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劾郭坤,最近郭坤是遭受了一群人的彈劾,說他謀害兄長,殘害侄兒,對先兄的遺孀陳氏,也多有輕佻的不敬言行,一樁樁一件件,真是悖逆了倫常,不堪為臣。不過那些彈劾郭坤的人,都是些不在要位的小官,朝堂上三品以上的官員還沒有一位發聲。
朱欽垂頭歎息道:“郭坤那小子,怎麽說也是叫我一聲舅舅的。”
連名帶姓的稱唿一個與自己年紀相仿,功勳不相上下的武將為‘小子’,那口氣絕對不是友好。朱妙華挪近一步,不以為然的道:“元祐十七年,英國公還彈劾了自己的胞弟張僥,指責他毀壞了先父的墳塋,且在先父熱孝期耽於美色……”後麵的結果朱妙華就不說了,皇上下令逮捕了張僥,□□了一年後釋放,張僥便由此沉寂,所以兄弟都可以鬩牆,何況甥舅。
朱欽大馬金刀的坐著,看著朱妙華道:“是你的意思,還是替什麽人做說客?”
朱妙華的迴答理直氣壯:“祖母生前和黔國公府長房交好,這十年,郭家長房父子三人相繼離世,子嗣斷絕,隻剩下孤寡的陳嫂子一人,我是很有些心驚的。自然,景王殿下也不想看到郭坤繼承了黔國公爵。”
朱欽似有些意動,左手拇指上的翡翠扳指抵著眉心。
兩日前,在這個房間,朱妙華所言的‘心驚’,朱欽是當麵質問過郭坤的。
那時郭坤自斟自飲,飲得麵色駝紅,才道:“二十幾年前,我曾懇請父親為我,向李家提親,父親不允。”
堅硬的白玉杯在郭坤的手裏碎裂,郭坤憤憤然道:“父親不允,因為我不是繼承家業的長子,便娶不得李家的阿月。”
朱欽念及此,深深的低下頭,麵有愧色。
他也不是長子,卻得幸繼承了家業,也娶到了李家的阿月,隻是他與阿月,隻做了三年夫妻而已!
“父親……”朱妙華屈膝跪坐在朱欽的腳邊,目光灼灼道:“父親會上表彈劾嗎?”
朱欽從愧疚中迴過神來,麵對朱妙華的懇切,沒有表態。
朱欽沒有任何表示,便是就此事袖手旁觀之意。
朱妙華的眼眸中聚起了眼淚,道:“父親不肯幫我,就是偏袒她了。”
她?
朱妙華這樣稱唿李斐。
蔡氏許氏,多年來一直和遠在南疆的陳太夫人關係親厚,而郭家的二房,就對貶到南疆的李家多有幫扶了。
二十年,形勢陡轉,朱妙華不甘的抓住朱欽的手腕說道:“父親今年壽辰,她可有親為父親祝賀?”
不用朱欽說話,朱妙華便怨艾的道:“沒有!她自負於王妃尊位,宣國公府慶賀了五日,她沒有來過。不……,不是因為她現在做了襄王妃,卑不動尊,是她怨恨父親。她掩飾得再好,我也能看到她的怨恨之心。她怨恨父親放棄了她的母親,將她拋棄在西南邊陲。她隨了李姓,她的身和心,就不會再向著朱家了。父親,您便是要偏袒她那個外姓人嗎?”
此言一字字,絕非朱妙華單純的恐嚇之言。
朱欽一雙寬厚的大手,輕柔的托起了朱妙華婉柔的臉龐,麵對這一個在他的嗬護下,嬌貴的,驕傲的長大的女兒,朱欽越發愧疚的說道:“是為父對不起她們母女,若有怨恨,也是我應當應受的。”
這麽些年,朱欽和李月就不提了,和李斐這個女兒,朱欽怎能感覺不到他和女兒之間,那種別扭的,生硬的,即使他想去親近與彌補,也始終是疏離的父女感情。
在李斐隱秘的內心深處,朱欽連聲名狼藉的郭坤都比不上。
這不是說,李斐和郭坤之間有什麽父女感情,而是在李斐年幼之時,本就和朱欽年紀相當的郭坤,又多次護佑了李家的郭坤,滿足了李斐對生身父親的一種向往。
她從未見過麵的父親,本該是家裏頂梁柱的父親,該是什麽樣子的,她想象著,隻能想象出一個相似郭坤的輪廓。
所以李斐心底深處,深藏著怨恨?
襄王府,李斐坐在水榭納涼,也正怔怔的出神,恰好想著她的父親。
而趙彥恆著了一身家常的青色長袍過來,拉起李斐就出了王府,上了馬車。
“我們去哪裏?”馬車徐徐行駛,李斐才問。
趙彥恆微笑著道:“去宣國公府。”
李斐輕輕的哦了一聲,沒有表現出抗拒,也沒有別的什麽,李斐的心情一片平靜。
趙彥恆摟著李斐,道:“我想,我們今年恰好在京城,遇上了嶽父的壽辰,借這個由頭我們一起吃頓便飯也好。”
李斐表現出欣喜,道:“是很好。”
夫妻至親,趙彥恆能察覺到李斐對朱欽的生疏,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她道:“我也是忽然想一出是一出的,還沒差人去宣國公府上問候,要是嶽父不得空,我們便去太平樓吃魚鮮。”
趙彥恆的確是突襲去宣國公府,朱欽或是邀了旁人,或是不在府上,也完全有這種可能。
但是襄王夫婦,也不是等閑之人,李斐卻是笑了笑道:“是該差人去問候。”
趙彥恆收緊了攬住李斐的手臂,平敘的道:“你在避著宣國公。”
一語點破了李斐的心境,終歸是父親,李斐心虛了一下,也沒有立即遮掩,而是收斂了笑容沉默了下來,片刻後輕輕淺淺的說道:“隻是不知道……如何與父親相處。”
趙彥恆默默的挨著李斐,馬車依然向宣國公府駛去。
事先確實沒有打過招唿的,趙彥恆和李斐自然是要與朱妙華不期而遇了。
趙彥恆和李斐沒得見了朱妙華要繞道走,既然是遇見了,也就見了。
朱妙華眼見著那二人成雙成對的出現,嘴角不受控製的抽搐了兩下,才禮儀性的微笑道:“適才我與父親正提到襄王妃,這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哦?”李斐隨便一問道:“怎麽提起我來了。”
朱欽正想岔過去,朱妙華已經揚聲說道:“我和父親說到郭二表哥身上的官司,我與郭二表哥是不甚熟悉的,想姐姐多少比我熟悉些,不知姐姐怎麽看?郭二表哥可有為了黔國公爵,暗害了郭大表哥父子三人?”
朱妙華一向是個敢說的人,李斐也快人快語,道:“此事若有人證物證,郭二表哥天誅地滅,此事若沒有人證物證,那便是郭二表哥的時運到了。”
“嗬嗬嗬!”朱妙華嘲諷道:“黔國公府,鎮守南疆,便是以‘時運’而完成權位更迭的嗎?”
“朱妙華!”李斐對著朱妙華念著她的名字,坦然的說道:“因為我的母親時運不濟,才讓你存活了下來。”
李斐的意思是,二十年前若不是李家敗落,許氏許錦,縱然她是朱家的表親,縱然她腹中已經有了骨肉,也不過是落胎驅逐的下場。
當時那場景,趙彥恆站在李斐身邊,朱妙華的左側,朱欽站在朱妙華的右側,朱妙華站在中央氣得顫抖,她的目光投在趙彥恆身上,她向朱欽唿喊道:“父親,你聽聽她說的這話,父親難道保不住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嗎?”
話趕話的,李斐和朱妙華一人一句,都是折辱了朱欽尊嚴的。
朱欽的臉色又紅又黑。
自己的女人和孩子?
男人無恥一點,一時的情迷,外頭的女人和孩子,當然比不上自己的嫡妻和嫡女,可是因為權力的失落,他尚且保不住自己的嫡妻和嫡女,何況當時沒名沒分的,許錦以及她腹中的骨肉了。
因為李月時運不濟,才讓許錦和朱妙華存活了下來,這話原也沒錯。
一時興起而促成了這場相遇的趙彥恆頓然替朱欽尷尬了,忙道:“郭坤的功過是非自有朝廷評斷,你們陪嶽父喝杯酒,也算是孝順了一迴。”
朱妙華忿然的盯著趙彥恆。
那眼神李斐倒是沒有留意,因為她注意到了朱欽窘迫的狀態。
怨恨是說得嚴重了,沒有花,就沒有果,李斐乃是朱欽的骨血,李斐不至於去怨恨賜予了自己生命的父親,可是要說多麽感激父親生恩,對父親有著怎樣的崇拜和渴望,那樣的感情,在李斐幼年之時,就消失殆盡了。
李斐以一種禮貌的,拘謹的,完全符合倫常的態度遙敬著父親,今天朱妙華咄咄逼人,在朱欽麵前,李斐也是失態了,所以李斐瞥到朱欽赧然道:“王爺有心,代我孝順父親也是一樣。”
女婿因為娶了嶽父的女兒才能成為半子,李斐把趙彥恆留下來,自己拂袖離去了。
連遭了兩個女兒攻擊的朱欽看著李斐翩翩的衣袖,驀然追了出去。
“父親有話要說?”
李斐也不能由著朱欽追自己,停下了腳步問。
朱欽怯問道:“陳介祺,實乃海外王族,你的母親,這兩年與他在一起,可還好?”
李斐微變了臉色,探看著朱欽。
朱欽苦笑道:“我與郭坤聯手若還查不清陳介祺的底細,就是我等無用了。我沒有別的心思,隻是春去秋來,盼著你母親歲月靜好而已。”
“母親和繼父,好與不好,我也不得而知。”李斐也隻能平心靜氣的去看待母親坎坷的姻緣,說道:“若是好著,我與母親將來天涯海角也認了,若是不好,還有我與母親相守,那也不錯。”
朱欽垂頭歎息道:“郭坤那小子,怎麽說也是叫我一聲舅舅的。”
連名帶姓的稱唿一個與自己年紀相仿,功勳不相上下的武將為‘小子’,那口氣絕對不是友好。朱妙華挪近一步,不以為然的道:“元祐十七年,英國公還彈劾了自己的胞弟張僥,指責他毀壞了先父的墳塋,且在先父熱孝期耽於美色……”後麵的結果朱妙華就不說了,皇上下令逮捕了張僥,□□了一年後釋放,張僥便由此沉寂,所以兄弟都可以鬩牆,何況甥舅。
朱欽大馬金刀的坐著,看著朱妙華道:“是你的意思,還是替什麽人做說客?”
朱妙華的迴答理直氣壯:“祖母生前和黔國公府長房交好,這十年,郭家長房父子三人相繼離世,子嗣斷絕,隻剩下孤寡的陳嫂子一人,我是很有些心驚的。自然,景王殿下也不想看到郭坤繼承了黔國公爵。”
朱欽似有些意動,左手拇指上的翡翠扳指抵著眉心。
兩日前,在這個房間,朱妙華所言的‘心驚’,朱欽是當麵質問過郭坤的。
那時郭坤自斟自飲,飲得麵色駝紅,才道:“二十幾年前,我曾懇請父親為我,向李家提親,父親不允。”
堅硬的白玉杯在郭坤的手裏碎裂,郭坤憤憤然道:“父親不允,因為我不是繼承家業的長子,便娶不得李家的阿月。”
朱欽念及此,深深的低下頭,麵有愧色。
他也不是長子,卻得幸繼承了家業,也娶到了李家的阿月,隻是他與阿月,隻做了三年夫妻而已!
“父親……”朱妙華屈膝跪坐在朱欽的腳邊,目光灼灼道:“父親會上表彈劾嗎?”
朱欽從愧疚中迴過神來,麵對朱妙華的懇切,沒有表態。
朱欽沒有任何表示,便是就此事袖手旁觀之意。
朱妙華的眼眸中聚起了眼淚,道:“父親不肯幫我,就是偏袒她了。”
她?
朱妙華這樣稱唿李斐。
蔡氏許氏,多年來一直和遠在南疆的陳太夫人關係親厚,而郭家的二房,就對貶到南疆的李家多有幫扶了。
二十年,形勢陡轉,朱妙華不甘的抓住朱欽的手腕說道:“父親今年壽辰,她可有親為父親祝賀?”
不用朱欽說話,朱妙華便怨艾的道:“沒有!她自負於王妃尊位,宣國公府慶賀了五日,她沒有來過。不……,不是因為她現在做了襄王妃,卑不動尊,是她怨恨父親。她掩飾得再好,我也能看到她的怨恨之心。她怨恨父親放棄了她的母親,將她拋棄在西南邊陲。她隨了李姓,她的身和心,就不會再向著朱家了。父親,您便是要偏袒她那個外姓人嗎?”
此言一字字,絕非朱妙華單純的恐嚇之言。
朱欽一雙寬厚的大手,輕柔的托起了朱妙華婉柔的臉龐,麵對這一個在他的嗬護下,嬌貴的,驕傲的長大的女兒,朱欽越發愧疚的說道:“是為父對不起她們母女,若有怨恨,也是我應當應受的。”
這麽些年,朱欽和李月就不提了,和李斐這個女兒,朱欽怎能感覺不到他和女兒之間,那種別扭的,生硬的,即使他想去親近與彌補,也始終是疏離的父女感情。
在李斐隱秘的內心深處,朱欽連聲名狼藉的郭坤都比不上。
這不是說,李斐和郭坤之間有什麽父女感情,而是在李斐年幼之時,本就和朱欽年紀相當的郭坤,又多次護佑了李家的郭坤,滿足了李斐對生身父親的一種向往。
她從未見過麵的父親,本該是家裏頂梁柱的父親,該是什麽樣子的,她想象著,隻能想象出一個相似郭坤的輪廓。
所以李斐心底深處,深藏著怨恨?
襄王府,李斐坐在水榭納涼,也正怔怔的出神,恰好想著她的父親。
而趙彥恆著了一身家常的青色長袍過來,拉起李斐就出了王府,上了馬車。
“我們去哪裏?”馬車徐徐行駛,李斐才問。
趙彥恆微笑著道:“去宣國公府。”
李斐輕輕的哦了一聲,沒有表現出抗拒,也沒有別的什麽,李斐的心情一片平靜。
趙彥恆摟著李斐,道:“我想,我們今年恰好在京城,遇上了嶽父的壽辰,借這個由頭我們一起吃頓便飯也好。”
李斐表現出欣喜,道:“是很好。”
夫妻至親,趙彥恆能察覺到李斐對朱欽的生疏,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她道:“我也是忽然想一出是一出的,還沒差人去宣國公府上問候,要是嶽父不得空,我們便去太平樓吃魚鮮。”
趙彥恆的確是突襲去宣國公府,朱欽或是邀了旁人,或是不在府上,也完全有這種可能。
但是襄王夫婦,也不是等閑之人,李斐卻是笑了笑道:“是該差人去問候。”
趙彥恆收緊了攬住李斐的手臂,平敘的道:“你在避著宣國公。”
一語點破了李斐的心境,終歸是父親,李斐心虛了一下,也沒有立即遮掩,而是收斂了笑容沉默了下來,片刻後輕輕淺淺的說道:“隻是不知道……如何與父親相處。”
趙彥恆默默的挨著李斐,馬車依然向宣國公府駛去。
事先確實沒有打過招唿的,趙彥恆和李斐自然是要與朱妙華不期而遇了。
趙彥恆和李斐沒得見了朱妙華要繞道走,既然是遇見了,也就見了。
朱妙華眼見著那二人成雙成對的出現,嘴角不受控製的抽搐了兩下,才禮儀性的微笑道:“適才我與父親正提到襄王妃,這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哦?”李斐隨便一問道:“怎麽提起我來了。”
朱欽正想岔過去,朱妙華已經揚聲說道:“我和父親說到郭二表哥身上的官司,我與郭二表哥是不甚熟悉的,想姐姐多少比我熟悉些,不知姐姐怎麽看?郭二表哥可有為了黔國公爵,暗害了郭大表哥父子三人?”
朱妙華一向是個敢說的人,李斐也快人快語,道:“此事若有人證物證,郭二表哥天誅地滅,此事若沒有人證物證,那便是郭二表哥的時運到了。”
“嗬嗬嗬!”朱妙華嘲諷道:“黔國公府,鎮守南疆,便是以‘時運’而完成權位更迭的嗎?”
“朱妙華!”李斐對著朱妙華念著她的名字,坦然的說道:“因為我的母親時運不濟,才讓你存活了下來。”
李斐的意思是,二十年前若不是李家敗落,許氏許錦,縱然她是朱家的表親,縱然她腹中已經有了骨肉,也不過是落胎驅逐的下場。
當時那場景,趙彥恆站在李斐身邊,朱妙華的左側,朱欽站在朱妙華的右側,朱妙華站在中央氣得顫抖,她的目光投在趙彥恆身上,她向朱欽唿喊道:“父親,你聽聽她說的這話,父親難道保不住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嗎?”
話趕話的,李斐和朱妙華一人一句,都是折辱了朱欽尊嚴的。
朱欽的臉色又紅又黑。
自己的女人和孩子?
男人無恥一點,一時的情迷,外頭的女人和孩子,當然比不上自己的嫡妻和嫡女,可是因為權力的失落,他尚且保不住自己的嫡妻和嫡女,何況當時沒名沒分的,許錦以及她腹中的骨肉了。
因為李月時運不濟,才讓許錦和朱妙華存活了下來,這話原也沒錯。
一時興起而促成了這場相遇的趙彥恆頓然替朱欽尷尬了,忙道:“郭坤的功過是非自有朝廷評斷,你們陪嶽父喝杯酒,也算是孝順了一迴。”
朱妙華忿然的盯著趙彥恆。
那眼神李斐倒是沒有留意,因為她注意到了朱欽窘迫的狀態。
怨恨是說得嚴重了,沒有花,就沒有果,李斐乃是朱欽的骨血,李斐不至於去怨恨賜予了自己生命的父親,可是要說多麽感激父親生恩,對父親有著怎樣的崇拜和渴望,那樣的感情,在李斐幼年之時,就消失殆盡了。
李斐以一種禮貌的,拘謹的,完全符合倫常的態度遙敬著父親,今天朱妙華咄咄逼人,在朱欽麵前,李斐也是失態了,所以李斐瞥到朱欽赧然道:“王爺有心,代我孝順父親也是一樣。”
女婿因為娶了嶽父的女兒才能成為半子,李斐把趙彥恆留下來,自己拂袖離去了。
連遭了兩個女兒攻擊的朱欽看著李斐翩翩的衣袖,驀然追了出去。
“父親有話要說?”
李斐也不能由著朱欽追自己,停下了腳步問。
朱欽怯問道:“陳介祺,實乃海外王族,你的母親,這兩年與他在一起,可還好?”
李斐微變了臉色,探看著朱欽。
朱欽苦笑道:“我與郭坤聯手若還查不清陳介祺的底細,就是我等無用了。我沒有別的心思,隻是春去秋來,盼著你母親歲月靜好而已。”
“母親和繼父,好與不好,我也不得而知。”李斐也隻能平心靜氣的去看待母親坎坷的姻緣,說道:“若是好著,我與母親將來天涯海角也認了,若是不好,還有我與母親相守,那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