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漸脫離累贅;我的捆綁好像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
-------------------------------------------------------------------------------------------------------------------------------------------------------------------
221、
小霞結婚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張寅那裏,傳遞信息的正是小芳。一連幾天,張寅心裏很是鬱悶,他每天除了上課,就是泡在學校的圖書館裏,埋頭故紙堆裏,他迷戀於尼采、柏格森、洛根丁。又迷上了現代主義詩歌。他在日記中寫道:“愛撫那些受創傷的心靈。”“詩是唯一能撫慰我的女神,帶給我真善美。”
星期五下午,張寅又在圖書館埋頭讀書,不知不覺,心裏有想起小霞美麗的倩影,他拿起筆在草紙上寫道:
“已不知什麽時間
好像從不曾見麵
但我記得你的消失
並成了永久的記憶呈現
渴念不斷儲存著痛苦
痛苦又釀出些許的甘甜
甘甜又遇上惆悵的刀子
把你的美麗切成碎片......”
“喂,大詩人,又感慨呀!”不知什麽時候,張妙華悄悄來到張寅的身旁。張寅抬起頭來,隻見她身穿白色藍邊連衣裙,一頭齊脖短顯得她格外精神,一張白白淨淨的笑臉,是那樣甜,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會說話。張妙華低低的笑著坐在張寅的對麵,歪著頭看著張寅,張寅仍是一臉憂鬱,他說:
“我喜歡寫詩,詩是我目前所找到的唯一的表達工具。”張妙華說:“感謝上蒼給了你這樣的天賦。”張寅接著說:
“因為它是如此方便,在是的國度裏,我是無所不能的神,使我在詩與詩之外的繁雜世界之間取得了一個平衡,使我暫時忘記在現實裏我是多麽怯弱和無能。”
張妙華說:“張寅,咱們明天去文瀛湖玩吧,很多同學都去了。”
“好呀,我也正想去散散心呢。”張寅說。
文瀛湖距離師院約3公裏路程在水泊寺村北麵。 張寅看看張妙華說:“你知道水泊寺粗暴的來曆嗎?”
“不知道,什麽來曆呀?”張妙華問。
張寅說:“ 水泊寺村的誕生是緣於水的,而它這個水就是文瀛湖。”他邊說邊走到書架上翻出一本“大同縣誌”讓張妙華看,張妙華湊過頭來,順著張寅的指點小聲讀著:“文鶯湖俗名小東海,在東郭十裏之間,波澄一鏡,濱簇千家。采掠諸峰嶙峋環列,競秀爭奇,如睹十洲三島。古刹橫雲林端,隱見海旁蜃氣象,樓台仿佛似之。扁舟航處,文浪粼粼,歐波上下。想北魏建都時,更不知如何潤色也。”
張寅說:“文瀛湖曆史悠久,景象萬千,湖麵遼闊。清朝師文的文瀛湖圖,更加形象的描繪出湖麵與地形的關係及周邊的村莊,清楚地標出了水泊寺村的地理位置。”
張寅接著說:“水泊寺村在清朝前叫水泊村,那時隻有幾戶人家住在水泊寺的老村(大廟周圍)。村子的周圍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泊(水塘),一些外鄉人為了好記,就把靠近湖邊有著大大小小水泊特征的村莊叫做水泊村。在以後的歲月裏,文瀛湖的湖麵漸縮,村子周圍出現了大片的濕草地。外鄉的劉姓、呂姓、何姓等戶逐步遷至水泊村來開墾購買的土地,使水泊村成為城東一大村莊。又由於土地肥沃利於澆灌,因此村民的收成也較好。再後人們為了有更好的收成,就集資蓋上了大廟等五座廟宇,祈求上天保佑,全村日日平平安安、月月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大廟建成後每年的三月三日為水泊村的廟會,由於村子大又富裕來賣物品的商販很多,四鄉五鄰的人也都願意來逛水泊村廟會。人們到水泊村逛廟會說成去水泊寺,再後來人們就幹脆把水泊村叫做水泊寺了。”
張妙華說:“還有這麽多故事呀,我更想去了。”
星期六,吃過早飯,張妙華和張寅一起去文瀛湖。
從學院東門出來,沿著學院路一直向北走,大約走兩公裏就到了水泊寺村,張寅和張妙華在村裏的小賣部買了一些零食冷飲瓜果等,他們穿過村子,到村子北麵,有一片很大的樹林子,樹林裏大都是手臂粗小樹,偶爾也有幾棵一抱粗的大樹,樹的品種以刺槐和白楊為主,偶爾也能看見幾棵瓜果樹,核桃、大棗、杏樹、桃樹等。
樹林是鳥的家鄉,這裏的鳥類眾多,百鳥齊鳴,宛若唱歌。一對對青年情侶在樹林裏徜徉,也有一群群青年學生在這裏聚會,他們飲酒彈琴嬉笑玩樂。有人在一顆大樹上掛了一個招牌,上麵用紅漆寫著“快活林”三個字,這三個字在太陽照耀下格外顯眼,引人止步注目。張寅看到這三個字,對張妙華說:“這裏還真是一片快活林呢!”
這片樹林裏有商店、旅館、飯店一應俱全,無論什麽,都以快活二字冠名。“快活商店”、“快活飯店”、“快活旅店”等。張寅和張妙華在“快活商店”買了遊泳衣,找了個僻靜處把遊泳衣換上。換衣服時他們互相給對方放哨。張妙華詩歌很調皮的女生,她換衣服時喊了聲“張寅!聽我說。”張寅不由得迴頭一看,問:“什麽呀?”張妙華說:“我想說你別偷看我,你怎麽偷看我了!”
他們換上泳衣,走出樹林,北麵就是水泊寺水庫。湖水平靜如鏡,一望無際。張寅和張妙華從水位很淺的地方下去。張寅一下撲到水裏,向水深處遊去,有了一圈有迴到張妙華身邊,張妙華說:“張寅,你教我遊泳吧。”
“來吧,”張寅說著,一邊讓張妙華趴下,自己有用手臂托起她的腰部,告訴她遊泳要領:大拇指自然交錯,四指自然閉攏,兩食指前段緊挨,兩手心輕微靠攏,使手掌成一個弓型。
張寅讓張妙華的手伸直,兩腳漂著,然後劃水,兩手掌的手背靠攏,使手心向外,然後手腕向外彎,同時肩膀帶動手臂向外劃水,開始,張妙華的手腳在水中亂揮亂蹬,後來慢慢地找到一些感覺了。張寅不停地對她說:“手掌向下劃水,向身後推水,兩手掌向身體中線靠攏,手掌帶動手臂一起靠攏,一起向前伸。”
--------------------------------------------------------------------------------------------------------------------------------------------------------------
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漸脫離累贅;我的捆綁好像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
-------------------------------------------------------------------------------------------------------------------------------------------------------------------
221、
小霞結婚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張寅那裏,傳遞信息的正是小芳。一連幾天,張寅心裏很是鬱悶,他每天除了上課,就是泡在學校的圖書館裏,埋頭故紙堆裏,他迷戀於尼采、柏格森、洛根丁。又迷上了現代主義詩歌。他在日記中寫道:“愛撫那些受創傷的心靈。”“詩是唯一能撫慰我的女神,帶給我真善美。”
星期五下午,張寅又在圖書館埋頭讀書,不知不覺,心裏有想起小霞美麗的倩影,他拿起筆在草紙上寫道:
“已不知什麽時間
好像從不曾見麵
但我記得你的消失
並成了永久的記憶呈現
渴念不斷儲存著痛苦
痛苦又釀出些許的甘甜
甘甜又遇上惆悵的刀子
把你的美麗切成碎片......”
“喂,大詩人,又感慨呀!”不知什麽時候,張妙華悄悄來到張寅的身旁。張寅抬起頭來,隻見她身穿白色藍邊連衣裙,一頭齊脖短顯得她格外精神,一張白白淨淨的笑臉,是那樣甜,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會說話。張妙華低低的笑著坐在張寅的對麵,歪著頭看著張寅,張寅仍是一臉憂鬱,他說:
“我喜歡寫詩,詩是我目前所找到的唯一的表達工具。”張妙華說:“感謝上蒼給了你這樣的天賦。”張寅接著說:
“因為它是如此方便,在是的國度裏,我是無所不能的神,使我在詩與詩之外的繁雜世界之間取得了一個平衡,使我暫時忘記在現實裏我是多麽怯弱和無能。”
張妙華說:“張寅,咱們明天去文瀛湖玩吧,很多同學都去了。”
“好呀,我也正想去散散心呢。”張寅說。
文瀛湖距離師院約3公裏路程在水泊寺村北麵。 張寅看看張妙華說:“你知道水泊寺粗暴的來曆嗎?”
“不知道,什麽來曆呀?”張妙華問。
張寅說:“ 水泊寺村的誕生是緣於水的,而它這個水就是文瀛湖。”他邊說邊走到書架上翻出一本“大同縣誌”讓張妙華看,張妙華湊過頭來,順著張寅的指點小聲讀著:“文鶯湖俗名小東海,在東郭十裏之間,波澄一鏡,濱簇千家。采掠諸峰嶙峋環列,競秀爭奇,如睹十洲三島。古刹橫雲林端,隱見海旁蜃氣象,樓台仿佛似之。扁舟航處,文浪粼粼,歐波上下。想北魏建都時,更不知如何潤色也。”
張寅說:“文瀛湖曆史悠久,景象萬千,湖麵遼闊。清朝師文的文瀛湖圖,更加形象的描繪出湖麵與地形的關係及周邊的村莊,清楚地標出了水泊寺村的地理位置。”
張寅接著說:“水泊寺村在清朝前叫水泊村,那時隻有幾戶人家住在水泊寺的老村(大廟周圍)。村子的周圍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泊(水塘),一些外鄉人為了好記,就把靠近湖邊有著大大小小水泊特征的村莊叫做水泊村。在以後的歲月裏,文瀛湖的湖麵漸縮,村子周圍出現了大片的濕草地。外鄉的劉姓、呂姓、何姓等戶逐步遷至水泊村來開墾購買的土地,使水泊村成為城東一大村莊。又由於土地肥沃利於澆灌,因此村民的收成也較好。再後人們為了有更好的收成,就集資蓋上了大廟等五座廟宇,祈求上天保佑,全村日日平平安安、月月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大廟建成後每年的三月三日為水泊村的廟會,由於村子大又富裕來賣物品的商販很多,四鄉五鄰的人也都願意來逛水泊村廟會。人們到水泊村逛廟會說成去水泊寺,再後來人們就幹脆把水泊村叫做水泊寺了。”
張妙華說:“還有這麽多故事呀,我更想去了。”
星期六,吃過早飯,張妙華和張寅一起去文瀛湖。
從學院東門出來,沿著學院路一直向北走,大約走兩公裏就到了水泊寺村,張寅和張妙華在村裏的小賣部買了一些零食冷飲瓜果等,他們穿過村子,到村子北麵,有一片很大的樹林子,樹林裏大都是手臂粗小樹,偶爾也有幾棵一抱粗的大樹,樹的品種以刺槐和白楊為主,偶爾也能看見幾棵瓜果樹,核桃、大棗、杏樹、桃樹等。
樹林是鳥的家鄉,這裏的鳥類眾多,百鳥齊鳴,宛若唱歌。一對對青年情侶在樹林裏徜徉,也有一群群青年學生在這裏聚會,他們飲酒彈琴嬉笑玩樂。有人在一顆大樹上掛了一個招牌,上麵用紅漆寫著“快活林”三個字,這三個字在太陽照耀下格外顯眼,引人止步注目。張寅看到這三個字,對張妙華說:“這裏還真是一片快活林呢!”
這片樹林裏有商店、旅館、飯店一應俱全,無論什麽,都以快活二字冠名。“快活商店”、“快活飯店”、“快活旅店”等。張寅和張妙華在“快活商店”買了遊泳衣,找了個僻靜處把遊泳衣換上。換衣服時他們互相給對方放哨。張妙華詩歌很調皮的女生,她換衣服時喊了聲“張寅!聽我說。”張寅不由得迴頭一看,問:“什麽呀?”張妙華說:“我想說你別偷看我,你怎麽偷看我了!”
他們換上泳衣,走出樹林,北麵就是水泊寺水庫。湖水平靜如鏡,一望無際。張寅和張妙華從水位很淺的地方下去。張寅一下撲到水裏,向水深處遊去,有了一圈有迴到張妙華身邊,張妙華說:“張寅,你教我遊泳吧。”
“來吧,”張寅說著,一邊讓張妙華趴下,自己有用手臂托起她的腰部,告訴她遊泳要領:大拇指自然交錯,四指自然閉攏,兩食指前段緊挨,兩手心輕微靠攏,使手掌成一個弓型。
張寅讓張妙華的手伸直,兩腳漂著,然後劃水,兩手掌的手背靠攏,使手心向外,然後手腕向外彎,同時肩膀帶動手臂向外劃水,開始,張妙華的手腳在水中亂揮亂蹬,後來慢慢地找到一些感覺了。張寅不停地對她說:“手掌向下劃水,向身後推水,兩手掌向身體中線靠攏,手掌帶動手臂一起靠攏,一起向前伸。”
--------------------------------------------------------------------------------------------------------------------------------------------------------------
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漸脫離累贅;我的捆綁好像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