西南的戰略通道,從北向南完成對中國的戰略切割,那麽我國就會失去進行抵抗的戰略縱深,無法與日軍進行持久抗戰,也就是說,在戰略上,中國非敗不可!”
蔡繼剛急促的嗓音驚動了在場的所有將校,他們都扭過頭來注視著這個年輕的中校。老校友孫立人上校還向蔡繼剛擠了擠眼睛,以示鼓勵。
副參謀總長白崇禧那年44歲,年紀雖不老,卻在多年的征戰中練就一套老謀深算的處世方式,他沉靜地看著蔡繼剛說:“中校,請繼續說下去,如果由你來主持製訂戰略方案,你準備怎麽打?”
事關戰略大局,此時的蔡繼剛也顧不上謙虛了,他慷慨陳詞:“我認為當前我軍唯一的策略是迅速開辟第二戰場,以爭取戰略主動,控製戰略軸線的發展,即使付出最高昂的戰略成本也在所不惜。如果我統帥部以京滬杭地區的重大地緣經濟政治利益,來吸引日軍改變戰略決戰地點,然後以長江作為我國戰略縱深軸線,由東向西節節抵抗,步步後撤,逐漸拉高我國的地利優勢,同時也將抗戰的戰略資源,同步移轉到長江上遊的西南地區。我認為,如能做到這一步,中國就亡不了。”
白崇禧微笑著問:“你的意思是,改華北決戰為華東決戰,先發製人在上海打響,吸引日軍主力師團增援淞滬,將戰略軸線由南北方向改為東西方向?”
“是這樣,我認為非如此不可,否則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絕非危言聳聽。”蔡繼剛迴答。
孫立人把一杯咖啡遞給蔡繼剛:“雲鶴兄,剛才大家正在討論這個問題,而且是英雄所見略同。蔣先生、張總司令、陳長官和白長官都想到了改變戰略軸線的方案,並準備上報蔣委員長批準。”
蔣百裏讚許道:“賢侄啊,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倒是很有戰略眼光,能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並且馬上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你這樣的軍官將來前途無量啊。”
“蔣伯伯,您過獎了,其實各位長官早已想到這一點了,我不過是馬後炮罷了。”蔡繼剛恭敬地迴答。
1937年的蔣百裏,是中國軍界當之無愧的重量級人物。他早年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後來又留學德國學習軍事,迴國後曾任保定軍校校長、陸軍大學代理校長等職,一生桃李滿天下。他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卻從來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隻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之間。準確地說,蔣百裏先生是位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但他的軍事學術成就卻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是來自陸軍出身的蔣百裏。他也是提出對日持久戰理論的第一人,被稱為中國“現代兵學之父”。
蔡繼剛年輕時一貫恃才傲物,他看得上眼的人不多,唯獨對這位軍界老前輩,蔡繼剛始終奉其為終生導師。
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先發製人,在上海八字橋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血戰驟然爆發,中日雙方在這場會戰中投入的總兵力達到上百萬人。
蔡繼剛以稅警第4團副團長的職務參加了淞滬會戰,在孫立人團長率領下,於蕰藻浜一線同日軍血戰兩周。在阻擊戰中,孫立人身先士卒,負傷13處後撤下戰場,蔡繼剛接替了第4團的指揮,直到第五天他三處負傷後才被抬下戰場。
從表麵上看,蔡繼剛的軍旅生涯很完美,軍校畢業後從連長幹起,直至副團長,在戰爭中獨立指揮團級建製打過惡仗,經曆過最慘烈血腥的現代化戰爭,他的資曆似乎無可挑剔。但蔡繼剛壞事就壞在嘴上,弗吉尼亞軍校的立校精神是誠實與榮譽,蔡繼剛一直將此奉為金科玉律。他性格直率,口無遮攔,不願說違心話,他看不慣軍官之間的傾軋和鉤心鬥角,也難以容忍國軍內部的腐敗風氣。他當營長時,曾經有個軍需處長誘勸他經手全營夥食費時“撈一把”,蔡繼剛當即翻了臉,毫不客氣地向團長孫立人揭發了那位軍需處長,使這位仁兄連降三級。
本來稅警總團就標新立異,以眾多的留學生來管理軍事訓練和日常生活,這已在傳統排外的國情之下顯得鶴立雞群了,再加之留過洋的軍官們無視環境如何,相互間開口便是洋文,這更讓不懂外文的軍官們感到自卑,他們將這些洋派軍官們視為異類。而蔡繼剛的為人更是異類中的異類,因此處處受到排擠。蔡繼剛心灰意冷,漸生脫離稅警總團的念頭。
淞滬會戰中,稅警總團傷亡慘重。會戰結束後,當時的總團長黃傑被第三戰區長官顧祝同拉攏,將餘部編為40師,而五千多個傷員就不管了。蔡繼剛聞訊,傷未痊愈便趕往40師師部歸建,他實在不願再迴到稅警總團了。
孫立人以後就以這5000傷員為基礎,於1938年重建稅警總團,不久便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1941年年底,這支部隊又被改編為新38師,加入遠征軍戰鬥序列,歸國後編為新1軍,成為國軍五大王牌之一,此為後話。
淞滬會戰曆時三個月,最後以慘敗告終,還連帶著首都南京失守。蔡繼剛痛定思痛,得出諸多痛苦的結論,他認為,當時的中國軍界雖名將如雲,但真正具有大戰略思維的將領卻屬鳳毛麟角。將領們缺乏戰略眼光倒也罷了,即使在戰役預案的製訂與戰役指揮層麵上,也同樣缺乏操作性。以淞滬會戰為例,國軍統帥部的長官們表現得很弱智,淞滬地區水網密布,地勢平坦,地域狹窄,屬於戰略防禦的淺近縱深。在既無戰場築壘準備,又缺乏迴旋機動餘地的作戰地幅內,倉促展開70萬大軍,擺開決戰的態勢,此舉在戰略指導上是極其愚蠢的。蔡繼剛百思不解,統帥部的長官們在戰役布勢和兵力運用上,為什麽眼光總盯著淞滬這個彈丸之地?假如國軍在淞滬地區打響後,趁日軍大舉增兵登陸,采用交替掩護、節節抵抗後退的方式,把防禦縱深拉長到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日軍主力引往預設戰場,以現成的國防工事為依托進行正麵阻擊,進行大縱深防禦,再靈活運用輕裝部隊在江南水網地帶進行逆襲,這樣既拉長了日軍的補給線,又避免了日本海軍艦炮火力的威脅,而且能使以航空母艦為基地的日軍飛機降低作戰半徑,削弱其作戰效能。若真能如此,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傷亡就不會如此巨大。
淞滬會戰的結局使蔡繼剛感到很悲哀,沒辦法,自己雖早有預見,但由於人微言輕,這場大血戰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蔡繼剛對這場會戰的結論是,在戰略上,國軍統帥部的將領們天才般地製訂出改變戰略方向的作戰方案,使中國以弱勢與守勢竟然掌握了戰略主動,創造出劣勢一方引導戰略主動的先例,在戰略指導方麵策劃得近乎完美。
然而,在淞滬會戰中,國軍統帥部在戰役布勢及兵力運用方麵卻極為愚蠢,其作戰指導思想無法適應機械化兵團大縱深突擊的特點,既未形成縱深梯次配置,又缺乏強大的反突擊戰役預備隊。國軍一線兵團緊貼海岸線以單薄的點線防禦迎敵,在日軍優勢的空中火力及艦炮火力的攻擊下傷亡慘重。而二線兵團在戰術上又無法對前線進行有力支援,隻能無所事事地采用逐次增加兵力的“添油戰術”,不斷將大量後備兵力輸送到血肉橫飛的作戰地幅內,將這些有生力量逐漸碾碎於血肉磨坊中。
萬幸的是,日本陸軍的將領們也同樣愚蠢,他們的戰術呆板,缺乏靈活性,隻會一味地平推硬攻,自恃火力與兵力的優勢,專門攻擊國軍堅固陣地,采取硬碰硬的打法。如果他們的智商再高一些,以優勢的火力和機動能力進行迂迴攻擊,直接切斷國軍上海與南京之間的交通線,那麽國軍在上海的陣地早就被日軍分割包圍,喪失戰鬥力。若能如此,淞滬會戰無論如何堅持不了三個月,中國的70萬大軍完全有被聚殲的危險。可惜,曆史容不得假設。
戰爭初期,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蔣介石采取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持久戰。綜合武器裝備、作戰技術、將士之士氣等諸因素,國民**軍事委員會對日軍戰鬥力的評估是:一個日本士兵可以對抗八個中國士兵。在戰爭期間,中國軍隊的兵力部署也基本按照這個比例。這是個極其無奈的選擇,弱勢的中國軍隊隻能以巨大的犧牲,換取優勢一方的日本軍隊有限的傷亡。這毫無疑問是不等價的交換,但蔣介石仍然希望以中國人多地廣的優勢,最終將日本消耗至戰敗。
縱觀淞滬會戰,中國方麵的戰略指導是成功的,而戰役布勢及戰役指揮是失敗的、愚蠢的。萬幸的是,中國軍隊以正確的戰略指導為此後的長期抗戰贏得了時間,同時也將東部的工業及戰略資源,有序地轉移到長江上遊的西南地區,為此後的長期抗戰打下了物質基礎。憑此一點,中國就亡不了。
蔡繼剛在中央軍係統中因性格問題及非黃埔出身等原因,一直鬱鬱不得誌,雖然由於不同凡響的學曆背景升至上校軍銜,但也隻是在軍一級指揮部當個作戰參謀,始終沒有帶兵權。
1942年年底,軍委會軍令部需要一名往返各大戰區的聯絡官兼督戰官。軍令部長徐永昌認為,此督戰官的首選條件,應該由與軍內任何派係都不沾邊的軍官擔任,於是蔡繼剛理所當然被選中。考慮到經常要和將官們打交道,區區上校何以服眾?軍令部斟酌再三,上報何應欽特批,破格提升蔡繼剛為少將軍銜。其實這不過是個禮儀性的虛銜,並無實權。
光陰荏苒,轉眼蔡繼剛迴國參戰已近十三餘年。此時,剛剛參加完第一戰區司令部軍事會議的蔡繼剛心情抑鬱,他呆呆地望著青翠的綠籬,本能地覺得李家鈺的建議是正確的,那個黃河鐵橋一旦被日軍修通,戰役的結局顯而易見。到那時,廣闊的豫中平原將無險可守,潮水般湧過黃河鐵橋的日軍坦克集群將在豫中平原上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至於蔣鼎文堅持將司令部設在洛陽的理由,更令蔡繼剛哭笑不得。這位陸軍上將完全混淆了指揮官與指揮機關的界限,高級指揮官親臨前線,與將高級指揮部設置於前線完全是兩迴事!
蔡繼剛的目光仿佛越過洛陽城,越過黃河,伸向霧氣迷蒙的黃河北岸,他心中漸漸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敵人在調兵遣將,蓄積力量,龐大的戰爭機器已經發動,隨時有可能向中國軍隊發出致命的一擊,而我們什麽也不做,幾十萬大軍就這樣無所事事地坐等日軍的進攻。悲乎!我的中國!
在古今中外的一切戰爭中,交戰雙方對戰略主動權的爭奪是首要問題,哪一方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就能夠控製戰爭的進程,繼而取得最後的勝利。
那麽在1944年春季的中原戰場上,中日交戰雙方究竟誰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呢?答案很清楚:日本。這個經過長年戰爭消耗、業已氣息奄奄的帝國,仍然掌握戰略主動權。
其實日本帝國的日子過得相當糟糕,自1944年始,美軍攻占馬紹爾群島,進而轟炸日本聯合艦隊基地特魯克和馬裏亞納、加羅林群島。日本軍務局長佐藤麵見東條英機,提出從馬裏亞納和加羅林群島撤退。這樣,日本首相東條英機於1942年宣布的太平洋絕對國防圈就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2月26日,美英軍隊在新幾內亞北麵的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登陸,日本南洋派遣軍司令部拉包爾完全陷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3月5日,英國溫蓋特少將的空降兵團在北緬伊洛瓦底江兩岸空降。更致命的是,由於美國潛艇群的出色表現,日本帝國向南洋戰區輸送兵源補給的海上運輸線被嚴重封鎖。以戰爭的總趨勢來看,日本帝國就像是拳擊台上一個連遭重擊、即將被打倒的拳擊手,隻需對手盟軍方麵最後一擊就可結束比賽了。
可奇怪的是,這個已經鼻青臉腫的拳擊手在倒下之前,卻一反常態地向勝利者發出致命一擊,然後他驚訝地發現,即將獲勝的對手居然被打得轟然倒地,幾乎喪失了比賽資格。
現代化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總體戰,在1944年中日兩國的戰力比較上,並不是日本軍隊太強,而是中國軍隊太弱。弱在哪裏?不僅僅是綜合國力和武器裝備上的懸殊,而且也是雙方高級將領在智力層麵上的懸殊。
1944年春,日本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在南京的派遣軍司令部召開由各方麵軍、野戰軍及師團長以上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製訂出一套完整的作戰計劃,即《一號作戰計劃》。
其內容是,此次作戰將要達到三個戰略目的:
第一,在美英海軍封鎖太平洋航線的情況下,打通一條北起東北,橫穿中國大陸,南至越南河內的鐵路交通線,從東北到朝鮮半島與帝國相連,保持帝國與大陸的進出自由。
第二,消滅中國西南地區的中美空軍基地,消除其轟炸日本本土的威脅。
第三,消滅重慶軍隊的主力,特別是蔣介石的中央嫡係部隊。
畑俊六大將的戰役布勢及兵力運用是這樣的:第一階段作戰,將打通鄭州至信陽之間的鐵路線,圍殲中國第一戰區防區內的重兵集團,尤其是消滅該戰區的核心主力,湯恩伯的王牌第13軍。
華北方麵軍岡村寧次大將為此次作戰的總指揮。由華北方麵軍第12軍司令官內山英太郎中將率領第37、第62、第110師團,獨立混成第7、第9旅團,騎兵第4旅團、坦克第3師團從鄭州以**破黃河防線,向平漢鐵路南段沿線發動攻勢,一舉擊潰中國軍隊,占領並確保平漢鐵路南段的暢通。
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以獨立步兵第11旅團主力七個大隊的兵力,從信陽出發北進,策應華北方麵軍作戰。第13軍以一部分兵力從安徽蚌埠地區沿黃泛區南側前進,策應華北方麵軍作戰。第5航空軍司令官山下琢磨中將,以一部航空兵力量,配合地麵部隊進攻。此次戰役,日軍投入總兵力初步定為20萬人。
為實施《一號作戰計劃》,日軍大本營傾其明治維新以來所有累積的陸軍戰力和物資,孤注一擲投入此行動。日軍大本營決定,中國派遣軍在執行一號作戰計劃中,所有的兵力與支援要求都給予最優先的配合。在兵力動員上,日軍大本營決定再動員51萬部隊,優先補足中國派遣軍所有的缺額;盡量將原先在中國戰區的乙種師團與丙種師團,調升為甲種師團,這樣就使得日軍甲種師團加上所有補充、特種作戰單位之後,其作戰兵力已達到32000人。此外,日軍大本營還抽調日本本土與關東軍的部隊,進一步支援中國派遣軍的一號作戰。
日軍對於一號作戰計劃的先期後勤準備,周全到幾乎難以想象的地步。先是改組中國戰場的航空兵團,僅是空軍作戰的油料,就有半年的儲量,而彈藥的儲量多達兩年。
陸軍方麵則破天荒地派出從未在中國戰場上使用過的坦克師團。參戰各軍的糧彈後勤支援,都有半年以上使用量的準備,並且調集了馬匹67000匹,運輸汽車13000輛,運輸補給船艇10000艘,還調動了日本全國所有的道路、橋梁工程支援人力與器材,投入戰線後方道路的維修。
日軍大本營為一號作戰計劃所有的作戰需求,上至野戰醫療設備,下到士兵軍靴的修理,都準備得一應俱全。
箭已在弦上!日軍的一號作戰,很快將成為中國軍隊的噩夢。
現在,日軍在黃河大鐵橋的修複工程顯然加快了速度,漢王城國軍炮兵的炮火幹擾索性成了應付差事的象征性行動,而對麵日軍的炮火卻絲毫沒有懈怠,隻要國軍敢發一炮,立刻就迴敬20炮,到後來國軍炮兵幹脆一言不發,保持沉默了。於是黃河大鐵橋在中國守軍的注視下,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裏,一點一點向南岸延伸,與此同時,浮橋的鋪設也在日軍火力的掩護下進展迅速。
4月初,黃河大鐵橋終於修通了。
憂心如焚的蔡繼剛連連向重慶發報,匯報第一戰區的作戰計劃存在嚴重偏差,同時申請動用空軍不惜一切代價,炸毀新修複的黃河鐵橋。
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在電話裏訓斥著蔡繼剛:“我說小蔡呀,第一戰區的作戰計劃是軍令部依情報編製下達的,你的任務就是督促各部執行落實,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能越權幹涉,你這麽幹是兩頭不落好,以後不該說的話少說!再說,美國駐重慶武官認為,日軍在河南的攻勢準備不過是春季演習,日軍很快便可退迴原防地。怎麽?你小蔡比美國盟軍的參謀官還高明?”
蔡繼剛忍著氣說:“廳長,卑職並不認為官階低就該閉嘴,這是關係到幾十萬大軍生死存亡的大事,卑職明明看到其中潛藏的危機卻不說話,其良心何在?現在黃河鐵橋的修複是明擺著的事實,日軍重型裝備雲集新鄉的情報也確定無誤。一旦敵人大量坦克過橋,豫中平原河流稀少,全是旱田,幾乎無險可守。我軍缺少反坦克武器,後果將不堪設想!我認為,動用轟炸機炸橋是最後的辦法。廳長,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總得想想辦法呀!”
廳長的口氣緩和一些:“這個嘛……我倒可以向上麵反映一下,不過批不批準我可不敢保證,當然,責任不在你啦。”
掛上電話,蔡繼剛頹然癱倒在沙發上,他悲哀地發現,那些手握重權的將領們,腦子好像根本沒用在打仗上。
蔣介石、徐永昌、蔣鼎文等人的腦子出了問題,而盟軍駐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史迪威中將的腦子也沒好到哪兒去。
近一個月來,沉寂的中原戰場上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危機態勢,美國第14航空隊的偵察機發現,日軍在黃河故道曲折處有大批運兵卡車向新鄉以南開去,湖北北部的日軍車隊越過省界,向豫南信陽集中。沿長江有數不清的日軍船舶在集結向武漢推進。第14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將軍向史迪威發出警告,認為日軍在河南的部署是珍珠港事件以來最危險的態勢,並建議4月份將駝峰航線的空運量提升至8000噸,立刻派轟炸機沿長江對日軍船舶和九江、嶽陽一帶的交通線進行飽和轟炸。
由於美軍機場大部在華南,b-17和b-24轟炸機載彈量和航程有限,難以對豫中戰場提供密集支援,陳納德準備調集飛機進駐漢中、安康一帶的川陝機場,試圖在日軍過黃河之前將黃河鐵橋炸毀。但史迪威認為,日軍不具備在中國戰場大舉進攻的能力,陳納德有些“大驚小怪”。第14航空隊的第一任務是保衛成都的b-29轟炸機基地,其他的他讓陳納德“少管閑事”,對陳納德的建議和行動予以製止。
對於轟炸黃河鐵橋的建議,史迪威提出,必須由第一戰區提供邙山日軍橋頭堡的防空火力情報,否則他“不便”派飛機轟炸。令人不解的是,美軍b-29飛機轟炸日本本土時卻並沒有提出過這個條件。漢王城的國軍駐軍也根本拿不出對方的防空情報,事到臨頭就是想收集也來不及了,於是轟炸黃河鐵橋的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邙山橋頭堡的日軍似乎增加了好幾百人,在拚命修築工事。他們的陣地沿鴻溝在向東延伸,擴大了近兩倍,雖然大橋已經修通,雙方的炮擊也停止了,但形勢卻一天天緊迫起來。
十萬火急的軍情報告打到洛陽,第一戰區長官部的迴複仍是千篇一律的措辭:
“注意警戒監視,不可輕舉妄動!”
4月8日是個豔陽高照的日子,一大早,漢王城守軍陣地上傳來一陣陣鈴鐺聲,幾個老百姓牽著牲口向陣地走來。為首的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壯實的五短身材,一臉絡腮胡子,一雙小眼睛不住地左顧右盼。他左耳上夾著一支鉛筆,頭戴一頂髒兮兮的破氈帽,身穿藍布長衫,腰圍布腰帶,還把長衫的前後擺撩起塞在腰帶間,顯得很精幹。另外兩個牽驢的都是短衣打扮的精瘦年輕人,黑布褲腿高高挽起至膝蓋,一看就是莊稼漢。
一個國軍少尉攔住莊稼漢:“嗨!往哪兒走呢?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去去去,離這兒遠點兒。”
壯漢摘下帽子朝少尉鞠躬道:“老總,俺是西麵王村鎮鐵匠鋪掌櫃,聽說隊伍上賣炮彈皮,俺來上門收購,也省得老總們費時費力往集上送。”
少尉上下打量了壯漢一眼,疑惑地說:“每次都是我們把炮彈皮送到廣武鎮李掌櫃那兒賣,從來沒人上門收購。再說了,也沒聽說王村鎮有鐵匠鋪呀?”
這時連長急匆匆趕來,查看了兩頭毛驢的跨簍,沒發現什麽,他麵露喜色地說:“這下好了,每次送貨還得借後勤處的騾子,鬧不好還要為分錢吵架,你是……”
壯漢趕緊又鞠了一躬:“老總,俺是王村鎮的,鐵匠鋪剛開張五天,這年頭生意難做,唉……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往後你這兒的炮彈皮俺包下了,俺比廣武鎮李掌櫃每斤多出兩毛錢,你看咋樣?”
連長心中竊喜,表麵卻不動聲色:“河防重地禁止閑雜人員入內,我讓你們進來,還擔著幹係,不能讓上麵知道。每斤加兩毛我犯不上,這樣吧,每斤加五毛咱就成交了。怎麽樣?”
壯漢顯得很為難,他咬咬牙,朝地上猛啐一口唾沫:“中!加五毛就五毛,這買賣俺做啦!”
連長立刻吩咐一個上等兵帶兩個年輕夥計去後麵戰壕搬炮彈皮,同時令少尉在此監秤記數,自己就迴連部了。
壯漢笑眯眯地從藤筐裏抽出一杆秤,耐心地等待兩個夥計將炮彈皮搬來倒在地上,另外兩個士兵用扁擔將秤和藤筐抬起過數兒,由少尉在小本上記下數目。那壯漢從耳朵上取下鉛筆,靠著大青騾也在小本上記著什麽。
少尉心中很不高興,心說有我記數就行了,你還記什麽?莫非是不放心,還要跟我對賬不成?國軍軍官都是有些脾氣的,他們橫行慣了,對老百姓從來不大講禮貌。少尉冷不防一把抓過壯漢手中的小本,漫不經心地瞟了一眼正要扔掉,誰知這一瞟不打緊,少尉驚出一身冷汗,小本上記的哪是什麽數字,居然是國軍陣地上的工事炮位標記。
少尉大喝一聲:“你是奸細!”他一把揪住壯漢的衣領。
那壯漢早有準備,他反手攥住少尉的手腕,熟練使用柔道投技,將少尉隔著大青騾摔了出去,砸在兩個毫無防備的過秤士兵身上,壯漢閃電般從懷裏抽出手槍連開三槍,隨後掀掉青騾背上的藤筐飛身騎上,用槍柄狠命砸在青騾屁股上,大青騾一頭衝了出去……
這一切都是在短短十幾秒內發生的,陣地上亂作一團,連長從連部裏衝出來,大夢初醒地狂唿:“日本探子!給我開槍,別讓他跑了!”
哪裏有人開槍,槍都在掩體邊架著,士兵們亂哄哄地跑去抓槍,在狹窄的交通壕裏擠作一團。
陣地工事裏的機槍噠噠噠地響了,而壯漢已經騎著騾子衝進陣地旁的深溝裏。連長氣喘籲籲地帶著士兵們趕到溝邊,朝著跑遠的日軍探子開槍射擊。誰知對麵的日軍大炮轟然響起,一個密集齊射就把陣地變成一片火海,連長和士兵們連個愣兒都沒打,立刻抱頭鼠竄,逃迴掩體。
這次事件導致一名軍官和兩名士兵喪生,那兩個搬運炮彈皮的年輕夥計被當場抓住,經審問後確係日軍雇用的中國農民。連長一肚子怒火無處發泄,連請示都免了,掏出手槍當場就給斃了。
無獨有偶,當天下午中牟縣西堤守軍防地上也出了事,是陣地最東端的幾個哨位。
原來三個哨位的哨兵寂寞難耐,他們盤算離吃晚飯時間還早,便離開哨位擠到一個碉堡裏,和兩個機槍手推起了牌九賭錢。沒一會兒,這五個士兵為出牌順序發生爭執,兩位弟兄還動起手來,一個機槍手一拳把一個哨兵的鼻子打出了血,其餘三個士兵連忙上前拉架。弟兄們正折騰得熱鬧,碉堡裏不知什麽時候進來八個全副武裝的“國軍”士兵。在刺刀的威逼下,五個打牌的士兵被破布塞住嘴巴五花大綁捆了起來。士兵們瞪著驚恐的眼睛,戰戰兢兢地靠牆根兒站成一排,他們本以為對方會給個戰俘待遇,誰知對方毫不留情,瞬間用刺刀將五個士兵釘在了牆上……
這是一支日軍的偵察分隊,他們的任務就是滲透、偵察、突襲。日軍士兵們迅速擦幹刺刀上的血跡,走出碉堡。三個人進入哨位扮作哨兵繼續放哨,其餘人則扮作巡邏隊,沿交通壕的邊緣大搖大擺向陣地縱深走去,沿途不停記錄著守軍的炮位、工事、碉堡的位置。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一個炊事兵提著飯籃走進碉堡,見到碉堡裏的慘狀,他不由發出瘮人的一聲怪叫,迴身衝出碉堡朝天鳴槍報警。
“叭!”一聲震耳的槍聲打破了陣地上的寧靜……
炊事兵鳴槍後還沒來得及逃走,腦門上就中了一顆子彈,潛伏在哨位上的日軍士兵迅速衝進碉堡裏埋伏起來,一個中尉帶著一個排的士兵朝槍響的地方奔來,和日軍假扮的巡邏隊撞個正著。
中尉剛喝了聲:“口令?”日軍特工隊就開了火,國軍士兵立刻還擊,陣地上頓時槍聲大作……國軍傷亡了幾個弟兄。日軍特工隊交替掩護著撤退,國軍中尉一把奪過機槍狂掃,撂倒了跑在後麵的兩個日軍士兵,其餘人跑得飛快,越過碉堡朝河灘上跑去。國軍士兵們蜂擁而上,突然碉堡裏的機槍響了,國軍士兵們在猝不及防中被打倒一片,其餘人被猛烈的火力壓製在地上抬不起頭來。
那個中尉還算鎮定,他知道碉堡已被日軍占領,便帶著一個下士翻身跳進交通壕,慢慢接近碉堡的後門。中尉一腳踹開木門,將兩顆手**扔了進去。爆炸過後機槍聲停了。中尉發現碉堡裏隻有一個日本兵,此時已被炸得支離破碎,而其餘的日本兵早已跑得無影無蹤。
這兩個事件同時上報到洛陽的一戰區長官部,蔣鼎文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哪怕是個白癡也會明白,日軍的進攻已經迫在眉睫!他氣急敗壞地下令:“河防陣地全部戒嚴,守軍進入一級戒備,加固工事,增加糧彈貯備,派出巡邏隊日夜不停巡視,嚴密監視對岸一舉一動。”
在一旁的蔡繼剛跨前一步說:“長官,日軍的進攻意向已十分明確,我建議向漢王城和中牟縣西堤陣地增派兵力,並且向漢王城陣地兩翼急調戰防炮部隊增援。還有……守中牟西堤的暫15軍27師裝備差,戰鬥力弱,我建議從85軍抽調一個師加強中牟防務。”
長官部參謀長董英斌也表示讚同:“蔡督戰官言之有理,現在部署還來得及!”
蔣鼎文不以為然:“你們怎麽就能斷定日軍準在這兩個地點過河?這極可能是敵人故弄玄虛,我們不可上當!再說了,85軍抽一個師到中牟,他們守臨汝的任務誰來代替?一個蘿卜一個坑,丟了臨汝你們倆誰負責?”
蔡繼剛急了:“長官,這兩個地點正好是鄭州的左右兩翼,如果同時被敵突破,鄭州將三麵臨敵,實在太危險了!鄭州一旦失守,馬上會變為日軍的前進基地,此地又是平漢、隴海兩大鐵路的交會點,敵軍接濟極為方便,而我軍戰況將會變得十分艱難!”
蔣鼎文幹脆轉過身子,慢條斯理地說:“小蔡啊,作戰計劃是軍令部批準的,現已實施到位,怎麽能臨時變更?我負不起這責任,你小蔡更負不起!”
蔡繼剛還要作最後努力,被參謀長董英斌連拉帶拽拖到了室外。
董英斌小聲勸道:“蔡老弟,再堅持就是犯上啦,何必呢?天塌下來有蔣長官撐著,管他呢……哎喲,老弟,你……你這是怎麽啦?”
此時蔡繼剛的眼淚抑製不住奪眶而出:“英斌兄,完啦,全完啦,我們的排兵布陣就好像十個指頭按下十個跳蚤,哪個都不敢鬆開,沒有任何防禦重點和機動兵力,一旦被敵人突入分割包圍,十個指頭將挨個被斬斷。到那個時候……我們幾十萬大軍將死無葬身之地!”
董英斌歎息著:“可我們人微言輕,誰會聽我們的呢?”
“上帝啊!求求你,救救我們中國!”蔡繼剛淚流滿麵地祈禱著。
[1]
加倫將軍原名為瓦西裏·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1916年參加布爾什維克黨,1917年組織赤衛隊,翌年組建紅軍時任師長,1921年任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總司令,翌年任軍長。1924年化名加倫來華到廣州,任國民**首席軍事顧問。1927年夏迴蘇,曾任烏克蘭軍區司令員助理、遠東特別集團軍司令員,指揮過1929年中東鐵路之戰。後任遠東軍區司令員。193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成為蘇軍最早的五元帥之一。1938年10月以“反蘇陰謀”罪名被捕,隨後被處決。1956年獲平反昭雪。
[2]
黃色人種也稱“蒙古人種”,具有下列特征:皮膚略帶黃色或淺棕色,頭發黑而平順,顴骨突出,具有蒙古式的上眼皮皺紋。黃色人種有兩個支係:亞洲支係和美洲支係。亞洲支係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中部、東部和東北部地區。美洲支係主要指北美和南美大陸原有的居民如印第安人。他們是亞洲支係的人經過楚克奇海和阿拉斯加而遷至美洲定居的。故事中的土著人沒有亞洲和中國的概念,他們隻見過印第安人,因此把蔡繼剛當成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