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羊很懂得啥叫狗腿子,對於一個十八年都是孤兒的家夥來說呢,有些時候是沒有節操這種奇怪的東西的,尤其是關乎著自己的戰鬥力的時候。[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安羊一點不介意的,就是非常熱情的給應龍倒滿了茶,態度特別的好。
畢竟是有求於人嘛,這可是基本的職業素質,要是連這個都沒有,不如死了吧。
應龍對待安羊,也是很不錯的,沒有隱瞞,知道的就都說了出來。
待練出渾圓氣後,真氣充滿全身,此時腰也由真氣外推而立起來了。腰鬆下來後,再逐步放鬆胯、膝、腳。這種逐級向下放鬆的換力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反複進行多次,但每一次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這樣經過多輪的艱苦練習逐漸把力換到腳底而使全身處於放鬆狀態。
意念轉移法:就是利用意念、體位將氣血向下適度引導,逐步做到下實上虛、下熱上涼。例如站樁可以先站下沉樁,下沉樁的掌式是向下的,同時掌的外延向外撐,與腰、胯形成一個圓,產生向四周的撐裹力,實際是把“逆勁”向下引導,使氣血下行。
把這種撐裹力逐漸向下,由胯轉移到膝再逐漸轉移到腳。同時要坐胯,尾閭下垂、逐步降低樁架和走轉的架子,在走轉時以足引領全身。這裏要注意一個問題,即意念的向下引導要視自己的元氣充足情況逐漸向下,操之過急會出現陽氣下泄而拉肚子。
意念外放法:就是站樁時意念不放在自身,而放在無限遠的地方,全身的汗毛孔都放鬆,感受空氣通過汗毛孔進出,自己逐漸和大自然融於一體,用這種方法可以逐漸進入較高級的體唿吸法。但個人認為,這種練法最好和前兩種練法結合使用。
身體逐步放鬆下來後,還要考慮發力時如何能使自己瞬間緊起來。如果在放鬆練習的過程中,沒有轉到丹田練習而一直采用自然唿吸,發力時就不是丹田一緊而發力,而是全身瞬間一緊發力。要在瞬間使全身同步緊起來,發力過後又鬆下來。
除了意念的使用和必要的發力練習外,還和唿吸的練習有關。這種發力叫渾圓力,要練成渾圓力,首先要練成渾圓氣。所謂渾圓氣就是通過站樁和行步練習使真氣充滿全身,在意念上形成一個從上到下的充滿全身的氣球,由於真氣的充盈。
在使用意念時全身有微微的向外的撐裹力,逐漸做到意念瞬間外放唿吸瞬間吐氣時全身一緊,意念放鬆時全身放鬆,進而練出鬆緊力。在進行發力練習時不要每次使盡全力發力,重點是練習瞬間的鬆緊,要學會養氣。
如果通過上述練習能逐漸進入體唿吸狀態,吸氣時全身汗毛孔張開,“氣”從宇宙通過汗毛孔進入全身,唿氣時通過汗毛孔把病氣排到無限遠處。而發力時汗毛孔瞬間閉合,使全身瞬間緊起來,就更能達到鬆緊發力的目。[.超多好看小說]
覺得這些在練習中沒有注意分散難點,在初始階段要求過高,因而感覺難度大。應該根據自己所練八卦掌門派的技擊特點。
分析分解出若幹能力要求,將這些能力要求分解到若幹階段,每一階段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不要貪,循序漸進的練習,就不會感覺那麽難了。
走轉的初級階段,以練習鬆沉勁為主,同時形成正確的動作規範,避免日後由於動作的不規範而要重新糾正,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初練走轉,應先從練習平落開始。
開始學習走轉時“以前腳帶動全身運動,前腳緊貼地麵,如在水中行船破浪前行,腳麵微繃,前腳落地時不要重心立即前移,落踏實後使用“跪腿”即胯向內裹擰膝蓋似跪未跪意念直達湧泉穴,這樣可以逐漸做到氣貫腳底。
重心前移的同時帶動後腳提起。”後腳平起盡力去做,但不一定要求很高。當有了初步“趟泥”的感覺後,“意念放在後腳,起步時後腳推動全身前行,前腳仍保持趟泥步。上半身保持放鬆,虛靈頂勁”。直至逐漸形成“趟泥步”的形。
這樣練的另一個原因是意念始終在腳上,引導氣血下行,逐漸做到下實上虛。為什麽要平落?兩個原因,一是這樣練會逐漸形成所有運動皆從腳下開始,進而形成上下一體的整勁,發力厚重沉穩。二是八卦掌高級發力是“沾衣發力”。
即手觸到對方才用寸勁發力,在接觸對方瞬間,腳底要使用“搓步”刹車,以使上身由於慣性,把力全部作用於對方,同時自己避免“出尖”。
在重點練習腳下的同時要注意坐胯,尾閭下垂前卷,提肛固本。為什麽要坐胯?隻有坐胯才能氣沉丹田,與提肛結合才能固守元氣。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在八卦掌走轉中它還有特殊意義。
八卦掌在走轉中身體呈螺旋狀,這就要求從後腳跟開始到前手掌小指尖,從後腳跟開始到後腦勺,每一骨節逐漸擰轉。胯是連接軀體與下肢的極重要關節,所以要擰胯,即腳對著旋轉園的切線方向,頭麵向圓心(後腦背離圓心)。
而胯至少要擰至與切線成45度。要想擰胯,首先要坐胯,胯坐不下去是擰不了胯的。因此在初級階段擰身也不要強調一步到位,重點練習把胯坐下去,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坐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練習轉八卦最大難點是八卦掌的勁力是擰勁。
鑽勁,是一種“逆勁”,要想“逆中求順”,首先要逐步做到“腹實胸空肩鬆”,這也是為什麽初級階段要把練習鬆沉勁放在重要地位的原因。而坐胯是保證氣不上逆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日後練習平托掌等向上的掌式時,隻要胯不起來。
氣就不會上浮。因此練習八卦掌一定要把對胯的練習和使用放在重要地位,而練習坐胯是第一步。與坐胯對應的是頭部要“虛領頂勁”,以形成一對爭力。這裏的頂勁並不是單純的向上,而是旋轉的向上,它是百會的向上引領和後腦的背離圓心離心傾向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上述練習有了一定基礎後,且通過站樁熟練的掌握逆腹式唿吸後,可以考慮在走轉中加上逆腹式唿吸,同時逐步放慢轉圈的速度,意念由腳轉移到丹田,以丹田帶動全身走轉。這一階段重點是練丹田,抱守元氣,並將丹田與運動初步結合起來。
同時進一步放鬆全身。逐漸的將唿吸、意念和運動協調起來,練出丹田氣。唿吸要輕進緩出,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協調唿吸,可以先不考慮唿吸,隻定守丹田。在練習丹田的過程中,先不要加掌式,或使用裏立樁(下沉樁),以利於鬆沉,減少難度,突出重點。
待丹田氣有了一定基礎後,可以考慮練習平起平落的懸吸步。由於丹田所在位置恰是腰胯所在,因此用丹田氣帶動腰胯進而帶動大腿、膝、小腿、腳踝、足是基本的指導思想。
如何帶動?“傳統理論認為太極“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丹田氣在靜止時是一團真氣,在運動時則可以分為陰陽兩部分。體現在行步訓練上就是在意念上把丹田(小腹)分為左右兩部分,如果此時你左腳在內,右腳在外,則你用丹田氣使左胯、左腿、左腳為軸。
右丹田帶動右胯進而上提帶動右腿,右腿又帶動右腳平起,同時右胯向內裹,帶動右腳扣步平落。同樣下一步當重心由左腳轉移到右腳過程中,此時轉動軸是右胯、右腿、右腳,左丹田帶動左胯進而帶動左腿、左腳直行(圈很小時也可內擺)平起平落。
這樣交替循環左右丹田帶動左右胯進而帶動左右腳平起平落。由於腰胯是身法的核心,因此此種練法將內力練習、步法練習和身法練習集於一身,充分體現了程派八卦掌的特點。”在練習懸吸步時要盡可能放慢走轉速度,同時注意摸索左右腳交替時重心變化的規律。
為什麽要練習平起平落的懸吸步?我個人體悟,平起,是為了使腳後的筋抻緊,與前手掌外沿、後腦分別形成二爭力,逐漸練出擰鑽的整勁,進而達到內、外三合的境界。不管哪種門派的技擊方法,上乘的技擊方法都是能控製對方的技擊方法。
而控製對方的重心是控製對方的重要手段。練習懸吸步,就是首先學會掌握自己的重心,才能談到控製對方的重心。八卦掌走轉中暗藏了72暗腳,練習懸吸步是獲得使用這些暗腳的必要能力。懸吸步的練習過程既是使用丹田的過程。
也是練習丹田氣的過程,它可以使丹田氣鼓蕩起來,有利於固本培元。以丹田帶動全身走轉和以足帶領全身走轉兩種練習行步的方法可以交替使用,目的都是向下換力,練出鬆沉勁,但不是簡單的重複練習,例如再使用以足帶領全身走轉時就可以要求平起平落。
是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
在鬆沉勁有了一定基礎後,可以考慮學習換式。在學習行樁時貫徹由易到難的原則,先練習向下的掌式,如下沉樁、下立樁、雙抱掌等,再練習向上的掌式,如平托掌、雙撞掌等。在練習老八掌時,重點練好母掌單換掌。
在練習掌式中,堅持用丹田帶動腰胯進而帶動全身換式,先練定步換式,再練動步換式。在練習過程中,老八掌中其他式子都含有單換掌式,因此著重摸清單換掌的變式規律。例如左右腳虛實的變化,開合的變化。
如在做腋底藏花時是以支撐腿為軸,丹田帶動非支撐腿一側身體如卷蓆筒一樣繞軸逐漸卷緊,而做青龍探爪時則是相反繞軸打開蓆筒。在換式練習中初級階段仍強調要鬆沉,換式要慢如同打太極一樣。要摸索一開一合與一唿一吸的配合但要以舒適為度。
在基本熟悉換式的動作要求並基本達到鬆沉要求後,要逐漸體會走轉中各處爭力的要求,例如“頂頭懸”與尾閭形成的爭力,命門與尾閭形成爭力,前手食指勾印堂掌根與後腦形成的爭力,後手推轉與丹田、與命門的爭力,後腳跟與後腦勺形成的爭力。
後腳跟與前手掌前沿的爭力等等。對這些爭力的體會會在練習的不同階段出現,一個階段重點體會一對爭力。通過對爭力的體會逐漸將身上的骨節和筋拉開,逐漸形成擰、鑽的整勁,這也是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過程。
練是為了用,在工夫初步上身後,要考慮進行蓄力發力訓練。先練定步,後練動步。先練徒手空打,有一定基礎後可以練習抖杆、行杆、推杆的練習。在進行蓄力發力練習時,要注意意念、動作、唿吸的協調與節奏,體現內外三合的要求。
說到發力練習,我說說我為什麽很重視唿吸方法,因為科學的唿吸方式對於發力的質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和大成拳老師的關門弟子霍金萊是好朋友,有一次和霍金萊討論大成拳的“試聲”與唿吸的關係,引起了對唿吸與發力關係的興趣。
蔣師爺除了向先師學習了程派八卦掌之外,還向學習了“武當劍法”和“離卦八卦掌”。雖然蔣師爺隻向徒弟們傳授了程派八卦掌,但在傳授過程中還是體現了武當劍法的許多技擊思想。因此試著練習“武當劍譜”中的一套內功練習方法中的“蛤蟆氣”。
“蛤蟆氣”的唿吸方法在學術上稱為胸腹式唿吸,是後天唿吸中肺活量最大的一種唿吸方法。我根據鬆緊發力的原理即在觸敵瞬間要設法使丹田緊起來的原理,將蛤蟆氣的唿吸方法做了改進進行練習。一次練習後做蓄力發力練習,無意中竟然打出了“寸勁發力”。
應龍談到此處,就是停滯,對著安羊哈哈一笑,起身瀟灑離開,沒有半句廢話。可其中的真意,安羊已經是明悟在心了,可以說應龍才是真正的武道傳承的老師。
一個人情,也是就此欠下來。(未完待續。)
畢竟是有求於人嘛,這可是基本的職業素質,要是連這個都沒有,不如死了吧。
應龍對待安羊,也是很不錯的,沒有隱瞞,知道的就都說了出來。
待練出渾圓氣後,真氣充滿全身,此時腰也由真氣外推而立起來了。腰鬆下來後,再逐步放鬆胯、膝、腳。這種逐級向下放鬆的換力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反複進行多次,但每一次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這樣經過多輪的艱苦練習逐漸把力換到腳底而使全身處於放鬆狀態。
意念轉移法:就是利用意念、體位將氣血向下適度引導,逐步做到下實上虛、下熱上涼。例如站樁可以先站下沉樁,下沉樁的掌式是向下的,同時掌的外延向外撐,與腰、胯形成一個圓,產生向四周的撐裹力,實際是把“逆勁”向下引導,使氣血下行。
把這種撐裹力逐漸向下,由胯轉移到膝再逐漸轉移到腳。同時要坐胯,尾閭下垂、逐步降低樁架和走轉的架子,在走轉時以足引領全身。這裏要注意一個問題,即意念的向下引導要視自己的元氣充足情況逐漸向下,操之過急會出現陽氣下泄而拉肚子。
意念外放法:就是站樁時意念不放在自身,而放在無限遠的地方,全身的汗毛孔都放鬆,感受空氣通過汗毛孔進出,自己逐漸和大自然融於一體,用這種方法可以逐漸進入較高級的體唿吸法。但個人認為,這種練法最好和前兩種練法結合使用。
身體逐步放鬆下來後,還要考慮發力時如何能使自己瞬間緊起來。如果在放鬆練習的過程中,沒有轉到丹田練習而一直采用自然唿吸,發力時就不是丹田一緊而發力,而是全身瞬間一緊發力。要在瞬間使全身同步緊起來,發力過後又鬆下來。
除了意念的使用和必要的發力練習外,還和唿吸的練習有關。這種發力叫渾圓力,要練成渾圓力,首先要練成渾圓氣。所謂渾圓氣就是通過站樁和行步練習使真氣充滿全身,在意念上形成一個從上到下的充滿全身的氣球,由於真氣的充盈。
在使用意念時全身有微微的向外的撐裹力,逐漸做到意念瞬間外放唿吸瞬間吐氣時全身一緊,意念放鬆時全身放鬆,進而練出鬆緊力。在進行發力練習時不要每次使盡全力發力,重點是練習瞬間的鬆緊,要學會養氣。
如果通過上述練習能逐漸進入體唿吸狀態,吸氣時全身汗毛孔張開,“氣”從宇宙通過汗毛孔進入全身,唿氣時通過汗毛孔把病氣排到無限遠處。而發力時汗毛孔瞬間閉合,使全身瞬間緊起來,就更能達到鬆緊發力的目。[.超多好看小說]
覺得這些在練習中沒有注意分散難點,在初始階段要求過高,因而感覺難度大。應該根據自己所練八卦掌門派的技擊特點。
分析分解出若幹能力要求,將這些能力要求分解到若幹階段,每一階段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不要貪,循序漸進的練習,就不會感覺那麽難了。
走轉的初級階段,以練習鬆沉勁為主,同時形成正確的動作規範,避免日後由於動作的不規範而要重新糾正,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初練走轉,應先從練習平落開始。
開始學習走轉時“以前腳帶動全身運動,前腳緊貼地麵,如在水中行船破浪前行,腳麵微繃,前腳落地時不要重心立即前移,落踏實後使用“跪腿”即胯向內裹擰膝蓋似跪未跪意念直達湧泉穴,這樣可以逐漸做到氣貫腳底。
重心前移的同時帶動後腳提起。”後腳平起盡力去做,但不一定要求很高。當有了初步“趟泥”的感覺後,“意念放在後腳,起步時後腳推動全身前行,前腳仍保持趟泥步。上半身保持放鬆,虛靈頂勁”。直至逐漸形成“趟泥步”的形。
這樣練的另一個原因是意念始終在腳上,引導氣血下行,逐漸做到下實上虛。為什麽要平落?兩個原因,一是這樣練會逐漸形成所有運動皆從腳下開始,進而形成上下一體的整勁,發力厚重沉穩。二是八卦掌高級發力是“沾衣發力”。
即手觸到對方才用寸勁發力,在接觸對方瞬間,腳底要使用“搓步”刹車,以使上身由於慣性,把力全部作用於對方,同時自己避免“出尖”。
在重點練習腳下的同時要注意坐胯,尾閭下垂前卷,提肛固本。為什麽要坐胯?隻有坐胯才能氣沉丹田,與提肛結合才能固守元氣。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在八卦掌走轉中它還有特殊意義。
八卦掌在走轉中身體呈螺旋狀,這就要求從後腳跟開始到前手掌小指尖,從後腳跟開始到後腦勺,每一骨節逐漸擰轉。胯是連接軀體與下肢的極重要關節,所以要擰胯,即腳對著旋轉園的切線方向,頭麵向圓心(後腦背離圓心)。
而胯至少要擰至與切線成45度。要想擰胯,首先要坐胯,胯坐不下去是擰不了胯的。因此在初級階段擰身也不要強調一步到位,重點練習把胯坐下去,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坐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練習轉八卦最大難點是八卦掌的勁力是擰勁。
鑽勁,是一種“逆勁”,要想“逆中求順”,首先要逐步做到“腹實胸空肩鬆”,這也是為什麽初級階段要把練習鬆沉勁放在重要地位的原因。而坐胯是保證氣不上逆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日後練習平托掌等向上的掌式時,隻要胯不起來。
氣就不會上浮。因此練習八卦掌一定要把對胯的練習和使用放在重要地位,而練習坐胯是第一步。與坐胯對應的是頭部要“虛領頂勁”,以形成一對爭力。這裏的頂勁並不是單純的向上,而是旋轉的向上,它是百會的向上引領和後腦的背離圓心離心傾向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上述練習有了一定基礎後,且通過站樁熟練的掌握逆腹式唿吸後,可以考慮在走轉中加上逆腹式唿吸,同時逐步放慢轉圈的速度,意念由腳轉移到丹田,以丹田帶動全身走轉。這一階段重點是練丹田,抱守元氣,並將丹田與運動初步結合起來。
同時進一步放鬆全身。逐漸的將唿吸、意念和運動協調起來,練出丹田氣。唿吸要輕進緩出,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協調唿吸,可以先不考慮唿吸,隻定守丹田。在練習丹田的過程中,先不要加掌式,或使用裏立樁(下沉樁),以利於鬆沉,減少難度,突出重點。
待丹田氣有了一定基礎後,可以考慮練習平起平落的懸吸步。由於丹田所在位置恰是腰胯所在,因此用丹田氣帶動腰胯進而帶動大腿、膝、小腿、腳踝、足是基本的指導思想。
如何帶動?“傳統理論認為太極“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丹田氣在靜止時是一團真氣,在運動時則可以分為陰陽兩部分。體現在行步訓練上就是在意念上把丹田(小腹)分為左右兩部分,如果此時你左腳在內,右腳在外,則你用丹田氣使左胯、左腿、左腳為軸。
右丹田帶動右胯進而上提帶動右腿,右腿又帶動右腳平起,同時右胯向內裹,帶動右腳扣步平落。同樣下一步當重心由左腳轉移到右腳過程中,此時轉動軸是右胯、右腿、右腳,左丹田帶動左胯進而帶動左腿、左腳直行(圈很小時也可內擺)平起平落。
這樣交替循環左右丹田帶動左右胯進而帶動左右腳平起平落。由於腰胯是身法的核心,因此此種練法將內力練習、步法練習和身法練習集於一身,充分體現了程派八卦掌的特點。”在練習懸吸步時要盡可能放慢走轉速度,同時注意摸索左右腳交替時重心變化的規律。
為什麽要練習平起平落的懸吸步?我個人體悟,平起,是為了使腳後的筋抻緊,與前手掌外沿、後腦分別形成二爭力,逐漸練出擰鑽的整勁,進而達到內、外三合的境界。不管哪種門派的技擊方法,上乘的技擊方法都是能控製對方的技擊方法。
而控製對方的重心是控製對方的重要手段。練習懸吸步,就是首先學會掌握自己的重心,才能談到控製對方的重心。八卦掌走轉中暗藏了72暗腳,練習懸吸步是獲得使用這些暗腳的必要能力。懸吸步的練習過程既是使用丹田的過程。
也是練習丹田氣的過程,它可以使丹田氣鼓蕩起來,有利於固本培元。以丹田帶動全身走轉和以足帶領全身走轉兩種練習行步的方法可以交替使用,目的都是向下換力,練出鬆沉勁,但不是簡單的重複練習,例如再使用以足帶領全身走轉時就可以要求平起平落。
是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
在鬆沉勁有了一定基礎後,可以考慮學習換式。在學習行樁時貫徹由易到難的原則,先練習向下的掌式,如下沉樁、下立樁、雙抱掌等,再練習向上的掌式,如平托掌、雙撞掌等。在練習老八掌時,重點練好母掌單換掌。
在練習掌式中,堅持用丹田帶動腰胯進而帶動全身換式,先練定步換式,再練動步換式。在練習過程中,老八掌中其他式子都含有單換掌式,因此著重摸清單換掌的變式規律。例如左右腳虛實的變化,開合的變化。
如在做腋底藏花時是以支撐腿為軸,丹田帶動非支撐腿一側身體如卷蓆筒一樣繞軸逐漸卷緊,而做青龍探爪時則是相反繞軸打開蓆筒。在換式練習中初級階段仍強調要鬆沉,換式要慢如同打太極一樣。要摸索一開一合與一唿一吸的配合但要以舒適為度。
在基本熟悉換式的動作要求並基本達到鬆沉要求後,要逐漸體會走轉中各處爭力的要求,例如“頂頭懸”與尾閭形成的爭力,命門與尾閭形成爭力,前手食指勾印堂掌根與後腦形成的爭力,後手推轉與丹田、與命門的爭力,後腳跟與後腦勺形成的爭力。
後腳跟與前手掌前沿的爭力等等。對這些爭力的體會會在練習的不同階段出現,一個階段重點體會一對爭力。通過對爭力的體會逐漸將身上的骨節和筋拉開,逐漸形成擰、鑽的整勁,這也是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過程。
練是為了用,在工夫初步上身後,要考慮進行蓄力發力訓練。先練定步,後練動步。先練徒手空打,有一定基礎後可以練習抖杆、行杆、推杆的練習。在進行蓄力發力練習時,要注意意念、動作、唿吸的協調與節奏,體現內外三合的要求。
說到發力練習,我說說我為什麽很重視唿吸方法,因為科學的唿吸方式對於發力的質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和大成拳老師的關門弟子霍金萊是好朋友,有一次和霍金萊討論大成拳的“試聲”與唿吸的關係,引起了對唿吸與發力關係的興趣。
蔣師爺除了向先師學習了程派八卦掌之外,還向學習了“武當劍法”和“離卦八卦掌”。雖然蔣師爺隻向徒弟們傳授了程派八卦掌,但在傳授過程中還是體現了武當劍法的許多技擊思想。因此試著練習“武當劍譜”中的一套內功練習方法中的“蛤蟆氣”。
“蛤蟆氣”的唿吸方法在學術上稱為胸腹式唿吸,是後天唿吸中肺活量最大的一種唿吸方法。我根據鬆緊發力的原理即在觸敵瞬間要設法使丹田緊起來的原理,將蛤蟆氣的唿吸方法做了改進進行練習。一次練習後做蓄力發力練習,無意中竟然打出了“寸勁發力”。
應龍談到此處,就是停滯,對著安羊哈哈一笑,起身瀟灑離開,沒有半句廢話。可其中的真意,安羊已經是明悟在心了,可以說應龍才是真正的武道傳承的老師。
一個人情,也是就此欠下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