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安定過,在動蕩與不安中,有多少生靈失去了生命,無論是人類還是別的具有生命力的怪異的生命,總是在發生著有計劃的消滅生命的行為;不管生命界中製定了如何的法則來進行製止,但人心不平,獸性難馴,戰爭就總會存在。戰爭是消滅生命的最大規模的行為,也是最邪惡與最令人恐懼的存在,而這種存在卻可怕的無時不在,不管是遠落的荒林還是人興的市城,總是此起彼伏的演繹著這違背了創始之祖宙神的意願,也總是承受著他魔咒般的戒言。
戰爭,又是戰爭,武烈王國的人們已經厭倦了這個名詞,這個名詞的釋義給他們留下了太多的不可忘卻的記憶,留下了太多的傷痕與不可除卻的曆史陰影,但這一次,死亡之神給他們帶來的不隻是戰爭,不隻是生命的毀滅。對於某些人那是種族的消亡,是莫大的種族恥辱,是叛變與動亂,是屠殺和對人性的磨難,是複仇與極端的不堪入目的對人類軀體的摧殘。武烈王國,這個曾經幾乎征服了大半個鴻亞大陸的龐大王朝,在經曆了種種不幸的分割與別國的吞並之後,又一次進入了血與火的曆史。
這個世界已經被分為了三塊大陸,雖然有些資料記載著第四塊大陸的存在,但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沉沒之地的古塵大陸已經隨著曆史的煙雲消散的無影無蹤了。隻在傳說中,在無據的野史裏它還存在著。也許事件的發展會牽及到這塊遠古大陸,但我們必須要找到這塊大陸的入口處才行,但在找到入口處之前誰能告訴我們該不該相信這個大陸的存在呢?在事情還沒有發展到更糟的時候,我們還是迴到這個令人又愛又懼的鴻亞大陸吧,畢竟故事不能偏離主題太遠。而在現實中的三塊大陸中鴻亞大陸是陸地麵積最廣闊最完整,在人類曆史文化中它也是最古老的一塊,它不像魔庭大陸的雖是完整卻小如卵丸,也不似如今同樣居住著人類的已被改稱為新亞大陸,周圍麵積雖大但土地卻散如蜂窩,可惜的是它千瘡百孔似的,被河流沼澤與湖泊點綴的點點線線的猶花似畫。但現在我們說這些又幹什麽呢?要知道故事的主要發生地可比這些介紹的地理要漂亮的多,我是說該是時候來說說這個武烈王國了,在人們還記得武烈這個國名的時候,我們還是暫時的這樣的稱唿它吧,我想也許會有更多的人不會介意我這麽稱唿它吧,我是說王國的那些遺臣落民們還不至於這麽快就忘了他們的先朝。
位於鴻亞大陸最西北端的武烈王國在曆史中存在了八百年,但就在快被人類遺忘的共祖曆或衡母曆的第七千四百萬零五十一年的時候,它卻突然的斷代了。由此可以說它是一個短命的王朝,是一個可悲但又卻可歎的王朝。在這片古老卻又不幸的土地上,它是成千上萬代王朝中的一個,但因為它的曾經的存在過,又曾經在曆史中留下了一筆可歎的功績,也許它的曆史還可以在資料中存在的時間更久一些。而在這八百年裏它不知曾幾次的被更改過名稱,但或許是它的運數還沒有走到盡頭的源故,它很幸運的又每次更改了過來,那麽這一次它還能順利的過關嗎?不知道,誰也不知道。這龐大的王國有著大河的縱橫,有大片平原的阡陌,有高山奇峰的鑲嵌,但最令人眼紅的卻是這塊古老的土地中,不但蘊涵著豐富的植物營養,更奇的是它的山中澗下竟藏著許多的稀世礦物,按道理講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應該生活的很舒適,可是事實卻並不是如此。在距離上一次的國變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了,在這兩百多年裏武烈王國雖然又一次的保住了這個國家的名號,可是內裏卻已經非常的虛弱了,因為內敵雖定,但外敵的侵饒卻像幽靈般的讓這個國家幾乎喘不過氣來;而當終於將要再次的富強站立起來的時候,邪惡之神又選中了它,讓它的一切努力與希望都像藏生河的流水一樣流進了驛北之洋。難道這片廣闊而古老的土地被眾神詛咒了?不,預言書中沒有關於這樣的記載,王國中的先知們與朝聖峰的神使也沒有收到上蒼之神的寄語,那麽,為什麽這塊土地上總是動蕩不安呢?沒有人能解釋,就是四百年前的大賢者安魯麥夫也沒能說清楚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武烈王國已是帝國的曆史了,起碼暫時是這樣的,雖然有一些人還不想承認這就是事實,他們以為這隻不過又是一次曆史性的鬧劇而已,隻是這一次來的太刺激了些,刺激得讓人差點認為王國這次肯定是被徹底的毀滅了。
代替了武烈王國的是青幡帝國,青幡帝國的第一代帝王是被稱為青陽帝的青氏泰林,在倫理道德上這位青氏泰林應該是武烈王國的最後一代國王武吉王洪氏休羅的次子。然而在他並未成為青幡帝國的青陽帝的時候他的名字是洪氏泰林,但正史名冊上的記載卻不是如此,青幡帝國的正史一冊的記載是:青氏泰林,青幡帝國始皇帝,及青氏稽安與青柳氏姬之子。那麽這位青氏稽安與洪氏休羅又是怎麽一迴事呢?如果你去問青幡帝國的任何一位平民,他都會告訴你,這絕對是洪氏一族的奇恥大辱,因為青氏泰林是青氏稽安的野種,他就會這樣的告訴你。戴了一頂巨大的綠帽子的洪氏休羅最終沒能成了太上王,而是成為了一屍冤魂進入了冤靈界。架在他脖子上的那柄血刃,正是他的次子也是他將要傳位於其的青氏泰林親自持刀,而讓他死於非命的。簡單的來說吧,洪氏休羅的妻子與他的首席大臣青氏稽安私通生下了青氏泰林,而做了烏龜了洪氏休羅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承認了那位不是他的種子的野種。在他的大兒子不幸的在一次戰爭中犧牲之後,洪氏休羅立下洪氏泰林為太王子;而就在這位老國王暮年將要仙駕時,洪氏泰林卻忽然變成了青氏泰林,並且親手送他上九地冤靈界。他的王國也就在他兩眼一閉的那一刻,像一座大廈的坍塌而轟然倒下了。伴隨著這座大廈倒塌的還有大廈建築裏的那些鋼筋與梁柱,而這一場坍塌事故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武烈王國史來沒有的。王國一夜之間改變了名稱,王國的主人也在一夜之間從暮年換作了一位壯年,也從洪氏王國變成了青氏帝國。那些昔日的親王貴族們在睡眠中竟不知不覺的丟掉了頭上的腦袋,竟連王府中的驛馬飛鴿也沒能逃脫掉這場滅頂的災難,仆人和主人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而那些昔日最忠誠於王國的騎士戰將們也皆隨著他們的王國而傾複滅亡了,而逃脫出這場災難的少數幸運者們也都如夜中蝙蝠,不敢再出頭見日。而這些情景都是在不久前的原武烈王國王城中發生過的,並且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的發生著。
那些分封在遠外邊疆與僻土的王親位在得知了王國的變故之後,都惶惶度日而生怕著王城的前來進攻。這其中當然也有烈血的王親們,並且還不止少數,在陸續的集結了兵力而打算進攻王城解救王國的命運的時候,竟都不知不覺的在行軍的軍帳中如他們在王城的親戚們一樣,頭顱與身體分離了開來。還有一部份,是幸運的一部份,但這個幸運隻能適合某一個階段,也就是說那些沒有在軍帳中丟掉腦袋的遠疆親王們,在對抗他們的敵人之前還是幸運的,可是一旦兩軍兩遇,他們才知道原來這些年王城的兵力竟發展到這般的地步,讓他們聞風而又差點喪膽。逃的逃散的散,但大部份都死在了敵人的獸騎下,而逃出來的親王們也都迅速的逃迴了自己的封地內,堅守城池再出不敢輕易出動了。青幡帝國的對待昔日的王親貴族們的政策是,對待留守在王城的王親們進行集體的消滅,而對於分封在外的親王們則是進行逐一式的清除與暗殺。
說到這裏似乎青幡帝國已經是根深蒂固似的而所向無敵,但是青幡帝國的第一代帝王可不敢有這樣的輕敵之心,因為他非常的明白,他的帝國正恰恰相反的是脆弱的。青氏泰林的第一號敵人基本已經被清除了,洪氏休羅已經被他親手血刃,洪吉王的第四子也被囚禁在王牢中,而第三子卻遠在新亞大陸做他的姑爺國王,他的忠誠的臣民與親王們不是被殺便是被囚
,或者被遠逐到荒野之島,而僅剩下的一些逃脫了災難的幸運者們卻已經無迴手之力了。年輕的青陽帝也已經不再年輕,在他臉上的神形中可以看出,那是成年累月的使用心計而留下的疲憊的印痕,才四十壯年的他顯得比六十歲的年齡還要蒼老的多,如果他和他的叛臣父親青氏稽安站在一起,不知情的人一定會認為他們兄弟倆而不是父子關係。
那麽還是迴來說說青氏泰林的敵人吧,還是說說前武烈王國中還存在著哪些可以抵抗青氏帝國的人物吧,說到這裏誰都會知道,青氏泰林現在最頭痛的肯定是魯夫爾曼將軍了。駐守在王國東北角的魯夫爾曼將軍手下統率著三十萬數量的兵士,在鎮守著與普羅蒙帝國的交鋒邊界。在武烈王國與普羅蒙帝國交界的這一片地區是未界定區,也是兩國約定的停戰區。但明言是停戰而實際卻是兩國無時不刻的不在發生著衝突與矛盾,雖然有一些年頭沒有發生過較大型的規模戰爭了,但兩國都在這一地區安駐了大批的軍隊,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因為像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隻所以兩國會在這一片地區發生衝突與矛盾,也是因為這一片闊大的地區竟沒有什麽天然的屏障,沒有高山奇峰作為地理性國界線,也因為這一片地區的平坦地勢很適合人居生活,所以兩國都極力想得到這一地區。在對峙不下的情況下,兩國都在這一地區建築了大型的城堡與零星的小城作為邊防城寨,而維持著這一停戰區的軍事平衡。而魯夫爾曼將軍,作為武烈王國的威獅將軍,他承但著保衛祖國的重要責任,在如今王國陷落在叛賊手中的這一刻,魯夫爾曼將軍感到不管是作為王親們還是王國的臣民,這都是一樁莫大的恥辱。但為什麽至今他還沒有迴軍反擊現在的帝國,這是時下作為帝國的臣民們所最為樂道的事情。但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隻有現在的這種對峙的形式才是最好的結果,因為誰也不能確定,如果魯夫爾曼將軍迴擊帝國到底誰會勝利,就是魯夫爾曼將軍自己也不敢確定。就這樣對峙著,就這樣保持著,畢竟這是王國的最後一支還算是軍隊的軍隊了,為了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進行反攻,從王國陷落的那一刻起,魯夫爾曼將軍就在考慮著將如何保存下這一支軍隊,因為這將是王國的最後的希望了。而現在,顯然那一刻最佳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駐守在驛北洋沿岸的王國將士們不是被俘虜便是已經投隆,還有一些比較剛烈的士軍們不是戰死在同胞的鋼刀下,便是隨同著王親們退守到了沿海列島。
各大行省的政務長官和軍統將領不是倒戈便是被俘被殺,軍隊已經被收伏在帝國的手掌中,一場悄無聲的大屠殺開始了,並繼續著。
而為了能讓讀者們更清晰的看到認識到這一場不是戰爭的戰爭,我們不得不從某一條線索來細細的說起。正如本章的章題所示的那樣,我們將從一個馬夫世家說起。也許會有人問我們為什麽非要從一個小小的馬夫開始說起呢?那麽我將要迴答的是,開始是一個事情,馬夫又是另一個事情,不管是馬夫配上開始還是開始配上其他的什麽人物,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開始,我們需要看重的是開始而不是伴隨著開始的什麽人物或事情,或許這個伴隨性的人物或事件顯得是那麽的不重要,但也說不定他或它在將來的時日裏會不會成為一個關鍵性的東西也未可知。
那麽就這樣吧,我們需要迴到衡母曆七千四百九十九萬零五十一年的春季時節的那一個可怕的傍晚,傍晚的王城上空竟顯得那麽的寂靜,寂靜的都讓人感到快要窒息。商鋪與小販依舊在迎客,酒樓的跑堂小二不停的來迴穿梭在大爺的顧客之間,妓女也如往日的在街頭吆喝著生意,顯然今天她們的生意不是太好,個個的擦脂掩粉也不是那麽的賣勁了,可是街後小河溝裏的一條滯伏不動的長蛇卻對這一切都顯得無動於衷。打鐵匠家裏的那隻小黃狗今天不知道怎麽了,從上午就一直躲在它的狗窩裏不吃也不喝,最後被鐵匠的老婆一棍打跑之後,直到黃昏的時候它也沒有迴來。但鏡頭還是要迴到王城上空的那一朵紅雲上,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塊紅雲就像他們的國王的肺氣一樣忽大忽小的,沒有一隻雀兒鳥的在今天的王城上空,倒是城外荒塚上的一棵老蒼鬆樹上的一隻烏鴉,從早上就不停的在吱呀的叫著,一個農夫終於承受不住那聲音的怪異而舉起鏟頭向它砸去,它卻又飛到另一棵比較高點的鬆樹上繼續的扯著喉嚨唿叫著。
禦馬府的老爺赫赤太伯到藍衣總衛的府第去了,藍衣總衛章明洛夫大人想要幾匹產自尾馬山的良馬給他的孫子作為生誕禮物,侍馬老臣因為與藍衣總衛章明洛夫的交情不錯,所以親自拿了柵馬冊到其府上。直到暮晚時分侍馬老臣才從章明府醉熏的走出府庭,坐上禦賜尊轎返迴府中。而剛到禦馬府落地的第一句話便是詢問他的小兒子是否已經迴來,老仆人約格甫的迴答是還不曾迴來,但也許很快就會迴來的,所以老爺不用再擔心。但侍馬太伯為了這個小兒子可是從來就沒有放心過,從前天早上出府之後直到現在他都還沒有迴來,不知道在外麵又鬧了什麽禍事而不敢迴家了吧。侍馬太伯在早上就已經吩咐過家仆如果這個小畜生迴來之後一定要把他鎖在房裏,可是這個少爺畜生似乎已經知道了他的吩咐而根本就沒有出現。這讓年上六旬的侍馬大臣不由得氣憤不已,暗下裏決定等這個畜生一迴來一定要給他一點教訓不可。氣憤的滿臉怒容的侍馬大人轉身走進了書房,沒有再留下什麽話,顯然他很累了。這時的約格甫老仆人像是鬆了一口氣似的,也走迴了在院後一間的自己的房子,並嚴實的把門關閉得沒剩一點空隙。
事實是侍馬太伯的小兒子赫赤小官在午後就已經迴來了,但這事隻有管家約格甫知道,因為大門就是他給打開的,但他並沒有按照老爺的吩咐讓眾家人把這位小少爺鎖進房裏,而是把他關在了自己的房裏,因為約格甫告訴他,老爺早上臨走吩咐時的那種語氣與憤怒的神情告訴了這位管家,這一次老爺可能真的要生氣了,說不定又要把小少爺給趕迴老家樂刺忽封地的。他告訴小少爺赫赤小官說,還是等到老爺迴來時看看他有沒有消了氣再說,於是在外撒潑了兩天的赫赤小官竟在管家的房間裏一覺差點睡到天黑。約格甫迴到自己的房間之後看到小少爺還在自己的床上睡著,便走到床前推醒了這位四仰八叉滿嘴角口水的小少爺。這位赫赤小官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誰這麽煩人攪醒了自己的好夢,但待到看清是管家老約格甫後,揉了揉眼睛問說怎麽了。
老約格甫最後給這位三少爺出了一個主意,他讓赫赤少爺先到赫赤太伯的妹妹即是赫赤少爺的小姑姑那裏先避一避,等老爺的怒氣消了之後才迴來,並且他讓赫赤三少爺寫了一封短信,赫赤小官照樣的這樣做了,然後又向這位老仆人討要了幾枚銀幣才小心詡詡的跟隨著管家走出了禦馬府。
約格甫老仆人在確定三少爺已經安全的離開之後,轉身迴到府中向老爺的書房走去。天已經漸晚了,太陽早已經沉下了驛北之洋 的水平麵下,但王城的人看到的是太陽是消失在了西屋王山中。
“什麽?這個畜生竟跑去他的姑母那裏去了?畜生,還知道寫信迴來。對了,約格甫,那個送信的人是明葛府上的嗎?”侍馬太伯向老仆人問道。
“迴老爺,老奴眼花沒有看清是不是明葛府上的人。”老仆人沉穩的迴答道。
“這麽說送信的人已經迴去了?”
“是的老爺,那人把信交到老奴的手上之後就離開了。”老仆人又迴答道。
“怎麽也沒有留下人呢?”赫赤老爺似乎生氣了。
“迴老爺,那人還沒有等我反應過來就跑開了。”
“看來你真的老了。”侍馬大人不樂的說道,揮了揮手讓這位老仆人退了下去。
老仆人退下去之後,赫赤老夫人卻來到了書房。
“老爺,官兒是不是迴來了?”老夫人急切的問道。
這位老夫人最疼愛的就數這個小三兒了,赫赤大人總是在對待教育兒子的這個問題上,對他的夫人一直責備不已。
“是的,迴他姑姑那兒去了,這畜生,看迴來我不打斷他的腿。”侍馬太伯依然還在氣頭上。
“這樣也好,總比讓他一個人在外野混的好。”老夫人也像是鬆了一口氣似的,不再有那急切的神情了。
“慈母多敗兒,這畜生遲早要被你慣壞不可。”侍馬大人放下手中的書,起身準向外走去。
“老爺,你要去哪?”老夫人見他棄書而走,不覺想問一聲。
“我還能去哪?總不能像你那個小畜生滿世界的野混去。”轉身離開了書房。
春天快要過去了,末春的夜晚來臨的時候,空氣中有些冷涼的寒氣在四處流竄著。
禦馬府的明燈已經高掛,奴仆們已經侍候著老爺夫人們準備休息了。老仆人的心裏還在掛念著小少爺是不是已經出現在他的姑姑家了呢?他明知道三少爺不可能這麽快就趕到的,可是心裏還是希望他能早早的到達他的姑姑家。
可是貓頭鷹們卻在已經找好了棲息的樹椏上遲遲不肯睡去,咕咕的噪叫著,此起彼伏。地鼠們鑽出了洞口四處亂竄著,禦馬府一旁的房東家的母雞卻在雞圈外徘徊了起來,但這一切都沒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戰爭,又是戰爭,武烈王國的人們已經厭倦了這個名詞,這個名詞的釋義給他們留下了太多的不可忘卻的記憶,留下了太多的傷痕與不可除卻的曆史陰影,但這一次,死亡之神給他們帶來的不隻是戰爭,不隻是生命的毀滅。對於某些人那是種族的消亡,是莫大的種族恥辱,是叛變與動亂,是屠殺和對人性的磨難,是複仇與極端的不堪入目的對人類軀體的摧殘。武烈王國,這個曾經幾乎征服了大半個鴻亞大陸的龐大王朝,在經曆了種種不幸的分割與別國的吞並之後,又一次進入了血與火的曆史。
這個世界已經被分為了三塊大陸,雖然有些資料記載著第四塊大陸的存在,但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沉沒之地的古塵大陸已經隨著曆史的煙雲消散的無影無蹤了。隻在傳說中,在無據的野史裏它還存在著。也許事件的發展會牽及到這塊遠古大陸,但我們必須要找到這塊大陸的入口處才行,但在找到入口處之前誰能告訴我們該不該相信這個大陸的存在呢?在事情還沒有發展到更糟的時候,我們還是迴到這個令人又愛又懼的鴻亞大陸吧,畢竟故事不能偏離主題太遠。而在現實中的三塊大陸中鴻亞大陸是陸地麵積最廣闊最完整,在人類曆史文化中它也是最古老的一塊,它不像魔庭大陸的雖是完整卻小如卵丸,也不似如今同樣居住著人類的已被改稱為新亞大陸,周圍麵積雖大但土地卻散如蜂窩,可惜的是它千瘡百孔似的,被河流沼澤與湖泊點綴的點點線線的猶花似畫。但現在我們說這些又幹什麽呢?要知道故事的主要發生地可比這些介紹的地理要漂亮的多,我是說該是時候來說說這個武烈王國了,在人們還記得武烈這個國名的時候,我們還是暫時的這樣的稱唿它吧,我想也許會有更多的人不會介意我這麽稱唿它吧,我是說王國的那些遺臣落民們還不至於這麽快就忘了他們的先朝。
位於鴻亞大陸最西北端的武烈王國在曆史中存在了八百年,但就在快被人類遺忘的共祖曆或衡母曆的第七千四百萬零五十一年的時候,它卻突然的斷代了。由此可以說它是一個短命的王朝,是一個可悲但又卻可歎的王朝。在這片古老卻又不幸的土地上,它是成千上萬代王朝中的一個,但因為它的曾經的存在過,又曾經在曆史中留下了一筆可歎的功績,也許它的曆史還可以在資料中存在的時間更久一些。而在這八百年裏它不知曾幾次的被更改過名稱,但或許是它的運數還沒有走到盡頭的源故,它很幸運的又每次更改了過來,那麽這一次它還能順利的過關嗎?不知道,誰也不知道。這龐大的王國有著大河的縱橫,有大片平原的阡陌,有高山奇峰的鑲嵌,但最令人眼紅的卻是這塊古老的土地中,不但蘊涵著豐富的植物營養,更奇的是它的山中澗下竟藏著許多的稀世礦物,按道理講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應該生活的很舒適,可是事實卻並不是如此。在距離上一次的國變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了,在這兩百多年裏武烈王國雖然又一次的保住了這個國家的名號,可是內裏卻已經非常的虛弱了,因為內敵雖定,但外敵的侵饒卻像幽靈般的讓這個國家幾乎喘不過氣來;而當終於將要再次的富強站立起來的時候,邪惡之神又選中了它,讓它的一切努力與希望都像藏生河的流水一樣流進了驛北之洋。難道這片廣闊而古老的土地被眾神詛咒了?不,預言書中沒有關於這樣的記載,王國中的先知們與朝聖峰的神使也沒有收到上蒼之神的寄語,那麽,為什麽這塊土地上總是動蕩不安呢?沒有人能解釋,就是四百年前的大賢者安魯麥夫也沒能說清楚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武烈王國已是帝國的曆史了,起碼暫時是這樣的,雖然有一些人還不想承認這就是事實,他們以為這隻不過又是一次曆史性的鬧劇而已,隻是這一次來的太刺激了些,刺激得讓人差點認為王國這次肯定是被徹底的毀滅了。
代替了武烈王國的是青幡帝國,青幡帝國的第一代帝王是被稱為青陽帝的青氏泰林,在倫理道德上這位青氏泰林應該是武烈王國的最後一代國王武吉王洪氏休羅的次子。然而在他並未成為青幡帝國的青陽帝的時候他的名字是洪氏泰林,但正史名冊上的記載卻不是如此,青幡帝國的正史一冊的記載是:青氏泰林,青幡帝國始皇帝,及青氏稽安與青柳氏姬之子。那麽這位青氏稽安與洪氏休羅又是怎麽一迴事呢?如果你去問青幡帝國的任何一位平民,他都會告訴你,這絕對是洪氏一族的奇恥大辱,因為青氏泰林是青氏稽安的野種,他就會這樣的告訴你。戴了一頂巨大的綠帽子的洪氏休羅最終沒能成了太上王,而是成為了一屍冤魂進入了冤靈界。架在他脖子上的那柄血刃,正是他的次子也是他將要傳位於其的青氏泰林親自持刀,而讓他死於非命的。簡單的來說吧,洪氏休羅的妻子與他的首席大臣青氏稽安私通生下了青氏泰林,而做了烏龜了洪氏休羅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承認了那位不是他的種子的野種。在他的大兒子不幸的在一次戰爭中犧牲之後,洪氏休羅立下洪氏泰林為太王子;而就在這位老國王暮年將要仙駕時,洪氏泰林卻忽然變成了青氏泰林,並且親手送他上九地冤靈界。他的王國也就在他兩眼一閉的那一刻,像一座大廈的坍塌而轟然倒下了。伴隨著這座大廈倒塌的還有大廈建築裏的那些鋼筋與梁柱,而這一場坍塌事故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武烈王國史來沒有的。王國一夜之間改變了名稱,王國的主人也在一夜之間從暮年換作了一位壯年,也從洪氏王國變成了青氏帝國。那些昔日的親王貴族們在睡眠中竟不知不覺的丟掉了頭上的腦袋,竟連王府中的驛馬飛鴿也沒能逃脫掉這場滅頂的災難,仆人和主人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而那些昔日最忠誠於王國的騎士戰將們也皆隨著他們的王國而傾複滅亡了,而逃脫出這場災難的少數幸運者們也都如夜中蝙蝠,不敢再出頭見日。而這些情景都是在不久前的原武烈王國王城中發生過的,並且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的發生著。
那些分封在遠外邊疆與僻土的王親位在得知了王國的變故之後,都惶惶度日而生怕著王城的前來進攻。這其中當然也有烈血的王親們,並且還不止少數,在陸續的集結了兵力而打算進攻王城解救王國的命運的時候,竟都不知不覺的在行軍的軍帳中如他們在王城的親戚們一樣,頭顱與身體分離了開來。還有一部份,是幸運的一部份,但這個幸運隻能適合某一個階段,也就是說那些沒有在軍帳中丟掉腦袋的遠疆親王們,在對抗他們的敵人之前還是幸運的,可是一旦兩軍兩遇,他們才知道原來這些年王城的兵力竟發展到這般的地步,讓他們聞風而又差點喪膽。逃的逃散的散,但大部份都死在了敵人的獸騎下,而逃出來的親王們也都迅速的逃迴了自己的封地內,堅守城池再出不敢輕易出動了。青幡帝國的對待昔日的王親貴族們的政策是,對待留守在王城的王親們進行集體的消滅,而對於分封在外的親王們則是進行逐一式的清除與暗殺。
說到這裏似乎青幡帝國已經是根深蒂固似的而所向無敵,但是青幡帝國的第一代帝王可不敢有這樣的輕敵之心,因為他非常的明白,他的帝國正恰恰相反的是脆弱的。青氏泰林的第一號敵人基本已經被清除了,洪氏休羅已經被他親手血刃,洪吉王的第四子也被囚禁在王牢中,而第三子卻遠在新亞大陸做他的姑爺國王,他的忠誠的臣民與親王們不是被殺便是被囚
,或者被遠逐到荒野之島,而僅剩下的一些逃脫了災難的幸運者們卻已經無迴手之力了。年輕的青陽帝也已經不再年輕,在他臉上的神形中可以看出,那是成年累月的使用心計而留下的疲憊的印痕,才四十壯年的他顯得比六十歲的年齡還要蒼老的多,如果他和他的叛臣父親青氏稽安站在一起,不知情的人一定會認為他們兄弟倆而不是父子關係。
那麽還是迴來說說青氏泰林的敵人吧,還是說說前武烈王國中還存在著哪些可以抵抗青氏帝國的人物吧,說到這裏誰都會知道,青氏泰林現在最頭痛的肯定是魯夫爾曼將軍了。駐守在王國東北角的魯夫爾曼將軍手下統率著三十萬數量的兵士,在鎮守著與普羅蒙帝國的交鋒邊界。在武烈王國與普羅蒙帝國交界的這一片地區是未界定區,也是兩國約定的停戰區。但明言是停戰而實際卻是兩國無時不刻的不在發生著衝突與矛盾,雖然有一些年頭沒有發生過較大型的規模戰爭了,但兩國都在這一地區安駐了大批的軍隊,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因為像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隻所以兩國會在這一片地區發生衝突與矛盾,也是因為這一片闊大的地區竟沒有什麽天然的屏障,沒有高山奇峰作為地理性國界線,也因為這一片地區的平坦地勢很適合人居生活,所以兩國都極力想得到這一地區。在對峙不下的情況下,兩國都在這一地區建築了大型的城堡與零星的小城作為邊防城寨,而維持著這一停戰區的軍事平衡。而魯夫爾曼將軍,作為武烈王國的威獅將軍,他承但著保衛祖國的重要責任,在如今王國陷落在叛賊手中的這一刻,魯夫爾曼將軍感到不管是作為王親們還是王國的臣民,這都是一樁莫大的恥辱。但為什麽至今他還沒有迴軍反擊現在的帝國,這是時下作為帝國的臣民們所最為樂道的事情。但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隻有現在的這種對峙的形式才是最好的結果,因為誰也不能確定,如果魯夫爾曼將軍迴擊帝國到底誰會勝利,就是魯夫爾曼將軍自己也不敢確定。就這樣對峙著,就這樣保持著,畢竟這是王國的最後一支還算是軍隊的軍隊了,為了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進行反攻,從王國陷落的那一刻起,魯夫爾曼將軍就在考慮著將如何保存下這一支軍隊,因為這將是王國的最後的希望了。而現在,顯然那一刻最佳的時機還沒有到來。
駐守在驛北洋沿岸的王國將士們不是被俘虜便是已經投隆,還有一些比較剛烈的士軍們不是戰死在同胞的鋼刀下,便是隨同著王親們退守到了沿海列島。
各大行省的政務長官和軍統將領不是倒戈便是被俘被殺,軍隊已經被收伏在帝國的手掌中,一場悄無聲的大屠殺開始了,並繼續著。
而為了能讓讀者們更清晰的看到認識到這一場不是戰爭的戰爭,我們不得不從某一條線索來細細的說起。正如本章的章題所示的那樣,我們將從一個馬夫世家說起。也許會有人問我們為什麽非要從一個小小的馬夫開始說起呢?那麽我將要迴答的是,開始是一個事情,馬夫又是另一個事情,不管是馬夫配上開始還是開始配上其他的什麽人物,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開始,我們需要看重的是開始而不是伴隨著開始的什麽人物或事情,或許這個伴隨性的人物或事件顯得是那麽的不重要,但也說不定他或它在將來的時日裏會不會成為一個關鍵性的東西也未可知。
那麽就這樣吧,我們需要迴到衡母曆七千四百九十九萬零五十一年的春季時節的那一個可怕的傍晚,傍晚的王城上空竟顯得那麽的寂靜,寂靜的都讓人感到快要窒息。商鋪與小販依舊在迎客,酒樓的跑堂小二不停的來迴穿梭在大爺的顧客之間,妓女也如往日的在街頭吆喝著生意,顯然今天她們的生意不是太好,個個的擦脂掩粉也不是那麽的賣勁了,可是街後小河溝裏的一條滯伏不動的長蛇卻對這一切都顯得無動於衷。打鐵匠家裏的那隻小黃狗今天不知道怎麽了,從上午就一直躲在它的狗窩裏不吃也不喝,最後被鐵匠的老婆一棍打跑之後,直到黃昏的時候它也沒有迴來。但鏡頭還是要迴到王城上空的那一朵紅雲上,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塊紅雲就像他們的國王的肺氣一樣忽大忽小的,沒有一隻雀兒鳥的在今天的王城上空,倒是城外荒塚上的一棵老蒼鬆樹上的一隻烏鴉,從早上就不停的在吱呀的叫著,一個農夫終於承受不住那聲音的怪異而舉起鏟頭向它砸去,它卻又飛到另一棵比較高點的鬆樹上繼續的扯著喉嚨唿叫著。
禦馬府的老爺赫赤太伯到藍衣總衛的府第去了,藍衣總衛章明洛夫大人想要幾匹產自尾馬山的良馬給他的孫子作為生誕禮物,侍馬老臣因為與藍衣總衛章明洛夫的交情不錯,所以親自拿了柵馬冊到其府上。直到暮晚時分侍馬老臣才從章明府醉熏的走出府庭,坐上禦賜尊轎返迴府中。而剛到禦馬府落地的第一句話便是詢問他的小兒子是否已經迴來,老仆人約格甫的迴答是還不曾迴來,但也許很快就會迴來的,所以老爺不用再擔心。但侍馬太伯為了這個小兒子可是從來就沒有放心過,從前天早上出府之後直到現在他都還沒有迴來,不知道在外麵又鬧了什麽禍事而不敢迴家了吧。侍馬太伯在早上就已經吩咐過家仆如果這個小畜生迴來之後一定要把他鎖在房裏,可是這個少爺畜生似乎已經知道了他的吩咐而根本就沒有出現。這讓年上六旬的侍馬大臣不由得氣憤不已,暗下裏決定等這個畜生一迴來一定要給他一點教訓不可。氣憤的滿臉怒容的侍馬大人轉身走進了書房,沒有再留下什麽話,顯然他很累了。這時的約格甫老仆人像是鬆了一口氣似的,也走迴了在院後一間的自己的房子,並嚴實的把門關閉得沒剩一點空隙。
事實是侍馬太伯的小兒子赫赤小官在午後就已經迴來了,但這事隻有管家約格甫知道,因為大門就是他給打開的,但他並沒有按照老爺的吩咐讓眾家人把這位小少爺鎖進房裏,而是把他關在了自己的房裏,因為約格甫告訴他,老爺早上臨走吩咐時的那種語氣與憤怒的神情告訴了這位管家,這一次老爺可能真的要生氣了,說不定又要把小少爺給趕迴老家樂刺忽封地的。他告訴小少爺赫赤小官說,還是等到老爺迴來時看看他有沒有消了氣再說,於是在外撒潑了兩天的赫赤小官竟在管家的房間裏一覺差點睡到天黑。約格甫迴到自己的房間之後看到小少爺還在自己的床上睡著,便走到床前推醒了這位四仰八叉滿嘴角口水的小少爺。這位赫赤小官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誰這麽煩人攪醒了自己的好夢,但待到看清是管家老約格甫後,揉了揉眼睛問說怎麽了。
老約格甫最後給這位三少爺出了一個主意,他讓赫赤少爺先到赫赤太伯的妹妹即是赫赤少爺的小姑姑那裏先避一避,等老爺的怒氣消了之後才迴來,並且他讓赫赤三少爺寫了一封短信,赫赤小官照樣的這樣做了,然後又向這位老仆人討要了幾枚銀幣才小心詡詡的跟隨著管家走出了禦馬府。
約格甫老仆人在確定三少爺已經安全的離開之後,轉身迴到府中向老爺的書房走去。天已經漸晚了,太陽早已經沉下了驛北之洋 的水平麵下,但王城的人看到的是太陽是消失在了西屋王山中。
“什麽?這個畜生竟跑去他的姑母那裏去了?畜生,還知道寫信迴來。對了,約格甫,那個送信的人是明葛府上的嗎?”侍馬太伯向老仆人問道。
“迴老爺,老奴眼花沒有看清是不是明葛府上的人。”老仆人沉穩的迴答道。
“這麽說送信的人已經迴去了?”
“是的老爺,那人把信交到老奴的手上之後就離開了。”老仆人又迴答道。
“怎麽也沒有留下人呢?”赫赤老爺似乎生氣了。
“迴老爺,那人還沒有等我反應過來就跑開了。”
“看來你真的老了。”侍馬大人不樂的說道,揮了揮手讓這位老仆人退了下去。
老仆人退下去之後,赫赤老夫人卻來到了書房。
“老爺,官兒是不是迴來了?”老夫人急切的問道。
這位老夫人最疼愛的就數這個小三兒了,赫赤大人總是在對待教育兒子的這個問題上,對他的夫人一直責備不已。
“是的,迴他姑姑那兒去了,這畜生,看迴來我不打斷他的腿。”侍馬太伯依然還在氣頭上。
“這樣也好,總比讓他一個人在外野混的好。”老夫人也像是鬆了一口氣似的,不再有那急切的神情了。
“慈母多敗兒,這畜生遲早要被你慣壞不可。”侍馬大人放下手中的書,起身準向外走去。
“老爺,你要去哪?”老夫人見他棄書而走,不覺想問一聲。
“我還能去哪?總不能像你那個小畜生滿世界的野混去。”轉身離開了書房。
春天快要過去了,末春的夜晚來臨的時候,空氣中有些冷涼的寒氣在四處流竄著。
禦馬府的明燈已經高掛,奴仆們已經侍候著老爺夫人們準備休息了。老仆人的心裏還在掛念著小少爺是不是已經出現在他的姑姑家了呢?他明知道三少爺不可能這麽快就趕到的,可是心裏還是希望他能早早的到達他的姑姑家。
可是貓頭鷹們卻在已經找好了棲息的樹椏上遲遲不肯睡去,咕咕的噪叫著,此起彼伏。地鼠們鑽出了洞口四處亂竄著,禦馬府一旁的房東家的母雞卻在雞圈外徘徊了起來,但這一切都沒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