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充滿試煉,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雖不知我的苦艱,我卻知道自己堅韌;我想我是丟棄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經曆。


    -----------------------------------------------------------------------------------------------------------------------------------------------------------------


    17o、艱難歲月


    不一會,米秀麗興衝衝地從校外迴來,她把一本信紙和一瓶墨水遞給張寅說:“現在就抄吧,一會我拿迴去想辦法給蓋上章。”張寅擰開米秀麗剛剛給他新買的英雄牌鋼筆,灌滿了墨水,鋪開信紙抄了起來。抄完了遞給米秀麗說:“謝謝你了,你這樣幫助我,太感動了。”米秀麗說:“你太客氣了,隻要你能順利考上大學,我就高興。”說完,把把這張信紙裝起來,與張寅道了聲別,歡歡喜喜地走了。


    第二天,米秀麗又來找張寅,說:“章蓋好了,你看看行嗎?”張寅說:“你等一會,我去把他交給劉老師,看看是否可以了。”說完,直接向劉老師的宿舍走去。敲門進屋後,把介紹信遞上去,劉老師一看說:“行行行,這就可以了,迴去好好複習吧,馬上就要預考了。”張寅從劉老師宿舍出來,見到米秀麗,高興地把她擁抱住,在她的臉上使勁親了一下。米秀麗的臉更紅了。張寅一個勁地說:“謝謝你,謝謝你。”米秀麗緊緊摟住張寅說:“我不要你謝我,我要你親我。”張寅心裏一熱,捧起米秀麗的臉,在她紅潤的濕唇上輕輕地印上一個熱吻。米秀麗的肩部輕微顫抖了一下,她把張寅樓得更緊了。


    幾天後,張寅順利地通過了預考。天氣日暖,張寅腳上的凍傷有所好轉,他已經不用拄著木棍子走路了。隻是經濟仍然十分窘迫,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劉老師第一個月為他支付了生活費,以後再沒有提起這件事,張寅更不想提起。也許劉老師想到隻要幫助張寅度過了第一個月難關,以後自然會有他家裏人寄錢過來,可是,張寅的家裏有誰肯寄一分錢來呢?張寅隻好默默承受著貧困的壓力,以百倍的信心堅持著學習。


    “五一”節剛過,塞北的春天真正來到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楊柳輕揚,春風和煦。張寅已經換上了春裝,他把剛剛脫下來的那身軍棉衣疊好,又一次來到代崖街上,看看是否能把它們賣掉。轉了半天問了好幾個人,就是沒人願意出錢買,他隻好又來到那家當鋪,他與當鋪的老板已經不陌生了,所以,進去後開門見山說明來意,當鋪老板也不客氣,說:“三塊錢,成,就把衣服留下,不成,就當我什麽也沒說,你就走人。”張寅無奈地搖搖頭,終於把棉衣留下,拿上老板給他的三塊錢走出了當鋪。


    三塊錢對張寅來說,就意味著一星期的夥食有了著落,但是,在沒有得到更多的錢時,張寅不敢一日三餐頓頓有保證,他有時一天吃兩頓飯,有時一天吃一頓飯,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下個星期有飯吃,哪怕是一天吃一頓飯。有時,他還利用晚上去廁所的機會,在牆根地上撿同學們白天特別是晚飯後倒在那裏的剩飯。有時候運氣好的話,能夠見到一個或半個饅頭。平時人們看到乞丐們在垃圾堆上找食品吃覺得惡心,心想,這麽髒,多麽不講衛生呀,也不嫌食品上的沙土咯牙。


    張寅從地上撿起的剩飯有沙土嗎?肯定有,因為同學們在倒剩飯時已經把這剩飯當成了垃圾,試想,誰在倒垃圾時還要挑一個幹淨的地麵倒呢?可是,張寅當時吃下這些剩飯時感覺到了牙磣嗎?我們平時在吃飯時哪怕食物裏隻有一個小米大的沙粒也不能下咽,因為我們會敏感地覺察到牙磣,我們寧可把這整口的飯團都吐出來,也不肯咽下這小米大的一粒沙土,為什麽?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在乎這一口飯團,別說一口,就是一碗甚至一鍋又怎麽樣呢?我們充足的很,別說一頓飯,一千頓飯我們想都不用想。可是,我告訴你一個事實,這個事實也許你這輩子永遠不會明白,也永遠沒有機會親身體驗(因為作者不希望讀者有這樣的機會),這個事實就是,張寅一點也沒感覺出絲毫牙磣!因為剩飯到了他的嘴裏,他根本就來不及細嚼,饑腸轆轆,轆轆饑腸,就像一個吸力極大的漏洞,張寅每抓起一把剩飯塞進嘴裏,剩飯就迫不及待地滑進這個吸力極大的漏洞。


    但是,隨著天氣的變暖,剩飯在太陽下暴曬很容易變質酸,張寅才不敢食用這免費食品,但是他每天麵臨著一日三餐,至少是一日一餐也得考慮呀。他就像利用課餘時間撿一些破爛到收購站賣錢,可是,他畢竟是一個年輕的學生,臉麵還是很顧及的,怎麽辦呢?他在校外曠野轉悠,希望能碰見一些比較不像是破爛的廢品,這樣他的臉上也能掛得住。這樣轉了半天卻一無所獲,他兩手空空,疲憊地垂著腦袋沿著一條新修的鐵路往迴走。走著走著,他突然現在鐵路旁邊有一個簡易小房,小房的窗玻璃壞了,從外麵可以看到小房裏麵堆滿了鐵塊。張寅通過窗戶,伸手拿起兩塊,每塊足有三斤重。張寅看看四周並無人看管,就一手提著一塊沿著鐵路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到縣城街道上一家收購站,竟然買了九毛錢,張寅心中暗喜,每當他錢票緊張時,他就來到那個簡易小房,拿走兩塊鐵塊到縣城收購站去買,有時買九毛,有時買一塊,有時買八毛。這樣就緩解了他暫時的生活壓力。直到有一天,收購站的工作人員說:“剛才接到通知,這是鐵路用品,以後不叫收購了。”張寅才中斷了這個財路。


    -----------------------------------------------------------------------------------------------------------------------------------------------------------------


    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漸脫離累贅;我的捆綁好像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命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君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君剛並收藏生命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