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政府信譽的問題,接下來要麵對就是來自王公貴族的詰難。
新法的推行總是那樣充滿了阻力,變法令頒布了一年,來秦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百姓不計其數。而這時候,當朝太子也觸犯了法律。身為左庶長的衛鞅麵臨著一場挑戰。他深知,新法所以不能順利施行,根本上是由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當場太子的帶領下,那些朝廷權貴們,當然對新法視若無睹。變法?哼,扯淡吧!
如今太子犯了法,該怎麽處理?新法剛剛推行,這件事是絕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否則不但新法前功盡棄,衛鞅還得因此擔上妄動祖宗成法的罪責,隻怕難逃一死。可是得罪了太子,也不是好玩的。想來想去,衛鞅憋出了一個折衷的法子,太子當然不能動,可是太子的老師卻有督教不嚴的責任,於是太子的兩位老師,公子虔被處刑,公子賈被刺字於麵。打狗還得看主人,衛鞅雖然貴為秦國的左庶長,但是你也隻是秦孝公身邊的爪牙而已。而太子卻是未來的國君。這個事件雖然讓新法得以施行,卻為後來衛鞅被殺埋下了伏筆。
太子,你真得應該感謝衛鞅,如果沒有他的變法,你也許沒有機會成為秦國的第一個王。
前325年,秦國君稱秦惠文王。
惠文王雖然殺了衛鞅,卻留下了他變法的成果。或許這是衛鞅唯一可以安慰的地方。
新法推行十年後,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秦國發動了一場對魏國的戰爭,這場戰爭秦國的主帥是衛鞅。
如果那個人更有度量些,或許魏國將有當時天下的兩大名將,可惜那個人心胸太過狹窄,最終死在了馬陵道上,魏國也因此元氣大傷。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棒打落水狗。
敏銳的衛鞅怎麽肯放過這個棒打落水狗的機會,因此他向秦孝公建議說,秦魏兩國如生死之敵,不能相容。魏國東麵是險厄的山嶺,建都安邑,與秦國以黃河為界,獨享(崤)山東的地利。強盛時便西侵入秦,窘困時便東縮自保。而現在秦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魏國去年又大敗於齊國,各國都背棄了與它的盟約,這是收拾魏國的大好機會。魏國無法抵抗,隻能向東遷徙。那時秦國將據有黃河、崤山的險要,向東足可以製服各諸侯國,必可奠定了稱雄天下的宏圖偉業。(東鄉以製諸侯,此帝王之業也!)
21歲那年,秦孝公即位為君,他說:“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二十二年過去了,秦孝公再也等不下去,這麽多年來,他做夢都在夢想著這一天。
東鄉以製諸侯,此帝王之業也!
雖然在周顯王二十六年(前343),秦孝公被周顯王封為諸侯之長,但是這並不能讓秦孝公的野心得到滿足,他要的是整個天下——盡管直到很久以後,才被嬴家的後人實現這個理想。
公孫鞅,我把秦國的大軍交給你了,你要為我打下魏國的江山!
衛鞅一向是一個做事靠譜的人,他不會讓秦孝公失望。
兩軍對壘前,他寫了封信給魏國公子,說:“老弟,當年我們的感情很好,現在我們都在做大將了,我怎麽忍心打你呢?不如我們見個麵,喝喝酒,敘敘舊,談談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然後各自領兵迴國,你好我也好,老百姓們也安心。”
我不知道魏國的公子是不是智力低下,還是那個時代的人比較的純樸。他居然信了衛鞅的話。衛鞅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會和你喝酒?為了變法,他連太子的麵子都不給,還會顧念你這個舊日的所謂朋友?
衛鞅和公子小酌了一番,不知道有沒有甩杯為號,反正這時候衝出來一群士兵,把這個魏國公子給活捉了。然後大敗魏軍。
此一戰的後果是:
魏國遷都大梁,獻黃河之西以求和。
魏惠王這才說了一句話:“吾恨不用公叔之言。”我不知道他是恨自己當初沒聽公叔的話重要衛鞅,還是恨自己沒聽公叔的話殺了衛鞅。不管是那一種情況,我想他該承認一個事實,公叔座沒有老糊塗,衛鞅是一個人才。
而在這一戰後,衛鞅也得到了為後世流傳的名字。秦孝公在商於這塊地方劃了十五個縣給衛鞅,此後衛鞅號商君。
輝煌啊,男子漢大丈夫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快意的事情之一莫過於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我衛鞅做到了,我的名字將與這場偉大的變法緊緊的連在一起,千百年後,當人們書寫那段曆史時,將不會忘記,曾經有那麽一個人用他的智慧改變了一個時代。
然而上天從來都不會讓每一個人持續得輝煌下去。
其實在衛鞅被處決之前,曾經有人勸過他,那個人叫趙良。衛鞅問趙良,他與當年的五大夫百裏奚相比,誰更高明。趙良說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百裏奚不過是楚國的一個鄉野之人,卻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他在秦國為相六七年,向東征討鄭國,三次為晉國扶立國君,一次救楚國於危難之中。出門不乘車,夏天不用傘蓋,視察民情也不大搞儀仗隊。死的時候,秦國的百姓皆為之流淚。而您是靠著結交主上的心腹景監發家,掌權後,恣意淩辱貴族,殘害百姓。公子虔因此閉門不出八年,公孫賈因此蒙受一生的羞辱。您的出行,浩浩蕩蕩,有大批武士護衛,您的馬車在路上疾馳。這些行為都算不得以德服人。現在的您就像是早晨的露水,沒有多少時間了,卻還貪圖商於的富庶收入,在秦國獨斷專行,一旦大王有個三長兩短,您覺得你還可以活下去嗎?”
這番話可說是金玉良言,隻可惜衛鞅不聽。
衛鞅一生為國謀,卻不會為己謀,他有治國之大智慧,卻沒有修身之大智慧。他懂得如何讓一個國家強大,卻不懂得如何讓一個人變得強大。
性格即是命運,衛鞅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他太張揚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才的話,張揚的結果,大概是被當作瘋子;如果有才的話,張揚的結果,往往是毀滅。
他可能的老師吳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
周顯王三十一年(前338),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衛鞅的輝煌走到了盡頭。公子虔的門下指控衛鞅造反。衛鞅被迫外逃,途中經過一家旅店,卻因為沒有證件,不為收留,這也真是作法自斃。之後又逃往魏國,可是魏國怎麽會接納他?他隻好重返商於,率門徒向北攻打鄭國。結果秦王的軍隊進入商於,斬殺衛鞅,然後車裂分屍,他的家人也因此被斬盡殺絕。
一代名臣就此湮沒。
秦惠文王雖然殺了衛鞅,但是並沒有廢除衛鞅製定的法律。可以肯定,秦惠文王絕對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殺衛鞅是形勢。衛鞅任左庶長,在秦國為相十餘年(有史書說十八年),雖然《通鑒》和《史記》都沒有這方麵的記載,但是我相信,衛鞅的實力必定遍布秦國朝野。衛鞅之死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報複事件。
其實相關的例子,我們可以從後世很多權臣的事跡中察知一二。
新君即位,權臣必死,自古以來,道理使然。
然而衛鞅製定的法律卻大大促進了秦國的發展。我想秦惠文王在午夜夢迴之時,一定在默默得說:
商君,您對得起大秦,我卻對不起您。可是為了大秦的天下,為了平息權貴和民眾的憤怒,您必須死。您為我留下足以讓大秦稱雄天下的法度,我將永遠銘記於心。請您相信我,大秦一定會按照你製定的宏偉藍圖發展下去,六國必亡,大秦必興。
新法的推行總是那樣充滿了阻力,變法令頒布了一年,來秦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百姓不計其數。而這時候,當朝太子也觸犯了法律。身為左庶長的衛鞅麵臨著一場挑戰。他深知,新法所以不能順利施行,根本上是由於上層人士帶頭違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當場太子的帶領下,那些朝廷權貴們,當然對新法視若無睹。變法?哼,扯淡吧!
如今太子犯了法,該怎麽處理?新法剛剛推行,這件事是絕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否則不但新法前功盡棄,衛鞅還得因此擔上妄動祖宗成法的罪責,隻怕難逃一死。可是得罪了太子,也不是好玩的。想來想去,衛鞅憋出了一個折衷的法子,太子當然不能動,可是太子的老師卻有督教不嚴的責任,於是太子的兩位老師,公子虔被處刑,公子賈被刺字於麵。打狗還得看主人,衛鞅雖然貴為秦國的左庶長,但是你也隻是秦孝公身邊的爪牙而已。而太子卻是未來的國君。這個事件雖然讓新法得以施行,卻為後來衛鞅被殺埋下了伏筆。
太子,你真得應該感謝衛鞅,如果沒有他的變法,你也許沒有機會成為秦國的第一個王。
前325年,秦國君稱秦惠文王。
惠文王雖然殺了衛鞅,卻留下了他變法的成果。或許這是衛鞅唯一可以安慰的地方。
新法推行十年後,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秦國發動了一場對魏國的戰爭,這場戰爭秦國的主帥是衛鞅。
如果那個人更有度量些,或許魏國將有當時天下的兩大名將,可惜那個人心胸太過狹窄,最終死在了馬陵道上,魏國也因此元氣大傷。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棒打落水狗。
敏銳的衛鞅怎麽肯放過這個棒打落水狗的機會,因此他向秦孝公建議說,秦魏兩國如生死之敵,不能相容。魏國東麵是險厄的山嶺,建都安邑,與秦國以黃河為界,獨享(崤)山東的地利。強盛時便西侵入秦,窘困時便東縮自保。而現在秦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魏國去年又大敗於齊國,各國都背棄了與它的盟約,這是收拾魏國的大好機會。魏國無法抵抗,隻能向東遷徙。那時秦國將據有黃河、崤山的險要,向東足可以製服各諸侯國,必可奠定了稱雄天下的宏圖偉業。(東鄉以製諸侯,此帝王之業也!)
21歲那年,秦孝公即位為君,他說:“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二十二年過去了,秦孝公再也等不下去,這麽多年來,他做夢都在夢想著這一天。
東鄉以製諸侯,此帝王之業也!
雖然在周顯王二十六年(前343),秦孝公被周顯王封為諸侯之長,但是這並不能讓秦孝公的野心得到滿足,他要的是整個天下——盡管直到很久以後,才被嬴家的後人實現這個理想。
公孫鞅,我把秦國的大軍交給你了,你要為我打下魏國的江山!
衛鞅一向是一個做事靠譜的人,他不會讓秦孝公失望。
兩軍對壘前,他寫了封信給魏國公子,說:“老弟,當年我們的感情很好,現在我們都在做大將了,我怎麽忍心打你呢?不如我們見個麵,喝喝酒,敘敘舊,談談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然後各自領兵迴國,你好我也好,老百姓們也安心。”
我不知道魏國的公子是不是智力低下,還是那個時代的人比較的純樸。他居然信了衛鞅的話。衛鞅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會和你喝酒?為了變法,他連太子的麵子都不給,還會顧念你這個舊日的所謂朋友?
衛鞅和公子小酌了一番,不知道有沒有甩杯為號,反正這時候衝出來一群士兵,把這個魏國公子給活捉了。然後大敗魏軍。
此一戰的後果是:
魏國遷都大梁,獻黃河之西以求和。
魏惠王這才說了一句話:“吾恨不用公叔之言。”我不知道他是恨自己當初沒聽公叔的話重要衛鞅,還是恨自己沒聽公叔的話殺了衛鞅。不管是那一種情況,我想他該承認一個事實,公叔座沒有老糊塗,衛鞅是一個人才。
而在這一戰後,衛鞅也得到了為後世流傳的名字。秦孝公在商於這塊地方劃了十五個縣給衛鞅,此後衛鞅號商君。
輝煌啊,男子漢大丈夫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快意的事情之一莫過於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我衛鞅做到了,我的名字將與這場偉大的變法緊緊的連在一起,千百年後,當人們書寫那段曆史時,將不會忘記,曾經有那麽一個人用他的智慧改變了一個時代。
然而上天從來都不會讓每一個人持續得輝煌下去。
其實在衛鞅被處決之前,曾經有人勸過他,那個人叫趙良。衛鞅問趙良,他與當年的五大夫百裏奚相比,誰更高明。趙良說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百裏奚不過是楚國的一個鄉野之人,卻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他在秦國為相六七年,向東征討鄭國,三次為晉國扶立國君,一次救楚國於危難之中。出門不乘車,夏天不用傘蓋,視察民情也不大搞儀仗隊。死的時候,秦國的百姓皆為之流淚。而您是靠著結交主上的心腹景監發家,掌權後,恣意淩辱貴族,殘害百姓。公子虔因此閉門不出八年,公孫賈因此蒙受一生的羞辱。您的出行,浩浩蕩蕩,有大批武士護衛,您的馬車在路上疾馳。這些行為都算不得以德服人。現在的您就像是早晨的露水,沒有多少時間了,卻還貪圖商於的富庶收入,在秦國獨斷專行,一旦大王有個三長兩短,您覺得你還可以活下去嗎?”
這番話可說是金玉良言,隻可惜衛鞅不聽。
衛鞅一生為國謀,卻不會為己謀,他有治國之大智慧,卻沒有修身之大智慧。他懂得如何讓一個國家強大,卻不懂得如何讓一個人變得強大。
性格即是命運,衛鞅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他太張揚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才的話,張揚的結果,大概是被當作瘋子;如果有才的話,張揚的結果,往往是毀滅。
他可能的老師吳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
周顯王三十一年(前338),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衛鞅的輝煌走到了盡頭。公子虔的門下指控衛鞅造反。衛鞅被迫外逃,途中經過一家旅店,卻因為沒有證件,不為收留,這也真是作法自斃。之後又逃往魏國,可是魏國怎麽會接納他?他隻好重返商於,率門徒向北攻打鄭國。結果秦王的軍隊進入商於,斬殺衛鞅,然後車裂分屍,他的家人也因此被斬盡殺絕。
一代名臣就此湮沒。
秦惠文王雖然殺了衛鞅,但是並沒有廢除衛鞅製定的法律。可以肯定,秦惠文王絕對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殺衛鞅是形勢。衛鞅任左庶長,在秦國為相十餘年(有史書說十八年),雖然《通鑒》和《史記》都沒有這方麵的記載,但是我相信,衛鞅的實力必定遍布秦國朝野。衛鞅之死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報複事件。
其實相關的例子,我們可以從後世很多權臣的事跡中察知一二。
新君即位,權臣必死,自古以來,道理使然。
然而衛鞅製定的法律卻大大促進了秦國的發展。我想秦惠文王在午夜夢迴之時,一定在默默得說:
商君,您對得起大秦,我卻對不起您。可是為了大秦的天下,為了平息權貴和民眾的憤怒,您必須死。您為我留下足以讓大秦稱雄天下的法度,我將永遠銘記於心。請您相信我,大秦一定會按照你製定的宏偉藍圖發展下去,六國必亡,大秦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