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飯,吃幾天,


    瀝瀝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浸鍋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麵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坐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這首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流傳的民謠,與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可謂“姐妹篇”。


    不過前者為朗朗道來的民間口頭文學,後者為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盡管一個屬“俗”,一個屬“雅”,但所描繪的卻都是反映人民群眾忙忙碌碌、興高采烈和送舊迎新、歡度春節的真實寫照。


    可見,春節對於中國的尋常百姓家與基督教的聖誕節和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一樣隆重。


    然而,一九七三年的春節前夕,張曼新卻心急如火地伏案疾書,通宵達旦地趕寫一份為一名叫馬雪海的人的平反報告。


    時為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雙反”小組成員的張曼新趕寫的這個平反報告,是經落實政策辦公會議通過,寫給自治區政法委的。


    這個被平反的馬雪海原來是農建五師所屬的糖廠的工程師,九年前在“雙反”運動中被打成“**救國軍司令”,坐了三年牢,刑滿後被送迴原籍陝西省西安市。


    春節前,自治區政法委的頭頭們個個忙得走馬燈似的,又是拜訪,又是慰問,能有時間特地為這麽一個人的平反專門召開會議麽?


    張曼新是不是太不明智了?


    “即使是不明智,也得這樣做。”張曼新心裏說,“因為,這關係到馬雪海一家的命運啊!”


    所以,他急火火地偕同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雙反”組組長苗建基來到政法委書記的辦公室,言詞鑿鑿地陳述了馬雪海目前所麵臨的再也難以承受的困境。


    這個馬雪海是個身高一米八幾的漢子,不僅專業技術有兩下子,而且還會打一手漂亮的籃球,無論是三大步上籃,還是搶籃板球,無以匹敵,勇冠三軍,人稱“馬司令”。他平時大大咧咧,愛講個俏皮話。


    一九六〇年“反壞人壞事”運動中,有人說他講過自己是“國軍司令”,進而揭發他是“**救國軍司令”。


    馬雪海立刻被抓了起來。


    車輪戰式的審問,最原始最野蠻的吊打,馬雪海屈打成招,被判了十年徒刑,含冤入獄。


    馬雪海身高力大,在服刑中表現出色,於一九六二年初被提前釋放。


    那麽,像他這樣的“反革命”,哪裏是他的容身之地呢?


    迴糖廠,糖廠已對他除名。


    迴老家西安,西安有關部門雖然接納了他,卻沒有工作單位敢要他。後來,雖在建築公司找了份差事,又因出了點差錯而被開除。


    人活在世上,總要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要有口飯吃呀。


    於是,馬雪海幹起除了賣力氣以外最不需要成本的活計——拉板車。


    這輛半新不舊的板車,是馬雪海向親朋借的。


    這種人拉板車與馬車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車架子小,左右兩個輪子不像陝北農村依然是木頭的而是橡膠輪胎,車輪上沒有車廂,拉車時雙手抓著車轅,右肩勒一根粗粗的繩索,弓背哈腰,揚頦兒伸脖兒,那架勢活活一條駕車爬坡的牛。


    馬雪海每天天一亮就拉著板車,這個工廠轉,那個單位跑,問人家有沒有運送的貨物。什麽汽油桶,棉花包,稻草捆,鋁錠鐵屑,乃至煤炭木柴,有什麽拉什麽。他拉的板車,通常載重一兩千斤,如果拉棉花包,板車上聳起一座山。凡是認識馬雪海的,沒有不說他“恨活”的,拉起板車來一粒汗珠摔八瓣,不惜氣力。


    馬雪海懂得,力氣活,就是全靠賣力氣幹的活,偷奸耍滑幹不了。


    馬雪海由於肯賣力氣,掙的錢填飽肚子是沒問題,但是做飯洗衣服卻無人照管。一個三十多歲的魁梧男人,體內也有二十二對染色體,荷爾蒙充分發達,進門冷屋子冷炕,躺下身邊連個女人也沒有,平日稍有不慎,就被人痛罵是“臭拉車的”,日子實在孤苦難熬。


    為此,馬雪海幾次想輕生。


    這時,一個比馬雪海年輕十多歲的姑娘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


    她的名字叫趙惠蘭。


    趙惠蘭出身貧寒,見馬雪海生活上缺個幫手,便經常幫助他洗衣做飯。


    人是感情動物,時間長了,馬雪海與趙惠蘭便產生了愛情。


    在陝西,娶媳婦要給女方家送彩禮。


    使馬雪海沒有想到的是,趙惠蘭的母親要的彩禮高達兩千多元。


    兩千多元,在當時對於馬雪海不亞於一個天文數字。


    “我一個窮拉車的,就是把我連骨頭帶肉撕巴撕巴都賣了,也不值這麽多的錢呀!”馬雪海絕望地唿喊。


    無奈,馬雪海到趙惠蘭家向她母親苦苦哀求。


    可是,趙惠蘭的母親冷著臉,告訴他彩禮不到休想把她女兒用轎抬出家門。


    馬雪海的叔叔和姑姑經過合計,決定先選定結婚的日子,將新房布置好,到時候吹吹打打地將花轎抬到趙惠蘭家門口,也算生米做成熟飯,趙惠蘭的母親再看重彩禮也不好不讓女兒出嫁。那樣,不但馬雪海不光彩,趙惠蘭家會更丟人。


    誰知,結婚那天,當花轎真的抬到趙惠蘭家門口,喇叭和嗩呐吹得山響,趙惠蘭的母親就是不讓女兒出門上轎。


    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嗷嗷”的起哄聲似山洪暴發。


    馬雪海的叔叔和姑姑見這樣拖延下去,局麵愈發難以收場,便跪在趙惠蘭的母親麵前,一再哀告,才成全了這樁婚事。


    馬雪海和趙惠蘭婚後,相依為命,恩恩愛愛,艱苦度日。一年以後,趙惠蘭生下一對雙胞胎,兩個孩子長得胖嘟嘟的,可愛極了。


    可是,他們一家的生活卻每況愈下。


    一下子添了兩張嘴,孩子要吃要喝不說,趙惠蘭也不能再幫助馬雪海拉板車了,加上馬雪海的活計一天比一天難以攬到,所以一家人吃的穿的都成了問題。


    從此,趙惠蘭對馬雪海的埋怨增多了。馬雪海本來在外麵累了一天,迴到家裏又遭到趙惠蘭沒完沒了的數落,開始還能忍著,次數多了就忍不住了。哪個男人沒點血性兒?忍不住就要吵。兩口子吵一次架就傷一次感情,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感情危機。


    這時,負責為馬雪海甄別平反的張曼新出現了。


    他是看到馬雪海平反的材料,一周之內與馬雪海原單位的保衛幹部丁潤芝一起由寧夏銀川趕到陝西西安的。


    “張同誌,坐坐,請喝水。”馬雪海聽說張曼新和丁潤芝是從銀川特地到西安為他平反的事兒來的,兩眼噙著感激的淚花,又搬木凳,又倒開水。他本來想給客人沏杯茶,拉開一個破舊三屜桌的抽屜翻騰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茶葉。張曼新下意識地一看馬雪海住的屋子,除了一個舊板櫃和一個舊三屜桌,可謂家徒四壁。


    “老馬,不要客氣,咱們快刀斬亂麻,抓緊說說你被打成‘**救國軍司令’的經過。”張曼新從馬雪海那被愁苦的利刃切割出條條皺紋的臉上,感到他這些年心靈深處一定受到巨大的創傷,僅從他這屋子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就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一定很拮據。張曼新心裏一股潮水似的酸楚的液體情不自禁湧到喉嚨口。他的喉結一提一落,“咕咚”一聲,硬是將酸楚咽在肚裏,兩眼冒著急切的神情。


    馬雪海是個直爽人,便來了個竹筒倒豆子,把怎樣被無辜打成“反革命”的經過幹淨利落地告訴了張曼新。


    說話間天已經擦黑了。趙惠蘭向馬雪海偷偷地使了幾次眼色,馬雪海知道趙惠蘭是問他要不要留客人吃晚飯。要留他們吃晚飯,手裏正沒有錢,除了家裏有幾個饃饃,連點菜都買不起。


    其實,張曼新早把馬雪海夫婦的難言之隱看在眼裏。


    “老馬,我今天的晚飯可就在你家吃了。”張曼新定定地看著馬雪海。


    “好呀,歡迎!”馬雪海裝作高興地喊一聲,卻馬上掩飾地咂咂嘴巴,那苦澀的樣子似乎啃了口青皮柿子。


    “老馬,你們不要為難,今天的晚飯,你們吃啥,我就吃啥,而且是家裏有啥,咱們就吃啥。”


    這頓晚飯,他們吃的是極普通的家常便飯。


    晚飯後,馬雪海問張曼新住在哪家招待所。


    張曼新的迴答又使他驚了個嘴大眼小:“今晚就在你家睡。”


    “這——”馬雪海看看寒酸的陋室,為難地咂開了牙花。


    “在外間屋支個床板,天氣又不太冷,有條被子就行了。”張曼新說得很隨意。


    “這怎麽行!”馬雪海的大手巴掌做蒲扇,左右一擺,“張同誌,你要不嫌棄我這炕上髒,就睡在這裏間屋。”


    “我們睡在炕上,嫂子和孩子睡在哪裏?”張曼新想了個兩全齊美的辦法,“我們三個男人,火力壯,禁凍,一起睡在外間屋,還可以再接著聊聊你的事兒,看看還有遺留的問題沒有,我準備明天就返迴銀川。不要再爭了,就這麽定了。”


    馬雪海見張曼新誠心誠意,也就不再推讓。


    當晚,張曼新與馬雪海擠在一起,兩個人的友情隨之也拉近了許多。


    馬雪海把心窩裏的話都掏給了張曼新,其中有他與妻子趙惠蘭發生的感情裂痕,還有趙惠蘭所以不像過去那樣愛他除了生活的艱辛以外還有那難以啟齒的隱情。


    “張同誌,如果不盡快給我平反和落實政策,我這個家恐怕就難保了。”馬雪海說完沉重地歎息一聲,聲調悲傷而蒼涼,使外間屋頓時充滿令人壓抑得喘不過氣來的陰翳。


    “老馬,你放心,我一定會盡快幫助你平反的!”張曼新的話語顯得很悲壯,大有一種兩肋插刀的味道。


    “張同誌,我冒昧地問一句,你說的盡快,會有多快?”


    張曼新略一沉吟:“爭取春節之前。”


    “現在距春節沒多久了,會那麽快?”


    “不會那麽快,也要全力爭取那麽快!”


    “要是真能春節前給我平反,我的家不但能保住,而且我們還可以痛痛快快地過個年。”


    “你就放心地等待好消息吧!”


    轉過天來,張曼新把馬雪海和趙惠蘭夫婦叫在一起,鄭重地代表自治區落實政策辦公室“雙反”組和農建五師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感謝趙惠蘭在馬雪海窮困潦倒的時候給了他生存的勇氣,使他得到了溫暖、體貼和愛情,並且希望她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家庭,珍惜在患難與共中建立的感情。他明確表示,馬雪海過去被打成“反革命”是徹頭徹尾的冤案,很快就會得到平反,直說得趙惠蘭珠淚漣漣,欷歔不已。


    張曼新寫完建議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為馬雪海平反的報告,按照組織程序交給“雙反”組組長苗建基,請他馬上送政法委書記兼自治區落實政策領導小組組長蘭天民,並告訴他,如果政法委書記蘭天民提出政法委春節前沒有時間開會研究,就請他按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他可以先在馬雪海的平反決定上簽字,馬上打印成文,待春節後召開的政法委會議再給馬雪海的平反補上通過手續。


    “現在離春節還有三四天時間,你不在家過年啦?”苗建基不無關切地問張曼新。


    “我不能在家過春節,較之為一個多年蒙受不白之冤的同誌平反和拯救一個家庭,過節太微不足道了!”張曼新情緒激昂。


    “那我就去爭取一下。”專案組長深深被張曼新的精神所感,立刻找到政法委書記蘭天民,申明情況,促使政法委書記蘭天民在為馬雪海平反的決定上簽了字。


    春節前夕的火車車廂裏,宛如個沙丁魚罐頭,人擠人,人挨人,休說難以買到臥鋪,就是能撈到一個硬座都是難於上青天。


    張曼新從銀川到西安,一路都是站著,直站得腰疼腿酸,並且還餓了兩頓飯的肚子。


    他一下火車,直奔西安市委組織部。


    世上到底是好人多。組織部的一個熱心人聽了張曼新的述說,立刻出函通知建築公司為馬雪海平反,恢複其行政二十一級幹部的待遇,按原級別補發工資。


    建築公司一見馬雪海蒙受的冤情,當即決定馬上為馬雪海召開平反大會。


    這是張曼新在除夕前向馬雪海送上的一份彌足珍貴的厚禮。


    當馬雪海接過給他的平反通知書,這個壯年漢子激動地一把抱住張曼新,失聲痛哭,那哭聲酣暢淋漓,洶湧澎湃。


    容易動感情的張曼新也不禁熱淚滾滾。


    除夕之夜,馬雪海夫婦將張曼新請到家裏。張曼新與他們一家包餃子放鞭炮。


    “咚——咣!”那又脆又響鞭炮聲,不正是對張曼新一片熱情的禮讚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曼新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戰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戰英並收藏張曼新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