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麒剛才見軒轅先生將自己人認成老君的弟子後,便不敢和他比鬥,之前飛揚跋扈的樣子也立即換成了恭恭敬敬。心中便將軒轅先生認定為一個勢強欺弱的角色。當下也不再害怕,憑著自己‘老君的弟子’的身份,邀軒轅先生和自己一起趕往比武會場。
老子聽在丁麒的耳朵裏不過是一個傳奇人物,卻那裏知道在這一界的人老君兩個字的分量有多重。若換成丁麒的祖師赤鬆子,隻怕態度比軒轅先生還要恭敬的多。不過要想這般容易的將赤鬆子騙過,可能性卻是小的很。
不過,軒轅先生不再和丁麒相邀比鬥,到並不是怕他迴去後和老子學了厲害的道術,自己打他不過。就算他在厲害,打不過至多也不過挨頓打,受些傷罷了。料想他也不會將自己打死,自己毀了自己的道行。隻是怕自己若不小心將他打傷,得罪了老君,自己便成了這一界的公敵。除非隱居起來,否則這一界隻怕再也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
軒轅先生正想躍到半空中,忽想起‘老君的弟子’還不會禦空術,若被自己提在手中,實在是對老君的大不敬。對丁麒道:“既然你還沒有學會禦空術,便由我代老君教你如何。”
丁麒怕軒轅先生教自己時,看出自己一點修為也沒有,道:“這個……軒轅先生,我到不是怕你教不好,你的道術,我是見過的,以我現在的道行由你來教我,那是綽綽有餘了。我自然是想學,否則我們一路上走過去也不知到了會場還能不能趕上。隻是由你來教我的話,被他老人家知道後,隻怕他會不高興。”
軒轅先生頓時醒悟,心道:“虧的有他提醒,否則被老君知道後怕是他老人家會大大的不高興了。”道:“閣下若不想學,在下也不好相強。比武大會還有兩、三個月才要舉行,我們一路走過去也定能趕的上。”
丁麒第一次聽有人稱他為“閣下”險些笑出來,道:“能趕的上就好,若錯過了的話,我就隻能迴去才能見的上師傅了。”
丁麒猜想朱明臣找不到自己,定會到比武大會的會場找自己,待找到朱明臣後再和軒轅先生解釋,他知道自己是黃山派門下的弟子後,想來也不會再向自己出手了。
軒轅先生卻以為丁麒口中的師傅是老君,心道:“老君不現神蹤已有數百年,這次親到比武大會的會場難道是有什麽大事發生麽?”對丁麒道:“老君他老人家也會到會場麽?”
丁麒知他將自己口中的師傅認成老子,也不答他的話,生怕話多反被他聽出什麽不對的地方來。轉口道:“軒轅先生,我叫丁麒,你到這一界的時間比我不知早了多少,自然是前輩。你就叫我丁麒便好了,千萬不要再叫我‘閣下’了。”
軒轅先生見丁麒岔開話題,還道他不欲讓自己知道他們的事情,剛才隻不是不小心說露了嘴,也不在問。道:“你是老君的弟子,本來我叫你聲‘閣下’也不為過。你既不願讓我這麽叫你,我便叫你丁兄好了。”
丁麒道:“那也好,我剛來這一界,這一界的規矩師傅卻沒有來的及和我說。那裏能去,那裏不能去。我們一路走過去,便有請先生慢慢告訴我如何。”
軒轅先生道:“那樣甚好,這樣一來一路上到也不寂寞。”
所謂“不知者無畏”,丁麒懵懵懂懂的竟和這一界出了名難纏的軒轅先生結伴而行,一同向比武大會的會場步行而去。
丁麒和軒轅先生走了數日後,已從軒轅先生的口中得知,這一界最有名的兩個山穀,一個是豺狼穀,裏麵靈花仙草,怪禽異獸數不勝數。但穀內也時常有些極有靈性的猛獸出沒,時常攻擊入穀尋寶之人,道行高些的還好,若是道行低的,隻怕想好好的出來就難了。所以沒有五,六百年以上道行跟本不敢進去。但隻要進去一趟決不至空手而歸,總能帶一些穀外難的一見的東西出來。另一個是七大門派之末的帝王穀,這一派中的人都是那一界的王公貴胄。穀內奇珍異寶自然數不勝數。
不過,帝王穀的奇珍異寶雖多,卻不如七寶門的七件鎮門之寶。現在的七寶門雖不如天剛道長做掌門時那樣風光,但現任掌門七星道長,憑借著當年天剛道長從豺狼穀帶迴的七件至寶,仍然傲視各門各派,立於七大門派之中,聲望僅次於渤陽派和般若寺。不過近些年來隱約有被青陽派超越的勢頭。
據說青陽派的掌門,青陽道人在那一界時本是個占山為王的土匪頭子。後來被官府圍剿無處藏身,便出家做了道人以避牢獄之災。本待風聲過後,再還俗將土匪事業進行到底。那知他出家的那個道觀的觀主是個極厲害的人物,硬說他修道的天資極高,若能一心修道日後定可成大道。當時他那裏肯信,幾次偷偷的跑出去,又被那個觀主拿了迴來,想不到最後竟真的得道大成,來到了這一界。軒轅先生說到這裏時,對丁麒大笑著道:“青陽老道這點到和老子挺像的。”
青陽來到這一界後,雖也可算是得道。但爭強好勝的性子難除,在這一界尋了一處極有靈氣之地,再次占山為王,在青陽派裏當起了土皇帝。隻不過究已是修道之人,那青陽觀到是修建的沒有絲毫山寨之風。
般若寺是七大門派中唯一的佛教,在這一界已儼然成了佛教寺院的領袖。千年前那次與魔教大戰,便是當時的住持空明大師和老君一起發起的。所以,盡管在這以道教為主的一界,般若寺的人無論走到那裏,也會受到其他門派中的人極大的尊敬。不過那次大戰之後,空明大師便將主持之位穿給了自己的大弟子靈光大師,和武當派的虛通道長一起,不知道去那裏雲遊去了。
武當派現在的掌門三不絕道人,是虛通道長唯一的傳人。自稱書畫不如狂道人,琴棋不如靈匯大師,酒菜不如妙手彭道人。但除這三人外,這三樣高深的學問自可無敵於這一界。人性隨和,絲毫沒有一點兒一派之長的架子,是個大大好與之相處的人。
而九靈宮,用軒轅先生的話來說,“是這一界唯一的尼姑派,雲華不過是一個活了一千多年的老尼姑。不過道術到是高深的很,而且雲華的師傅素問師太是在誅魔一役時戰死的,所以這一界的人都多少對九靈宮容讓三分。”
二人四,五日內向西趕了數百裏路,走的累了便隨便找一風小之處將就一夜,醒後接著向西趕路。以軒轅先生千年的道行自是數十日不睡也無妨,但想“老君的弟子”剛剛來到這一界,除了挨打什麽本事也沒有學會。自己便陪他睡睡到也無妨,若不小心博了“老君的弟子”的麵子,那真對老君的大不敬了。
丁麒喝了魏士方給他熬的熬蓬蔂草根湯,自身體質以和先前大大的不同,每日陪著軒轅先生走下來也不覺的累。隻是丁麒每次睡醒必嚼食榆葉,一日走下來也不覺的累,自以為是榆葉之功,卻不知是喝了熬蓬蔂草根湯的緣故。其實丁麒現在就算是數十日之內不睡也無訪,隻是二十幾年來睡覺的念頭在丁麒的心裏已根深蒂固,到了時間便非要睡一陣不可。丁麒隨著軒轅先生的這段時間,幾乎每日都會趁軒轅先生不注意的時候,將朱明臣給他的紫氣東來拿出來看一遍。起初還是小心翼翼,後來發現偶爾被軒轅先生發現,他也總是借故走開,猜想軒轅先生以為自己是在修習老君傳給自己的修煉法門,每次都要走開以避偷學之嫌。後來也不避軒轅先生,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還變著法子套問軒轅先生。
軒轅先生比朱明臣早來到這一界上千年,對一些心法的領悟自比朱明臣要強上百輩倍,這到是丁麒想不到的了。隻是軒轅先生對這剛來這一界不久的老君的弟子修煉如此低的法門大惑不解,但也不敢多問,隻要丁麒問到便盡心解釋,丁麒卻不知從中得了多少好處,若是老老實實的呆在雲霧山,隻怕這紫氣東來的心法也不會學的如此快了。
感謝大家對我的小說的支持,同時也請支持我的另一部小說《大實話》。
是我個人的真實經曆!
老子聽在丁麒的耳朵裏不過是一個傳奇人物,卻那裏知道在這一界的人老君兩個字的分量有多重。若換成丁麒的祖師赤鬆子,隻怕態度比軒轅先生還要恭敬的多。不過要想這般容易的將赤鬆子騙過,可能性卻是小的很。
不過,軒轅先生不再和丁麒相邀比鬥,到並不是怕他迴去後和老子學了厲害的道術,自己打他不過。就算他在厲害,打不過至多也不過挨頓打,受些傷罷了。料想他也不會將自己打死,自己毀了自己的道行。隻是怕自己若不小心將他打傷,得罪了老君,自己便成了這一界的公敵。除非隱居起來,否則這一界隻怕再也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
軒轅先生正想躍到半空中,忽想起‘老君的弟子’還不會禦空術,若被自己提在手中,實在是對老君的大不敬。對丁麒道:“既然你還沒有學會禦空術,便由我代老君教你如何。”
丁麒怕軒轅先生教自己時,看出自己一點修為也沒有,道:“這個……軒轅先生,我到不是怕你教不好,你的道術,我是見過的,以我現在的道行由你來教我,那是綽綽有餘了。我自然是想學,否則我們一路上走過去也不知到了會場還能不能趕上。隻是由你來教我的話,被他老人家知道後,隻怕他會不高興。”
軒轅先生頓時醒悟,心道:“虧的有他提醒,否則被老君知道後怕是他老人家會大大的不高興了。”道:“閣下若不想學,在下也不好相強。比武大會還有兩、三個月才要舉行,我們一路走過去也定能趕的上。”
丁麒第一次聽有人稱他為“閣下”險些笑出來,道:“能趕的上就好,若錯過了的話,我就隻能迴去才能見的上師傅了。”
丁麒猜想朱明臣找不到自己,定會到比武大會的會場找自己,待找到朱明臣後再和軒轅先生解釋,他知道自己是黃山派門下的弟子後,想來也不會再向自己出手了。
軒轅先生卻以為丁麒口中的師傅是老君,心道:“老君不現神蹤已有數百年,這次親到比武大會的會場難道是有什麽大事發生麽?”對丁麒道:“老君他老人家也會到會場麽?”
丁麒知他將自己口中的師傅認成老子,也不答他的話,生怕話多反被他聽出什麽不對的地方來。轉口道:“軒轅先生,我叫丁麒,你到這一界的時間比我不知早了多少,自然是前輩。你就叫我丁麒便好了,千萬不要再叫我‘閣下’了。”
軒轅先生見丁麒岔開話題,還道他不欲讓自己知道他們的事情,剛才隻不是不小心說露了嘴,也不在問。道:“你是老君的弟子,本來我叫你聲‘閣下’也不為過。你既不願讓我這麽叫你,我便叫你丁兄好了。”
丁麒道:“那也好,我剛來這一界,這一界的規矩師傅卻沒有來的及和我說。那裏能去,那裏不能去。我們一路走過去,便有請先生慢慢告訴我如何。”
軒轅先生道:“那樣甚好,這樣一來一路上到也不寂寞。”
所謂“不知者無畏”,丁麒懵懵懂懂的竟和這一界出了名難纏的軒轅先生結伴而行,一同向比武大會的會場步行而去。
丁麒和軒轅先生走了數日後,已從軒轅先生的口中得知,這一界最有名的兩個山穀,一個是豺狼穀,裏麵靈花仙草,怪禽異獸數不勝數。但穀內也時常有些極有靈性的猛獸出沒,時常攻擊入穀尋寶之人,道行高些的還好,若是道行低的,隻怕想好好的出來就難了。所以沒有五,六百年以上道行跟本不敢進去。但隻要進去一趟決不至空手而歸,總能帶一些穀外難的一見的東西出來。另一個是七大門派之末的帝王穀,這一派中的人都是那一界的王公貴胄。穀內奇珍異寶自然數不勝數。
不過,帝王穀的奇珍異寶雖多,卻不如七寶門的七件鎮門之寶。現在的七寶門雖不如天剛道長做掌門時那樣風光,但現任掌門七星道長,憑借著當年天剛道長從豺狼穀帶迴的七件至寶,仍然傲視各門各派,立於七大門派之中,聲望僅次於渤陽派和般若寺。不過近些年來隱約有被青陽派超越的勢頭。
據說青陽派的掌門,青陽道人在那一界時本是個占山為王的土匪頭子。後來被官府圍剿無處藏身,便出家做了道人以避牢獄之災。本待風聲過後,再還俗將土匪事業進行到底。那知他出家的那個道觀的觀主是個極厲害的人物,硬說他修道的天資極高,若能一心修道日後定可成大道。當時他那裏肯信,幾次偷偷的跑出去,又被那個觀主拿了迴來,想不到最後竟真的得道大成,來到了這一界。軒轅先生說到這裏時,對丁麒大笑著道:“青陽老道這點到和老子挺像的。”
青陽來到這一界後,雖也可算是得道。但爭強好勝的性子難除,在這一界尋了一處極有靈氣之地,再次占山為王,在青陽派裏當起了土皇帝。隻不過究已是修道之人,那青陽觀到是修建的沒有絲毫山寨之風。
般若寺是七大門派中唯一的佛教,在這一界已儼然成了佛教寺院的領袖。千年前那次與魔教大戰,便是當時的住持空明大師和老君一起發起的。所以,盡管在這以道教為主的一界,般若寺的人無論走到那裏,也會受到其他門派中的人極大的尊敬。不過那次大戰之後,空明大師便將主持之位穿給了自己的大弟子靈光大師,和武當派的虛通道長一起,不知道去那裏雲遊去了。
武當派現在的掌門三不絕道人,是虛通道長唯一的傳人。自稱書畫不如狂道人,琴棋不如靈匯大師,酒菜不如妙手彭道人。但除這三人外,這三樣高深的學問自可無敵於這一界。人性隨和,絲毫沒有一點兒一派之長的架子,是個大大好與之相處的人。
而九靈宮,用軒轅先生的話來說,“是這一界唯一的尼姑派,雲華不過是一個活了一千多年的老尼姑。不過道術到是高深的很,而且雲華的師傅素問師太是在誅魔一役時戰死的,所以這一界的人都多少對九靈宮容讓三分。”
二人四,五日內向西趕了數百裏路,走的累了便隨便找一風小之處將就一夜,醒後接著向西趕路。以軒轅先生千年的道行自是數十日不睡也無妨,但想“老君的弟子”剛剛來到這一界,除了挨打什麽本事也沒有學會。自己便陪他睡睡到也無妨,若不小心博了“老君的弟子”的麵子,那真對老君的大不敬了。
丁麒喝了魏士方給他熬的熬蓬蔂草根湯,自身體質以和先前大大的不同,每日陪著軒轅先生走下來也不覺的累。隻是丁麒每次睡醒必嚼食榆葉,一日走下來也不覺的累,自以為是榆葉之功,卻不知是喝了熬蓬蔂草根湯的緣故。其實丁麒現在就算是數十日之內不睡也無訪,隻是二十幾年來睡覺的念頭在丁麒的心裏已根深蒂固,到了時間便非要睡一陣不可。丁麒隨著軒轅先生的這段時間,幾乎每日都會趁軒轅先生不注意的時候,將朱明臣給他的紫氣東來拿出來看一遍。起初還是小心翼翼,後來發現偶爾被軒轅先生發現,他也總是借故走開,猜想軒轅先生以為自己是在修習老君傳給自己的修煉法門,每次都要走開以避偷學之嫌。後來也不避軒轅先生,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還變著法子套問軒轅先生。
軒轅先生比朱明臣早來到這一界上千年,對一些心法的領悟自比朱明臣要強上百輩倍,這到是丁麒想不到的了。隻是軒轅先生對這剛來這一界不久的老君的弟子修煉如此低的法門大惑不解,但也不敢多問,隻要丁麒問到便盡心解釋,丁麒卻不知從中得了多少好處,若是老老實實的呆在雲霧山,隻怕這紫氣東來的心法也不會學的如此快了。
感謝大家對我的小說的支持,同時也請支持我的另一部小說《大實話》。
是我個人的真實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