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下來,人果然是貪心的,看到了的就想要,要不到的就會失落,自己本來隻是想要一個溫暖的家,想要又家人相守,有了家就又想溫飽,現在溫飽可以保障,就又想日子富足起來,就像自己曾看到的一首詩裏說的那樣,‘終日忙忙隻為饑,才得飽來便思衣,衣食兩般俱豐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下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不支,置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七品五品猶嫌少,三品四品仍嫌低’。寫的不是和自己現在一樣?自己也不過是這芸芸眾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個凡人啊!想到這裏,若蘭徹底的放開了心情,和春兒、小燕說說笑笑的迴家了。
太陽已經西斜,但是曬著背上還是暖暖的,若蘭采一根馬尾巴草咬在嘴裏,走著走著,慢慢地落到了孩子們的後麵,看著被太陽照著閃閃發亮的樹葉,再看看藍色天空飄著的幾朵白雲,在現代可看不到這麽藍的天,這麽白的雲啊,被嚴重汙染的現代,不是霧霾,就是沙塵暴,哪裏有這麽蔚藍的天,這麽悠哉的白雲啊,還有幾隻雀兒起起落落。
前麵小的孩子們邊走邊笑鬧,小燕和春兒也摘下路邊的馬尾草,隨手編著小玩意兒,若蘭覺得心情真是又平靜又滿足,真想唱歌啊,隻不過為了別人的耳朵著想,還是不唱的好。
若蘭覺得自己胸中滿滿的,充滿了高興,終於再抑製不住,大聲的長長的“啊-------”了一嗓子,嚇了小燕和春兒一跳,“你這丫頭,瞎喊什麽啊!”小燕嗔怪著。
“小燕姐,我也好想唱歌,你看這天、這雲,多漂亮!”若蘭撲過去抱住小燕的胳膊。
“這個瘋丫頭,唱什麽啊,別人聽到,還以為我們都發瘋了呢!”小燕用指頭點著若蘭的腦門,春兒也笑起來。
“姐姐,我來唱,我唱的好聽!”杏兒湊趣的喊道。
杏兒一邊說著一邊喝幾個小的大聲的唱起來,“哥是綠葉妹是花,哥是綾羅妹是紗;哥是山上高石崖,妹是山中花才發。”細嫩的脆嗓音卻唱著深情的情歌,顯得那麽不倫不類,卻又稚趣橫生,聽的若蘭和小燕、春兒都放聲大笑起來,驚的雀兒們都哄的一下都飛起來,躲得遠遠的看著這一群人,不明白他們發的什麽瘋。
若蘭終於還是偷偷實驗了一下自己帶迴來的黑石頭,確實是煤炭沒有錯,至於質量怎麽樣,她就不清楚了,畢竟前世的時候隻知道煤炭是可以燃燒的,家庭可以用來做飯、取暖。
煤炭當然還有很多別的用途,例如發電之類的,至於怎麽用煤炭來發電,若蘭根本就不考慮,因為一點門路都摸不到,這裏的人都以為雷電是老天爺發怒了,是雷公電母製造出來,她可不想去普及雷電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知識,因為連她自己也鬧不清楚呢。
現在若蘭已經確定了後山上確實有煤礦,但是怎麽才能很自然的把這個事告訴家裏人呢?最重要的是,怎麽能讓這個煤礦給自己的家裏人和田家村的帶來益處呢?這個問題真是要好好想想,長遠打算才行,畢竟這可是牽涉到瑞王爺的大事。
思考了幾天之後,若蘭決定先把這個拋在腦後,不為它煩惱了,車到山前必有路,自己目前的生活還算暫時過得去,而且天氣也一天天熱起來。
雖然山裏比較涼爽,這裏也還沒有地球上的溫室效應,但是畢竟夏天來了,又悶熱又潮濕,還要用衣服包的嚴嚴實實的,這裏的風氣保守,男人們還可以穿短褂短褲,女人們是絕對不行的,袖子要到手腕,裙子要到腳踝,就算是下地的時候不方便穿裙子,女人們也要穿長褲下地,這讓習慣了空調的若蘭很是不適應,真是懷念前世的吊帶和熱褲啊,每天還要跟著大人去自家的山地裏拔草、鬆土,因為地勢的原因,想給莊稼澆水是不可能的,再精心侍弄也隻能是拔草、鬆土,收獲如何,隻能看老天爺的心情了,而從春天以來,隻下了有限的幾場雨,老人們隻能歎息幾句,看來今年的收成是不會太好的,大人們憂心,孩子們當然也不會心情太好,而且天氣又那麽炎熱,煤炭的事?若蘭早把它拋到腦後去了。
第二十二章 乘涼
若蘭覺得最愜意的時候,就是吃過晚飯之後的乘涼時間了,因為家裏悶熱,人們一般都是在院門口,或者到村口的大榆樹下麵乘涼,這裏除了榆樹,還有幾棵楊樹和槐樹,綠色的樹冠像一把把大傘,幾棵大樹的枝杈伸向四麵八方,又互相交叉,遮蔽了太陽,給樹下留下一大片的蔭涼,讓人一走近,就感覺暑氣頓消,就好像在大太陽下喝一口冰水,涼氣絲絲縷縷的傳遍全身,舒服極了。
吃過晚飯,孩子們就唿朋引伴的帶著小凳子來村口乘涼了,或者不帶凳子,就直接坐在石頭上,男人們也很快就出來了,聚在一起抽一點旱煙,說著天氣如何,收成會如何之類的,老人們則帶著用艾草擰成的火繩,在人堆裏點燃,可以驅散蚊蟲,又方便點旱煙。
孩子們不喜歡旱煙的味道,各自圍成圈子玩遊戲,或者追趕著跑來跑去,一會兒就跑出一頭汗來。
女人們姍姍來遲,女人們要收拾好家裏之後,才會出來乘涼,出來之前還要在各個屋裏燃上艾草,這樣等男人們和孩子迴去睡覺的時候,就不會被蚊蟲叮咬了。
女人們各自帶著用草編成辮子之後盤成的草墊子,挎著的籃子裏帶著蒲扇、手巾和針線活計,有些帶著年幼的孩子的,還要帶著薄被之類的,孩子們看到娘來了,跑過來讓娘給擦臉,之後又跑了出去。
女人們湊在一起盤坐在草墊子上,一邊做點針線活,一邊說說哪個的手巧,哪個繡出的花樣漂亮之類的閑話。又過一會兒,孩子們跑的累了,大人們的閑話也說的差不多了,就都湊近些,圍成一個大圈,聽年長的老人們講古,也就是講些傳說或者神話故事,孩子們也都很感興趣,慢慢都安靜下來,端著小凳子湊過來,除了老人的講古聲,和人們偶爾的咳嗽聲,隻有樹上的山知了偶爾齊聲的大聲鳴叫起來。
山知了的個子比蟬略小些,長著麻灰色的翅膀,但是聲音卻很大,山知了聲嘶力竭的叫了一會兒,忽然又一下子停了下來,好像是受到了什麽驚嚇,又好像誰給這個合唱隊下了暫停的命令。
孩子們坐在自己娘的跟前,年紀略小的慢慢趴在娘的腿上,娘一邊做著針線活,一把不時停下拿起蒲扇趕走孩子身邊的蚊子,更小的孩子睡著了,孩子娘把睡著的孩子抱起來放在樹下石磨的碾盤上,用帶來的薄被蓋住。
若蘭也拿著一隻鞋底在納鞋底,耳邊聽著講古的聲音,身邊的柱子娘不時扇著蒲扇,若蘭慢慢有些恍惚起來,好像眼前的人們慢慢的離開自己很遠,老人講古的聲音也模糊起來,內心平和,腦子裏卻恍惚,好像
太陽已經西斜,但是曬著背上還是暖暖的,若蘭采一根馬尾巴草咬在嘴裏,走著走著,慢慢地落到了孩子們的後麵,看著被太陽照著閃閃發亮的樹葉,再看看藍色天空飄著的幾朵白雲,在現代可看不到這麽藍的天,這麽白的雲啊,被嚴重汙染的現代,不是霧霾,就是沙塵暴,哪裏有這麽蔚藍的天,這麽悠哉的白雲啊,還有幾隻雀兒起起落落。
前麵小的孩子們邊走邊笑鬧,小燕和春兒也摘下路邊的馬尾草,隨手編著小玩意兒,若蘭覺得心情真是又平靜又滿足,真想唱歌啊,隻不過為了別人的耳朵著想,還是不唱的好。
若蘭覺得自己胸中滿滿的,充滿了高興,終於再抑製不住,大聲的長長的“啊-------”了一嗓子,嚇了小燕和春兒一跳,“你這丫頭,瞎喊什麽啊!”小燕嗔怪著。
“小燕姐,我也好想唱歌,你看這天、這雲,多漂亮!”若蘭撲過去抱住小燕的胳膊。
“這個瘋丫頭,唱什麽啊,別人聽到,還以為我們都發瘋了呢!”小燕用指頭點著若蘭的腦門,春兒也笑起來。
“姐姐,我來唱,我唱的好聽!”杏兒湊趣的喊道。
杏兒一邊說著一邊喝幾個小的大聲的唱起來,“哥是綠葉妹是花,哥是綾羅妹是紗;哥是山上高石崖,妹是山中花才發。”細嫩的脆嗓音卻唱著深情的情歌,顯得那麽不倫不類,卻又稚趣橫生,聽的若蘭和小燕、春兒都放聲大笑起來,驚的雀兒們都哄的一下都飛起來,躲得遠遠的看著這一群人,不明白他們發的什麽瘋。
若蘭終於還是偷偷實驗了一下自己帶迴來的黑石頭,確實是煤炭沒有錯,至於質量怎麽樣,她就不清楚了,畢竟前世的時候隻知道煤炭是可以燃燒的,家庭可以用來做飯、取暖。
煤炭當然還有很多別的用途,例如發電之類的,至於怎麽用煤炭來發電,若蘭根本就不考慮,因為一點門路都摸不到,這裏的人都以為雷電是老天爺發怒了,是雷公電母製造出來,她可不想去普及雷電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知識,因為連她自己也鬧不清楚呢。
現在若蘭已經確定了後山上確實有煤礦,但是怎麽才能很自然的把這個事告訴家裏人呢?最重要的是,怎麽能讓這個煤礦給自己的家裏人和田家村的帶來益處呢?這個問題真是要好好想想,長遠打算才行,畢竟這可是牽涉到瑞王爺的大事。
思考了幾天之後,若蘭決定先把這個拋在腦後,不為它煩惱了,車到山前必有路,自己目前的生活還算暫時過得去,而且天氣也一天天熱起來。
雖然山裏比較涼爽,這裏也還沒有地球上的溫室效應,但是畢竟夏天來了,又悶熱又潮濕,還要用衣服包的嚴嚴實實的,這裏的風氣保守,男人們還可以穿短褂短褲,女人們是絕對不行的,袖子要到手腕,裙子要到腳踝,就算是下地的時候不方便穿裙子,女人們也要穿長褲下地,這讓習慣了空調的若蘭很是不適應,真是懷念前世的吊帶和熱褲啊,每天還要跟著大人去自家的山地裏拔草、鬆土,因為地勢的原因,想給莊稼澆水是不可能的,再精心侍弄也隻能是拔草、鬆土,收獲如何,隻能看老天爺的心情了,而從春天以來,隻下了有限的幾場雨,老人們隻能歎息幾句,看來今年的收成是不會太好的,大人們憂心,孩子們當然也不會心情太好,而且天氣又那麽炎熱,煤炭的事?若蘭早把它拋到腦後去了。
第二十二章 乘涼
若蘭覺得最愜意的時候,就是吃過晚飯之後的乘涼時間了,因為家裏悶熱,人們一般都是在院門口,或者到村口的大榆樹下麵乘涼,這裏除了榆樹,還有幾棵楊樹和槐樹,綠色的樹冠像一把把大傘,幾棵大樹的枝杈伸向四麵八方,又互相交叉,遮蔽了太陽,給樹下留下一大片的蔭涼,讓人一走近,就感覺暑氣頓消,就好像在大太陽下喝一口冰水,涼氣絲絲縷縷的傳遍全身,舒服極了。
吃過晚飯,孩子們就唿朋引伴的帶著小凳子來村口乘涼了,或者不帶凳子,就直接坐在石頭上,男人們也很快就出來了,聚在一起抽一點旱煙,說著天氣如何,收成會如何之類的,老人們則帶著用艾草擰成的火繩,在人堆裏點燃,可以驅散蚊蟲,又方便點旱煙。
孩子們不喜歡旱煙的味道,各自圍成圈子玩遊戲,或者追趕著跑來跑去,一會兒就跑出一頭汗來。
女人們姍姍來遲,女人們要收拾好家裏之後,才會出來乘涼,出來之前還要在各個屋裏燃上艾草,這樣等男人們和孩子迴去睡覺的時候,就不會被蚊蟲叮咬了。
女人們各自帶著用草編成辮子之後盤成的草墊子,挎著的籃子裏帶著蒲扇、手巾和針線活計,有些帶著年幼的孩子的,還要帶著薄被之類的,孩子們看到娘來了,跑過來讓娘給擦臉,之後又跑了出去。
女人們湊在一起盤坐在草墊子上,一邊做點針線活,一邊說說哪個的手巧,哪個繡出的花樣漂亮之類的閑話。又過一會兒,孩子們跑的累了,大人們的閑話也說的差不多了,就都湊近些,圍成一個大圈,聽年長的老人們講古,也就是講些傳說或者神話故事,孩子們也都很感興趣,慢慢都安靜下來,端著小凳子湊過來,除了老人的講古聲,和人們偶爾的咳嗽聲,隻有樹上的山知了偶爾齊聲的大聲鳴叫起來。
山知了的個子比蟬略小些,長著麻灰色的翅膀,但是聲音卻很大,山知了聲嘶力竭的叫了一會兒,忽然又一下子停了下來,好像是受到了什麽驚嚇,又好像誰給這個合唱隊下了暫停的命令。
孩子們坐在自己娘的跟前,年紀略小的慢慢趴在娘的腿上,娘一邊做著針線活,一把不時停下拿起蒲扇趕走孩子身邊的蚊子,更小的孩子睡著了,孩子娘把睡著的孩子抱起來放在樹下石磨的碾盤上,用帶來的薄被蓋住。
若蘭也拿著一隻鞋底在納鞋底,耳邊聽著講古的聲音,身邊的柱子娘不時扇著蒲扇,若蘭慢慢有些恍惚起來,好像眼前的人們慢慢的離開自己很遠,老人講古的聲音也模糊起來,內心平和,腦子裏卻恍惚,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