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的發力雖然剛猛暴烈,但在練習和應用時都講究“勁到頭發”,也就是通常練武術講的“寸勁”、“爆發力”,但八極拳所發出的是督透之勁,不是抖彈之勁。(.)八極拳發力的全過程可分為前期動作的運動過程(發力的準備過程)和發力過程。


    發力動作的運動過程要放鬆,要達到鬆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節省體力、理順筋脈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動作過程,當動作運行到指定位置時,再突然發力。所以八極拳的發力過程要領總結起來就是。


    發力前的過程要放鬆、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發力。這既是練習時的要求,也是應用時的要領。通過對八極拳勁力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八極拳發力的特點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勁整力猛、暴烈突然。由於八極拳的發力是整體發力,勁力是由人體內向外發出的,且各個部位高度協調,同時發動,充分激發了人體內的潛能,使之瞬間向外爆發出來,形成了八極拳勁力剛猛暴烈的特點。


    在實用時威力奇大,極具殺傷力,即使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招式也極具實效性。二是勁力渾圓、攻防兼備。我們前麵已經講到,八極拳的勁力是以人體為中心向四處輻射發出,其中既有顯現的力,也有隱藏的力,可以說全身無處不藏力。


    有些方麵看似無力,觸之則有力,而且在各個方向都有力存在。對手無論在任何方向實施破解或偷襲,或者從幾個不同方向同時進攻,都會遇到一股強大勁力的反彈,從而起到保護自己,傷害對手的作用。


    三是剛柔相繼、虛實相生。八極拳的勁力看似剛猛,而在蓄勁和勁力運行的過程中又要做到柔順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速到位後突然發力。其過程的柔順和發力的剛猛,充分體現了八極拳勁力剛柔相濟的特點,柔順的過程為發力的剛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提供了充分的保證。這種剛柔相濟的勁力使得八極拳的招式在應用時能夠虛實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實可虛,不發力為虛,發力即為實,不到位為虛,到位後即變為實,因此可使人虛實難辯,真假難分。


    四是以氣促力、簡捷實用。八極拳在發力時都伴以擤氣,以使氣力相合,內外合一。即使是最簡單的招式,也蘊藏著極為巧妙的勁力,且可使內氣直接用於實戰,從而發出督透之勁。此勁後續極強,就向大海的波濤一樣,連綿不斷,一浪高過一浪,直透體內。


    傷及五髒六腑,使人無法抵抗。人在受到打擊以後,外麵沒感到怎麽樣,而內髒卻似翻江倒海般難以忍受,這也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傷”。


    八極拳的發力對整體協調性要求很高,其細膩之處也很多,因此在練習時會遇到一些問題,出現一些錯誤,總結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麵:一是要領不明,二是片麵理解,三是急於發力,四是勁力不合。[.超多好看小說]


    要領不明是指對發力的要領無法正確理解,或者淺嚐輒止,從而產生錯誤的判斷。由於是認識上的錯誤,或者是由於老師的錯誤講授,而形成了學生的錯誤觀念,這種觀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頑固的,別人的忠告是很難聽進去的。


    所以最後練出來的就不是八極拳的勁力了,就象武術界人們常說的“練的是八極拳的架,不是八極拳的勁”。這種情況的解決辦法就是克服自以為是的心態,虛心向有名望的老孔劍請教,如果向連自己老師都非常尊敬的老孔劍請教就更好了。


    請教時要真心誠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訴你,得到有經驗老孔劍的指導後,要細觀察,從中悟出道理來。片麵理解是指對發力的要領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點,不計其餘。致使發力時在某一個側麵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其它方麵則違背了拳意要領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極拳是取八方極遠之意,但有的人在練習發力時隻有一方極遠,還有的每在發力時肢體放過了頭,好像是達到了極遠,但發力力點不明,整體不是爆炸勁,也失去了八極拳的真意。


    急於發力是指雖然知道了正確的要領,但還沒有落實到實際動作中去,在整體還沒有和順的情況下,急於在動作中發出勁力。一般人們都認為八極拳的勁力剛猛,總覺得不發力不足以體現八極拳的特點,從而急於發力,圖一時之快。


    結果導致了勁力僵硬、不合等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礙了正確勁力的形成。雖然勤修苦練,功夫沒少下,但還是事倍功半,進展緩慢,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克服的方法是不要急於發力,要在慢練中仔細體會要領。


    使要領自然地溶於動作中去,然後逐漸嚐試發力,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勁力不合是指發力時達不到六合的要求,整體不協調,也就是老孔劍講的“打的不整”。所謂“整”就是整體發力,也就是合。勁力不合的主要表現一是擤氣與發力不同步。


    二是跺腳與發力脫節;三是缺乏豎頸、頂頂之力;四是後手與前手勁力不等,後手向後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墜勁,身體起伏不定,時高時低等等。


    克服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師一一糾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師兄代勞,習拳者關鍵是要用心領悟,認真改正,才能逐個克服毛病。


    練習八極拳的發力技術,首先要正確掌握要領,而最基本的要領就是八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頂頂拔腰、沉肩墜肘、氣貫丹田”。然後再仔細琢磨八極拳發力的原理及過程,這樣邊理論邊實踐,反複印證,自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從“十字勁”入手。因為“十字勁”是八極拳勁力的主流,同時又包含了其它勁法,因此先把這個勁練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所謂“十字勁”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勁力和後手向後拉的勁力構成了“十字”的一橫。


    而沉肩、墜肘、跺腳、擤氣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墜的勁,同頂頂、豎頸、拔腰形成向上的頂拔勁,構成了“十字”的一豎,因此我們叫它“十字勁”,也叫“十字頂拔勁”。


    三是要選擇能夠充分體現八極拳勁力特點的動作來練習。這些動作主要就是撐錘、迎麵掌和懷抱嬰兒(馬步頂肘),無論是站樁培植內力,還是試勁、放勁都從這幾個動作入手,進行反複練習。每個動作要一招一式地練,力求準確,切記毛草。


    最後由練習數量的積累而達到質的變化。老安羊講:“懷抱嬰兒不打到兩萬下,勁是出不來的”。而撐錘和迎麵掌則應該“沒遍數地練,越多越好,要學到老練到老。”練久了自會體驗到其中奧妙無窮。


    四是要循序漸進。練習時要先打暗勁體會要領在身體各方麵的感覺,待感覺對了以後方可嚐試發一點力,再隨功力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勁力,也就是“用暗勁把明勁逗出來”。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後也切記少放足勁(即十分勁)。


    五是八極拳練的是爆發力,也就是人們說的“寸勁”,他講的是勁到頭發,但發的是督透勁,不是抖彈勁。動作過程要柔順自然,要充分放鬆,但要鬆而不懈,快速到位後,突然發力,發力時“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實又要穩,不能晃動、顫動。


    勁力是拳術的靈魂,隻有把勁力練好,才能為以後的拳術練習打下深厚的基礎,才能把實用技法練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隨時發出整體渾圓力,才能在實戰中發揮巨大威力。


    八極拳的跺腳、擤氣和發力,共同構成了八極拳勁力的三個基本要素,成為八極拳區別於其它拳種的基本特征,失去了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極拳的本質。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個拳術技藝的基礎,是習拳者必須首先掌握的技術。


    它對拳術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極拳的習練者和愛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術不過關,甚至不入門的現象,從而導致雖苦修多年而難以登堂入室的結果。


    八極拳的“跺腳”也稱“跺子”,是構成八極拳獨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極拳勁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跺腳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雙腳跺、單腳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練形式,在練習時有輕、重、緩、急、明、暗的區別。


    跺腳技術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勢,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盤。


    所謂助拳勢。一是通過跺腳技術的練習,使全身勁力協調和順,從而有助於上肢、軀幹等部位的發力,增加打擊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腳產生的山崩地裂的氣勢,可產生威懾敵膽的作用,在心理上給對方施加壓力,使之產生畏懼感,起到先聲奪人之效。


    所謂固根基。是指發力產生的沉墜勁,通過跺腳直透地表,紮向地下,使人腳下生根,下盤穩固,也就是在瞬間迅速增加了腳與地麵的摩擦力。


    所謂增功力。即是經過長期的跺腳練習,可增加下肢的勁力,且可產生透力,武林中練功有蹬踹石滾之法,我們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謂攻下盤。是指跺腳是比較隱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對方之腳,踩中則可碎其腳趾腳骨,踩不中也可占據中門,亂對方之步法,所謂腳踏中門既是此理。同時又可吃住對方下盤,施展三盤連擊的技法,使對方防不勝防,極具實效性。


    練習跺腳技術易犯的錯誤主要有四:一是抬腳過高,二是落腳不實,三是力點不明,四是勁力不合。八極拳的跺腳與其它拳種的震腳不同,特別是與長拳的震腳有很大區別,其技法也非常細膩。


    抬腳過高是由於習練者不求甚解,簡單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產生偏差而造成的,他們總覺得高抬腳才能使上勁。拳諺雲:“八極八極腳不離地。”八極拳的腿法要求高不過膝,步法則要求貼近地麵而行,以保證下盤的穩固。


    落腳不實也就是通常八極孔劍所講的放腳片,聽起來啪啪直響,聲音清脆,雖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於勁力隻停留在地表麵,沒有實用價值。


    正確的跺腳落地後,勁力直透地麵,深入地下,聲音沉悶、渾厚,聽起來聲音是從地下發出的,在室內練習時你會感到地麵、牆壁都在顫動。


    力點不明主要是指腳趾、腳掌、腳跟、腳掌外側等部位用力不清,或產生錯誤的局部用力,從而造成腳跟、踝等部位損傷,影響練功效果及對正確方法的掌握。在練習跺腳時,應根據不同的動作需求和用途,而使著力點有所變化。


    但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證十趾抓地,決不允許腳跟先著地。勁力不合是產生各種錯誤的根源,主要表現是單純為了跺腳而跺腳,形成腿腳用力與整體勁力、擤氣不協調,致使內氣不能下貫,勁力無法下沉。


    有的人為了增加跺腳的勁力,身體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勁打散了。練習跺腳不得要領,即影響整體拳技水平的提高,還會造成損傷,輕者容易使足部受傷,嚴重者會震動大腦,引發腦血管病變。


    首先要選擇適宜的練習場地。跺腳的練習最好選擇在土質地麵上進行,水泥地太硬易受傷,地板有彈性不易產生透勁、實勁,地毯太軟總有使不上勁的感覺,久之也會影響技術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循序漸進,由輕漸重,以輕為主。


    輕跺腳也就是所說的用暗勁,特別是初學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發力,要通過多練暗勁,使勁力和順,周身協調,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再嚐試發力,也就是老安羊所說的“用暗勁把明勁逗出來”。即使已經具有一定功力以後,也要少打明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術大俠的幸福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竹並收藏國術大俠的幸福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