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青州之行
在安然離開京都的三天之後,陳遠陌也收拾好行囊前去青州赴任。
臨行之前,陳遠陌將府內的小廝丫鬟們大都散去,隻留下管家元寶和兩個小廝看守大院,自己帶著小廝元福和婢女小穗,三人乘坐一輛馬車,緩緩而去。
青州,對於陳遠陌而言是個陌生的地方,前世今生他都未踏足過,雖然沒去過,但關於青州的傳聞和形勢,陳遠陌還算了解。
在吏部任職期間,在上級授意之下,陳遠陌曾經四次向青州調任布政使,官員本該三年一調,但向青州調布政使的頻率未免有些高。從京都調去地方上的官員,定是能力出眾,要展露手腳之人,按理說幹得不會太差,可偏偏的被調去青州的布政使三番兩次出岔子。這中間的具體情況,陳遠陌並不了解,隻知道那些布政使都幹不長。
陳遠陌不緊不慢的走了七天,終於來到了青州的地界上。青州為大楚國的地州之一,位置偏於西北方向,算是貧瘠之地,因雨水甚少,經常鬧旱災,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此處的山賊土匪頗多,據說在青州每個山頭上,至少有兩個土匪寨子。
青州的巡撫名為黃廣慶,年齡四十有餘,他帶著人馬親自來驛站接陳遠陌,說明對這位京都而來的官員十分重視。
這是陳遠陌第一次見到黃廣慶,以前也隻是聽說過人名而已,見到真人後,著實讓陳遠陌出乎意料,這黃廣慶看起來斯斯文文,皮膚很白,留著小胡須,身子板略微薄弱,文縐縐弱不禁風的樣子,他一直以為青州巡撫應該威風凜凜的武官形象,否則怎麽鎮壓青州的土匪。黃廣慶在青州已有八年之久了,在他之前的巡撫大都因山賊土匪一事不願多待,三年不到就想著法子的調離,倒是黃廣慶安安心心的待了下來,雖然沒有給青州帶來更好的發展,卻也沒出太大了亂子,畢竟在這紛亂之地,不出事就是好事。
黃廣慶熱情的迎接道:“皇上派陳大人前來,真是讓青州蓬蓽生輝啊!看來老夫手中的重任也該推一推了。”
黃廣慶這話有所指,有時候地方巡撫是由地方布政使提拔上去的,這原吏部尚書被調往地方任布政使怎麽都大材小用了,怕是遲早要替代他的位置了。
陳遠陌連忙惶恐道:“黃大人,您可別笑話我了,我是怎麽被貶過來,您們肯定略知一二,在青州隻要不犯錯便成,我可不敢多想些別的。”
黃廣慶笑道:“年輕人受點挫折沒什麽,重要的是幹好手裏的事,以後的事慢慢想。”
“黃大人說的是呢。”陳遠陌畢恭畢敬的應聲道。
前來迎接陳遠陌的人,除了巡撫黃廣慶外,還有其一幹在青州的黨羽,他們當然不是專門來接新來的布政使,而是想觀察了解一番這位被貶官的年輕人究竟是什麽貨色。
關於陳遠陌的傳聞,青州的官員們大都聽說過,陳遠陌從小就很出色,文曲星下凡,參加過科舉高中狀元,從而進入吏部,一步步高升,成為大楚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吏部尚書,這樣的人,除了性向外,幾乎沒有缺點,可偏偏這位大人就毀在性向上了,大楚國最香豔緋聞的主角之一。
接風洗塵期間,陳遠陌與眾位官員們說話不卑不亢,沒有從京都而來的眼高於頂的官架子,也沒有年輕人的唯唯諾諾,十分普通。
安頓好陳遠陌,一行官員們從其府邸離開。
黃廣慶背著手,走在最中間,若有所思的想著些什麽,其餘官員跟隨身後。
青州道員呂中見黃廣慶一路上沒說話,也不知是何想法,便率先開口表示自己的立場道:“看這陳遠陌黃口小兒,剛剛席間大人說讓他管庫房的銀子,瞧把他嚇得推脫,真上不得台麵!”
呂中對陳遠陌的敵意很深,若非這乳臭未幹的臭小子從京都空降而來,那青州布政使的位置必然是他的。
“哼,在京都攤了那樣的事,有點腦子的都知道現在要夾著尾巴做人!”黃廣慶倒不認同呂中的看法,這才剛剛接觸,不能妄下定斷,“陳遠陌可是丞相府出身,能做六部之首的尚書,你當他真沒本事?”
後頭跟著的青州西涼戶縣的知縣劉柯也忍不住插進話來,“那咱們接下來該怎麽辦?拉他進局,還是像以前那些按察使那樣……”剔除去?
“現在說這些還尚早,”黃廣慶冷哼道:“咱們再觀察一段時間,是騾子是馬早晚會知道。”
陳遠陌沒有家眷,孤家寡人上任,一切好打點得很,青州這邊為他準備了一處二進出的小宅子,這宅子灰溜溜的牆麵,房頂上破碎著些瓦片,院子不少雜草,很破舊。當時黃廣慶一臉為難的向陳遠陌解釋,實在是因為青州條件寒苦。
除了陳遠陌帶來的倆下人外,這府上還有兩個小廝和一個副官,小廝是之前一直在此看守宅子的,至於副官,陳遠陌覺得八成是黃廣慶安插在自己身邊的眼線。
陳遠陌和小廝們把行囊搬迴房內,又將府上裏裏外外的打掃一遍,快到傍晚之時,那名副官才到陳遠陌這兒報到。
陳遠陌倒是好脾氣,對這位姍姍來遲的副官沒甩臉色,畢竟要給黃廣慶麵子,可當人走進來,隻覺得這人好生麵熟,這副官高挑挺拔,娃娃臉又留著絡腮胡,眉宇之間似曾相識,下一刻陳遠陌想起來了,“你是……薑洋?”
那名為薑洋的副官抱拳道:“沒想到陳大人還記得我。”
陳遠陌對薑洋印象很深刻,畢竟之前相處了整整一年時間。多年前,陳遠陌還是少年時,曾以軍師的身份被迫參加南蠻之戰,薑洋是當年參戰的小兵之一,那時候負責陳遠陌的生活起居。
陳遠陌記得沒錯的話,薑洋是燕王手裏的兵,當初南蠻之戰領賞結束後,就隨著燕王迴藩地了。
一想到燕王,陳遠陌開始頭疼,隻聽薑洋為自己解釋道:“陳大人,我此番來遲是有原因的,我要去接應我家王爺。”
“……”你家王爺?陳遠陌的頭更疼了,“所以……燕王來了?”
“哎呦,陳遠陌,聽你這口氣是不歡迎我啊!”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燕王那粗獷且低沉的聲音從屋外傳來。
陳遠陌順聲看去,隻見這位燕王已經一隻腳踏了進來。
“……”
兩三年未見,燕王沒什麽變化,依舊威猛霸道,氣場十足,他走了進來,毫不客氣的坐在了主人家的上座,翹著二郎腿,朝著守在旁邊的小廝道:“給我上杯熱茶。”
陳遠陌:“……”
很快的小廝端著熱茶上來,戰戰兢兢的遞到皇甫少燕麵前,皇甫少燕接過茶杯,見陳遠陌還丁丁的站在原處,挑眉道:“你怎麽不坐下啊?咱倆寒暄寒暄。”
“……”誰跟你寒暄?!陳遠陌輕咳兩聲,坐在離皇甫少燕最近的位置上,提醒道:“燕王殿下,你難道忘了藩王非皇上旨意不得出藩地,否則視為造反嗎?”
“沒事,這不是沒人看見麽。”皇甫少燕毫不在意的道。
陳遠陌簡直了,“你大搖大擺的從大門進來,府上的人都看見你了,我現在舉步艱難,你再給我捅個大簍子,我可真翻不了身了。”
“瞧你這說的,”皇甫少燕喝了口茶,道:“這府上除了你的人,就是我的人,誰會說出去。”
“……”陳遠陌這算明白了,敢情往自個兒這邊安插眼線的人不是黃廣慶,而是燕王,“燕王殿下,你這又是造訪,又是安排你的人當我的副官,是想做什麽?”
“這不是玉蘭關心你麽,”皇甫少燕打著哈哈道:“自從得知你在京都出事被貶官至此,玉蘭整天以淚洗麵,我這做夫君的看不下去,得幫助她照顧照顧小舅子。”
陳遠陌不知皇甫少燕的話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對於這位野心極重的王爺,還是能猜透一二,他自嘲笑道:“殿下,我現在是何處境你也看見,你這春秋霸業我有心無力。”
“我倒覺得皇兄把你貶至青州剛剛好,”皇甫少燕輕笑道:“有朝一日我若是造反,從西疆城攻入京都,第一個經過的地就是青州,你敞開大門迎接我,定能殺個皇兄措手不及……”
“殿下!”陳遠陌皺眉,打斷了他,“慎言啊!”
“嘿嘿,開玩笑的。”
開玩笑嗎?陳遠陌不覺得是,如果真有那天發生,燕王定會以姐姐玉蘭做威脅,那他就太被動了。
陳遠陌本就對這貧瘠之地不感興趣,更不想長待此處,燕王狼子野心,他還是早點離開青州為妙。
皇甫少燕似乎看出陳遠陌所想,笑著道:“我知道你不喜這裏,從外地調任來此處的官員都不喜這裏,可想從這裏跳出去,沒那麽容易,自從八年前黃廣慶任青州巡撫開始,調離青州的官員無一例外是被貶調職,這青州的水……深著呢。”
在安然離開京都的三天之後,陳遠陌也收拾好行囊前去青州赴任。
臨行之前,陳遠陌將府內的小廝丫鬟們大都散去,隻留下管家元寶和兩個小廝看守大院,自己帶著小廝元福和婢女小穗,三人乘坐一輛馬車,緩緩而去。
青州,對於陳遠陌而言是個陌生的地方,前世今生他都未踏足過,雖然沒去過,但關於青州的傳聞和形勢,陳遠陌還算了解。
在吏部任職期間,在上級授意之下,陳遠陌曾經四次向青州調任布政使,官員本該三年一調,但向青州調布政使的頻率未免有些高。從京都調去地方上的官員,定是能力出眾,要展露手腳之人,按理說幹得不會太差,可偏偏的被調去青州的布政使三番兩次出岔子。這中間的具體情況,陳遠陌並不了解,隻知道那些布政使都幹不長。
陳遠陌不緊不慢的走了七天,終於來到了青州的地界上。青州為大楚國的地州之一,位置偏於西北方向,算是貧瘠之地,因雨水甚少,經常鬧旱災,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此處的山賊土匪頗多,據說在青州每個山頭上,至少有兩個土匪寨子。
青州的巡撫名為黃廣慶,年齡四十有餘,他帶著人馬親自來驛站接陳遠陌,說明對這位京都而來的官員十分重視。
這是陳遠陌第一次見到黃廣慶,以前也隻是聽說過人名而已,見到真人後,著實讓陳遠陌出乎意料,這黃廣慶看起來斯斯文文,皮膚很白,留著小胡須,身子板略微薄弱,文縐縐弱不禁風的樣子,他一直以為青州巡撫應該威風凜凜的武官形象,否則怎麽鎮壓青州的土匪。黃廣慶在青州已有八年之久了,在他之前的巡撫大都因山賊土匪一事不願多待,三年不到就想著法子的調離,倒是黃廣慶安安心心的待了下來,雖然沒有給青州帶來更好的發展,卻也沒出太大了亂子,畢竟在這紛亂之地,不出事就是好事。
黃廣慶熱情的迎接道:“皇上派陳大人前來,真是讓青州蓬蓽生輝啊!看來老夫手中的重任也該推一推了。”
黃廣慶這話有所指,有時候地方巡撫是由地方布政使提拔上去的,這原吏部尚書被調往地方任布政使怎麽都大材小用了,怕是遲早要替代他的位置了。
陳遠陌連忙惶恐道:“黃大人,您可別笑話我了,我是怎麽被貶過來,您們肯定略知一二,在青州隻要不犯錯便成,我可不敢多想些別的。”
黃廣慶笑道:“年輕人受點挫折沒什麽,重要的是幹好手裏的事,以後的事慢慢想。”
“黃大人說的是呢。”陳遠陌畢恭畢敬的應聲道。
前來迎接陳遠陌的人,除了巡撫黃廣慶外,還有其一幹在青州的黨羽,他們當然不是專門來接新來的布政使,而是想觀察了解一番這位被貶官的年輕人究竟是什麽貨色。
關於陳遠陌的傳聞,青州的官員們大都聽說過,陳遠陌從小就很出色,文曲星下凡,參加過科舉高中狀元,從而進入吏部,一步步高升,成為大楚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吏部尚書,這樣的人,除了性向外,幾乎沒有缺點,可偏偏這位大人就毀在性向上了,大楚國最香豔緋聞的主角之一。
接風洗塵期間,陳遠陌與眾位官員們說話不卑不亢,沒有從京都而來的眼高於頂的官架子,也沒有年輕人的唯唯諾諾,十分普通。
安頓好陳遠陌,一行官員們從其府邸離開。
黃廣慶背著手,走在最中間,若有所思的想著些什麽,其餘官員跟隨身後。
青州道員呂中見黃廣慶一路上沒說話,也不知是何想法,便率先開口表示自己的立場道:“看這陳遠陌黃口小兒,剛剛席間大人說讓他管庫房的銀子,瞧把他嚇得推脫,真上不得台麵!”
呂中對陳遠陌的敵意很深,若非這乳臭未幹的臭小子從京都空降而來,那青州布政使的位置必然是他的。
“哼,在京都攤了那樣的事,有點腦子的都知道現在要夾著尾巴做人!”黃廣慶倒不認同呂中的看法,這才剛剛接觸,不能妄下定斷,“陳遠陌可是丞相府出身,能做六部之首的尚書,你當他真沒本事?”
後頭跟著的青州西涼戶縣的知縣劉柯也忍不住插進話來,“那咱們接下來該怎麽辦?拉他進局,還是像以前那些按察使那樣……”剔除去?
“現在說這些還尚早,”黃廣慶冷哼道:“咱們再觀察一段時間,是騾子是馬早晚會知道。”
陳遠陌沒有家眷,孤家寡人上任,一切好打點得很,青州這邊為他準備了一處二進出的小宅子,這宅子灰溜溜的牆麵,房頂上破碎著些瓦片,院子不少雜草,很破舊。當時黃廣慶一臉為難的向陳遠陌解釋,實在是因為青州條件寒苦。
除了陳遠陌帶來的倆下人外,這府上還有兩個小廝和一個副官,小廝是之前一直在此看守宅子的,至於副官,陳遠陌覺得八成是黃廣慶安插在自己身邊的眼線。
陳遠陌和小廝們把行囊搬迴房內,又將府上裏裏外外的打掃一遍,快到傍晚之時,那名副官才到陳遠陌這兒報到。
陳遠陌倒是好脾氣,對這位姍姍來遲的副官沒甩臉色,畢竟要給黃廣慶麵子,可當人走進來,隻覺得這人好生麵熟,這副官高挑挺拔,娃娃臉又留著絡腮胡,眉宇之間似曾相識,下一刻陳遠陌想起來了,“你是……薑洋?”
那名為薑洋的副官抱拳道:“沒想到陳大人還記得我。”
陳遠陌對薑洋印象很深刻,畢竟之前相處了整整一年時間。多年前,陳遠陌還是少年時,曾以軍師的身份被迫參加南蠻之戰,薑洋是當年參戰的小兵之一,那時候負責陳遠陌的生活起居。
陳遠陌記得沒錯的話,薑洋是燕王手裏的兵,當初南蠻之戰領賞結束後,就隨著燕王迴藩地了。
一想到燕王,陳遠陌開始頭疼,隻聽薑洋為自己解釋道:“陳大人,我此番來遲是有原因的,我要去接應我家王爺。”
“……”你家王爺?陳遠陌的頭更疼了,“所以……燕王來了?”
“哎呦,陳遠陌,聽你這口氣是不歡迎我啊!”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燕王那粗獷且低沉的聲音從屋外傳來。
陳遠陌順聲看去,隻見這位燕王已經一隻腳踏了進來。
“……”
兩三年未見,燕王沒什麽變化,依舊威猛霸道,氣場十足,他走了進來,毫不客氣的坐在了主人家的上座,翹著二郎腿,朝著守在旁邊的小廝道:“給我上杯熱茶。”
陳遠陌:“……”
很快的小廝端著熱茶上來,戰戰兢兢的遞到皇甫少燕麵前,皇甫少燕接過茶杯,見陳遠陌還丁丁的站在原處,挑眉道:“你怎麽不坐下啊?咱倆寒暄寒暄。”
“……”誰跟你寒暄?!陳遠陌輕咳兩聲,坐在離皇甫少燕最近的位置上,提醒道:“燕王殿下,你難道忘了藩王非皇上旨意不得出藩地,否則視為造反嗎?”
“沒事,這不是沒人看見麽。”皇甫少燕毫不在意的道。
陳遠陌簡直了,“你大搖大擺的從大門進來,府上的人都看見你了,我現在舉步艱難,你再給我捅個大簍子,我可真翻不了身了。”
“瞧你這說的,”皇甫少燕喝了口茶,道:“這府上除了你的人,就是我的人,誰會說出去。”
“……”陳遠陌這算明白了,敢情往自個兒這邊安插眼線的人不是黃廣慶,而是燕王,“燕王殿下,你這又是造訪,又是安排你的人當我的副官,是想做什麽?”
“這不是玉蘭關心你麽,”皇甫少燕打著哈哈道:“自從得知你在京都出事被貶官至此,玉蘭整天以淚洗麵,我這做夫君的看不下去,得幫助她照顧照顧小舅子。”
陳遠陌不知皇甫少燕的話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對於這位野心極重的王爺,還是能猜透一二,他自嘲笑道:“殿下,我現在是何處境你也看見,你這春秋霸業我有心無力。”
“我倒覺得皇兄把你貶至青州剛剛好,”皇甫少燕輕笑道:“有朝一日我若是造反,從西疆城攻入京都,第一個經過的地就是青州,你敞開大門迎接我,定能殺個皇兄措手不及……”
“殿下!”陳遠陌皺眉,打斷了他,“慎言啊!”
“嘿嘿,開玩笑的。”
開玩笑嗎?陳遠陌不覺得是,如果真有那天發生,燕王定會以姐姐玉蘭做威脅,那他就太被動了。
陳遠陌本就對這貧瘠之地不感興趣,更不想長待此處,燕王狼子野心,他還是早點離開青州為妙。
皇甫少燕似乎看出陳遠陌所想,笑著道:“我知道你不喜這裏,從外地調任來此處的官員都不喜這裏,可想從這裏跳出去,沒那麽容易,自從八年前黃廣慶任青州巡撫開始,調離青州的官員無一例外是被貶調職,這青州的水……深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