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的盛夏,悶熱無風。
李斐忍著燥意在丹犀之下站了兩刻有餘,由宮人從內殿出來,招李斐覲見了皇後娘娘。
同父姐妹二人,一人在上,一人在下,視線相交。
朱妙華身穿了一件正紅色,衣身織有十二對翟的鳳袍,高高的端坐在正殿鍍金鑲寶的鳳座上,高聳的牡丹發髻兩鬢共八隻龍鳳簪,裝點了正中一支品名為銀粉金淩的牡丹花。朱妙華的容顏清麗秀雅,脂粉略微修飾一番,便宛若曉露輕荷,嬌麗無限。
李斐依著宮廷女官的裝束,梳著一個圓髻,戴著一對點翠簪,穿了這一季新發的藍色宮裝,隻是今年夏季的宮裝與以往略顯不同,藍色自下而上,由深藍漸變成了淺藍,裙擺寬大,尤顯得腰肢纖細,衣袖薄如霧紗,風姿綽綽。而那被烈日曬了兩刻鍾的麵容,也未見狼狽,而是猶如粉黛敷麵一般,暈紅流霞,麗色生春。
兩位皆是一等一的美人,一個勝在精致,一個勝在自然,要說誰更勝一籌,委實難分伯仲。
朱妙華看著那身量體裁衣的宮裝,就止不住的慍惱,因為這身宮裝,還是趙彥恆在嫌棄過宮中女官的製服太過老成刻板,親手執筆畫了這麽一套衣裳。
盡量讓眉目舒展,朱妙華佯裝了一個愜意的身姿坐在鳳座上,聲音穩穩的透露著一股子高高在上道:“日前兩宮太後傳招本宮,讓本宮早日下放宮蝶,給你一個名分。這倒真令本宮為難了,日後你向本宮請安,本宮是該叫你姐姐,還是妹妹呢?”
李斐心平氣和的道:“序齒大不過宮規,家禮大不過國禮,日後奴婢按禮行事便是。”
“你李氏一門,父子三進士,可謂是通才博識,安貞履節……嗬嗬嗬!”朱妙華冷笑了數聲,道:“如今你倒是好不要臉,以媚惑主,簡直有辱李家門楣。”
天啟元年,新皇就已經平反了一批元祐初年獲罪的臣子,李家就在此列,李斐未曾受到絲毫的打擊,紋絲不動的站著道:“我那通才博識,安貞履節的祖父與伯父,因著耿直不阿,而恩寵漸衰,已經長眠地下二十二年,皇後娘娘之意,是要區區小婦人,步先祖的後塵嗎?”
朱妙華被堵住了一口氣,堵得麵色斐然道:“陛下又不是流氓惡霸,你要是個好的,陛下又怎會與你為難?”
李斐表現了些微的惶恐,道:“奴婢隻知道帝心難測,就不知道陛下會不會與我為難了。”
朱妙華一雙美目,如尖刀般剜向李斐,說道:“在本宮麵前,你也不必惺惺作態。隻是本宮聽說,昔年你和夫婿是如何的恩愛,如今,真是令人失望至極。”
這一刀刺的,才讓李斐真正有點反應。李斐閉了閉酸澀的眼睛,靜默了片刻才道:“奴婢曾經問過家中祖母,問本朝,為什麽會甄選婦人入宮侍奉。祖母說,因為本朝胡皇後仁德,感念世間那些姻緣坎坷的婦人艱辛,所以給了婦人一種晉升之階。可是稗官野史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我朝太|祖皇帝,有魏武之好……”
魏武好什麽?那位皇帝不愛生澀的少女,尤愛成熟的美婦。
李斐苦笑了一下道:“皇後娘娘也聽到了我一聲聲的自稱‘奴婢’,既然是到這宮中來為奴為婢了,還要做個貞潔烈女的樣兒,也著實……為難人了。”
“所以就自甘下賤。”朱妙華忍不住語出穢言,兀自憤憤然道:“也可憐了你的丈夫,陸千戶,為了你的娘家人而身死,你卻是個守不住的,丈夫一死眼巴巴的入宮,急著攀龍附鳳的模樣。”
李斐和朱妙華對視了,道:“娘娘遠居京城,是已然知曉了當年的恩恩怨怨?”
朱妙華或許知曉,可是怎能明白李斐的憤恨。李斐道:“元祐二十七年初夏,廣西龍州叛亂的王玉餘部遁入八百媳婦國,一千餘眾被八百大甸宣慰使刀招散生擒,朝廷允諾了刀招散,允其入朝獻俘並恩賞八百大甸眾部落,可是允諾給刀招散的賞賜還沒有兌付,鎮守太監錢通就向刀招散勒索,所謂的王玉餘部眾在廣西搜刮的財物,正值刀招散覺得為朝廷出力不討好之際,雲南巡撫周原吉之子周希又奸汙了刀招散最寵愛的女兒,因此招致了刀招散的憤怒,釋放了押解的千餘名叛軍,連同所帶幾千兵馬大舉騷擾雲南的東南邊界。娘娘以為,此次禍亂,是誰之過?”
管她是誰的過錯,那些人對於朱妙華來說太過遙遠,又沒有傷到朱妙華分毫。李斐繼續道:“一眾人在臨安僵持不下之際,我的大哥李迅就曾寫信告之,恐臨安發生兵變,請黔國公府陳兵震懾,而當時,擁有調兵之權的郭坤遠在麗江,朱老夫人派出去的信使,被陳太夫人攔截了兩日。就那麽晚了兩天而已,臨安以遭血洗。事後,朝廷誅殺周原吉之子周希,刀招散向黔國公府軍門陳詞伏罪,這段公案,便了結了。”
李斐嘴上說著‘了結’,可是連朱妙華都能看出來,李斐迸發出來的,複仇的火焰。
因為此事的始作俑者,鎮守太監錢通,雲南巡撫周原吉,和當時的黔國公郭紹謙之母陳氏,在朝廷的庇佑下,準確來說,是在先皇的包庇下,沒有受到任何的懲戒。
一種細思極恐的念頭在朱妙華的腦海裏閃過,朱妙華驚懼得起身道:“你來京入宮,到底做了什麽!”
先皇駕崩之後,錢通被貶去了皇陵,為先皇守孝;周原吉遭到了朝臣新一輪的彈劾,這次沒有先皇的偏心眼兒,周原吉被定下了數條大罪,如今在刑部大牢待著,而陳氏早在元祐二十九年就死了兒子,現在的黔國公,是郭坤嫡子郭紹承。
“娘娘多慮了,我也沒有做什麽。”李斐撩了撩爪牙,就把爪牙收了起來,做出溫馴的模樣,澀然道:“我隻是突然頓悟了,我所遭受的一切痛苦,隻是因為權力,不在我手。”
李斐明明說得軟綿綿,卻讓朱妙華在三伏天打了一下冷顫。
朱妙華猶如實質般的,感受到了喘不過氣的威脅。
仁宗皇帝,曾納朱家的女兒為妃,封為貴妃,封號‘昭’,惜乎未登皇後尊位。
現在朱家的女兒坐在皇後的位置上,又可惜了,沒能誕下皇子,別說皇子了,朱妙華懷都沒有懷過。
所以朱妙華身後的家族,也樂見得朱家的女兒,以另外一種身份,去接觸那夢寐以求的權力。
李斐從容不迫的離開了皇後奢華的宮室,遠遠的就看見了寧太妃的宮轎疾步的抬過來。
寧太妃扶著宮婢的手下轎,打量著李斐安然無恙,才鬆了一口氣道:“你應該打發人告訴我一聲才是……”真是畏懼朱妙華如虎。
李斐的臉上還顯出遺憾之色,道:“皇後娘娘仁厚。”
說朱妙華仁厚真是見人說鬼話了,寧太妃握住李斐手道:“我自詡與你相好,也不知道你的心思,隻能白囑咐你一句,你可千萬要把握住分寸。”
李斐迴首瞭望在日光中,耗費了二十萬銀兩,動用千名宮匠,從裏到外都被翻修一新的中宮,含笑頷首。
過了幾日,黔國公府遣人入宮,探望了寧太妃。
寧太妃因著與黔國公府連了宗的緣故,微末之時多仰仗黔國公府的扶持,如今彼此是相得益彰,也由衷的問候了府中的長輩。
來人是郭坤的侍妾雙鴛,在郭坤於元祐二十九年被先皇囚禁在金陵之後,便一心一意的侍奉在朱老夫人身伴,聽到寧太妃問候朱老夫人,就淚結於眼睫,說道:“老夫人這兩年日漸衰老,如今已經是白發蒼蒼,精神萎靡,大夫說,老夫人恐……恐壽數將盡。”
“哎!”
生老病死之事,本就是無可奈何,寧太妃真心實意的陪著掉了眼淚,方命人送雙鴛出宮。
是李斐送雙鴛出宮,宮道上,雙鴛走在李斐身後,低語道:“夫人,大將軍何時才能重獲自由。”
“我也不知。”李斐沒有迴頭,兩人就那麽對話。
宮道上隻能長話短說,雙鴛急切的抓住了李斐衣袖,如抓住了浮萍懇求道:“陛下思慕夫人,請夫人借機為大將軍求情。”
李斐揮開了雙鴛的手,淡淡的道:“你要知道,這世上最不能欠的,是人情。”
“可是……”
雙鴛的眼淚吧嗒吧嗒的掉下來,她為了大將軍,可以出生入死,可是她小小一個婢妾,出生入死了,又有什麽用。她想再次懇請李斐,李斐已經淡笑道:“你不要太高看了男女之間的那點露水。”
雙鴛垂下了頭,這聽的人覺得李斐的處境難堪,李斐倒是沒覺得什麽——軍國大事,豈能私相授與!
所以的事情,都是順勢而為,她從未借著女色,尋求過便宜。
求一個人的自由,那要用另外一個人的自由來換取,這才是還人情。李斐可沒想過,要奉陪了趙彥恆一生,所以趙彥恆的人情,是不能欠的。
李斐獨自走在宮道上,心境一片澄清,然後她的耳畔,迴憶起了小叔林禾的嬉笑和母親李月的歎息。
李斐忍著燥意在丹犀之下站了兩刻有餘,由宮人從內殿出來,招李斐覲見了皇後娘娘。
同父姐妹二人,一人在上,一人在下,視線相交。
朱妙華身穿了一件正紅色,衣身織有十二對翟的鳳袍,高高的端坐在正殿鍍金鑲寶的鳳座上,高聳的牡丹發髻兩鬢共八隻龍鳳簪,裝點了正中一支品名為銀粉金淩的牡丹花。朱妙華的容顏清麗秀雅,脂粉略微修飾一番,便宛若曉露輕荷,嬌麗無限。
李斐依著宮廷女官的裝束,梳著一個圓髻,戴著一對點翠簪,穿了這一季新發的藍色宮裝,隻是今年夏季的宮裝與以往略顯不同,藍色自下而上,由深藍漸變成了淺藍,裙擺寬大,尤顯得腰肢纖細,衣袖薄如霧紗,風姿綽綽。而那被烈日曬了兩刻鍾的麵容,也未見狼狽,而是猶如粉黛敷麵一般,暈紅流霞,麗色生春。
兩位皆是一等一的美人,一個勝在精致,一個勝在自然,要說誰更勝一籌,委實難分伯仲。
朱妙華看著那身量體裁衣的宮裝,就止不住的慍惱,因為這身宮裝,還是趙彥恆在嫌棄過宮中女官的製服太過老成刻板,親手執筆畫了這麽一套衣裳。
盡量讓眉目舒展,朱妙華佯裝了一個愜意的身姿坐在鳳座上,聲音穩穩的透露著一股子高高在上道:“日前兩宮太後傳招本宮,讓本宮早日下放宮蝶,給你一個名分。這倒真令本宮為難了,日後你向本宮請安,本宮是該叫你姐姐,還是妹妹呢?”
李斐心平氣和的道:“序齒大不過宮規,家禮大不過國禮,日後奴婢按禮行事便是。”
“你李氏一門,父子三進士,可謂是通才博識,安貞履節……嗬嗬嗬!”朱妙華冷笑了數聲,道:“如今你倒是好不要臉,以媚惑主,簡直有辱李家門楣。”
天啟元年,新皇就已經平反了一批元祐初年獲罪的臣子,李家就在此列,李斐未曾受到絲毫的打擊,紋絲不動的站著道:“我那通才博識,安貞履節的祖父與伯父,因著耿直不阿,而恩寵漸衰,已經長眠地下二十二年,皇後娘娘之意,是要區區小婦人,步先祖的後塵嗎?”
朱妙華被堵住了一口氣,堵得麵色斐然道:“陛下又不是流氓惡霸,你要是個好的,陛下又怎會與你為難?”
李斐表現了些微的惶恐,道:“奴婢隻知道帝心難測,就不知道陛下會不會與我為難了。”
朱妙華一雙美目,如尖刀般剜向李斐,說道:“在本宮麵前,你也不必惺惺作態。隻是本宮聽說,昔年你和夫婿是如何的恩愛,如今,真是令人失望至極。”
這一刀刺的,才讓李斐真正有點反應。李斐閉了閉酸澀的眼睛,靜默了片刻才道:“奴婢曾經問過家中祖母,問本朝,為什麽會甄選婦人入宮侍奉。祖母說,因為本朝胡皇後仁德,感念世間那些姻緣坎坷的婦人艱辛,所以給了婦人一種晉升之階。可是稗官野史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我朝太|祖皇帝,有魏武之好……”
魏武好什麽?那位皇帝不愛生澀的少女,尤愛成熟的美婦。
李斐苦笑了一下道:“皇後娘娘也聽到了我一聲聲的自稱‘奴婢’,既然是到這宮中來為奴為婢了,還要做個貞潔烈女的樣兒,也著實……為難人了。”
“所以就自甘下賤。”朱妙華忍不住語出穢言,兀自憤憤然道:“也可憐了你的丈夫,陸千戶,為了你的娘家人而身死,你卻是個守不住的,丈夫一死眼巴巴的入宮,急著攀龍附鳳的模樣。”
李斐和朱妙華對視了,道:“娘娘遠居京城,是已然知曉了當年的恩恩怨怨?”
朱妙華或許知曉,可是怎能明白李斐的憤恨。李斐道:“元祐二十七年初夏,廣西龍州叛亂的王玉餘部遁入八百媳婦國,一千餘眾被八百大甸宣慰使刀招散生擒,朝廷允諾了刀招散,允其入朝獻俘並恩賞八百大甸眾部落,可是允諾給刀招散的賞賜還沒有兌付,鎮守太監錢通就向刀招散勒索,所謂的王玉餘部眾在廣西搜刮的財物,正值刀招散覺得為朝廷出力不討好之際,雲南巡撫周原吉之子周希又奸汙了刀招散最寵愛的女兒,因此招致了刀招散的憤怒,釋放了押解的千餘名叛軍,連同所帶幾千兵馬大舉騷擾雲南的東南邊界。娘娘以為,此次禍亂,是誰之過?”
管她是誰的過錯,那些人對於朱妙華來說太過遙遠,又沒有傷到朱妙華分毫。李斐繼續道:“一眾人在臨安僵持不下之際,我的大哥李迅就曾寫信告之,恐臨安發生兵變,請黔國公府陳兵震懾,而當時,擁有調兵之權的郭坤遠在麗江,朱老夫人派出去的信使,被陳太夫人攔截了兩日。就那麽晚了兩天而已,臨安以遭血洗。事後,朝廷誅殺周原吉之子周希,刀招散向黔國公府軍門陳詞伏罪,這段公案,便了結了。”
李斐嘴上說著‘了結’,可是連朱妙華都能看出來,李斐迸發出來的,複仇的火焰。
因為此事的始作俑者,鎮守太監錢通,雲南巡撫周原吉,和當時的黔國公郭紹謙之母陳氏,在朝廷的庇佑下,準確來說,是在先皇的包庇下,沒有受到任何的懲戒。
一種細思極恐的念頭在朱妙華的腦海裏閃過,朱妙華驚懼得起身道:“你來京入宮,到底做了什麽!”
先皇駕崩之後,錢通被貶去了皇陵,為先皇守孝;周原吉遭到了朝臣新一輪的彈劾,這次沒有先皇的偏心眼兒,周原吉被定下了數條大罪,如今在刑部大牢待著,而陳氏早在元祐二十九年就死了兒子,現在的黔國公,是郭坤嫡子郭紹承。
“娘娘多慮了,我也沒有做什麽。”李斐撩了撩爪牙,就把爪牙收了起來,做出溫馴的模樣,澀然道:“我隻是突然頓悟了,我所遭受的一切痛苦,隻是因為權力,不在我手。”
李斐明明說得軟綿綿,卻讓朱妙華在三伏天打了一下冷顫。
朱妙華猶如實質般的,感受到了喘不過氣的威脅。
仁宗皇帝,曾納朱家的女兒為妃,封為貴妃,封號‘昭’,惜乎未登皇後尊位。
現在朱家的女兒坐在皇後的位置上,又可惜了,沒能誕下皇子,別說皇子了,朱妙華懷都沒有懷過。
所以朱妙華身後的家族,也樂見得朱家的女兒,以另外一種身份,去接觸那夢寐以求的權力。
李斐從容不迫的離開了皇後奢華的宮室,遠遠的就看見了寧太妃的宮轎疾步的抬過來。
寧太妃扶著宮婢的手下轎,打量著李斐安然無恙,才鬆了一口氣道:“你應該打發人告訴我一聲才是……”真是畏懼朱妙華如虎。
李斐的臉上還顯出遺憾之色,道:“皇後娘娘仁厚。”
說朱妙華仁厚真是見人說鬼話了,寧太妃握住李斐手道:“我自詡與你相好,也不知道你的心思,隻能白囑咐你一句,你可千萬要把握住分寸。”
李斐迴首瞭望在日光中,耗費了二十萬銀兩,動用千名宮匠,從裏到外都被翻修一新的中宮,含笑頷首。
過了幾日,黔國公府遣人入宮,探望了寧太妃。
寧太妃因著與黔國公府連了宗的緣故,微末之時多仰仗黔國公府的扶持,如今彼此是相得益彰,也由衷的問候了府中的長輩。
來人是郭坤的侍妾雙鴛,在郭坤於元祐二十九年被先皇囚禁在金陵之後,便一心一意的侍奉在朱老夫人身伴,聽到寧太妃問候朱老夫人,就淚結於眼睫,說道:“老夫人這兩年日漸衰老,如今已經是白發蒼蒼,精神萎靡,大夫說,老夫人恐……恐壽數將盡。”
“哎!”
生老病死之事,本就是無可奈何,寧太妃真心實意的陪著掉了眼淚,方命人送雙鴛出宮。
是李斐送雙鴛出宮,宮道上,雙鴛走在李斐身後,低語道:“夫人,大將軍何時才能重獲自由。”
“我也不知。”李斐沒有迴頭,兩人就那麽對話。
宮道上隻能長話短說,雙鴛急切的抓住了李斐衣袖,如抓住了浮萍懇求道:“陛下思慕夫人,請夫人借機為大將軍求情。”
李斐揮開了雙鴛的手,淡淡的道:“你要知道,這世上最不能欠的,是人情。”
“可是……”
雙鴛的眼淚吧嗒吧嗒的掉下來,她為了大將軍,可以出生入死,可是她小小一個婢妾,出生入死了,又有什麽用。她想再次懇請李斐,李斐已經淡笑道:“你不要太高看了男女之間的那點露水。”
雙鴛垂下了頭,這聽的人覺得李斐的處境難堪,李斐倒是沒覺得什麽——軍國大事,豈能私相授與!
所以的事情,都是順勢而為,她從未借著女色,尋求過便宜。
求一個人的自由,那要用另外一個人的自由來換取,這才是還人情。李斐可沒想過,要奉陪了趙彥恆一生,所以趙彥恆的人情,是不能欠的。
李斐獨自走在宮道上,心境一片澄清,然後她的耳畔,迴憶起了小叔林禾的嬉笑和母親李月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