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羊對自身的武道,有種某種執著的想法,很想要更進一步。[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隻有兼容並蓄,海納百川,才能完成武道之路上的前行,所以安羊開始研究其他武術。


    穿掌進步兩分張,要打跪膝把襠藏,擰身退步避了襠,搜襠掛塔歸中央,下接頂肘換式忙。又歌曰:悟空問路頭一請,離步頂肘在中央,順式抽肘弓襠步,二郎神拳兩分張,扭身圈胯如訪月,齊步搓掌把手拍,左手先搓右手護。


    倒退一步避了襠,開弓頂拔紮捶急,前進跨步招數強,穿掌前進三點手,跟步跪膝把襠藏,迴手按搡橫拉車,要打捋手兩頭忙,斜身拗步雙展翅,轉身撩陰式難防,退步掛塔人難識,搜膛纏肘歸中堂。小架變化歌:悟空問路出開胸肘。


    雙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陰掌出指上打下,挖目掌出禁閉敵人,上步出迎麵掌,左手撣開出牽線手,護襠出雙手接拿,揣襠出前進跨步,揣襠跨步出閻王三點手,跪膝出上撐下摟,轉身出抱拿,撞捶出小纏,穿袖出中平掌,擰身出撩陰腕。


    退步出插掌,搜襠出纏肘。(三)小架練習要領:八極架子定式極重要,此拳之根本也。小架一式定式歌曰:十趾抓地,頭頂青天,懷抱嬰兒,肘拄泰山,兩肩鬆下,氣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襠圓,尾閭中正,不倚不偏,兩目平視,唿吸自然。


    又雲:十趾抓地頭頂天,懷抱嬰兒肘拄泰。此式練習時要提頂平襠,拔背含胸,鬆肩下氣,合膝收臀碾步鬆胯。練習時要發六合勁,要以意行氣,以氣引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鬆有放,後肘催前肩,前肩催兩手,內外上下要完整一氣。


    即所謂勁整也。總之,勁之發也,須以意為指揮,運氣以促力,根在腳發於腿,主於腰達於兩肩,出於足趾手指,氣力相輔,氣促力走,力由氣發,一極動百極響應,一者不具則失其髓。又所謂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


    有式止而力仍前貫之勢,勁斷意不斷,形斷而神又相連,吞即蓄,吐即發吞吐是否中式內,外求於形,內求於氣,要極剛猛亦極自然,剛中含柔,柔裏有剛。氣上發於鼻,下按於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彎曲,開拳、用力、發手如握虎。


    前肘如頂泰山,所謂動中含靜,靜中含動,擬似走走尤停神,要不滯不散不遲不斷。以上所言乃定式與發勁之要旨也。發要極,變要快,定要穩。行如龍,動如虎,步如猴。<strong></strong>抽身換影翩若驚鴻,要明五行,存八意。五行者,即心動如火煙。


    肝動如飛行,肺動如雷響,脾腎緊相連,五行一齊放,氣勢可衝天;八意者即八式也,外行必須協調一致,氣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練架子及八極拳最忌者為:腆胸彎腰,敞膝****,聳肩縮頸,身軀不正,內外不合,上下不隨。


    上身發力過大和練空不存意。(四)小架各式之練習:悟空問路:向前邁步時忌向前側身,變開胸肘時麵要直向前,不要側身出。開胸肘:兩手發撕勒勁,右手拳距口一拳許,要以後手催前肩。擺肘捆人:左手出合力,左手展開,後拳稍裏側。


    肘尖與左拳向兩極拉力。打虎式:由前式變本式時,右手要順,腿下按,使用鬆肩和挺拔力,後手向斜上方翻擰,兩掌跟掙力。迎麵掌:以向前邁步即打出為合,式後腳並攏式稍帶趨步。牽緣手:右手向迴牽動時,出斜按勁,左手出圈抱勁。


    左掌跟與右臂出合擰勁。雙手接拿:接拿要快,出頂肘時,全靠鬆胯擰腰擺肩發力。揣襠:揣襠時兩肘不得後背,兩腳跟稍提起,並向內合揣,下時要碾步扣襠提頂,忌彎腰低首作勢。托槍式:以雙手齊出向正前方衝擊,步落即鬆肩搖身。


    右手隨之拉迴為最得力;右手抽迴時,要塌肩而出,左胯要向前,鬆後腳出蹬勁,前腳出碾步,前肩與腿成一直線,肘與膝相對應,頭部、臀部與後足跟成一垂直線。迴身擠按:可迴身連擠帶按,也可抱式後再按,要從丹田發力。


    按擠時鬆肩翻手吐力,後腿不能帶動全恃和膝,坐腰以殺步。捋手:定式時,前腿出碾蹬勁,身要前擠,前腿稍弓,要扣襠合膝,後肘要鬆,發力要以腰帶膀,以膀帶手。中平掌:要以腰帶膀,右手要塌,肩出腋力。撩陰腕:要轉身即發。


    右手出甩勁,並以肩向前鬆力,後手向外翻擰,鬆肩下按。掛塔:以腰帶膀,出腰切胯。八極拳八字:即頂、抱、纏、拿、劈、砸、攉、挑也,其練習要領一如架子。(一)八極拳歌訣:八極頂肘奔胸膛,進步橫打往上闖,要擠襠把拳藏,右捋手又踢襠。


    用反砸迎麵放,左橫肘奔胸膛,轉環手兩分張,打卡肚用雙撞,倒退一步避了襠,用刁手大纏上,捧小纏打搜肚,上步掌用掛塔,打跪膝把襠藏,裏夾外架兩分張,捕麵掌往上闖,倒退一步避了襠,十字架不用忙,左右雙架兩分張,打捋手兩頭忙。


    斜身拗步逞剛強,擰身退步避了襠,搜肚掛耳歸中堂。八極拳對接歌:(上)拔步肘上步攉打左右忙,滾手抗腳踢拳打裹打剛,甩步掌卡肚跨截單乘揚,刁扣腕進大纏來左右上,小纏絲防破陰捶起身掌,打小纏兩頭成破終一樣。


    撤左腿遂捶奪步換捶放,向迴接上翻下夾如上樣。(下)立肘接捧捋擠按懷裏逛,高搓手兩護襠來擠架搡,對搓掌柔化撩陰上步掌,推舟式弓撐抽步搓胸膛,先捋手抽步頗腿摟護襠,撩衣式進步跪膝把襠藏,順手接齊步右手迎麵掌。


    打捋手走脫過步歸中堂。八極拳單式名稱:上步頂肘、進步攉打、左攉打、擠擋、右踢腿、反臂砸、左攉打、轉環手雙分掌卡肚(卡撞)、退步按掌、翻身掌、左大纏、右大纏、小纏、上步掌、掛塔、跪膝、裏扶外架、捕麵掌。


    退步護襠、十字架、雙分掌、上步掌、撩陰掌、上步掌、退步掌、退步掌掛塔、小纏、落步砸、奪步撩陰腳、左反臂砸、擠襠踢、右反臂砸、攉打、轉身掌、右捋手、左撞捶、右捋手、左撞捶、穿袖、中平掌、撩陰腕、中平掌、退步掌。


    搜襠掛耳、收式。攉打頂肘:要向前側身而去,右拳盡力向前攉出,落左步時,左手一齊頂出。攉打:右臂順腿向前攉出,兩臂向外吐力,要鬆腰鬆胯,以腰帶動。擠襠:頭要上頂,右拳下揣,兩臂下沉,左手內合而向外翻,對接亦可以捧擊敵肋。


    此乃近身擊法也。翻臂砸:放時要鬆腰鬆胯,步為四六步,換攉打時要左臂下按後抽。卡肚:要出側形進步,丹田發力,對方以左手按悶,我則乘勢以左手壓之,隨壓而進步。跨纏:以跨肩窩為宜,肘向下掖發力,對接時要麵向對方肘,下掖時合膝。


    正身轉騎式可變纏及跨打。小纏:捧時要貼於己身,對方頂抗時,我以卷按拿之,放左臂時要緊貼敵胸,對方坷臂奪步擬走時,我以左臂猛壓之,此式自己上身要正直,忌低頭、彎腰,步要前擠。跪膝:單練時要空胸緊臂,挺首鬆肩,對按時。


    前步要踏入對方之前腿後麵,鑽入對方之懷,麵向對方,則對方之臂不可落。鑽入要快,所謂隙開切莫停也,可變趕船等手。雙分掌:要向前擠進步,右手接架時,要正麵前攉,而後側身向前擠靠。落步砸:臂下砸,並向前出按壓力,臂稍曲。


    下手可使舉臂或纏。奪步撩陰腳:右步向後搓出奪步,腳踢不過膝。練習整套拳時,開始用四成功力,繼用六成,後用八成,最後用十成,如此方能使精神一貫到底。


    形意拳之道,是先將拳術已成之著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於心焉,或吾胸中有千萬法可也,或吾胸中渾渾淪淪,無一著法亦可也。無一法者,是一氣之合也,以致於應用之時,無可無不可也;有千萬法者,是一氣之流行也,應敵之時,當剛則剛,當柔則柔。


    起落進退變化,皆可因敵而用之也。譬如千萬法者,是一形一著法也,一著法之中,亦皆能生生不已也。譬如練蛇形,蛇有拔草之精,至於蛇之盤旋曲伸,剛柔靈妙等式,皆伊之性能也。兵法雲:“譬如常蛇陣式,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道應。


    擊其中則道尾皆應”,所以練一形之中,將伊之性能格物到至善處,用之於敵,可以循環無端,變化無窮,故能時措之宜也。一形之能力如此,十二形之能力皆如是也。內中之道理,物之伸者,是吾拳之長勁也;物之曲者,是吾拳之短勁也。


    亦吾拳之劃勁也;物之曲曲彎轉者,是吾拳之柔勁也;物之往前直去猛快者,是吾拳之剛勁也。雖然,一物之性能剛柔曲直、縱橫變化、靈活巧妙,人有所不能及也。所以練形意拳術者,是格漸十二形之性能而得之於心,是能盡物之性也。


    亦是盡己之性也。因此練形意拳者,是效法天化育萬物之道也。此理存之於內而為德,用之於外而為道也。又內勁者,內為天德;外法者,外為王道。所以此拳之用,能以無可無不可也。二形意拳術,有道藝、武藝之分,有三體式單重、雙重之別。


    練武藝者,是雙重之姿勢,重心在於兩腿之間,全身用力,清濁不分,先後天不辨,用後天之意,引唿吸之氣,積蓄於丹田之內,其堅如鐵石,周身沉重,站立如同泰山一般。若與他人相較,不怕足踢、手擊,拳經雲:“足打七分手打三。


    五行四梢要合全。氣連心意隨時用,硬打硬進無遮攔”,此謂之濁源,所以為敵將之武藝也。若練到至善處,亦可以無敵於天下也。練道藝者,是三體式單重姿勢,前虛後實,重心在於後足,前足亦可虛、亦可實,心中不用力,先要虛其心。


    意思與丹道相合。丹書雲靜坐要最初還虛,不能見本性,不見本性,用工皆是濁源,並非先天之真性也。拳術之理亦然,所以亦要最初還虛,不用後天之心意,亦並非全然不用。要全不用,成為頑空矣。所以用勁者,非用後天之拙力。


    皆是規矩中之用力耳。還虛者,丹書雲:“中者,虛空之性體也。執中者,還虛之功用也”。是故形意拳術起點有無極、太極、三體之式,其理是最初還之功用也。丹書雲:“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張”。


    是此意也。三體者,在身體,外為頭手足也,內為上、中、下三田也。在拳中形意、八卦、太極三派之一體也。雖分三體之名,統體一陰陽也。陰陽總一太極也,即一氣也,亦即形意拳中起點無極之橫拳也。此橫拳者,是人本來之真心,空空洞洞。


    不掛著一毫之拙力,至虛至無,即太極也。所謂無名天之始,但此虛無太極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點生機藏焉,此機名曰先天真一之氣,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也。此虛無中含此一氣,不有不無,非有非無,非色非空,活活潑潑的。


    又曰真空。真空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謂有名萬物之母。虛無中,既有一點生機在內,是太極含一氣,一自虛無兆質矣。此太極含一氣,是丹書所說的靜極而動,是虛極靜篤時,海底中有一點生機發動也,邵子雲:“一陽初發動,萬物未生時”也。


    在拳術中,虛極時,橫拳圓滿無虧,內中有一點靈機生焉。丹書雲:“一氣既兆質,不能無動靜”,動為陽,靜為陰,是動靜既生於一氣,兩儀因此一氣開根也。動極而靜,靜極而動,劈崩鑽炮,起鑽落翻,精氣神,即於此而寓之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術大俠的幸福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竹並收藏國術大俠的幸福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