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儷君不給楊老夫人留麵子,楊老夫人在她院子門前徘徊了好一會兒,見婆子們連院門都關上了,不讓人窺探半絲,方才生氣地跺腳離開
晚膳的時候,李儷君前去陪隋王、竇王妃用餐,就聽長兄李儉讓說起此事,知道楊老夫人定是在外孫這裏告了黑狀。
隻不過,隋王與竇王妃都沒聽說過這事兒的消息,而李儉讓也相信了外祖母的說法:「小妹當真在路遇外祖母的時候,命身邊侍從對她破口大罵麽?雖說……為兄明白小妹心中的怨恨,可外祖母畢竟是長輩……好妹妹,你就當是看在為兄的份上,對她客氣一些吧?」
李儷君一臉驚訝地看向他:「阿兄為何這般說話?我何曾命身邊侍從對楊老夫人破口大罵?分明是她讓侍女擋在路上指責我對她無禮,要求我對她行大禮,管她喊外祖母,還要我來跟阿翁阿婆說,要把大姐三姐四弟給弄迴王府裏來。這是阿翁、阿婆與阿耶他們才能決定的事,我怎麽好過問?隻能老實說我辦不到。結果楊老夫人就生氣了,還讓侍女堵在我院門前罵我不孝順,不知禮。我跟她說不明白,隻得走人,沒想到她還跑去阿兄那兒顛倒黑白去了?」
李儉讓一愣:「這……」這跟外祖母所言可相差太大了!
然而李儷君有人證,把崔嬤嬤、二紅與秋香都叫出來做證了。三個人用辭不一樣,但說法大致相同,反正都是楊老夫人先撩者賤。當時除了她們雙方人士,再無他人在場,也不知道是不是楊老夫人事先讓人清過場了,連個第三方中立人士都找不出來,沒辦法證明哪一方的說法才是正確的。
可相比於李儷君這邊一大群人,楊老夫人與她的侍女隻有兩張嘴,似乎顯得勢單力薄了。她想要把李俶君他們姐弟接迴來又是人盡皆知的,近日已經拜訪過隋王府每個主人,隻是未能找到一個願意幫她說話的人罷了。若說她是為了外孫外孫女,對李儷君這個輕視多年的孩子態度輕慢一些,似乎也沒什麽出奇。從前小楊氏還在時,別說李儷君是繼室的女兒了,哪怕是二房、三房的孩子,她都沒放在心上過。老人家糊塗一些,繼續用以前的態度對待李儷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竇王妃在上首聽著,還幫李儷君說話:「好孩子,你受委屈了。在自個兒家裏被人這麽欺負,竟然一聲不吭。若不是你阿兄被楊老夫人騙了,主動來找你求和,阿婆還不知道我們的好親家竟然會在隋王府欺負咱們家的孩子呢!這口氣,阿婆一定會幫你出的!」
隋王沒有說話。他對楊家也多有不滿了,隻是楊家兄弟外調後,隻剩一個楊老夫人在京,他沒有跟婦孺計較的道理。孫女受了一點閑氣,有妻子出麵也就夠了。
他反過來提醒長孫:「阿翁不肯將你弟妹們接迴來,自有阿翁的道理。上迴已經跟你解釋過了,你心裏是明白的。可有些話,不好跟你外祖母說得太明白,隻怕說明白了,她也會裝糊塗。她見你不肯幫她接人,便從你妹妹這裏打主意。不管她是怎麽說的,你心裏要有數,不能因為外人的幾句讒言,便叫你妹妹受委屈。」
李儉讓聽得羞愧不已,整張臉都紅了:「是,孫兒知道錯了。」還轉身向李儷君賠罪,「是為兄偏聽偏信,冤枉了妹妹。」
李儷君微笑做大度狀:「沒事兒,阿兄與我才是親手足呢,別因為外人的閑話而傷了彼此的情份。」
李儉讓歎氣。楊老夫人對他而言可不是外人,但如果外祖母在他麵前都要撒謊了,不惜欺騙他去達成自己的目的,那還能算是「自己人」嗎?
這頓晚膳,李儉讓吃得沒滋沒味的,但隋王夫婦與李儷君、李婉致倒是吃得挺愉快。姑姑李婉致今年已經十八歲了,出落得標致水靈,性情溫婉靦腆。她不怎麽說話,但竇王妃十分疼愛她,每每吃著哪道菜好,就讓她也嚐一嚐,又多次
讓她參與到閑聊中來,時不時指點一下人情世故,似乎盼著她能活潑一點。
李婉致羞澀地笑著,母親的話她會乖乖聽著,但話依然說得不多。跟兩年多前相比,她如今跟李儉讓能說上幾句話了,不複從前那般冷淡。隻是李儷君這兒,大約是因為多時未見的關係,她還是親熱不起來。
李儷君也無所謂。小姑姑的年紀,估計這兩三年裏就要嫁出去了。本來姑侄倆就不親近,何必勉強尬聊呢?她寧可跟竇王妃多說說話。
晚膳過後,李儷君留在祖父母院裏聊了一會兒天,見長兄李儉讓起身告退,便也跟著告辭了。
她與李儉讓一塊兒離開,還主動跟他說:「今天的事,阿兄不必放在心上。我心裏記得誰是自己的仇人。小楊氏當初還想害了阿兄呢,她又不是楊老夫人親生的,因此,小楊氏是我與阿兄共同的仇人。楊老夫人是阿兄的親外祖母,原也與小楊氏有仇。若不是楊老夫人要我叫她外祖母,一見麵就拿長輩的身份來壓我,我也不至於一點麵子都不給她留。」
李儉讓早已認定今日的風波是外祖母私心犯錯在先,聞言隻會更覺愧對小妹:「你別這麽說。這事兒是外祖母錯了。小妹不與她老人家計較,才是大度。為兄才應該向你賠不是,不該聽信外祖母的謊言,誤會了小妹的為人。」
李儷君笑笑,決定要把話題轉進重點:「其實我心裏也奇怪得很。楊老夫人口口聲聲說,大姐三姐四弟之所以會被送去終南山的莊子,是為了給我娘守孝,如今孝期快滿了,我也迴來了,阿翁阿婆也該把他們接迴來了。我心想,下個月就是孝滿的日子了,不管大姐三姐他們在莊子上是否真的在守孝,等真正孝滿之後再提接人的話,豈不是更有道理?她何必非得趕在這時候開口呢?還打起了我的主意。她是不是有些心急了?」
李儉讓怔了怔:「心急?」
「是呀。如果是正常情況下,她想要讓大姐他們迴來,無論如何也不會找上我呀?」李儷君道,「她應該讓阿兄你去想辦法,阿兄不答應,就去磨阿耶,不然去磨裴王妃也行。裴王妃為了自己的賢名著想,未必不可能主動開口把人接迴來的。若不是病急亂投醫,她怎會拿長輩的身份來壓我,逼我去長輩們麵前開口?這實在太荒唐了!」
她歪著頭,不經意地笑道:「其實大姐他們留在終南山的莊子,又有什麽不好的呢?他們年紀還小,又沒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離長安遠一些,也免得有人因為小楊氏遇仙的傳聞,背地裏對他們指指點點的。楊老夫人若是信不過裴王妃這個繼室,大姐三姐他們住在莊子上,還能少受些約束呢!這時候把人接迴來做什麽?裴王妃正有孕,偏偏王府辦喜事,人多雜亂,萬一出點什麽事,牽連到姐姐們身邊的人怎麽辦?」
李儉讓忽地渾身一震。
免費閱讀.
晚膳的時候,李儷君前去陪隋王、竇王妃用餐,就聽長兄李儉讓說起此事,知道楊老夫人定是在外孫這裏告了黑狀。
隻不過,隋王與竇王妃都沒聽說過這事兒的消息,而李儉讓也相信了外祖母的說法:「小妹當真在路遇外祖母的時候,命身邊侍從對她破口大罵麽?雖說……為兄明白小妹心中的怨恨,可外祖母畢竟是長輩……好妹妹,你就當是看在為兄的份上,對她客氣一些吧?」
李儷君一臉驚訝地看向他:「阿兄為何這般說話?我何曾命身邊侍從對楊老夫人破口大罵?分明是她讓侍女擋在路上指責我對她無禮,要求我對她行大禮,管她喊外祖母,還要我來跟阿翁阿婆說,要把大姐三姐四弟給弄迴王府裏來。這是阿翁、阿婆與阿耶他們才能決定的事,我怎麽好過問?隻能老實說我辦不到。結果楊老夫人就生氣了,還讓侍女堵在我院門前罵我不孝順,不知禮。我跟她說不明白,隻得走人,沒想到她還跑去阿兄那兒顛倒黑白去了?」
李儉讓一愣:「這……」這跟外祖母所言可相差太大了!
然而李儷君有人證,把崔嬤嬤、二紅與秋香都叫出來做證了。三個人用辭不一樣,但說法大致相同,反正都是楊老夫人先撩者賤。當時除了她們雙方人士,再無他人在場,也不知道是不是楊老夫人事先讓人清過場了,連個第三方中立人士都找不出來,沒辦法證明哪一方的說法才是正確的。
可相比於李儷君這邊一大群人,楊老夫人與她的侍女隻有兩張嘴,似乎顯得勢單力薄了。她想要把李俶君他們姐弟接迴來又是人盡皆知的,近日已經拜訪過隋王府每個主人,隻是未能找到一個願意幫她說話的人罷了。若說她是為了外孫外孫女,對李儷君這個輕視多年的孩子態度輕慢一些,似乎也沒什麽出奇。從前小楊氏還在時,別說李儷君是繼室的女兒了,哪怕是二房、三房的孩子,她都沒放在心上過。老人家糊塗一些,繼續用以前的態度對待李儷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竇王妃在上首聽著,還幫李儷君說話:「好孩子,你受委屈了。在自個兒家裏被人這麽欺負,竟然一聲不吭。若不是你阿兄被楊老夫人騙了,主動來找你求和,阿婆還不知道我們的好親家竟然會在隋王府欺負咱們家的孩子呢!這口氣,阿婆一定會幫你出的!」
隋王沒有說話。他對楊家也多有不滿了,隻是楊家兄弟外調後,隻剩一個楊老夫人在京,他沒有跟婦孺計較的道理。孫女受了一點閑氣,有妻子出麵也就夠了。
他反過來提醒長孫:「阿翁不肯將你弟妹們接迴來,自有阿翁的道理。上迴已經跟你解釋過了,你心裏是明白的。可有些話,不好跟你外祖母說得太明白,隻怕說明白了,她也會裝糊塗。她見你不肯幫她接人,便從你妹妹這裏打主意。不管她是怎麽說的,你心裏要有數,不能因為外人的幾句讒言,便叫你妹妹受委屈。」
李儉讓聽得羞愧不已,整張臉都紅了:「是,孫兒知道錯了。」還轉身向李儷君賠罪,「是為兄偏聽偏信,冤枉了妹妹。」
李儷君微笑做大度狀:「沒事兒,阿兄與我才是親手足呢,別因為外人的閑話而傷了彼此的情份。」
李儉讓歎氣。楊老夫人對他而言可不是外人,但如果外祖母在他麵前都要撒謊了,不惜欺騙他去達成自己的目的,那還能算是「自己人」嗎?
這頓晚膳,李儉讓吃得沒滋沒味的,但隋王夫婦與李儷君、李婉致倒是吃得挺愉快。姑姑李婉致今年已經十八歲了,出落得標致水靈,性情溫婉靦腆。她不怎麽說話,但竇王妃十分疼愛她,每每吃著哪道菜好,就讓她也嚐一嚐,又多次
讓她參與到閑聊中來,時不時指點一下人情世故,似乎盼著她能活潑一點。
李婉致羞澀地笑著,母親的話她會乖乖聽著,但話依然說得不多。跟兩年多前相比,她如今跟李儉讓能說上幾句話了,不複從前那般冷淡。隻是李儷君這兒,大約是因為多時未見的關係,她還是親熱不起來。
李儷君也無所謂。小姑姑的年紀,估計這兩三年裏就要嫁出去了。本來姑侄倆就不親近,何必勉強尬聊呢?她寧可跟竇王妃多說說話。
晚膳過後,李儷君留在祖父母院裏聊了一會兒天,見長兄李儉讓起身告退,便也跟著告辭了。
她與李儉讓一塊兒離開,還主動跟他說:「今天的事,阿兄不必放在心上。我心裏記得誰是自己的仇人。小楊氏當初還想害了阿兄呢,她又不是楊老夫人親生的,因此,小楊氏是我與阿兄共同的仇人。楊老夫人是阿兄的親外祖母,原也與小楊氏有仇。若不是楊老夫人要我叫她外祖母,一見麵就拿長輩的身份來壓我,我也不至於一點麵子都不給她留。」
李儉讓早已認定今日的風波是外祖母私心犯錯在先,聞言隻會更覺愧對小妹:「你別這麽說。這事兒是外祖母錯了。小妹不與她老人家計較,才是大度。為兄才應該向你賠不是,不該聽信外祖母的謊言,誤會了小妹的為人。」
李儷君笑笑,決定要把話題轉進重點:「其實我心裏也奇怪得很。楊老夫人口口聲聲說,大姐三姐四弟之所以會被送去終南山的莊子,是為了給我娘守孝,如今孝期快滿了,我也迴來了,阿翁阿婆也該把他們接迴來了。我心想,下個月就是孝滿的日子了,不管大姐三姐他們在莊子上是否真的在守孝,等真正孝滿之後再提接人的話,豈不是更有道理?她何必非得趕在這時候開口呢?還打起了我的主意。她是不是有些心急了?」
李儉讓怔了怔:「心急?」
「是呀。如果是正常情況下,她想要讓大姐他們迴來,無論如何也不會找上我呀?」李儷君道,「她應該讓阿兄你去想辦法,阿兄不答應,就去磨阿耶,不然去磨裴王妃也行。裴王妃為了自己的賢名著想,未必不可能主動開口把人接迴來的。若不是病急亂投醫,她怎會拿長輩的身份來壓我,逼我去長輩們麵前開口?這實在太荒唐了!」
她歪著頭,不經意地笑道:「其實大姐他們留在終南山的莊子,又有什麽不好的呢?他們年紀還小,又沒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離長安遠一些,也免得有人因為小楊氏遇仙的傳聞,背地裏對他們指指點點的。楊老夫人若是信不過裴王妃這個繼室,大姐三姐他們住在莊子上,還能少受些約束呢!這時候把人接迴來做什麽?裴王妃正有孕,偏偏王府辦喜事,人多雜亂,萬一出點什麽事,牽連到姐姐們身邊的人怎麽辦?」
李儉讓忽地渾身一震。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