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先生說書吧,等下你爹可能也會帶著柱子去,我先去買東西,買齊了去那裏找你們,再帶你和杏兒去買花布和繡花線。”柱子娘一邊說一邊把兩個錢塞到若蘭的手裏,來到這裏,若蘭還從沒接觸到錢呢,若蘭接過仔細看了下,和現代看到的銅錢一樣,上麵幾個扭曲的花紋,並不認識,想來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繁體字。
“還要給我買紅頭繩!”杏兒搖著柱子娘的衣襟祈求道。
“行,你不說也會給你買的。”柱子娘點點杏兒的小腦袋,“就是前麵那個鋪子,很多人出入的那個,石榴看到沒?”
“嗯,看到了。”若蘭拉著杏兒的小手,向柱子娘擺擺手。
若蘭拉著杏兒的手來到柱子娘指點的那個鋪子,看樣子像是電視中看到過的茶樓,這裏的夥計已經看慣了來這裏聽書的孩子們,每人收了一個錢就帶她們到大廳裏說書的地方,大廳了放了幾排長長的矮板凳,已經坐了不少人,有孩子也有大人。
“石榴,這裏。”若蘭順著聲音看過去,原來是小燕帶著她的小弟弟小鐵蛋也在,若蘭趕緊拉著杏兒過去和小燕他們坐在一起。
“春兒姐姐怎麽沒來?”若蘭左右看看,沒看到別的認識的人。“去她姨家了唄。”小燕迴答,若蘭這才想起來杏兒曾經說過的,
春兒娘有一個妹妹嫁在了鎮上,春兒的姨還給春兒介紹了婆家,也在這鎮上。
“哦,我給忘了。”若蘭朝台上看看,台子上放了一張桌子,一把凳子,有一個留著稀疏長胡須的清瘦老頭正坐著喝茶。“什麽時候開始?”
“還要等一下吧,一會這些板凳坐滿了才說,如果來晚了就隻能等下一場了。”小燕很有經驗的說。
“哦”。若蘭本來還以為隻要一個錢,他們就可以坐在這裏一直聽,原來不是,這也是有場次的,這茶樓可真會做生意。
“石榴,石榴。”若蘭正在琢磨,聽到又有人喊,原來是柱子爹帶著柱子來了,還有虎子叔和大牛、大牛的弟弟二牛、大牛的妹妹桃花,一幫人過來挨著坐下,大牛看到小燕有些拘束,坐在遠離小燕的另一邊。
“虎子叔,你的胳膊找大夫看過了嗎?”若蘭關心的問,小燕和杏兒、小鐵蛋也關心的看著虎子叔。
“看過了,大夫說沒關係,好好休養就行了。”虎子叔不在乎的拍拍受傷的胳膊。
正說著話,台上的說書先生一拍驚堂木,“啪”的一聲,台下立刻安靜下來,說書正式開始。
這次說的是瑞王爺帶兵打仗的事,好像是和大燕國的一個飛將軍交手的故事,若蘭雖然對曆史並不感興趣,不過看台上的說書先生繪聲繪色,有時候還要擺出各種架勢,以表達瑞王爺有多英明神武,不禁也聽的津津有味。
柱子爹又掏一個錢買了一包五香蘭花豆分給孩子們吃,孩子們更是高興起來。很快一個時辰就過去了,說書先生又一拍驚堂木,一句經典的“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結束了這一場,說書先生下去喝茶水養精神準備下一場了,聽書的人都起來朝外走,一群人走出茶樓,看到柱子娘、小燕娘、大牛娘和大牛爹正等在門口,身邊的籃子裏放著買來的各種東西。
“娘,你也去聽聽吧,說書先生說的可好呢!”杏兒撲過去拉著娘的衣襟。
“我就不去聽了,迴家聽柱子說就行了,他說的比說書先生也不差。”柱子娘拉著杏兒,笑著看著柱子,柱子摸著頭,有些不好意思,其他人都笑起來。
在茶樓門口人們再次分開,男人們帶著男孩子們把買好的東西帶迴家,女人們帶著女孩子們去買花布、頭繩和繡花線。
都說女人愛逛街是天性,看來真是沒錯,女人們愛逛是不分時代的,女人們幾乎把街上的鋪子都轉了個遍,買東西也是貨比三家才找到最便宜最合心意的那種,等到太陽快落山了才心滿意足往迴走,一路上竟然也腳步輕鬆,就連杏兒和小桃花也不說累,晃著辮子上的新頭繩,蹦蹦跳跳走在前麵,若蘭真是慶幸,幸虧這個時代不要求女人裹小腳,不然連立都困難,怎麽能這麽輕鬆的逛街啊!
迴到家,天已經黑了,趕緊做飯吃飯,又燒了熱水泡腳,雖然在路上的時候還很興奮,但是畢竟累了一天,一家人早早就休息了。
從臘月十六開始,田家村算是進入了預備過年的模式,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過年了。
對於在現代過年的印象,若蘭能想起來的也就是吃吃喝喝,收紅包,看春晚,小時候過年是跟著奶奶過的,因為父母都有各自的小家,就連過年也是各過各的,隻若蘭和奶奶過年,所以年也過的沒什麽味道,印象最深的就是春晚,因為整天隻有電視陪伴,隻能春晚看了直播看重播,演的什麽節目若蘭並不在乎,隻喜歡人們製造出的那種歡樂喜慶的氣氛。
第十三章 準備過年
奶奶過世之後,若蘭的春節就是自己過了,也有一次因為實在太過寂寞,去了母親家過春節,雖然母親也努力表達著熱情,但是那個男人和孩子的眼光,還是讓若蘭覺得渾身不自在,四個人在一起實在太尷尬了,若蘭每說一句話就好像踩地雷,很平常的一句話說出口,都要看看別人的眼色。
若蘭看到他們一家三口不經意流露的溫情和默契,若蘭覺得自己就是一隻掉在天鵝堆裏的醜小鴨,突兀又醜陋,那麽格格不入,匆匆吃了年夜飯就趕緊找借口離開了,根本沒吃出什麽味道,母親並沒有大力的挽留,可能母親也會因為她的識趣而長舒一口氣,走出那個家門口的時候,鐵門在身後關閉的聲音“咣當”一聲,若蘭再次覺得自己簡直就好像大街上的流浪狗,那種被施舍被遺棄的滋味她再也不願迴味。
之後的春節就是若蘭自己過了,整天窩在自己的小窩裏,與電腦或者電視相伴,從虛擬的網絡中尋找快樂和滿足。
這次的過年會是怎樣呢?若蘭對年的到來充滿了期待,這可是第一次她全程參與一家人過年的準備工作呢,真是興奮又緊張。
田家村的過年準備工作忙碌又興奮,當然興奮的大多是小孩子,大人們有很多東西要準備,大些的孩子也要跟著大人幫忙,說是忙的團團轉也不為過。
臘月十八這天早晨,柱子娘早早就起來了,用前一天已經泡著的各色豆子和米煮粥,熬得稠稠的,按照柱子娘的說法,這是把盛糧食的桶啊、甕啊的都清理一下,用清理出來的糧食熬粥,是不讓人們浪費的意思,吃過這粥之後,就開始正式準備過年了。
接下來幾天都是推磨,因為過年要用到的黃米、小米、還有各種豆子都要用石磨加工。
剛開始的時候,若蘭還覺得很新奇,因為這個石磨隻是在電視中看到過,還沒有真正的接觸過呢,柱子爹和柱子推的時候,她還趕緊搶上去推
“還要給我買紅頭繩!”杏兒搖著柱子娘的衣襟祈求道。
“行,你不說也會給你買的。”柱子娘點點杏兒的小腦袋,“就是前麵那個鋪子,很多人出入的那個,石榴看到沒?”
“嗯,看到了。”若蘭拉著杏兒的小手,向柱子娘擺擺手。
若蘭拉著杏兒的手來到柱子娘指點的那個鋪子,看樣子像是電視中看到過的茶樓,這裏的夥計已經看慣了來這裏聽書的孩子們,每人收了一個錢就帶她們到大廳裏說書的地方,大廳了放了幾排長長的矮板凳,已經坐了不少人,有孩子也有大人。
“石榴,這裏。”若蘭順著聲音看過去,原來是小燕帶著她的小弟弟小鐵蛋也在,若蘭趕緊拉著杏兒過去和小燕他們坐在一起。
“春兒姐姐怎麽沒來?”若蘭左右看看,沒看到別的認識的人。“去她姨家了唄。”小燕迴答,若蘭這才想起來杏兒曾經說過的,
春兒娘有一個妹妹嫁在了鎮上,春兒的姨還給春兒介紹了婆家,也在這鎮上。
“哦,我給忘了。”若蘭朝台上看看,台子上放了一張桌子,一把凳子,有一個留著稀疏長胡須的清瘦老頭正坐著喝茶。“什麽時候開始?”
“還要等一下吧,一會這些板凳坐滿了才說,如果來晚了就隻能等下一場了。”小燕很有經驗的說。
“哦”。若蘭本來還以為隻要一個錢,他們就可以坐在這裏一直聽,原來不是,這也是有場次的,這茶樓可真會做生意。
“石榴,石榴。”若蘭正在琢磨,聽到又有人喊,原來是柱子爹帶著柱子來了,還有虎子叔和大牛、大牛的弟弟二牛、大牛的妹妹桃花,一幫人過來挨著坐下,大牛看到小燕有些拘束,坐在遠離小燕的另一邊。
“虎子叔,你的胳膊找大夫看過了嗎?”若蘭關心的問,小燕和杏兒、小鐵蛋也關心的看著虎子叔。
“看過了,大夫說沒關係,好好休養就行了。”虎子叔不在乎的拍拍受傷的胳膊。
正說著話,台上的說書先生一拍驚堂木,“啪”的一聲,台下立刻安靜下來,說書正式開始。
這次說的是瑞王爺帶兵打仗的事,好像是和大燕國的一個飛將軍交手的故事,若蘭雖然對曆史並不感興趣,不過看台上的說書先生繪聲繪色,有時候還要擺出各種架勢,以表達瑞王爺有多英明神武,不禁也聽的津津有味。
柱子爹又掏一個錢買了一包五香蘭花豆分給孩子們吃,孩子們更是高興起來。很快一個時辰就過去了,說書先生又一拍驚堂木,一句經典的“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結束了這一場,說書先生下去喝茶水養精神準備下一場了,聽書的人都起來朝外走,一群人走出茶樓,看到柱子娘、小燕娘、大牛娘和大牛爹正等在門口,身邊的籃子裏放著買來的各種東西。
“娘,你也去聽聽吧,說書先生說的可好呢!”杏兒撲過去拉著娘的衣襟。
“我就不去聽了,迴家聽柱子說就行了,他說的比說書先生也不差。”柱子娘拉著杏兒,笑著看著柱子,柱子摸著頭,有些不好意思,其他人都笑起來。
在茶樓門口人們再次分開,男人們帶著男孩子們把買好的東西帶迴家,女人們帶著女孩子們去買花布、頭繩和繡花線。
都說女人愛逛街是天性,看來真是沒錯,女人們愛逛是不分時代的,女人們幾乎把街上的鋪子都轉了個遍,買東西也是貨比三家才找到最便宜最合心意的那種,等到太陽快落山了才心滿意足往迴走,一路上竟然也腳步輕鬆,就連杏兒和小桃花也不說累,晃著辮子上的新頭繩,蹦蹦跳跳走在前麵,若蘭真是慶幸,幸虧這個時代不要求女人裹小腳,不然連立都困難,怎麽能這麽輕鬆的逛街啊!
迴到家,天已經黑了,趕緊做飯吃飯,又燒了熱水泡腳,雖然在路上的時候還很興奮,但是畢竟累了一天,一家人早早就休息了。
從臘月十六開始,田家村算是進入了預備過年的模式,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過年了。
對於在現代過年的印象,若蘭能想起來的也就是吃吃喝喝,收紅包,看春晚,小時候過年是跟著奶奶過的,因為父母都有各自的小家,就連過年也是各過各的,隻若蘭和奶奶過年,所以年也過的沒什麽味道,印象最深的就是春晚,因為整天隻有電視陪伴,隻能春晚看了直播看重播,演的什麽節目若蘭並不在乎,隻喜歡人們製造出的那種歡樂喜慶的氣氛。
第十三章 準備過年
奶奶過世之後,若蘭的春節就是自己過了,也有一次因為實在太過寂寞,去了母親家過春節,雖然母親也努力表達著熱情,但是那個男人和孩子的眼光,還是讓若蘭覺得渾身不自在,四個人在一起實在太尷尬了,若蘭每說一句話就好像踩地雷,很平常的一句話說出口,都要看看別人的眼色。
若蘭看到他們一家三口不經意流露的溫情和默契,若蘭覺得自己就是一隻掉在天鵝堆裏的醜小鴨,突兀又醜陋,那麽格格不入,匆匆吃了年夜飯就趕緊找借口離開了,根本沒吃出什麽味道,母親並沒有大力的挽留,可能母親也會因為她的識趣而長舒一口氣,走出那個家門口的時候,鐵門在身後關閉的聲音“咣當”一聲,若蘭再次覺得自己簡直就好像大街上的流浪狗,那種被施舍被遺棄的滋味她再也不願迴味。
之後的春節就是若蘭自己過了,整天窩在自己的小窩裏,與電腦或者電視相伴,從虛擬的網絡中尋找快樂和滿足。
這次的過年會是怎樣呢?若蘭對年的到來充滿了期待,這可是第一次她全程參與一家人過年的準備工作呢,真是興奮又緊張。
田家村的過年準備工作忙碌又興奮,當然興奮的大多是小孩子,大人們有很多東西要準備,大些的孩子也要跟著大人幫忙,說是忙的團團轉也不為過。
臘月十八這天早晨,柱子娘早早就起來了,用前一天已經泡著的各色豆子和米煮粥,熬得稠稠的,按照柱子娘的說法,這是把盛糧食的桶啊、甕啊的都清理一下,用清理出來的糧食熬粥,是不讓人們浪費的意思,吃過這粥之後,就開始正式準備過年了。
接下來幾天都是推磨,因為過年要用到的黃米、小米、還有各種豆子都要用石磨加工。
剛開始的時候,若蘭還覺得很新奇,因為這個石磨隻是在電視中看到過,還沒有真正的接觸過呢,柱子爹和柱子推的時候,她還趕緊搶上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