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廳內所有人一動不動,都在等著李斐的迴答。
朱妙華的雙眼是灰撲撲的,她進過皇家,她太知道整個朱氏家族的勢力和這份勢力支撐著的對權利滔滔滾滾的追求。前世配了襄王,是她一個人不甘心隻做一個襄王妃嗎?當然不是,她的耳邊充斥著鼓舞的聲音,那些人在期待她越過昭貴妃的榮耀,當一個手掌鳳印的皇後!
李斐環顧,看著一張張認識但也僅僅是認識而已的麵容,腦海裏迴顧著李家每個人的音容笑貌,包括林毅叔林禾叔,尤其是母親。李斐想,她今天迫於形勢,迫於將來她和趙彥恆的前程,選擇朱氏是理智的,她在乎的母親叔叔哥哥們也一個個有理智,有那份胸襟體諒她,但是她那麽想一想,連唿吸都唿吸不過來,所以她手捂著脖子,按著脖頸兩側慢慢順從一口氣,道:“算了吧,叫李斐都叫了十七年了,已經習慣了。”
沛大奶奶臉上不甘的情緒凸顯,她扶著桌子站起來走過來,如此牽動每個人利益的大事,怎能以習慣如此滑稽的理由而作罷了。
朱妙華不可置信的揉了一下耳朵,她在想是她的耳朵有毛病還是李斐的腦子有毛病,不說朱家和李家現在的形勢,一個人從了母親的姓氏,本身就是一件不太體麵的事。
李斐亦站起來朝沛大奶奶迎過去,她夾在中間既不能放棄了母族,也不能得罪了父族,所以今天這場子,她的脾氣得收斂,對誰都要越加和氣。
腳隻是挪出去半步,沛大奶奶一雙豐腴白皙的雙手就握住了李斐的雙手,沛大奶奶看著這位比自己的女兒還小了近十歲的堂妹,張口就道:“你這個孩子,你可不能犯糊塗了,遵從父姓,你問問在場哪一個,這都是理所應當的事兒。”
“大嫂子娘家是姓傅吧,對大嫂子來說,對在場所有人來說,這當然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大嫂子進朱家門的那天起,就成了朱傅氏,你現在姓朱,是朱家人,翻開族譜,你的性命綴在大哥哥之後。”李斐帶著笑意說道,隨後笑意消逝,李斐懷著沉痛的無可奈何之心,歎道:“可是唯有我不一樣,我的父親姓朱,我的母親姓李,朱家的族譜上已經沒有我母親的名位。”
沛大奶奶臉上的表情僵硬住了,當初他們這些人沒少遞話給朱欽,讓朱欽盡快和李月和離,她的丈夫朱沛更是不顧族譜三年修訂一次的規矩,在朱欽和李月和離兩月之後,在族譜上就把李氏劃下去,把許氏添上去。沛大奶奶訕訕的笑,支支吾吾的道:“好說,這都好說。”
沛大奶奶還以為李斐是在為她的母親要名分呢,這名分他們倒是想給,破鏡重圓也是一種美談,但是暫時給不出去啊,朱欽親媽死了不到一年,他得守孝二十七個月,所以連道好說好說,出了孝立馬就給辦。
李斐都想把沛大奶奶的雙手擼下去了,生生忍下來,吐一口氣待和氣的道:“我未侍奉在老太太身邊一日,隻是聽母親說朱家舊人舊事,說老太太這個蔡氏,既不是生父的姓氏,也不是生母的姓氏,是生父不幸早亡,生母二嫁入蔡門,老太太就遵從了繼父的姓氏,再無更改!”
在場李斐的同輩人晚輩人,許多都很年輕,也有一時不記得這種陳年往事,竊竊私語了一陣。
沛大奶奶比蔡氏小不了幾歲,當初服侍婆婆的時候沒少聽婆婆揭蔡氏的短,蔡氏的身世就是大大的短處,爹死娘改嫁的人,修了八輩子的福緣才進了朱家的門又在老國公晚年生下兒子來。
李斐不是在揭蔡氏的短,她滿含孺慕之色,蔚然讚歎:“養育之恩,一日不忘,老太太讓我欽佩……”
灃三奶奶終於看出來了,李斐的態度不對,怕李斐衝動之下把話說死了,立刻截過來把李斐和沛大奶奶分開,對著李斐惋惜道:“對呀,可惜了妹妹都未見過老太太一麵,老太太生前還念叨過的,總想見一迴你這個孫女。”
有些話一聽就知道是假的,可是在這種場合,李斐也是知情知趣的閉上了嘴巴。
蔡氏有什麽值得欽佩的,也就這一點了,不是父姓,不是母姓,是蔡氏家族養育了她,她就是蔡氏,所為生恩不如養恩,便是如此。李斐把話說了一半,另一半的話含在嘴裏,琢磨在每個人的心裏。
李斐轉頭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執起酒壺給自己倒滿了一杯酒,猛的端起來溢出來的酒水灑在手背上,她也不管這些,舉著濕淋淋的手端著酒杯對四周一圈敬下來,歉笑道:“我現在身體有些不適,不能支持,要對諸位失禮了。我的四位妹妹陪著諸位,諸位吃好喝好,聊得盡興!”
說完引頸一口悶了這杯酒,酒杯摔倒在桌麵上,李斐一個人落寞得轉身離去,腳步沒有遲疑,甚至是有點疾步的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朱妙華緩緩站起來目送著李斐遠離,她的表情是怔怔的,而後失魂落魄,最後睜大的眼眶暈染上了些許的痛苦。
朱秒聰和朱妙華連坐,她拉了拉朱妙華的意思,輕聲道:“你怎麽了?”
朱秒聰對李斐認祖歸宗這種事情沒有態度,反正她從老二便老三沒有多大的區別,她想對朱妙華來說,女孩子嘛,從嫡長女變成嫡次女來說也沒有多大的區別,所以她不懂,朱妙華的表情為什麽那麽的複雜,充滿了難言之隱。
“沒什麽。”朱妙華果然什麽都沒有說,緩緩的坐下來。
宋多福也在席麵上,不過她是個小人物早退出來也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她略停了一停急速的追李斐去了,追到了李斐低著頭隻看著李斐裙子上的孔雀紋飾道:“斐斐……我是一點兒都幫不了你。”
今天這一場宋多福從頭到尾的看著,她也隻能幹看著,做一個看客而已。
“和你沒有一點兒關係。”李斐很有些躁鬱,繼續往玉沁山房的方向走,又倏然刹住了步子,道:“季大娘,給我套車!”
李斐在宣國公府一走動,身邊就跟著婆子丫鬟,沒有落單的時候,這是緊跟著的季青媳婦就遲疑住了。
“備車去襄王府。”和誰有關係找誰,李斐直直的朝著二門走,轉過頭來問宋多福:“你去嗎?”
“好……好吧。”宋多福結結巴巴的,去襄王府她可以見到程安國,她當然願意跟著去,不過她在看一眼李斐,李斐的氣色不太好呢,有點蒼白。
兩乘藍油布墜銅角燈的馬車在道上疾馳,很快就到達了襄王府側門,這一迴李斐也不在門外矜持,和宋多福各找各的,她一路進到宣德堂。
負責把手和灑掃宣德堂的小內監甚是殷勤,端茶進來道:“李姑娘稍微坐會兒看看屋裏的字畫,爺進宮去了。”
李斐來的不湊巧,趙彥恆進了宮迴來就沒有一個準時候,小內監指著一個梨花木百寶嵌番人進寶書櫃道:“這些書姑娘閑等著可以翻一翻。”同麵有三個書櫃,李斐也是懂意思的,另外兩個書櫃的書就是不能隨便翻閱了,李斐再一次細看麵前的小內監,見他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十三四歲的樣子,身子骨未張開沒有男人的體格倒有少女的削弱,李斐開口道:“你叫什麽名字,可識字,讀了多少書?”
“奴婢叫田伸,五歲王府的。”田伸說起來笑得憨憨的,道:“殿下讓有學識的老先生來授課,又允許其中讀書優異的奴婢閱讀府裏大量的藏書,所以奴婢頗識幾個字,頗讀了幾本書。”
這話自然是謙虛的,他守著宣德堂自然是同一批內監中天資聰穎的,勤奮好學的,讀了一櫃子的書。
我知道!
元祐十年三月,連續二十多日的陰雨,天空灰蒙蒙一片。
燕京城中的高門大戶一直家門緊閉,從去年臘月開始吹起的血雨腥風,還在持續發酵。
去年臘月二十四,元祐帝歇在太子生母張貴妃居住的延慶宮,當天失火。在失火前一天才下過一場不大不小的雪,瓦片上積著半尺厚的雪,那場大火竟然在三個時辰之內,把諾大的延慶宮燒個幹幹淨淨,在熊熊的大火中,近百宮人未逃出延慶宮,撲火中又有近百宮人直接葬身火海,同時燒傷數百人,那天的大火,宮中的主位張貴妃未被救出,元祐帝在其後的數天昏迷不醒,生死難料。喪母的太子把禍水引向中宮,皇後被禁,皇後的父親承恩公活活嚇死,皇後的一兄一弟受盡酷刑,慘死詔獄。承恩公府意圖謀殺帝王,廢黜太子,另立二皇子為帝的口供都立案成檔了,事件又向反方向扭轉,最後變成了太子謀反,弑殺君父,威逼嫡母,殘害手足。所以燕京內外,就延慶宮大火之事相互攻訐,從去年至今,貴戚以承恩公為首,重臣以首輔李泰為首,已經誅殺了五千人。
宣國公府上,一名穿著深藍色刻絲褙子,約莫四旬的婦人向宣國公夫人李氏所居住的主院急步走去,轉過一處月洞門,和一個咯咯咯對嗎
朱妙華的雙眼是灰撲撲的,她進過皇家,她太知道整個朱氏家族的勢力和這份勢力支撐著的對權利滔滔滾滾的追求。前世配了襄王,是她一個人不甘心隻做一個襄王妃嗎?當然不是,她的耳邊充斥著鼓舞的聲音,那些人在期待她越過昭貴妃的榮耀,當一個手掌鳳印的皇後!
李斐環顧,看著一張張認識但也僅僅是認識而已的麵容,腦海裏迴顧著李家每個人的音容笑貌,包括林毅叔林禾叔,尤其是母親。李斐想,她今天迫於形勢,迫於將來她和趙彥恆的前程,選擇朱氏是理智的,她在乎的母親叔叔哥哥們也一個個有理智,有那份胸襟體諒她,但是她那麽想一想,連唿吸都唿吸不過來,所以她手捂著脖子,按著脖頸兩側慢慢順從一口氣,道:“算了吧,叫李斐都叫了十七年了,已經習慣了。”
沛大奶奶臉上不甘的情緒凸顯,她扶著桌子站起來走過來,如此牽動每個人利益的大事,怎能以習慣如此滑稽的理由而作罷了。
朱妙華不可置信的揉了一下耳朵,她在想是她的耳朵有毛病還是李斐的腦子有毛病,不說朱家和李家現在的形勢,一個人從了母親的姓氏,本身就是一件不太體麵的事。
李斐亦站起來朝沛大奶奶迎過去,她夾在中間既不能放棄了母族,也不能得罪了父族,所以今天這場子,她的脾氣得收斂,對誰都要越加和氣。
腳隻是挪出去半步,沛大奶奶一雙豐腴白皙的雙手就握住了李斐的雙手,沛大奶奶看著這位比自己的女兒還小了近十歲的堂妹,張口就道:“你這個孩子,你可不能犯糊塗了,遵從父姓,你問問在場哪一個,這都是理所應當的事兒。”
“大嫂子娘家是姓傅吧,對大嫂子來說,對在場所有人來說,這當然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大嫂子進朱家門的那天起,就成了朱傅氏,你現在姓朱,是朱家人,翻開族譜,你的性命綴在大哥哥之後。”李斐帶著笑意說道,隨後笑意消逝,李斐懷著沉痛的無可奈何之心,歎道:“可是唯有我不一樣,我的父親姓朱,我的母親姓李,朱家的族譜上已經沒有我母親的名位。”
沛大奶奶臉上的表情僵硬住了,當初他們這些人沒少遞話給朱欽,讓朱欽盡快和李月和離,她的丈夫朱沛更是不顧族譜三年修訂一次的規矩,在朱欽和李月和離兩月之後,在族譜上就把李氏劃下去,把許氏添上去。沛大奶奶訕訕的笑,支支吾吾的道:“好說,這都好說。”
沛大奶奶還以為李斐是在為她的母親要名分呢,這名分他們倒是想給,破鏡重圓也是一種美談,但是暫時給不出去啊,朱欽親媽死了不到一年,他得守孝二十七個月,所以連道好說好說,出了孝立馬就給辦。
李斐都想把沛大奶奶的雙手擼下去了,生生忍下來,吐一口氣待和氣的道:“我未侍奉在老太太身邊一日,隻是聽母親說朱家舊人舊事,說老太太這個蔡氏,既不是生父的姓氏,也不是生母的姓氏,是生父不幸早亡,生母二嫁入蔡門,老太太就遵從了繼父的姓氏,再無更改!”
在場李斐的同輩人晚輩人,許多都很年輕,也有一時不記得這種陳年往事,竊竊私語了一陣。
沛大奶奶比蔡氏小不了幾歲,當初服侍婆婆的時候沒少聽婆婆揭蔡氏的短,蔡氏的身世就是大大的短處,爹死娘改嫁的人,修了八輩子的福緣才進了朱家的門又在老國公晚年生下兒子來。
李斐不是在揭蔡氏的短,她滿含孺慕之色,蔚然讚歎:“養育之恩,一日不忘,老太太讓我欽佩……”
灃三奶奶終於看出來了,李斐的態度不對,怕李斐衝動之下把話說死了,立刻截過來把李斐和沛大奶奶分開,對著李斐惋惜道:“對呀,可惜了妹妹都未見過老太太一麵,老太太生前還念叨過的,總想見一迴你這個孫女。”
有些話一聽就知道是假的,可是在這種場合,李斐也是知情知趣的閉上了嘴巴。
蔡氏有什麽值得欽佩的,也就這一點了,不是父姓,不是母姓,是蔡氏家族養育了她,她就是蔡氏,所為生恩不如養恩,便是如此。李斐把話說了一半,另一半的話含在嘴裏,琢磨在每個人的心裏。
李斐轉頭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執起酒壺給自己倒滿了一杯酒,猛的端起來溢出來的酒水灑在手背上,她也不管這些,舉著濕淋淋的手端著酒杯對四周一圈敬下來,歉笑道:“我現在身體有些不適,不能支持,要對諸位失禮了。我的四位妹妹陪著諸位,諸位吃好喝好,聊得盡興!”
說完引頸一口悶了這杯酒,酒杯摔倒在桌麵上,李斐一個人落寞得轉身離去,腳步沒有遲疑,甚至是有點疾步的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朱妙華緩緩站起來目送著李斐遠離,她的表情是怔怔的,而後失魂落魄,最後睜大的眼眶暈染上了些許的痛苦。
朱秒聰和朱妙華連坐,她拉了拉朱妙華的意思,輕聲道:“你怎麽了?”
朱秒聰對李斐認祖歸宗這種事情沒有態度,反正她從老二便老三沒有多大的區別,她想對朱妙華來說,女孩子嘛,從嫡長女變成嫡次女來說也沒有多大的區別,所以她不懂,朱妙華的表情為什麽那麽的複雜,充滿了難言之隱。
“沒什麽。”朱妙華果然什麽都沒有說,緩緩的坐下來。
宋多福也在席麵上,不過她是個小人物早退出來也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她略停了一停急速的追李斐去了,追到了李斐低著頭隻看著李斐裙子上的孔雀紋飾道:“斐斐……我是一點兒都幫不了你。”
今天這一場宋多福從頭到尾的看著,她也隻能幹看著,做一個看客而已。
“和你沒有一點兒關係。”李斐很有些躁鬱,繼續往玉沁山房的方向走,又倏然刹住了步子,道:“季大娘,給我套車!”
李斐在宣國公府一走動,身邊就跟著婆子丫鬟,沒有落單的時候,這是緊跟著的季青媳婦就遲疑住了。
“備車去襄王府。”和誰有關係找誰,李斐直直的朝著二門走,轉過頭來問宋多福:“你去嗎?”
“好……好吧。”宋多福結結巴巴的,去襄王府她可以見到程安國,她當然願意跟著去,不過她在看一眼李斐,李斐的氣色不太好呢,有點蒼白。
兩乘藍油布墜銅角燈的馬車在道上疾馳,很快就到達了襄王府側門,這一迴李斐也不在門外矜持,和宋多福各找各的,她一路進到宣德堂。
負責把手和灑掃宣德堂的小內監甚是殷勤,端茶進來道:“李姑娘稍微坐會兒看看屋裏的字畫,爺進宮去了。”
李斐來的不湊巧,趙彥恆進了宮迴來就沒有一個準時候,小內監指著一個梨花木百寶嵌番人進寶書櫃道:“這些書姑娘閑等著可以翻一翻。”同麵有三個書櫃,李斐也是懂意思的,另外兩個書櫃的書就是不能隨便翻閱了,李斐再一次細看麵前的小內監,見他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十三四歲的樣子,身子骨未張開沒有男人的體格倒有少女的削弱,李斐開口道:“你叫什麽名字,可識字,讀了多少書?”
“奴婢叫田伸,五歲王府的。”田伸說起來笑得憨憨的,道:“殿下讓有學識的老先生來授課,又允許其中讀書優異的奴婢閱讀府裏大量的藏書,所以奴婢頗識幾個字,頗讀了幾本書。”
這話自然是謙虛的,他守著宣德堂自然是同一批內監中天資聰穎的,勤奮好學的,讀了一櫃子的書。
我知道!
元祐十年三月,連續二十多日的陰雨,天空灰蒙蒙一片。
燕京城中的高門大戶一直家門緊閉,從去年臘月開始吹起的血雨腥風,還在持續發酵。
去年臘月二十四,元祐帝歇在太子生母張貴妃居住的延慶宮,當天失火。在失火前一天才下過一場不大不小的雪,瓦片上積著半尺厚的雪,那場大火竟然在三個時辰之內,把諾大的延慶宮燒個幹幹淨淨,在熊熊的大火中,近百宮人未逃出延慶宮,撲火中又有近百宮人直接葬身火海,同時燒傷數百人,那天的大火,宮中的主位張貴妃未被救出,元祐帝在其後的數天昏迷不醒,生死難料。喪母的太子把禍水引向中宮,皇後被禁,皇後的父親承恩公活活嚇死,皇後的一兄一弟受盡酷刑,慘死詔獄。承恩公府意圖謀殺帝王,廢黜太子,另立二皇子為帝的口供都立案成檔了,事件又向反方向扭轉,最後變成了太子謀反,弑殺君父,威逼嫡母,殘害手足。所以燕京內外,就延慶宮大火之事相互攻訐,從去年至今,貴戚以承恩公為首,重臣以首輔李泰為首,已經誅殺了五千人。
宣國公府上,一名穿著深藍色刻絲褙子,約莫四旬的婦人向宣國公夫人李氏所居住的主院急步走去,轉過一處月洞門,和一個咯咯咯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