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龍年的大年初一,從大明朝內務府發出的這道奇怪的聖旨果真頒行天下各府州縣。元宵節本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如今再有了皇帝詔命,於是大明各地的地方官員在接到這道聖旨之後,無一不是盡心竭力著意操辦。


    話說這聖旨傳到四川忠州(今重慶市忠縣),有去年新任忠州知州曹魁尤為賣力。就在接到聖旨的當天晚上,他就讓人連夜連晚地印刷並張貼了幾百份今年要大辦元宵節的告示。在告示中,他還一再強調:奉旨操辦元宵節,此乃我大明立國兩百多年來從未有過之盛事,亦乃我天朝萬千子民之福澤,凡我忠州官民人等當細體聖恩,竭忠盡智,大張天子之恩德。為此,本官特此曉諭我轄區內工農士商各色人等,務必人人盡心,人人盡力。有錢的要出錢捐助,錢多的多捐,錢少的少捐,實在沒錢的也必須出力;此外,轄區內所有舞獅舞龍的民間藝人必須要勤加練習,凡在元宵之夜上表現上乘的,本官要給予重重獎賞,表現不好的本官則要給予必要的懲治;同時,為了增加熱鬧和喜慶氛圍,城鎮各家各戶務必要張燈結彩,雲雲。


    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知州大人操辦元宵節也就罷了,這迴來了個奉旨操辦元宵節,這對忠州的百姓而言,那不啻天大的驚奇。所以,不到一天,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他們的新任知州今年要奉旨操辦元宵節。


    正月十二這天,陽光和煦,日當正午時分,忠州城西樂天鎮郊鳴玉溪畔有一苗族大戶人家姓秦名葵,正在自家的前院裏教自己的二子一女耍槍習武。這秦葵雖然已經年過花甲,卻也精神矍鑠,舞起槍來一招一式頗有大將風度。想當年,這秦葵也曾是文才武略樣樣了的之人,可歎他偏偏福薄運蹇,那時明王朝社會已經非常黑暗,朝廷裏宦官專權,官場上各級官員貪賄成風,而選拔人才的八股取士製度更是僵化無為,故而正直敢言,空有一身抱負的他雖也屢入科場卻也總是屢屢失意,如今雖已年過花甲的他,卻也隻落得個貢生的薄名。但老人人老心卻不老,出於對大明王朝內在危機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洞悉,出於一個儒家知識份子的責任和道義,同時也為了自己那從未泯滅的理想和抱負,就在他四十歲那年獲得了“貢生”這個功名之後,漸漸淡了科舉的念頭,轉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幾個兒女的培養上。


    如今,老人的三子一女,俱已成才,無論是文才還是武略皆名聞一時,更讓人稱奇的是他的女兒秦良玉。正所謂是文翰得風流,刀劍諳神韻。這良玉姑娘,小字貞素,雖係女兒身,然而她稟賦超群,無論是儒家經典、詩詞曲賦樣樣精通,論起武藝來亦甚為了得,馬上馬下,一把紅瓔槍,一口寶劍舞動起來,她的哥哥邦屏邦翰,弟弟民屏皆非其對手,在忠州當地亦堪稱翹楚。更為難得的是,這良玉姑娘自小就有著超乎常人的抱負。


    當日,小良玉才十五歲的時候,秦葵曾對她戲言道:“我們貞素真可謂文武全才啊,隻可惜了你是個女兒身,如果你是一位須眉男兒,前程必不可限量啊。”良玉聞言,望著爹爹秦葵,頗為不服氣道:“爹爹為何這般輕視女兒?!為將之道,在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何必定要是那須眉男兒?倘若有朝一日女兒我掌兵權,夫人城、娘子軍,又何足道哉?!”秦葵聞聽此言,嗬嗬一聲笑道:“誠如我兒所言,吾家豈不要出一位巾幗英雄了?”從此,對她益發看重。


    如今,秦良玉年方19,更是出落得花容月貌,文才武略自然是更見精進。這陣兒,就見女兒良玉在院子中舞起了刀,隻見她左騰右挪,刹時就將手中的一把柳葉彎刀舞成銀白一片,站在旁邊的秦葵和他的兩個兒子秦邦屏、秦邦翰不斷地喝彩叫好。正這時,前院子的門“吱噶”一聲響,門被人推開了,很快就見一個年輕的小夥子肩上背著個大包袱,樂嗬嗬地從外邊跨了進來。前腳才剛踏進門,那小夥子就眉飛色舞地叫嚷開了:“爹、姐,你們可不知道,今天咱忠州城裏可出大怪事了。”


    “三兒,出了什麽事了?”秦葵問。


    這邊良玉聞聲收住了手中的刀,亦隨口問道:“民屏,出什麽大怪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傳奇女土司秦良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少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少軒並收藏大明傳奇女土司秦良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