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好城市都很難用“繁華”一詞去形容。如果以美國式的新銳密集去想像它,或者以亞洲式的光怪陸離去揣測它,就都錯了。


    一路行來,覺得這些城市千百年來都在自身等級上爬坡。有的爬著爬著爬不動了,便蹲坐在某個高度上,一蹲就蹲了好幾百年,有的則還要往上爬。腳力不同,方向一樣,因此也就高高低低分出了層次。這種層次,與我們中國人想像的有很大的不同。


    粗粗一分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叫打點生活,第二層次叫打點曆史,第三層次叫打點自然。


    打點生活是基礎。別看它們樣子陳舊,現代設施卻很完善,不管是私人住房還是街道社區,大多舒適而方便。正是這種現代意義上的便利,使一切陳年的遺留不顯醃臢,使各種土俗的風物別具厚味,因此也使打點曆史有了可能。歐洲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城市毀損嚴重,但大家不約而同,那樣精細地護惜遺跡,那樣虔誠地挽留曆史,結果,今天歐洲城市的古典格局,居然遠超別處很多並未經曆戰火的城市,這真是歐洲文明的驕傲。


    有了這兩番打點,人們既可享受現代的方便,又可品味古典的情韻,這便是十足的歐洲式奢侈。單有一方,奢侈不起來。


    一般也就夠了,卻還有更奢侈的,那就是要在城市裏打點自然。這事曆來有人向往,因此很多城市有山有河,有湖有林。可惜的是,時間一長,這些山河湖林也漸漸城市化,像威尼斯的那些小河和巴黎的塞納河都是如此。美則美矣,卻承擔太重、裝扮太累,已不成其為自然。這總於心不甘,有沒有可能來一個倒置,讓城市百物作為背景,作為陪襯,隻讓自然力量成為主題,把握局麵?


    讓人動心的“維也納森林”隻圍在郊外,而柏林,則活生生把森林的靈魂和氣息引進市中心,連車流樓群也壓不過它。更叫我滿意的便是瑞士首都伯爾尼,那條穿越它的阿勒河(aa


    e)不僅沒有被城市同化,而且還獨行特立、無所顧忌,簡直是在牽著城市的鼻子走,頤指氣使,手到擒來。


    伯爾尼把中心部位讓給它,還低眉順眼地從各個角度貼近它,它卻擺出一副主人氣派,水流湍急,水質清澈,無船無網,隻知一路奔瀉。任何人稍稍走近就能聞到一股純粹屬於活水的生命氣息,這便是它活得強悍的驗證。它伸拓出一個深深的峽穀,兩邊房舍樹叢都恭敬地排列在峽坡上,隻有它在運動,隻有它在揮灑,其他都是拜謁者、寄生者。由於主次明確,阿勒河保持住了自我,也就是保持住了自己生命的原始狀態。與那些自以為在城市裏過得熱鬧、卻早已被城市收服的山丘河道相比,它才算真正過好了。


    這就像一位草莽英雄落腳京城,看他是否過好了,低要求,看他擺脫草莽多少;高要求,看他保留多少草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行者無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遠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遠廉並收藏行者無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