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和陳介琪麵對麵,統共沒有見過幾麵,不過李斐早就在他的身上留心用意,經常打聽他的事,還讓趙彥恆使人下廣西打探陳介琪這個人,不過南北相距數千裏,南邊的消息還沒有傳過來。就目前麵對麵接觸的幾次,和陳介琪幹的事兒,自廖夫人事件之後,李斐隱隱的不安。
一個男人太窩囊了當然不好,太出息了也不行的,悔教夫婿覓封侯就是這個道理,陳介琪不管是從自身的氣度,行事的膽量,甚至是領軍統兵的才能,都是屬於太出息的那一種,他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個顯赫的出身。
所以鄧良璉生來為侯府世子,他在廣西和一群山賊為伍,這就是出身的限製。所以李斐隱隱不安,她的母親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和她襄王妃的這個身份,對陳介琪有多大的阻力?女人嫁得好,男人也有個‘娶得好’,陳介琪娶了李月,就可以把他短缺的出身補足了。如李月自己所言,這世上的事,幾乎都可以用權利搞定,李斐難免在擔心,陳介琪因為權利而迎合她的母親。
突然的,急轉直下,入贅的男子被排除在權利之外,李斐原來的擔心成了多餘,瞬間又化為了另外一層憂慮,道:“娘既然能和我開口,陳校尉是同意了?他……他甘心放棄仕途嗎?”
別怪李斐問得遲疑,從她的父親朱欽,到二表哥郭坤,都是醉心權力,把仕途放在第一位的,其中的執著,就是九天仙女下凡也不能撼動。窩囊的男人誰也不稀罕,世上凡是有才的男子,可以為了權利拋頭顱灑熱血,甚至沉迷不可自拔,到了斷送了家業都不悔的地步,但是少有男人,為了一個女人自斷仕途。
不是說這樣的男子沒有,前朝韓駙馬為了成陽公主算一個,此種情誼可遇不可求,往後還得經受住幾十年歲月的磨礪,陳介琪要入贅了,他甘心嗎?
在漢地,贅婿還是很受人鄙視和嘲諷的,陳介琪入贅到了李家,斷掉了仕途,在許許多多的人眼中,還是折辱了尊嚴的。這樣的想法根植在許多人的骨子裏,然後大夥兒就會自動自發的排擠著入贅的男人。受到世俗的局限,李斐腦海裏顯現出七尺高的陳介琪,那麽修長高大的陳介琪,縮手縮腳的坐在內室裏,像個小媳婦……
飄蕩出來的想象趕緊停住,李斐已經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母親要招一個贅婿。
“傻丫頭,別一想就是一輩子。”近來李月的眉眼是越發的柔和了,李斐滿腹的糾結和疑慮,李月隻是越發的平和,她把前途後路都想清楚了,不急不緩的說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男人們有這種及時行樂的瀟灑,我也有這樣的向往。最壞的結果,他日後不甘心了又怎麽樣,要破出李家的門庭也沒什麽,我這幾十年,還有什麽是沒經曆過的。女兒啊,你已經嫁人了,有幾句糙話我現在和你說說,男人有情有義的時候,就把他敬為丈夫;要是在歲月的磨礪下變混賬了,那就不是個東西,那時候就不要稀罕了。”
相差了九年,外頭的花花世界多麽美好,這種顧忌永遠根植在心底,所以李月一語雙關,提醒的是女兒,也是說給自己聽的。這段話字麵上的意思雖然淩厲,李月的語氣卻是少有的散漫,甚至帶著俏媚的風情。
這樣媚靨之資的母親是李斐沒有見過的,李斐不禁想起李薑那時候欲說還休的提點,如今她也是婦人了,自然品出了幾分真味來,陳介琪那樣俊美的男子,攬下來做幾年小媳婦不吃虧。她的母親不是泥捏的,水做的,再說,還有她呢。
李月見女兒在稍稍驚訝,一番品咂之後恢複了平靜,再說道:“我是二婚了,出嫁隨父母,再嫁……我連嫁都不是,我娶夫呢,隨了自身。翻看本朝每一條律法,沒有一條能駁迴我的絕對。不過律法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情,那些人情我卻是不想管了,近幾次在宣國公府迎來送往,我發現我已經和京城中的貴婦們不一樣了,雖然能說到一塊兒去,梳著高髻穿著華服的坐著,問問你家姐兒幾歲了,性情如何;你家哥兒聰慧,如今學業如何。我雖然能應酬這些,這樣的生活並非我的喜好。我喜好站在前頭,走到外麵去,有一個誌趣相投的,同我南來北往的作伴。”
李斐慚愧的低下頭去,道:“母親,你開心就好了,我沒什麽可反對的。”
“乖女兒。”李月揉了揉眼皮子,再睜開眼的時候,一雙眸子泛著水光道:“我自然是知道,你是不會反對的,所以我在來襄王府之前,就把我和陳介琪的贅婚文書遞到衙門裏去了。”
李月和陳介琪的事,也不是兩人說定了就成夫妻。贅婚比一般的婚姻低調許多,也是有手續要辦的,有儀式要舉行的,贅婚文書裏寫上男女的籍貫,因為李月是嫁過人的,還得寫上前夫是誰,上一段婚姻如何終結,免得重婚了,然後這一段招婿的婚姻,招婿的理由是什麽,男方要不要改姓,女方生的孩子怎麽個姓氏,全部隨了女方的姓氏還是留一個繼承男方的姓氏,甚至是夫妻雙方原有的財產歸屬,入贅的時候錢財的往來,男方收了禮金還是怎樣,總之白紙黑字,詳細著呢。
贅婚文書得到官府的蓋印認可,這段婚姻才算成立,然後李月還要坐花轎的,出嫁是八抬大轎,招贅是四個人抬的轎子,也有夫妻對拜,洞房花燭,她和陳介琪才是夫妻。
“已經把婚書遞到衙門了?是京兆府衙門?”李斐急得站起來,雖然本朝沒有哪一條律法是不準女子招婿的,但是律法之上壓著的東西太多了,這份婚書批不批得下來,還得奔走一番。
李月抬起頭來,道:“你先坐下吧,不急在這一時。”
能說出這句話,世俗的眼光,各方的考量,還有一心想要拆散的人,這種婚書有的磨了。
李斐像是困在扶手椅這一塊尺寸之地,惱道:“好沒道理的!”
按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管得了誰,但是世事並不是如此,世人要求女子忠貞,忠貞不二的為一個丈夫守節,不管是這個丈夫死了,還是納了無數的姬妾並不寵愛嫡妻,甚至是敬重也沒有,妻子就得為丈夫守著,丈夫死了要當個烈女節婦,丈夫活著也和死了沒兩樣,也不能結束這種名存實亡的婚姻。這種思想不止是男人們倡導的,許多的女人也是根深蒂固的認為如此。這種思想不能完全套用在李斐的身上,也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李月第二次婚姻。
李斐歎一聲,說道:“好在娘是和離的,阻礙已經少了許多。”和離的婦人已經比休棄和喪居好多了,在貴婦太太的圈子裏名聲差一點就差一點,李月也沒有興趣和那些困在內宅的婦人賞賞花,喝喝茶。
事情說到這裏,李月拿出一個杏黃色的浮紋信封,信封擱在梨花木的桌幾上,李月用手指敲了敲,敲出沉悶的咚咚聲。李斐的視線落下來,李月有點慘淡的笑道:“怎麽說呢,要是擱在尋常人家,我和皇上是親家的關係,我要招贅了,總得和各方親屬打聲招唿,女兒的親家也不能拉下。我沒有寫折子的權利,這又算件家事,就請王爺代為轉呈皇上。”
李月的手指落在封印上,這份信是不讓趙彥恆和李斐看的,李斐啞然,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李月追憶往事,表情淡漠,道:“以前做姑娘的時候,父親傷了手腕子,父親的折子我就代寫過,後來做宣國公夫人的時候,朱欽的折子我也代過筆,我是可以拿到宣國公的印符,這叫做牝雞司晨。皇上如果記性好,應該還認得我的字跡。”
李斐能夠嗅到這底下的暗流湧動,卻不知道這場洶湧的暗流要湧到哪裏,她隻是默默的把信接了過來,李月預備告辭,就在這個時候,槐蕊神色大變的跑進來,道:“王妃,夫人,不好了,宣國公和夫人的馬夫在前頭打起來了。”
李月坐了馬車來襄王府,陳介琪趕的馬車,陳介琪見過幾個人?頭上也沒有貼上身份,看見的就以為這是李家的馬夫了。
李月一個閃身,已經越過了槐蕊奔了出去,李斐提了裙子趕緊追上去。
二十幾個王府的護衛把兩人圍在中間,想動手又有些遲疑,按說國公地位尊崇,宣國公又是襄王的老丈人,得幫著他把人擒拿住才是,但是兩個人身手太好,出手都是又快又狠的招式,手上的兵器也是削鐵如泥,從襄王府門口打進來,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高手過招,小嘍囉是幫不上手的。
隻見陳介琪一個縱躍,人在一棵盤虯臥龍的老榕樹上飛走,最後停在一處樹杈上,居高臨下的睥睨著朱欽,渾身散發著威武的霸氣和傲然的貴氣,並不比朱欽差半分。
朱欽也提氣上樹,朱欽的體重占了劣勢,站在樹上打鬥不如陳介琪那麽靈活和輕便,多了兩分束手束腳,所以朱欽盡量站在主枝上,一身蠻力全開,一把長劍舞得劈山開石,落葉和斷枝鋪滿了一地。
一個男人太窩囊了當然不好,太出息了也不行的,悔教夫婿覓封侯就是這個道理,陳介琪不管是從自身的氣度,行事的膽量,甚至是領軍統兵的才能,都是屬於太出息的那一種,他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個顯赫的出身。
所以鄧良璉生來為侯府世子,他在廣西和一群山賊為伍,這就是出身的限製。所以李斐隱隱不安,她的母親多年積攢下來的人脈,和她襄王妃的這個身份,對陳介琪有多大的阻力?女人嫁得好,男人也有個‘娶得好’,陳介琪娶了李月,就可以把他短缺的出身補足了。如李月自己所言,這世上的事,幾乎都可以用權利搞定,李斐難免在擔心,陳介琪因為權利而迎合她的母親。
突然的,急轉直下,入贅的男子被排除在權利之外,李斐原來的擔心成了多餘,瞬間又化為了另外一層憂慮,道:“娘既然能和我開口,陳校尉是同意了?他……他甘心放棄仕途嗎?”
別怪李斐問得遲疑,從她的父親朱欽,到二表哥郭坤,都是醉心權力,把仕途放在第一位的,其中的執著,就是九天仙女下凡也不能撼動。窩囊的男人誰也不稀罕,世上凡是有才的男子,可以為了權利拋頭顱灑熱血,甚至沉迷不可自拔,到了斷送了家業都不悔的地步,但是少有男人,為了一個女人自斷仕途。
不是說這樣的男子沒有,前朝韓駙馬為了成陽公主算一個,此種情誼可遇不可求,往後還得經受住幾十年歲月的磨礪,陳介琪要入贅了,他甘心嗎?
在漢地,贅婿還是很受人鄙視和嘲諷的,陳介琪入贅到了李家,斷掉了仕途,在許許多多的人眼中,還是折辱了尊嚴的。這樣的想法根植在許多人的骨子裏,然後大夥兒就會自動自發的排擠著入贅的男人。受到世俗的局限,李斐腦海裏顯現出七尺高的陳介琪,那麽修長高大的陳介琪,縮手縮腳的坐在內室裏,像個小媳婦……
飄蕩出來的想象趕緊停住,李斐已經渾身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母親要招一個贅婿。
“傻丫頭,別一想就是一輩子。”近來李月的眉眼是越發的柔和了,李斐滿腹的糾結和疑慮,李月隻是越發的平和,她把前途後路都想清楚了,不急不緩的說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男人們有這種及時行樂的瀟灑,我也有這樣的向往。最壞的結果,他日後不甘心了又怎麽樣,要破出李家的門庭也沒什麽,我這幾十年,還有什麽是沒經曆過的。女兒啊,你已經嫁人了,有幾句糙話我現在和你說說,男人有情有義的時候,就把他敬為丈夫;要是在歲月的磨礪下變混賬了,那就不是個東西,那時候就不要稀罕了。”
相差了九年,外頭的花花世界多麽美好,這種顧忌永遠根植在心底,所以李月一語雙關,提醒的是女兒,也是說給自己聽的。這段話字麵上的意思雖然淩厲,李月的語氣卻是少有的散漫,甚至帶著俏媚的風情。
這樣媚靨之資的母親是李斐沒有見過的,李斐不禁想起李薑那時候欲說還休的提點,如今她也是婦人了,自然品出了幾分真味來,陳介琪那樣俊美的男子,攬下來做幾年小媳婦不吃虧。她的母親不是泥捏的,水做的,再說,還有她呢。
李月見女兒在稍稍驚訝,一番品咂之後恢複了平靜,再說道:“我是二婚了,出嫁隨父母,再嫁……我連嫁都不是,我娶夫呢,隨了自身。翻看本朝每一條律法,沒有一條能駁迴我的絕對。不過律法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情,那些人情我卻是不想管了,近幾次在宣國公府迎來送往,我發現我已經和京城中的貴婦們不一樣了,雖然能說到一塊兒去,梳著高髻穿著華服的坐著,問問你家姐兒幾歲了,性情如何;你家哥兒聰慧,如今學業如何。我雖然能應酬這些,這樣的生活並非我的喜好。我喜好站在前頭,走到外麵去,有一個誌趣相投的,同我南來北往的作伴。”
李斐慚愧的低下頭去,道:“母親,你開心就好了,我沒什麽可反對的。”
“乖女兒。”李月揉了揉眼皮子,再睜開眼的時候,一雙眸子泛著水光道:“我自然是知道,你是不會反對的,所以我在來襄王府之前,就把我和陳介琪的贅婚文書遞到衙門裏去了。”
李月和陳介琪的事,也不是兩人說定了就成夫妻。贅婚比一般的婚姻低調許多,也是有手續要辦的,有儀式要舉行的,贅婚文書裏寫上男女的籍貫,因為李月是嫁過人的,還得寫上前夫是誰,上一段婚姻如何終結,免得重婚了,然後這一段招婿的婚姻,招婿的理由是什麽,男方要不要改姓,女方生的孩子怎麽個姓氏,全部隨了女方的姓氏還是留一個繼承男方的姓氏,甚至是夫妻雙方原有的財產歸屬,入贅的時候錢財的往來,男方收了禮金還是怎樣,總之白紙黑字,詳細著呢。
贅婚文書得到官府的蓋印認可,這段婚姻才算成立,然後李月還要坐花轎的,出嫁是八抬大轎,招贅是四個人抬的轎子,也有夫妻對拜,洞房花燭,她和陳介琪才是夫妻。
“已經把婚書遞到衙門了?是京兆府衙門?”李斐急得站起來,雖然本朝沒有哪一條律法是不準女子招婿的,但是律法之上壓著的東西太多了,這份婚書批不批得下來,還得奔走一番。
李月抬起頭來,道:“你先坐下吧,不急在這一時。”
能說出這句話,世俗的眼光,各方的考量,還有一心想要拆散的人,這種婚書有的磨了。
李斐像是困在扶手椅這一塊尺寸之地,惱道:“好沒道理的!”
按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管得了誰,但是世事並不是如此,世人要求女子忠貞,忠貞不二的為一個丈夫守節,不管是這個丈夫死了,還是納了無數的姬妾並不寵愛嫡妻,甚至是敬重也沒有,妻子就得為丈夫守著,丈夫死了要當個烈女節婦,丈夫活著也和死了沒兩樣,也不能結束這種名存實亡的婚姻。這種思想不止是男人們倡導的,許多的女人也是根深蒂固的認為如此。這種思想不能完全套用在李斐的身上,也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李月第二次婚姻。
李斐歎一聲,說道:“好在娘是和離的,阻礙已經少了許多。”和離的婦人已經比休棄和喪居好多了,在貴婦太太的圈子裏名聲差一點就差一點,李月也沒有興趣和那些困在內宅的婦人賞賞花,喝喝茶。
事情說到這裏,李月拿出一個杏黃色的浮紋信封,信封擱在梨花木的桌幾上,李月用手指敲了敲,敲出沉悶的咚咚聲。李斐的視線落下來,李月有點慘淡的笑道:“怎麽說呢,要是擱在尋常人家,我和皇上是親家的關係,我要招贅了,總得和各方親屬打聲招唿,女兒的親家也不能拉下。我沒有寫折子的權利,這又算件家事,就請王爺代為轉呈皇上。”
李月的手指落在封印上,這份信是不讓趙彥恆和李斐看的,李斐啞然,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李月追憶往事,表情淡漠,道:“以前做姑娘的時候,父親傷了手腕子,父親的折子我就代寫過,後來做宣國公夫人的時候,朱欽的折子我也代過筆,我是可以拿到宣國公的印符,這叫做牝雞司晨。皇上如果記性好,應該還認得我的字跡。”
李斐能夠嗅到這底下的暗流湧動,卻不知道這場洶湧的暗流要湧到哪裏,她隻是默默的把信接了過來,李月預備告辭,就在這個時候,槐蕊神色大變的跑進來,道:“王妃,夫人,不好了,宣國公和夫人的馬夫在前頭打起來了。”
李月坐了馬車來襄王府,陳介琪趕的馬車,陳介琪見過幾個人?頭上也沒有貼上身份,看見的就以為這是李家的馬夫了。
李月一個閃身,已經越過了槐蕊奔了出去,李斐提了裙子趕緊追上去。
二十幾個王府的護衛把兩人圍在中間,想動手又有些遲疑,按說國公地位尊崇,宣國公又是襄王的老丈人,得幫著他把人擒拿住才是,但是兩個人身手太好,出手都是又快又狠的招式,手上的兵器也是削鐵如泥,從襄王府門口打進來,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高手過招,小嘍囉是幫不上手的。
隻見陳介琪一個縱躍,人在一棵盤虯臥龍的老榕樹上飛走,最後停在一處樹杈上,居高臨下的睥睨著朱欽,渾身散發著威武的霸氣和傲然的貴氣,並不比朱欽差半分。
朱欽也提氣上樹,朱欽的體重占了劣勢,站在樹上打鬥不如陳介琪那麽靈活和輕便,多了兩分束手束腳,所以朱欽盡量站在主枝上,一身蠻力全開,一把長劍舞得劈山開石,落葉和斷枝鋪滿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