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把自己關在屋子裏。
燈架上一盞蓮花燈,是去年七夕陸應麟送的;書桌上一個魚形的洗筆,是去年九月九生日的時候陸應麟送的;茶幾上擺放的一株寶石花,是不久前陸應麟送的。這幾年,陸應麟這個人,就像他送的東西一樣,一點點的侵入李斐的生活,目之所及,屋子裏到處都是陸應麟的痕跡。
李斐把那些東西都挑出來,除了陸應麟送的,還有龍家姐弟送來的披氈,那一家人,待李斐,都是充滿了誠意。每一件東西李斐在細心擦拭幹淨之後,收到了木箱子裏,除了那一株寶石花,李斐雙手捧著花盆,淚水無聲的滴下,落在猶如綠玉的葉子上。
如果趙彥恆的出現隻是動搖了李斐的心,陸應麟的離去,就是拔走了李斐已經設定好的未來,做陸應麟的妻子,做千戶夫人,做陸家的媳婦,做龍文秀龍武洲的嫂嫂……如果趙彥恆不來幹涉,李斐會做好這一切,做個好妻子,好主婦,好兒媳,好嫂子……她會滿足的,陸應麟這個男人,可以滿足李斐對生活所有美好的期待,簡單快樂純樸舒心甜蜜!
李斐隻是靜靜的坐著,緬懷這幾年她和陸應麟在一起青澀美好的時光。那些和陸應麟在一起,美好的迴憶和向往,李斐細心擦拭,妥帖的珍藏在心底。
那麽趙彥恆算什麽?
趙彥恆至於她是高高在上的風景,那一點點的悸動,遠遠不足以令人淪陷。
過了兩天之後,黔國公府上的朱老夫人請李家母女過去說話,也過不去了,李斐生病,臥床不起。
韓金蟬受命,也是懷著好奇的心緒來探望李斐。韓金蟬以為,那一天要不是她硬推著李斐替她去給襄王殿下獻茶,這兩個就不會再有交集。
現在襄王殿下和郭家表姑娘的事情已經傳得紛紛揚揚了,在傳言中,襄王殿下和郭家表姑娘在人群之中匆匆而過,美人那無意間的一迴眸,震動了襄王殿下的心扉,從此襄王殿下魂牽夢繞,憂思難忘,直至圓通寺獻茶,思之念之的美人驀然出現在眼前,那一句‘原來你在這裏呀’,襄王殿下的心醉了。
昆明城中,多少對襄王殿下動過意的人家心裏犯酸,可是皇子之心便是如此,一見動心,二見傾心,襄王殿下就是這樣鍾意了郭家的表姑娘。
韓金蟬由焦氏引著進了李斐的內室,但見李斐麵色蒼白,雲鬢微亂,確實是在病症之中,雖然晨光如露,印在她的臉上沒有半分神采,依然難減她秀麗無匹,安然清雅的容姿。
“表姑娘!”
韓金蟬站在床邊給李斐行禮,心情有點複雜。
說到表姑娘,從名分上來說,韓金蟬也是郭家的表姑娘,她的母親郭氏,是朱老夫人那一輩,郭家最小的姑娘,當然因為是庶出的原因在郭家一直是透明人,及笄之後嫁入泰州望族韓氏,又是一個賢良人,幾年沒有生下子嗣,就為丈夫典了妾來,生下了韓金蟬,後來又典了數個姬妾,也隻得了韓金蟬一個女兒,父母死後,韓氏宗族要把韓金蟬嫁給已經克死了三任妻子,已經四十多歲的提督學政大人,韓金蟬不願意,千裏迢迢的西行,求得黔國公府的庇佑。
韓金蟬是空占名分,實際和郭家沒有半點血緣關係,所以郭家也沒有人拿她當正經表姑娘對待,出於善意給她一個庇護之所而已,好在韓金蟬看得透她自己的身份,在郭家的主持下嫁了一個穩重老實的男人,成為婦人之後又來郭家做事。
韓金蟬早先看到李斐的時候,還以為李斐和她是一樣的可憐人,畢竟李斐是有了血緣,卻失去了名分,同樣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那一天承大奶奶交給她的差事找不到人接替,她也沒有負擔的,硬推著李斐替了她。
原來不是同一類人,韓金蟬已經理順了自己的情緒,不由暗暗感歎,李斐和她不是一類人,李斐是受到蒼天特殊眷顧的人,即使身在邊陲蒙塵十七年,該是她的,蒼天還給了她。
和皇子作配,是她應有的屬於公府嫡長女的榮光!
李斐第一次看見韓金蟬在她麵前這樣拘謹的行禮,愣了愣,又歎息了一聲,隨便說了幾句話,就把韓金蟬打發走了。
世人隻矚目著宣國公府的錦繡榮華,又有誰能真正體悟她身在李家的自由和快樂。
“真的是病了嗎?”朱老夫人親自挑選著要送進縵園的補品,知道韓金蟬從李家迴來了,就叫她過來迴話。
韓金蟬斂眉站著,想著李斐小小年紀有那份處變不驚的定力,既是佩服,又是詫異,規規矩矩的道:“確實是病了,臉色蒼白,神情憂鬱,很沒有精神的樣子。”
朱老夫人手放在一盒豹筋上,神色不明,未幾,讓兒媳婦陳太夫人過來伺候,叫二兒子郭坤護從,三個人去了李家。
李家居住的街坊隻是再尋常不過的平民百姓區,兩個一品的國公夫人,一個征西大將軍,絕對是貴腳踏賤地,不過李家曾經是和皇上都能頂著幹的人家,這三位要來拜訪,來了就來了,掃榻相迎,一杯清茶,幾碟子家常的點心而已。
李老太太和朱老夫人麵對麵坐著,不卑不亢,在氣勢上也是旗鼓相當,倒是焦氏和盧氏這兩個孫媳婦,到底是年輕又沒有見過世麵,難免局促了,李老太太笑一笑,隻讓樂氏伺候著,對她們二人道:“你們下去吧,叫斐斐勉勵起來見見客人,再使人去外麵找找,把阿月叫迴來。”
朱老夫人說來就來,她要見的李月和李斐也沒個準備。
朱老夫人環顧著李家一水的老榆木家具,無奈的搖搖頭,李家的人就像他們用的家具一樣,一群的榆木疙瘩,可不好敲打,倒是李老太太追憶往昔,說道:“二十幾年前,那會兒你代替老國公到李家提親,好像也是這個樣子的,突然就來了,家裏也每個準備,招待不周。”
李老太太說的老國公,是朱老太太的父親,已經逝去二十幾年的老宣國公,朱老太太長姐如母,是為弟弟朱欽的婚事在跑腿,老宣國公病重,年輕的蔡氏朱家三姐妹一直很瞧不上,朱欽再怎麽細心栽培也才十歲出頭,半大的小子,而那時候,李月的父親李泰即將升任首輔,李月本人也是容姿妍麗,端莊大氣,在一眾十餘歲的女孩子中,她是一進門就可以襄助丈夫挑起朱家門庭的女人。
那樁婚姻,論兩家的門第交情利益,還是論那時候朱欽一股子非李月不娶的決心,此生敬愛李月一輩子的誓約,都是一樁不可挑剔的美滿婚姻,人隨事變,不過三年而已。
朱老夫人可不想以弟弟那一樁破裂的婚姻做開頭,品著今年新出的洞庭碧螺春,看見樂氏來續茶,就說到她的女兒李薑。
李家的這位二姑娘也是十七歲,當初李家身陷囹圄,樂氏的父親出頭為李家含冤,未果憤而辭官,又讓自己兩歲的孫子和二個月的外孫女成婚,讓李薑逃離了流放之刑。
從此李薑長留樂家,未能在樂氏膝下長大。
“二姑娘是李家人,卻是從小在樂家長大,這中間的無可奈何之處,我是知道的。”朱老太太平和道:“我也曾這樣看著斐斐無可奈何,她隨你們姓了李,可是在我的心目中,那還是我的娘家侄女,我娘家兩個庶出的弟弟,一個嫡親的弟弟,庶出的就不說了,那總是差了一重身份的,現在我四弟膝下有四女,她們的母親說句實話,我是很看不上,這麽些侄女,我最看中的,也隻有阿月為我們老朱家生下的,李斐一人而已。”
朱老太太前半生襄助父親打理朱家,後半身鎮守著黔國公府,曆經幾十年宦海風雨,一生富貴,那是個剛硬凜然的人,看不上得閑人,李月之後,宣國公府那一群女人,朱老夫人真沒一個瞧上眼,那麽她們手上教導出來的孩子們,朱老夫人也沒有寄予厚望,所以那些娘家侄女,真的也隻有李斐一人,朱老太太願意成為她的後盾。
嫁入皇家,如果拚的是身份的話,有一座宣國公府,再加一座黔國公府,李斐不比生養在京城的貴女輸半籌。
李老太太沒有動容,而是深深的歎口氣,謙道:“太過抬舉斐兒了,怕是她承不住這樣的厚愛……”
說到此節,李月一係淺青色的男式直綴,從外頭進來,英姿颯爽,顧盼神飛。朱老太太掃一眼她下手的大兒媳婦陳太夫人,和二兒子郭坤,兩人紛紛站立起來。
雖然三個人年紀差不多,李月是當過舅母的人,尤其是郭坤,當年小舅舅成婚,他代表父母還參加了婚禮,對著李月行過禮,收過晚輩的紅包,每每想到那時候端方大氣的宣國公夫人李氏,再看現在依然風姿卓越的李月,郭坤不由微微心動,這點心動,導致郭坤每一次見到李月的時候,在行為上就多了一分規矩。
而陳太夫人自持身份,在站起來的時候一滯。
李月並不依仗過去的身份,拱手向兩人行禮。
明明是個女人,宣國公府也願意供給李月富裕的生活,李月卻是不領情,十幾年穿著男裝過著男人一樣的日子,陳太夫人和李月不是一路人,拘謹的還了禮,倒是郭坤,爽朗一笑。
燈架上一盞蓮花燈,是去年七夕陸應麟送的;書桌上一個魚形的洗筆,是去年九月九生日的時候陸應麟送的;茶幾上擺放的一株寶石花,是不久前陸應麟送的。這幾年,陸應麟這個人,就像他送的東西一樣,一點點的侵入李斐的生活,目之所及,屋子裏到處都是陸應麟的痕跡。
李斐把那些東西都挑出來,除了陸應麟送的,還有龍家姐弟送來的披氈,那一家人,待李斐,都是充滿了誠意。每一件東西李斐在細心擦拭幹淨之後,收到了木箱子裏,除了那一株寶石花,李斐雙手捧著花盆,淚水無聲的滴下,落在猶如綠玉的葉子上。
如果趙彥恆的出現隻是動搖了李斐的心,陸應麟的離去,就是拔走了李斐已經設定好的未來,做陸應麟的妻子,做千戶夫人,做陸家的媳婦,做龍文秀龍武洲的嫂嫂……如果趙彥恆不來幹涉,李斐會做好這一切,做個好妻子,好主婦,好兒媳,好嫂子……她會滿足的,陸應麟這個男人,可以滿足李斐對生活所有美好的期待,簡單快樂純樸舒心甜蜜!
李斐隻是靜靜的坐著,緬懷這幾年她和陸應麟在一起青澀美好的時光。那些和陸應麟在一起,美好的迴憶和向往,李斐細心擦拭,妥帖的珍藏在心底。
那麽趙彥恆算什麽?
趙彥恆至於她是高高在上的風景,那一點點的悸動,遠遠不足以令人淪陷。
過了兩天之後,黔國公府上的朱老夫人請李家母女過去說話,也過不去了,李斐生病,臥床不起。
韓金蟬受命,也是懷著好奇的心緒來探望李斐。韓金蟬以為,那一天要不是她硬推著李斐替她去給襄王殿下獻茶,這兩個就不會再有交集。
現在襄王殿下和郭家表姑娘的事情已經傳得紛紛揚揚了,在傳言中,襄王殿下和郭家表姑娘在人群之中匆匆而過,美人那無意間的一迴眸,震動了襄王殿下的心扉,從此襄王殿下魂牽夢繞,憂思難忘,直至圓通寺獻茶,思之念之的美人驀然出現在眼前,那一句‘原來你在這裏呀’,襄王殿下的心醉了。
昆明城中,多少對襄王殿下動過意的人家心裏犯酸,可是皇子之心便是如此,一見動心,二見傾心,襄王殿下就是這樣鍾意了郭家的表姑娘。
韓金蟬由焦氏引著進了李斐的內室,但見李斐麵色蒼白,雲鬢微亂,確實是在病症之中,雖然晨光如露,印在她的臉上沒有半分神采,依然難減她秀麗無匹,安然清雅的容姿。
“表姑娘!”
韓金蟬站在床邊給李斐行禮,心情有點複雜。
說到表姑娘,從名分上來說,韓金蟬也是郭家的表姑娘,她的母親郭氏,是朱老夫人那一輩,郭家最小的姑娘,當然因為是庶出的原因在郭家一直是透明人,及笄之後嫁入泰州望族韓氏,又是一個賢良人,幾年沒有生下子嗣,就為丈夫典了妾來,生下了韓金蟬,後來又典了數個姬妾,也隻得了韓金蟬一個女兒,父母死後,韓氏宗族要把韓金蟬嫁給已經克死了三任妻子,已經四十多歲的提督學政大人,韓金蟬不願意,千裏迢迢的西行,求得黔國公府的庇佑。
韓金蟬是空占名分,實際和郭家沒有半點血緣關係,所以郭家也沒有人拿她當正經表姑娘對待,出於善意給她一個庇護之所而已,好在韓金蟬看得透她自己的身份,在郭家的主持下嫁了一個穩重老實的男人,成為婦人之後又來郭家做事。
韓金蟬早先看到李斐的時候,還以為李斐和她是一樣的可憐人,畢竟李斐是有了血緣,卻失去了名分,同樣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那一天承大奶奶交給她的差事找不到人接替,她也沒有負擔的,硬推著李斐替了她。
原來不是同一類人,韓金蟬已經理順了自己的情緒,不由暗暗感歎,李斐和她不是一類人,李斐是受到蒼天特殊眷顧的人,即使身在邊陲蒙塵十七年,該是她的,蒼天還給了她。
和皇子作配,是她應有的屬於公府嫡長女的榮光!
李斐第一次看見韓金蟬在她麵前這樣拘謹的行禮,愣了愣,又歎息了一聲,隨便說了幾句話,就把韓金蟬打發走了。
世人隻矚目著宣國公府的錦繡榮華,又有誰能真正體悟她身在李家的自由和快樂。
“真的是病了嗎?”朱老夫人親自挑選著要送進縵園的補品,知道韓金蟬從李家迴來了,就叫她過來迴話。
韓金蟬斂眉站著,想著李斐小小年紀有那份處變不驚的定力,既是佩服,又是詫異,規規矩矩的道:“確實是病了,臉色蒼白,神情憂鬱,很沒有精神的樣子。”
朱老夫人手放在一盒豹筋上,神色不明,未幾,讓兒媳婦陳太夫人過來伺候,叫二兒子郭坤護從,三個人去了李家。
李家居住的街坊隻是再尋常不過的平民百姓區,兩個一品的國公夫人,一個征西大將軍,絕對是貴腳踏賤地,不過李家曾經是和皇上都能頂著幹的人家,這三位要來拜訪,來了就來了,掃榻相迎,一杯清茶,幾碟子家常的點心而已。
李老太太和朱老夫人麵對麵坐著,不卑不亢,在氣勢上也是旗鼓相當,倒是焦氏和盧氏這兩個孫媳婦,到底是年輕又沒有見過世麵,難免局促了,李老太太笑一笑,隻讓樂氏伺候著,對她們二人道:“你們下去吧,叫斐斐勉勵起來見見客人,再使人去外麵找找,把阿月叫迴來。”
朱老夫人說來就來,她要見的李月和李斐也沒個準備。
朱老夫人環顧著李家一水的老榆木家具,無奈的搖搖頭,李家的人就像他們用的家具一樣,一群的榆木疙瘩,可不好敲打,倒是李老太太追憶往昔,說道:“二十幾年前,那會兒你代替老國公到李家提親,好像也是這個樣子的,突然就來了,家裏也每個準備,招待不周。”
李老太太說的老國公,是朱老太太的父親,已經逝去二十幾年的老宣國公,朱老太太長姐如母,是為弟弟朱欽的婚事在跑腿,老宣國公病重,年輕的蔡氏朱家三姐妹一直很瞧不上,朱欽再怎麽細心栽培也才十歲出頭,半大的小子,而那時候,李月的父親李泰即將升任首輔,李月本人也是容姿妍麗,端莊大氣,在一眾十餘歲的女孩子中,她是一進門就可以襄助丈夫挑起朱家門庭的女人。
那樁婚姻,論兩家的門第交情利益,還是論那時候朱欽一股子非李月不娶的決心,此生敬愛李月一輩子的誓約,都是一樁不可挑剔的美滿婚姻,人隨事變,不過三年而已。
朱老夫人可不想以弟弟那一樁破裂的婚姻做開頭,品著今年新出的洞庭碧螺春,看見樂氏來續茶,就說到她的女兒李薑。
李家的這位二姑娘也是十七歲,當初李家身陷囹圄,樂氏的父親出頭為李家含冤,未果憤而辭官,又讓自己兩歲的孫子和二個月的外孫女成婚,讓李薑逃離了流放之刑。
從此李薑長留樂家,未能在樂氏膝下長大。
“二姑娘是李家人,卻是從小在樂家長大,這中間的無可奈何之處,我是知道的。”朱老太太平和道:“我也曾這樣看著斐斐無可奈何,她隨你們姓了李,可是在我的心目中,那還是我的娘家侄女,我娘家兩個庶出的弟弟,一個嫡親的弟弟,庶出的就不說了,那總是差了一重身份的,現在我四弟膝下有四女,她們的母親說句實話,我是很看不上,這麽些侄女,我最看中的,也隻有阿月為我們老朱家生下的,李斐一人而已。”
朱老太太前半生襄助父親打理朱家,後半身鎮守著黔國公府,曆經幾十年宦海風雨,一生富貴,那是個剛硬凜然的人,看不上得閑人,李月之後,宣國公府那一群女人,朱老夫人真沒一個瞧上眼,那麽她們手上教導出來的孩子們,朱老夫人也沒有寄予厚望,所以那些娘家侄女,真的也隻有李斐一人,朱老太太願意成為她的後盾。
嫁入皇家,如果拚的是身份的話,有一座宣國公府,再加一座黔國公府,李斐不比生養在京城的貴女輸半籌。
李老太太沒有動容,而是深深的歎口氣,謙道:“太過抬舉斐兒了,怕是她承不住這樣的厚愛……”
說到此節,李月一係淺青色的男式直綴,從外頭進來,英姿颯爽,顧盼神飛。朱老太太掃一眼她下手的大兒媳婦陳太夫人,和二兒子郭坤,兩人紛紛站立起來。
雖然三個人年紀差不多,李月是當過舅母的人,尤其是郭坤,當年小舅舅成婚,他代表父母還參加了婚禮,對著李月行過禮,收過晚輩的紅包,每每想到那時候端方大氣的宣國公夫人李氏,再看現在依然風姿卓越的李月,郭坤不由微微心動,這點心動,導致郭坤每一次見到李月的時候,在行為上就多了一分規矩。
而陳太夫人自持身份,在站起來的時候一滯。
李月並不依仗過去的身份,拱手向兩人行禮。
明明是個女人,宣國公府也願意供給李月富裕的生活,李月卻是不領情,十幾年穿著男裝過著男人一樣的日子,陳太夫人和李月不是一路人,拘謹的還了禮,倒是郭坤,爽朗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