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約十一個軍的軍隊。超過四十萬的大軍出兵東北,但麵對人數超過六十萬兵力的日軍,國防軍在人數上還不能對東北的日軍形成優勢。東北原先駐有多達七十萬的日軍,其中日本本土精銳軍隊四十萬人,三十萬朝鮮偽軍,共有七十萬軍隊。不過因為華飛出人意料地在台灣打響戰鬥,為了保護南下通道,日本軍方執意從東北抽調十萬大軍南下增援台灣,卻不曾想在東海一戰,近十萬日本精銳陸軍沉眠大海,眼睜睜毫無辦法地淹死在水中。
東北日軍損失十萬主力,尤其還是日本的本土陸軍,這對東北日軍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加上關東大地震後日朝之間的間隙,大量朝鮮人在日本被殺,如果不是消息的嚴格封鎖,加上日軍對偽軍的嚴格監控及鎮壓,恐怕東北的日軍早就內亂四起,自顧不暇了。雖然國防軍的情報機構趁機大動,並製造了幾起大的**,但因為朝鮮人性格上天生的懦弱。使得後續的努力效果不是十分明顯。
也就是說,雖然目前東北有著超過六十萬的日軍,但是真正戰鬥力強悍的僅是三十萬的日軍而已。其餘三十萬朝鮮偽軍雖然有著一定的戰鬥力,但那隻是在戰況順利的前提下。一旦戰事變得艱難,別說讓偽軍去打打仗,硬仗,他們能不逃跑,對於日軍東北軍司令部來說,已經是萬幸之幸了。
國防軍這次集中的四十萬兵力可謂是精銳部隊的集合,北方軍區因為麵對實力強大的敵人,所以在整編軍隊的時候,國防軍的精銳主力大都被分布在北方軍區。增援的中原軍區二個軍,尤其是中央軍區的三個軍,你可是真正的精銳啊,完全就是國防軍最精銳的嫡係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啊!
這三個軍不僅在武器裝備上各軍無人可及,輕武器全部配備半自動步槍,無論是射擊速度還是火力強度,比之手動式的步槍,那可不是強上一丁半點。最重要的是,這三個軍可謂是在全軍最先完成機械化的部隊。華飛不僅在軍費上進行傾斜,這次動用的私人秘密資金,更是給三個軍極大的關照,令三個軍的機械化建設,得以更加的徹底。
在第四軍到第十軍普遍還未完成一個裝甲師的建設,勉強達到一個裝甲師。一個摩步師,一個步兵師的標準時,其他各軍甚至連一個師的摩步師都未建立的時期,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已經完成了三個師的裝甲師的全麵建設。
華飛陸軍的建設非常大的程度上效仿了二戰時期的德軍,身為一名軍人,他當然無法不清楚德軍在二戰初期的閃電戰,給世界軍事帶來了何種的衝擊。這不僅是華飛大力推動機械化的目的,也是華飛心中的追求和向往。
華飛的裝甲師編製與二戰時期的德軍也有一定的類似,采用二團2營和二團3營製。(二戰後期,德軍部分采用一團製,到了1941年6月,所有德國陸軍裝甲師都隻編有1個坦克團。)2營製坦克團直屬有團部,裝甲通信排(專門生產的警戒型指揮坦克2輛,最新小老虎戰鬥坦克1輛)、輕裝甲排(勇士三號輕型坦克5輛)、修理連、防空連(20毫米炮4~6門)。下屬的坦克營編2個輕裝坦克連,一個中裝坦克連。兩種坦克連的差別在於前者裝備量產的勇士三號輕型坦克,後者裝備量產的勇士四號中裝坦克。
營直屬有營部(指揮車1輛),指揮連(包括通信排,偵察排,擁有輕型坦克5輛的坦克排。工兵排)。每個坦克連編有連部(坦克2輛),4個坦克排(一個排坦克5輛),全連坦克22輛。全營坦克72輛。2營製坦克團坦克總數為152輛。
3團製坦克團的團、營直屬部隊及第3坦克營(第7、8輕裝連,第9中裝連)的編製於2營製坦克團相同。其所屬的1、2坦克營每個營編有2個勇士三型、勇士四型坦克混編輕裝甲坦克連,一個中裝甲坦克連。混編輕裝甲坦克連編有連部(四型坦克2輛),4個坦克排,第1排三型坦克5輛,第2至4排四型坦克各5輛,全連合計三型坦克5輛、四型坦克17輛。混編中裝坦克連編有連部(四型坦克2輛),編有3個坦克排,第1排三型坦克5輛,第2、3坦克排三型坦克4輛,全連三型坦克5輛,四型坦克10輛。混編坦克營擁有65輛坦克。3營製坦克團一共擁有207輛坦克。
隨著科技,工業和材料技術等等全麵的進步,尤其是華飛對於陸軍武器發展最關注的就屬坦克了,令坦克的發展進步可謂是日新月異。當初的勇士一型,二型雖然性能指標已算現進,但是製造工藝,尤其是工業技術落後導致引擎的穩定性極差,連帶著坦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有問題。
在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加上工人們的生產工藝急速提高,又得到德國人在關鍵領域的大力幫助,新型的勇士三型和勇士四型相繼定型投產。勇士三型和勇士二型的輕型級別在性能數據上較為類似,但無論是穩定性,還是速度,乃至戰場的戰鬥力和生存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勇士四型則是重新設計的一款中型坦克,限於技術和實際需要。華飛放棄重型坦克的快速裝備,而是改用了中型坦克,根據演習的結果,實戰效果非常之好。
蓬勃發展的坦克工業,讓他們又研發出專屬的指揮坦克,和兼有戰鬥力與防空能力的戰鬥坦克,作為指揮坦克的保鏢,保護著指揮中心或在團部指揮坦克出現故障和受損後,作為臨時指揮團部使用。
裝甲師除有坦克團外,還編有4個摩步團,1個團編有3個營(裝甲步兵或摩托化步兵):摩托化步兵營325人,有自動步槍216支、衝鋒槍36支、重機槍12挺、50毫米迫擊炮4門、60毫米迫擊炮6門、反坦克炮3門、汽車60輛;裝甲步兵營與摩托化步兵營編製上沒有太大的差別,隻是削減了汽車的配備數量,增加了裝甲步兵戰車30輛。團直屬有步兵炮連,有75毫米步兵炮6門,全團1080人。
此外師屬炮團編有2個輕型炮營,配備105毫米榴彈炮6門,1個重型炮營,105毫米加農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1個防空營。團直屬有觀測連。
裝甲師屬偵查營編有一個裝甲連和3個搜索連,以及1個提供火力支援的重武器連。加上1個摩托車營,1個反坦克營。一個工程營,1個通訊營,共同組成國防軍最精銳裝甲師的全部元素。
縱觀比較,國防軍的這支裝甲部隊的建設除了在防空兵力,汽車數量,輕武器配備上與未來的德軍有所差異外,其他方麵對比那是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主要是考慮本土作戰,空軍實力強大,製空權不需擔心,所以對於防空兵力的投入有限。另外國內公路建設網絡遠沒有後來的歐洲那麽發達。存在好壞參差不齊,地域製約性較大的因素,所以在機動能力方麵的考慮上,華飛更多考慮了利用鐵路進行運輸的設想。
上麵的武器配備,在當今世界上,幾乎沒有一支國家的陸軍可以比擬。而且對於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來說,他們還不是僅有一個上述裝甲師,而是三個裝甲師。單單是武器火力配比和需要的金錢投入,你就能明白,華飛為了這支王牌部隊的建設,傾費了多少的心血與金錢。
不過這支華飛重金打造的王牌尖刀部隊也沒有令其失望,雖然這三個軍皆劃入中央軍區,但是他們的駐地還是一直在北京附近,除了更新一批武器,增加了大量的補給外,根本沒有進行任何的調動。
在收到攻擊命令後,整個王牌部隊三個軍九個裝甲師瞬間變成洶湧的洪流,如尖刀一般分三路向東北衝去,緊緊跟隨在他們身後的,是武裝到了牙齒,士氣如虹的三十萬大軍。
負責攻打山海關的為最精銳的第一軍,第二軍從平泉楊樹嶺方向發動進攻,第三軍則在總攻前就調往赤峰,由蒙古方向攻打寧城,建平方向。其中第二軍在攻打下鬆嶺子後兵分二路,一個裝甲師北上建平,協助第二軍攻打朝陽。另外兩個師南下攻取建昌,並將於第一軍會軍於葫蘆島城下,攻打葫蘆島。
身為攻擊主力的第一軍負責山海關方向,也是日軍駐守兵力最強大的地區,單單山海關後的綏中,興城二地就駐有約十個師超過十五萬的兵力,其中單單日本本土精銳陸軍就有十萬人。(日軍一個師約一萬五千人,與國防軍不同。)
六十萬日軍,幾乎三分之二的兵力都布置在關外。蒙古一線,山海關地區更是兵力防守的重中之重。與中線與蒙古北線以朝鮮偽軍為炮灰阻擋在一線不同的是,山海關地區則是日軍與朝鮮偽軍混合駐守,甚至日軍的數量還高過朝鮮偽軍,可以看出山海關地區在日軍陸軍司令部的指揮中樞中的戰略地位了。
國防軍集中四十萬大軍攻打東北,其中山海關方向就聚集了近二十萬大軍,並且在後續的增兵計劃中,山海關方向也是後續部隊進入東北的主要路徑。這裏不僅派出了素以善戰無敵的第一軍為前鋒,還派出了在國防軍中名氣比第一軍絲毫不弱,素有死亡師團的第四軍,此外還有曾經遠赴歐洲參加過一戰,並且在其他戰爭中也戰果累累,隻是被第一軍等軍的光芒所遮掩的第五軍,另外還有以贛軍為前身,經過數次大的改編,曾經入俄參加過俄國內戰的第七軍,共同組成山海關之戰的第一攻擊梯隊。並以十六軍(原奉軍),十九軍(原新桂軍)為後備力量,組成整個山海關戰役的強大武裝力量。
無論是百戰百勝,無可匹敵的第一軍,還是聲名在外,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死亡軍團,抑或是戰鬥力無比強悍,並不遜色於王牌軍的第五軍,第七軍,他們可都為國防軍精銳的嫡係核心。加上十六軍對於東北的熟悉,可以讓國防軍在攻下東北後,迅速維持地方的穩定,組織起初步的民兵防衛力量。而十九軍從離開舊桂係之後,就一直想要在東北一展身手。雖然軍隊全麵改編後,這二支軍隊基本上可以做到中央的全麵掌控,但畢竟不少優秀的軍官還是暫時留了下來,這支軍隊的使命,依舊傳承下來。此次華飛一次性集中二十多萬如此精銳作為山海關之戰的主力,可見在東北問題上,華飛的決心有多麽巨大。此戰,一戰定乾坤,不成功,則滅亡!
借助於日益完善的無線電和有線電話網絡的鋪設,華飛這次沒有前方作戰第一線,而是返迴三河老家的地下秘密指揮中心,集中精力,全麵指揮這場作戰。
閃電戰,顧名思義,就是用極快的速度,突然、迅速地達成戰爭目的。閃電戰的核心要素就是,奇襲,集中兵力與速度。這種由古德裏安創造的戰術形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製敵取勝。它往往是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的通訊中心,把敵人的飛機炸毀在機場,取得製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係統癱瘓。
閃電戰就是奇襲、快襲集中加在一起,將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可以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威脅之下喪失士氣,從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就會立即崩潰!其本質與中國古代兵法《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的精神,具有非常的相似之處。
閃電戰為德軍在二戰初期贏得了巨大的戰果,乃至在後世,他的理論魅力依然不減。身為一名職業軍人,對於這種閃電戰的模式更是無比的向往。可以說,華飛當初率領一隊自建武裝,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突然崛起,無論是攻打安慶,還是攻打南京,都和閃電戰有著相通的類似之處。
經過這些年的建設,華飛不僅有了充足進行閃電戰的硬件條件,在指揮理論與實踐方麵,全軍更是經驗完備。根據現實,活學活用,華飛無法做到製定一個出人意料的主攻地點,但他還是利用中日之間的和平談判,麻痹了東北日軍的警戒心理。而且在總攻開始之前,調往赤峰的大軍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迷惑的作用。
一路主攻,二路輔攻,三軍同時進攻,在強大的空軍的掩護下,擺出的陣勢,就足以讓世界各國軍隊倒吸一口涼氣。
5月19日淩晨,僅僅在中國中央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天,許多記者傳迴國內的稿件甚至還未印刷,電話鈴聲的急促響聲,就驚起了上海,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領事館的外交人員。許多大型酒店的房間燈光,也幾乎在同一時間亮起,很快就見一名名記者身份的洋人衣衫不整地衝出酒店,尊敬昏昏欲睡等客的出租車內,嘰裏呱啦起來。有熟悉漢文的洋記者,隻是急促地道,“快,快去南京!”
“可是先生,這裏是上海,你確定要去南京?”
“啊?那快送我去火車站,最快的火車是幾點?不行,還是送我去機場,快開車!”
此刻,天色隻是蒙蒙亮,但南京的總統府外廣場上,早就聚集了聞訊趕來的各家報紙廣播的記者們,他們無法不趕來,最新可靠消息,國防軍空軍出動數量驚人的飛機,對東北的日軍軍營,機場,通訊中心,指揮中心,彈藥庫等等軍事設施,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轟炸。截止目前為止,這些記者們除了知道轟炸還在繼續外,其他可謂是一無所知。
大多數人昨晚可是趕了一夜的稿件,主要就是整理白天的新聞發布會記錄和研究國防軍的新聞通告,有些人還絞盡腦汁一晚上,寫出一份評論,斷言中國政府態度的突然轉變,預示著短暫的和平期恐怕要結束了。不論是戰還是和,有一件事你無法不承認,那就是主動權都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如果日本方麵采取妥協讓步,恐怕還要一線和平的曙光,否則,等待東亞這片土地的,又將是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些記者們完成稿件評論還未合眼幾分鍾,就紛紛被電話驚醒,然後全都睜著疲倦的眼睛,眼神中充滿興奮地等待著總統府新聞發言人的出現。無論那些記者們做出了怎麽樣的結論與判斷,有一點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現實。那就是這場戰爭絕對不會曠日持久,因為,華飛不允許,因為,中國不允許!
東北日軍損失十萬主力,尤其還是日本的本土陸軍,這對東北日軍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加上關東大地震後日朝之間的間隙,大量朝鮮人在日本被殺,如果不是消息的嚴格封鎖,加上日軍對偽軍的嚴格監控及鎮壓,恐怕東北的日軍早就內亂四起,自顧不暇了。雖然國防軍的情報機構趁機大動,並製造了幾起大的**,但因為朝鮮人性格上天生的懦弱。使得後續的努力效果不是十分明顯。
也就是說,雖然目前東北有著超過六十萬的日軍,但是真正戰鬥力強悍的僅是三十萬的日軍而已。其餘三十萬朝鮮偽軍雖然有著一定的戰鬥力,但那隻是在戰況順利的前提下。一旦戰事變得艱難,別說讓偽軍去打打仗,硬仗,他們能不逃跑,對於日軍東北軍司令部來說,已經是萬幸之幸了。
國防軍這次集中的四十萬兵力可謂是精銳部隊的集合,北方軍區因為麵對實力強大的敵人,所以在整編軍隊的時候,國防軍的精銳主力大都被分布在北方軍區。增援的中原軍區二個軍,尤其是中央軍區的三個軍,你可是真正的精銳啊,完全就是國防軍最精銳的嫡係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啊!
這三個軍不僅在武器裝備上各軍無人可及,輕武器全部配備半自動步槍,無論是射擊速度還是火力強度,比之手動式的步槍,那可不是強上一丁半點。最重要的是,這三個軍可謂是在全軍最先完成機械化的部隊。華飛不僅在軍費上進行傾斜,這次動用的私人秘密資金,更是給三個軍極大的關照,令三個軍的機械化建設,得以更加的徹底。
在第四軍到第十軍普遍還未完成一個裝甲師的建設,勉強達到一個裝甲師。一個摩步師,一個步兵師的標準時,其他各軍甚至連一個師的摩步師都未建立的時期,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已經完成了三個師的裝甲師的全麵建設。
華飛陸軍的建設非常大的程度上效仿了二戰時期的德軍,身為一名軍人,他當然無法不清楚德軍在二戰初期的閃電戰,給世界軍事帶來了何種的衝擊。這不僅是華飛大力推動機械化的目的,也是華飛心中的追求和向往。
華飛的裝甲師編製與二戰時期的德軍也有一定的類似,采用二團2營和二團3營製。(二戰後期,德軍部分采用一團製,到了1941年6月,所有德國陸軍裝甲師都隻編有1個坦克團。)2營製坦克團直屬有團部,裝甲通信排(專門生產的警戒型指揮坦克2輛,最新小老虎戰鬥坦克1輛)、輕裝甲排(勇士三號輕型坦克5輛)、修理連、防空連(20毫米炮4~6門)。下屬的坦克營編2個輕裝坦克連,一個中裝坦克連。兩種坦克連的差別在於前者裝備量產的勇士三號輕型坦克,後者裝備量產的勇士四號中裝坦克。
營直屬有營部(指揮車1輛),指揮連(包括通信排,偵察排,擁有輕型坦克5輛的坦克排。工兵排)。每個坦克連編有連部(坦克2輛),4個坦克排(一個排坦克5輛),全連坦克22輛。全營坦克72輛。2營製坦克團坦克總數為152輛。
3團製坦克團的團、營直屬部隊及第3坦克營(第7、8輕裝連,第9中裝連)的編製於2營製坦克團相同。其所屬的1、2坦克營每個營編有2個勇士三型、勇士四型坦克混編輕裝甲坦克連,一個中裝甲坦克連。混編輕裝甲坦克連編有連部(四型坦克2輛),4個坦克排,第1排三型坦克5輛,第2至4排四型坦克各5輛,全連合計三型坦克5輛、四型坦克17輛。混編中裝坦克連編有連部(四型坦克2輛),編有3個坦克排,第1排三型坦克5輛,第2、3坦克排三型坦克4輛,全連三型坦克5輛,四型坦克10輛。混編坦克營擁有65輛坦克。3營製坦克團一共擁有207輛坦克。
隨著科技,工業和材料技術等等全麵的進步,尤其是華飛對於陸軍武器發展最關注的就屬坦克了,令坦克的發展進步可謂是日新月異。當初的勇士一型,二型雖然性能指標已算現進,但是製造工藝,尤其是工業技術落後導致引擎的穩定性極差,連帶著坦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有問題。
在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加上工人們的生產工藝急速提高,又得到德國人在關鍵領域的大力幫助,新型的勇士三型和勇士四型相繼定型投產。勇士三型和勇士二型的輕型級別在性能數據上較為類似,但無論是穩定性,還是速度,乃至戰場的戰鬥力和生存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勇士四型則是重新設計的一款中型坦克,限於技術和實際需要。華飛放棄重型坦克的快速裝備,而是改用了中型坦克,根據演習的結果,實戰效果非常之好。
蓬勃發展的坦克工業,讓他們又研發出專屬的指揮坦克,和兼有戰鬥力與防空能力的戰鬥坦克,作為指揮坦克的保鏢,保護著指揮中心或在團部指揮坦克出現故障和受損後,作為臨時指揮團部使用。
裝甲師除有坦克團外,還編有4個摩步團,1個團編有3個營(裝甲步兵或摩托化步兵):摩托化步兵營325人,有自動步槍216支、衝鋒槍36支、重機槍12挺、50毫米迫擊炮4門、60毫米迫擊炮6門、反坦克炮3門、汽車60輛;裝甲步兵營與摩托化步兵營編製上沒有太大的差別,隻是削減了汽車的配備數量,增加了裝甲步兵戰車30輛。團直屬有步兵炮連,有75毫米步兵炮6門,全團1080人。
此外師屬炮團編有2個輕型炮營,配備105毫米榴彈炮6門,1個重型炮營,105毫米加農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1個防空營。團直屬有觀測連。
裝甲師屬偵查營編有一個裝甲連和3個搜索連,以及1個提供火力支援的重武器連。加上1個摩托車營,1個反坦克營。一個工程營,1個通訊營,共同組成國防軍最精銳裝甲師的全部元素。
縱觀比較,國防軍的這支裝甲部隊的建設除了在防空兵力,汽車數量,輕武器配備上與未來的德軍有所差異外,其他方麵對比那是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主要是考慮本土作戰,空軍實力強大,製空權不需擔心,所以對於防空兵力的投入有限。另外國內公路建設網絡遠沒有後來的歐洲那麽發達。存在好壞參差不齊,地域製約性較大的因素,所以在機動能力方麵的考慮上,華飛更多考慮了利用鐵路進行運輸的設想。
上麵的武器配備,在當今世界上,幾乎沒有一支國家的陸軍可以比擬。而且對於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來說,他們還不是僅有一個上述裝甲師,而是三個裝甲師。單單是武器火力配比和需要的金錢投入,你就能明白,華飛為了這支王牌部隊的建設,傾費了多少的心血與金錢。
不過這支華飛重金打造的王牌尖刀部隊也沒有令其失望,雖然這三個軍皆劃入中央軍區,但是他們的駐地還是一直在北京附近,除了更新一批武器,增加了大量的補給外,根本沒有進行任何的調動。
在收到攻擊命令後,整個王牌部隊三個軍九個裝甲師瞬間變成洶湧的洪流,如尖刀一般分三路向東北衝去,緊緊跟隨在他們身後的,是武裝到了牙齒,士氣如虹的三十萬大軍。
負責攻打山海關的為最精銳的第一軍,第二軍從平泉楊樹嶺方向發動進攻,第三軍則在總攻前就調往赤峰,由蒙古方向攻打寧城,建平方向。其中第二軍在攻打下鬆嶺子後兵分二路,一個裝甲師北上建平,協助第二軍攻打朝陽。另外兩個師南下攻取建昌,並將於第一軍會軍於葫蘆島城下,攻打葫蘆島。
身為攻擊主力的第一軍負責山海關方向,也是日軍駐守兵力最強大的地區,單單山海關後的綏中,興城二地就駐有約十個師超過十五萬的兵力,其中單單日本本土精銳陸軍就有十萬人。(日軍一個師約一萬五千人,與國防軍不同。)
六十萬日軍,幾乎三分之二的兵力都布置在關外。蒙古一線,山海關地區更是兵力防守的重中之重。與中線與蒙古北線以朝鮮偽軍為炮灰阻擋在一線不同的是,山海關地區則是日軍與朝鮮偽軍混合駐守,甚至日軍的數量還高過朝鮮偽軍,可以看出山海關地區在日軍陸軍司令部的指揮中樞中的戰略地位了。
國防軍集中四十萬大軍攻打東北,其中山海關方向就聚集了近二十萬大軍,並且在後續的增兵計劃中,山海關方向也是後續部隊進入東北的主要路徑。這裏不僅派出了素以善戰無敵的第一軍為前鋒,還派出了在國防軍中名氣比第一軍絲毫不弱,素有死亡師團的第四軍,此外還有曾經遠赴歐洲參加過一戰,並且在其他戰爭中也戰果累累,隻是被第一軍等軍的光芒所遮掩的第五軍,另外還有以贛軍為前身,經過數次大的改編,曾經入俄參加過俄國內戰的第七軍,共同組成山海關之戰的第一攻擊梯隊。並以十六軍(原奉軍),十九軍(原新桂軍)為後備力量,組成整個山海關戰役的強大武裝力量。
無論是百戰百勝,無可匹敵的第一軍,還是聲名在外,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死亡軍團,抑或是戰鬥力無比強悍,並不遜色於王牌軍的第五軍,第七軍,他們可都為國防軍精銳的嫡係核心。加上十六軍對於東北的熟悉,可以讓國防軍在攻下東北後,迅速維持地方的穩定,組織起初步的民兵防衛力量。而十九軍從離開舊桂係之後,就一直想要在東北一展身手。雖然軍隊全麵改編後,這二支軍隊基本上可以做到中央的全麵掌控,但畢竟不少優秀的軍官還是暫時留了下來,這支軍隊的使命,依舊傳承下來。此次華飛一次性集中二十多萬如此精銳作為山海關之戰的主力,可見在東北問題上,華飛的決心有多麽巨大。此戰,一戰定乾坤,不成功,則滅亡!
借助於日益完善的無線電和有線電話網絡的鋪設,華飛這次沒有前方作戰第一線,而是返迴三河老家的地下秘密指揮中心,集中精力,全麵指揮這場作戰。
閃電戰,顧名思義,就是用極快的速度,突然、迅速地達成戰爭目的。閃電戰的核心要素就是,奇襲,集中兵力與速度。這種由古德裏安創造的戰術形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製敵取勝。它往往是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的通訊中心,把敵人的飛機炸毀在機場,取得製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係統癱瘓。
閃電戰就是奇襲、快襲集中加在一起,將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可以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威脅之下喪失士氣,從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就會立即崩潰!其本質與中國古代兵法《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的精神,具有非常的相似之處。
閃電戰為德軍在二戰初期贏得了巨大的戰果,乃至在後世,他的理論魅力依然不減。身為一名職業軍人,對於這種閃電戰的模式更是無比的向往。可以說,華飛當初率領一隊自建武裝,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突然崛起,無論是攻打安慶,還是攻打南京,都和閃電戰有著相通的類似之處。
經過這些年的建設,華飛不僅有了充足進行閃電戰的硬件條件,在指揮理論與實踐方麵,全軍更是經驗完備。根據現實,活學活用,華飛無法做到製定一個出人意料的主攻地點,但他還是利用中日之間的和平談判,麻痹了東北日軍的警戒心理。而且在總攻開始之前,調往赤峰的大軍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迷惑的作用。
一路主攻,二路輔攻,三軍同時進攻,在強大的空軍的掩護下,擺出的陣勢,就足以讓世界各國軍隊倒吸一口涼氣。
5月19日淩晨,僅僅在中國中央新聞發布會的第二天,許多記者傳迴國內的稿件甚至還未印刷,電話鈴聲的急促響聲,就驚起了上海,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領事館的外交人員。許多大型酒店的房間燈光,也幾乎在同一時間亮起,很快就見一名名記者身份的洋人衣衫不整地衝出酒店,尊敬昏昏欲睡等客的出租車內,嘰裏呱啦起來。有熟悉漢文的洋記者,隻是急促地道,“快,快去南京!”
“可是先生,這裏是上海,你確定要去南京?”
“啊?那快送我去火車站,最快的火車是幾點?不行,還是送我去機場,快開車!”
此刻,天色隻是蒙蒙亮,但南京的總統府外廣場上,早就聚集了聞訊趕來的各家報紙廣播的記者們,他們無法不趕來,最新可靠消息,國防軍空軍出動數量驚人的飛機,對東北的日軍軍營,機場,通訊中心,指揮中心,彈藥庫等等軍事設施,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轟炸。截止目前為止,這些記者們除了知道轟炸還在繼續外,其他可謂是一無所知。
大多數人昨晚可是趕了一夜的稿件,主要就是整理白天的新聞發布會記錄和研究國防軍的新聞通告,有些人還絞盡腦汁一晚上,寫出一份評論,斷言中國政府態度的突然轉變,預示著短暫的和平期恐怕要結束了。不論是戰還是和,有一件事你無法不承認,那就是主動權都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如果日本方麵采取妥協讓步,恐怕還要一線和平的曙光,否則,等待東亞這片土地的,又將是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些記者們完成稿件評論還未合眼幾分鍾,就紛紛被電話驚醒,然後全都睜著疲倦的眼睛,眼神中充滿興奮地等待著總統府新聞發言人的出現。無論那些記者們做出了怎麽樣的結論與判斷,有一點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現實。那就是這場戰爭絕對不會曠日持久,因為,華飛不允許,因為,中國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