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樨閣設著暖爐,薰得空氣中木樨花的味兒格外的香甜。
李薑環顧屋子裏的丫鬟婆子,她心不虛,但是想到剛才許氏的譏諷,李薑也不喜歡那位夫人得意的樣子,柳眉一挑,改口稱唿李斐‘斐兒’,而不再叫她‘三妹’。
李斐恍然未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李家和樂家的家常,今年二月正式和樂曦做了有名有實的夫妻,成為年輕少婦的李薑比兩年前更加健談,說起樂家門裏的事風趣幽默,問起李家的人來殷殷切切,但是在宣國公府上,當著許多丫鬟婆子的麵兒,總有些話是不方便說的,李斐捏著李薑的手,道:“二姐怎麽和姐夫進京了?”
李薑看向樂曦,流波承轉,樂曦迴道:“恩師向太醫院保薦了我,我就上來試一試。”
樂老太爺膝下兒子三個,孫子十餘個,有讀書科考的,有做個田舍翁的,樂曦自小有主意,一心學醫。太醫院裏的規章典冊李斐知道一點,先恭祝樂曦道:“二姐夫要當太醫啊!”
樂曦以拳抵唇,謙道:“即使順利進了太醫院,也是從普通的醫士做起,要當上太醫還遠著。”
“先考上了醫士再說吧,當太醫是長遠以後的事,不過這兩年能在太醫院待住了,日後出來坐堂開館,診金也能多收一點。”李薑笑著打趣,手擱在桌子上看著她麵白無須的丈夫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他現在這副樣子哪裏像個大夫,得添上三尺須看著才有點醫道高深的樣子,但是添上了三尺須又可惜了這張玉麵。”
樂曦輕咳一聲,低頭羞怯反像個小媳婦,李斐不再看她這個靦腆的姐夫,道:“要進太醫院,要做醫士,那你們要長住京城了,現在已經有住處了嗎?”
李薑點頭道:“爺爺做官的時候在貓兒巷買過一處宅子,這些年一直租於京中的小官小吏,上半年已經收迴來了,下人們也早一步去打點,雖然隻有三間上房,於我們夫妻也盡夠了。”
李斐眉開眼笑,道:“我如今不方便出去,去貓兒巷看你們也不易,你們要常來看我啊!”
李薑挨著李斐,向著丈夫笑道:“那當然,他每天要讀書問診,我守著小宅子也很悶的,你有空了打發了人來接我,我就過來了。”
李薑和樂曦把來京的目的和住址說了,他們才到京城,貓兒巷的宅子還有好些東西需要他們夫婦親自添置,正說著來日方長,今日匆匆別過,許氏身邊的柳嫂子進來,向李斐行禮,便理所應當的道:“太太打發了我來問姑娘,中午膳擺在何處,還有今晚樂四爺樂四奶奶安頓在哪一處。”
李斐一愣過後,站起來親自送了李薑和樂曦往外走道:“可不巧了,我已經打發了季大娘向夫人說了……”
兩個人一來一去沒有碰上,同時季青媳婦站在許氏麵前,轉訴著李斐的話道:“太太,樂家四爺四奶奶辭別,姑娘挽留不得已經同意了,想說帶兩位過來向太太辭行,又怕打攪了太太這邊待客,所以就不過來辭行了,姑娘正送客呢。”
“怎麽就辭別了?”許氏驚訝道:“才坐這會兒功夫,也不是我們這樣人家的待客之道啊!”
季青媳婦笑道:“樂四爺和樂四奶奶急著安置家宅,今天是沒空兒了,說日後長住京城,再和姑娘常來常往。”
安置家宅,長住京城,樂曦和李薑在京城是有居所的,且自家承當居住京城的開銷。這話聽著,坐在許氏身旁的許守川和許敏不免有些尷尬,他們是在宣國公府住下了,免去了住處,又節省下了居住在京城的花費,宣國公府家大業大的,這點子原也沒什麽,但是和樂曦李薑的行事做派放在一起比較,他們就落了下乘。
府上多住了兩個姓許的人,李斐也不是目下無塵視而不見的那種人,這兩個是什麽人,李斐知道得清清楚楚,頭一問便道:“他們上京來幹什麽?”
季青媳婦站在李斐的麵前,默而不答。
李斐讓季青媳婦在一張小杌子上坐了,低頭捏著手指上一枚赤金鑲藍寶石戒指笑道:“別怪我想太多,父母在不遠遊,許公子和許姑娘又是這樣的年紀,正值婚配之年。同在一府住著,表哥表妹的,最容易發生點什麽,往年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許守川今年十七了,初見著斯文相貌,朱妙華是有人家了,朱秒聰今年十五還沒有主呢,年歲相宜;許敏是十五歲,這年紀能離家不用問,身上還沒有親事,來到尊貴的姑媽身邊,這一招怎麽和當初許氏來投靠蔡氏那麽相似呢!
李斐說得和風飄絮,卻表達了對許家的重重戒心,季青媳婦這才把她盡知的,以為的說了道:“我想對於許公子,姑娘是多慮了。太太即便是有心幫襯娘家,也不會把二姑娘給過去幫襯娘家。許家在當地算是書香門第,但是太太這一房科考艱難,連續三代男丁未中過進士,這門第已經往下坡走了,如今隻是當地的縉紳,許公子無論如何也配不上咱們家的二姑娘。許公子此來,我想是為了國子監的名額。”
讀書的人家就是這點不好,一代代考不上,家族就會沒落,出一兩個顯貴之戚也隻能在外圍吆喝兩聲。
“國子監的名額?”
被季青媳婦提點了一句,李斐才想到了這個上頭,宣國公府是享爵之家,為族中俊才弄到一兩個國子監的名額是可以的,但是這樣的名額隻有一兩個,太多是沒有,畢竟國子監就那麽點規模,各地望族勳貴太多,還有自身才華橫溢的學子,能分到一個就不錯了。宣國公府能弄進去一個,這一個不少朱氏宗族子弟盯著呢,前兒朱三太太就為她大孫子朱慈俊提過這個事情,許氏想拿這個名額貼補自己的娘家人,也是不容易。
季青媳婦繼續道:“至於許姑娘,不知道太太作何感想,也許姑娘顧慮的有些道理。”
不是表哥表妹,是表姐表弟,許敏十五歲,範姨娘所出的長子朱清十三歲,差兩歲勉強湊著著,這樁婚事好好安排,不是一招最好的棋,也不至於臭了手,當然,前提是各方配合,老爺,範姨娘,大少爺,許姑娘都要配合好了。
當日申時末刻,朱欽帶著兒子們跑馬迴來,路上就知道了樂曦和李薑來了又走,許守川和許敏就住下了,朱欽當即對許氏不滿,道:“你已經做了那麽多年的國公夫人,怎麽這點氣量都沒有,留了自己的娘家人,就讓樂家的人走了!”
許氏著實委屈,道:“我怎麽沒有留,我已經打發了柳嫂子去問他們飯食,又對姑娘說,隨意府裏哪處,收拾了出來讓她的二姐和二姐夫住下,我已經說出了話,他們執意要走,還要我親自去挽留晚輩嗎?”
朱欽脫著手上的護腕,眼斜睨著許氏道:“我不在府裏,也知道你做了什麽,說了什麽,我雖然與李氏和離多年,兩家下麵的一群晚輩就不用你刻意去提醒了。”
許氏悶著一口氣,雙唇一咬道:“老爺為什麽就這麽一點事兒深責於我,你可沒聽見,李家二娘子叫李斐‘三妹妹’,老爺你聽聽,又是姓李,還有排行,樂家的人和朱家有多少相幹!”
“罷了!”
朱欽把護腕甩在地上,不再追究樂曦和李薑離去的事。
就這一點,許氏絕對是聰明的,那些不太相關的人,許氏很會拿捏分寸,知道在人前怎麽說話辦事才不過界,樂曦和李薑都沒把自個兒當朱家的親戚,朱欽能發出多大的火兒,朱欽就算是有火兒也不是她首當其衝。
首當其衝的,是朱欽自己,朱欽脫了護腕之後就解著玉帶,手上稍微多使了點勁兒,鑲在中間的白玉扣就崩了出來,滾落在地上。
許氏俯下身去撿,又從衣架上拿下來一件深藍色銀線暗竹問錦袍服侍朱欽穿上,做足了體貼柔意,挨著朱欽的身道:“老爺,守川來了,你尋個空兒考考他的功課!”
“你侄兒是做科舉文章的。”朱欽雙眼暗沉道:“文官武官不是一條路,該怎麽栽培別來問我,兒子們怎麽教就夠我費心的了。”
許氏臉色微變,強笑道:“我想著,守川讀書缺幾位好先生,在京城裏,當然是國子監的先生最好,非進士出身……”
“別打這裏頭的主意。”朱欽打斷了她道:“這人選,我已經應了三哥,把俊哥兒送進去。”
許氏一噎道:“老爺怎麽沒有和我說過?守川去年已經考中秀才了,十六歲的秀才,我娘家都指著他出人頭地,這緊要關頭,老爺幫一手吧!”
“俊哥兒也考中了秀才,難得我們老朱家出了一個讀書的苗子。”朱欽犀利的看著許氏道:“你別想著許守川是你的侄兒,朱慈俊還是我們的侄孫子。許守川考了出來是光耀許家的門楣,朱慈俊熬出了頭才是老朱家的風光,再說朱氏一族得的那麽一點體麵,是朱氏先祖掙下來的,得用到朱氏子孫身上!”
“可是老爺……”許氏皺著眉頭哽住!
許守川是嫡親的侄兒;朱慈俊是丈夫庶出兄弟的孫子,兩者孰輕孰重?
李薑環顧屋子裏的丫鬟婆子,她心不虛,但是想到剛才許氏的譏諷,李薑也不喜歡那位夫人得意的樣子,柳眉一挑,改口稱唿李斐‘斐兒’,而不再叫她‘三妹’。
李斐恍然未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起李家和樂家的家常,今年二月正式和樂曦做了有名有實的夫妻,成為年輕少婦的李薑比兩年前更加健談,說起樂家門裏的事風趣幽默,問起李家的人來殷殷切切,但是在宣國公府上,當著許多丫鬟婆子的麵兒,總有些話是不方便說的,李斐捏著李薑的手,道:“二姐怎麽和姐夫進京了?”
李薑看向樂曦,流波承轉,樂曦迴道:“恩師向太醫院保薦了我,我就上來試一試。”
樂老太爺膝下兒子三個,孫子十餘個,有讀書科考的,有做個田舍翁的,樂曦自小有主意,一心學醫。太醫院裏的規章典冊李斐知道一點,先恭祝樂曦道:“二姐夫要當太醫啊!”
樂曦以拳抵唇,謙道:“即使順利進了太醫院,也是從普通的醫士做起,要當上太醫還遠著。”
“先考上了醫士再說吧,當太醫是長遠以後的事,不過這兩年能在太醫院待住了,日後出來坐堂開館,診金也能多收一點。”李薑笑著打趣,手擱在桌子上看著她麵白無須的丈夫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他現在這副樣子哪裏像個大夫,得添上三尺須看著才有點醫道高深的樣子,但是添上了三尺須又可惜了這張玉麵。”
樂曦輕咳一聲,低頭羞怯反像個小媳婦,李斐不再看她這個靦腆的姐夫,道:“要進太醫院,要做醫士,那你們要長住京城了,現在已經有住處了嗎?”
李薑點頭道:“爺爺做官的時候在貓兒巷買過一處宅子,這些年一直租於京中的小官小吏,上半年已經收迴來了,下人們也早一步去打點,雖然隻有三間上房,於我們夫妻也盡夠了。”
李斐眉開眼笑,道:“我如今不方便出去,去貓兒巷看你們也不易,你們要常來看我啊!”
李薑挨著李斐,向著丈夫笑道:“那當然,他每天要讀書問診,我守著小宅子也很悶的,你有空了打發了人來接我,我就過來了。”
李薑和樂曦把來京的目的和住址說了,他們才到京城,貓兒巷的宅子還有好些東西需要他們夫婦親自添置,正說著來日方長,今日匆匆別過,許氏身邊的柳嫂子進來,向李斐行禮,便理所應當的道:“太太打發了我來問姑娘,中午膳擺在何處,還有今晚樂四爺樂四奶奶安頓在哪一處。”
李斐一愣過後,站起來親自送了李薑和樂曦往外走道:“可不巧了,我已經打發了季大娘向夫人說了……”
兩個人一來一去沒有碰上,同時季青媳婦站在許氏麵前,轉訴著李斐的話道:“太太,樂家四爺四奶奶辭別,姑娘挽留不得已經同意了,想說帶兩位過來向太太辭行,又怕打攪了太太這邊待客,所以就不過來辭行了,姑娘正送客呢。”
“怎麽就辭別了?”許氏驚訝道:“才坐這會兒功夫,也不是我們這樣人家的待客之道啊!”
季青媳婦笑道:“樂四爺和樂四奶奶急著安置家宅,今天是沒空兒了,說日後長住京城,再和姑娘常來常往。”
安置家宅,長住京城,樂曦和李薑在京城是有居所的,且自家承當居住京城的開銷。這話聽著,坐在許氏身旁的許守川和許敏不免有些尷尬,他們是在宣國公府住下了,免去了住處,又節省下了居住在京城的花費,宣國公府家大業大的,這點子原也沒什麽,但是和樂曦李薑的行事做派放在一起比較,他們就落了下乘。
府上多住了兩個姓許的人,李斐也不是目下無塵視而不見的那種人,這兩個是什麽人,李斐知道得清清楚楚,頭一問便道:“他們上京來幹什麽?”
季青媳婦站在李斐的麵前,默而不答。
李斐讓季青媳婦在一張小杌子上坐了,低頭捏著手指上一枚赤金鑲藍寶石戒指笑道:“別怪我想太多,父母在不遠遊,許公子和許姑娘又是這樣的年紀,正值婚配之年。同在一府住著,表哥表妹的,最容易發生點什麽,往年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許守川今年十七了,初見著斯文相貌,朱妙華是有人家了,朱秒聰今年十五還沒有主呢,年歲相宜;許敏是十五歲,這年紀能離家不用問,身上還沒有親事,來到尊貴的姑媽身邊,這一招怎麽和當初許氏來投靠蔡氏那麽相似呢!
李斐說得和風飄絮,卻表達了對許家的重重戒心,季青媳婦這才把她盡知的,以為的說了道:“我想對於許公子,姑娘是多慮了。太太即便是有心幫襯娘家,也不會把二姑娘給過去幫襯娘家。許家在當地算是書香門第,但是太太這一房科考艱難,連續三代男丁未中過進士,這門第已經往下坡走了,如今隻是當地的縉紳,許公子無論如何也配不上咱們家的二姑娘。許公子此來,我想是為了國子監的名額。”
讀書的人家就是這點不好,一代代考不上,家族就會沒落,出一兩個顯貴之戚也隻能在外圍吆喝兩聲。
“國子監的名額?”
被季青媳婦提點了一句,李斐才想到了這個上頭,宣國公府是享爵之家,為族中俊才弄到一兩個國子監的名額是可以的,但是這樣的名額隻有一兩個,太多是沒有,畢竟國子監就那麽點規模,各地望族勳貴太多,還有自身才華橫溢的學子,能分到一個就不錯了。宣國公府能弄進去一個,這一個不少朱氏宗族子弟盯著呢,前兒朱三太太就為她大孫子朱慈俊提過這個事情,許氏想拿這個名額貼補自己的娘家人,也是不容易。
季青媳婦繼續道:“至於許姑娘,不知道太太作何感想,也許姑娘顧慮的有些道理。”
不是表哥表妹,是表姐表弟,許敏十五歲,範姨娘所出的長子朱清十三歲,差兩歲勉強湊著著,這樁婚事好好安排,不是一招最好的棋,也不至於臭了手,當然,前提是各方配合,老爺,範姨娘,大少爺,許姑娘都要配合好了。
當日申時末刻,朱欽帶著兒子們跑馬迴來,路上就知道了樂曦和李薑來了又走,許守川和許敏就住下了,朱欽當即對許氏不滿,道:“你已經做了那麽多年的國公夫人,怎麽這點氣量都沒有,留了自己的娘家人,就讓樂家的人走了!”
許氏著實委屈,道:“我怎麽沒有留,我已經打發了柳嫂子去問他們飯食,又對姑娘說,隨意府裏哪處,收拾了出來讓她的二姐和二姐夫住下,我已經說出了話,他們執意要走,還要我親自去挽留晚輩嗎?”
朱欽脫著手上的護腕,眼斜睨著許氏道:“我不在府裏,也知道你做了什麽,說了什麽,我雖然與李氏和離多年,兩家下麵的一群晚輩就不用你刻意去提醒了。”
許氏悶著一口氣,雙唇一咬道:“老爺為什麽就這麽一點事兒深責於我,你可沒聽見,李家二娘子叫李斐‘三妹妹’,老爺你聽聽,又是姓李,還有排行,樂家的人和朱家有多少相幹!”
“罷了!”
朱欽把護腕甩在地上,不再追究樂曦和李薑離去的事。
就這一點,許氏絕對是聰明的,那些不太相關的人,許氏很會拿捏分寸,知道在人前怎麽說話辦事才不過界,樂曦和李薑都沒把自個兒當朱家的親戚,朱欽能發出多大的火兒,朱欽就算是有火兒也不是她首當其衝。
首當其衝的,是朱欽自己,朱欽脫了護腕之後就解著玉帶,手上稍微多使了點勁兒,鑲在中間的白玉扣就崩了出來,滾落在地上。
許氏俯下身去撿,又從衣架上拿下來一件深藍色銀線暗竹問錦袍服侍朱欽穿上,做足了體貼柔意,挨著朱欽的身道:“老爺,守川來了,你尋個空兒考考他的功課!”
“你侄兒是做科舉文章的。”朱欽雙眼暗沉道:“文官武官不是一條路,該怎麽栽培別來問我,兒子們怎麽教就夠我費心的了。”
許氏臉色微變,強笑道:“我想著,守川讀書缺幾位好先生,在京城裏,當然是國子監的先生最好,非進士出身……”
“別打這裏頭的主意。”朱欽打斷了她道:“這人選,我已經應了三哥,把俊哥兒送進去。”
許氏一噎道:“老爺怎麽沒有和我說過?守川去年已經考中秀才了,十六歲的秀才,我娘家都指著他出人頭地,這緊要關頭,老爺幫一手吧!”
“俊哥兒也考中了秀才,難得我們老朱家出了一個讀書的苗子。”朱欽犀利的看著許氏道:“你別想著許守川是你的侄兒,朱慈俊還是我們的侄孫子。許守川考了出來是光耀許家的門楣,朱慈俊熬出了頭才是老朱家的風光,再說朱氏一族得的那麽一點體麵,是朱氏先祖掙下來的,得用到朱氏子孫身上!”
“可是老爺……”許氏皺著眉頭哽住!
許守川是嫡親的侄兒;朱慈俊是丈夫庶出兄弟的孫子,兩者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