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二人終於來投朕了。”


    李存這麽“顛倒黑白”,真叫劉錡和李彥仙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麽接李存這話了!


    要知道,之前劉錡和李彥仙可是從來都沒想過要叛宋投乾,是李存用計將他們給強行挖到大乾王朝的,何來“投”字一說?


    見劉錡和李彥仙被自己的話給搞得不知如何是好了,李存笑著道:“不要在意那些細節,你二人隻需知曉,朕很看好你二人,朕覺得你二人必會是朕的李靖、李勣。”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唐朝可謂萬邦來朝。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李世民時期開始的。


    因為唐朝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


    而李世民這麽偉大,肯定也離不開他手下的一群名將。


    唐朝時期名將無數,比如蘇定方、郭子儀、薛仁貴、秦叔寶、尉遲恭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將領。


    然而,李世民時期,乃至整個唐朝,被後世評價最高的名將,還是當屬李靖。


    李靖輔左趙郡王李孝恭南平蕭銑和輔公祏,並招撫嶺南諸部。以定襄道行軍總管總統諸將北征,以精騎三千夜襲定襄,使頡利可汗部驚潰,又奔襲陰山,一舉滅亡東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陰山北直斥大漠。後來,他又統軍西破吐穀渾,奠定了唐朝的版圖。


    李靖一生征戰數十年,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以至於李靖出將入相,被稱為“唐朝第一名將”。


    到晚唐以後,李靖逐漸被神化,最後甚至演變成為托塔李天王。


    目前階段,李靖正是被大力推崇的時候,李綱就曾經說過:“太宗削平僭亂,猛將如雲,惟李靖、李勣號為大將,動無遺策。”


    而從李綱的話中就不難看出,唐太宗時期,其實還有一個大將能跟李靖齊名,這個大將就是“李勣”。


    李勣的原名叫李世勣。


    其實李勣原本姓徐,叫做徐世勣。


    因為功勞太大,李淵給李勣賜了國姓,就變成了李世勣。


    後來,李世民繼位當上了皇帝,李勣為了避諱皇帝李世民的名字,於是又改名為李勣。


    史料稱李勣“本姓徐氏,名世績,字懋功”。


    所以李勣其實就是許懋功,也就是《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


    所以,後人大多都知道徐茂公,知道他是李世民身邊的重要謀士,類似於諸葛亮、劉伯溫等角色,卻不知道李勣。


    當時唐朝民間說到本朝名將,首推便是“二李”,也就是李靖和李勣。


    三朝元老李勣,不僅幫助唐朝擊敗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之後他還率兵攻打突厥、征討遼東、擊退高麗,一生戰功赫赫。


    對於李靖和李勣的功績,李世民曾給過很高的評價:“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韓信)、白(白起)、衛(衛青)、霍(霍去病)豈能及也!”


    按照李世民的說法,古代的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靖和李勣。


    這種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想來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如今,李存用李靖和李勣比劉錡和李彥仙這兩個在西宋小朝廷隻是微末之將的人,難免會讓劉錡和李彥仙有些飄飄然。


    當然,劉錡和李彥仙也聽出來了,李存用李世民自比。


    可李存現在才二十八歲,就已經統一了長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如今李存建立的大乾王朝又兵多將廣、國力強盛,李存再稍稍使使勁,恢複漢唐時期的疆土,真不是沒可能。


    】


    倒是現在的劉錡和李彥仙跟李靖和李勣相比,真是太勉強了。


    但話又說迴來,李存既然願意用李靖和李勣比喻劉錡和李彥仙,這至少說明李存真的很看好劉錡和李彥仙。


    而劉錡和李彥仙在西宋小朝廷時,一個隻是統領千八百人的小統領,一個更隻是義軍頭領,兩人剛剛得到一些升賞,轉頭就被以趙構為首的西宋小朝廷給出賣並且還想將他們屈打成招。


    這個世上是有那種以德報怨的傻子。


    但這種傻子畢竟隻是少數。


    關鍵,以趙構為首的西宋小朝廷這次做得實在是太過分了,竟然想冤死劉錡和李彥仙這兩個對西宋小朝廷有再造之恩的大功臣。


    這種情況下,你讓劉錡和李彥仙怎麽忍?


    事實上,李彥仙早就想好了,隻要他能從西宋小朝廷逃出來,他肯定會不擇手段的找趙構等人報仇,他甚至暗暗發誓,他一定要讓趙構等人十倍百倍的償還他所受到的屈辱和折磨。


    所以,確定了李存真的很看好他並且想要重用他以後,李彥仙“噗通”一聲就給李存跪下了,然後咬牙切齒道:“臣有漫天似海深仇大恨,陛下若信得過臣,請賜給臣三千人馬,臣願充當陛下滅宋先鋒,不生擒活捉趙構小兒,踏平趙宋,臣願提頭來見!”


    李彥仙急了!


    按說,李彥仙作為一個新投之人,不,準確的說,應該是還沒有投大乾王朝的人,竟然一上來就要倒戈去幹自己原來的老東家西宋小朝廷,還要去生擒活捉自己原來的君主趙構。


    這要是遇到一個多疑的新君主,難保不會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想法,甚至會去想:“此人今日可以叛宋投我,並對宋主趕盡殺絕,它日說不準就會叛我去投別家,再對我趕盡殺絕。”


    換而言之,李彥仙可以對西宋小朝廷、趙構等人有恨意甚至是滅而後快,但不應該立即就毫不保留的就表現出來。


    在這方麵,劉錡就要比李彥仙有城府得多,他同樣也恨趙構等人,但他就沒有著急表現自己的心意。


    可李彥仙就是這麽做了,做得很徹底,徹底到一點後路都沒給自己留。


    結果,現實就狠狠的抽了李彥仙一巴掌!


    讓李彥仙的心懸起來的是,李存並沒有立即就答應他的請求,而是變得沉默起來。


    見此,李彥仙的心就是一沉:“難道我錯了,此並非懂我之明主?”


    這時,李存突然又搖搖頭。


    已經別無選擇的李彥仙,見李存搖頭,不禁有些慌了,他忙又補充道:“陛下明鑒,小人之前全心全意為宋朝而戰,為表決心,小人還將家卷盡數接致陝州,對宋朝忠誠,天地可鑒,然小人換來的卻是無情鞭打及無恥構陷。”


    說到這裏,李彥仙在袖中的雙手已經攥得發白。


    李彥仙極力控製自己,讓自己盡量平靜:“若趙構之輩對小人直言相告,小人並非那貪生怕死之人,豈會畏懼來見陛下,可彼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想以鞭棒叫小人屈服,妄想汙小人之名,這叫小人如何能忍?”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當恩怨分明,又當快意恩仇,不報此仇,小人實難出胸中這口無盡惡氣。”


    深吸了一口氣,又唿了出去,李彥仙才接著說:“加之小人一路走來,所見皆陛下仁政,天下百姓賴陛下仁慈,已開始安居樂業,若非之前小人螳臂當車助紂為虐,天下已致太平也,此叫小人深感羞愧,故而欲將功以贖大罪。”


    將要補充的心裏話全都補充完了,李彥仙突然五體投地道:“李彥仙真心投效明主,若有二心,願萬箭穿心而死,我李彥仙後代,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娼。”


    在李存這個皇帝麵前發這麽毒的誓,可以說李彥仙真是做得夠絕的了,一點後路都沒給他自己留。


    要知道,像李存這樣的帝王,那絕對是能讓李彥仙所發的誓言變成真的。


    不過話又說迴來,這也能充分證明,李彥仙的真心。


    這迴,真是再也沒有什麽可以說的李彥仙,就這麽趴在地上,等著李存的聖裁。


    不多時,突然有人抓住了李彥仙的胳膊往起扶李彥仙。


    李彥仙抬起頭一看,正好看見李存的那張年輕得有些過分的臉。


    李存將李彥仙扶了起來,然後才說:“朕並非不信你,朕搖頭,隻是在可惜。”


    李彥仙有些不解的看著李存。


    李存解釋說:“朕相信,有少嚴你做先鋒,再打一次,朕必能收複川陝,隻可惜,朕已然下聖旨,大乾要休養生息三年,此三年,大乾將不會再主動對外用兵了。”


    李存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很無奈之舉。


    是。


    李存現在兵強馬壯又兵多將廣,隻要堅持打下去,十有八九能滅掉西宋小朝廷、捉到趙構、收複川陝地區,完成大一統。


    可問題是,大乾王朝現在麵臨著太多太多的內憂外患。


    先說外患。


    金軍糾集一眾草原部族屢屢在北麵的邊界叩關騷擾大乾王朝的燕雲地區。


    更麻煩的是,金夏聯軍已經從西北嚴重威脅到了大乾王朝的河東地區和雲地。


    而且,這些金軍、西夏軍、草原諸部,大多都是騎兵,隻要他們不想跟乾軍交戰,乾軍真的很難對其造成大規模的傷亡。


    這無疑就使得大乾王朝跟他們之間的戰爭演變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甚至是消耗戰。


    短時間內,除了嚴防死守,實在是沒有別的解決辦法。


    再說內憂。


    雖說李存已經搞到了紅薯、土豆和玉米,但這些種子要想變成實實在在的糧食,那是需要時間的。


    另外,現在的紅薯、土豆和玉米雖然產量肯定遠遠在這個時期的其它糧食之上,但其產量還是不能跟後世的紅薯、土豆和玉米相比。


    要想讓紅薯、土豆和玉米真正變成後世那樣的產量,必然要經過不斷的培育和改良。


    而這更需要時間了。


    再有,還是已經提過了很多次的黃河治理問題。


    這個包袱實在是太沉重了。


    以至於即便富饒如大乾王朝,也不得不節衣縮食,將大量的錢糧用到治理黃河上。


    還有就是,大乾王朝境內的潰兵、土匪、義軍什麽的,已經到了不得不增加兵力將其全都剿滅的地步。


    其實,王倫對趙構和朱勝非說,大乾王朝有一百二十萬大軍,也不算特別誇大其詞。


    一百二十萬大軍,大乾王朝沒有,但一百萬軍隊,大乾王朝肯定是有的。


    隻不過,大乾王朝的這一百萬軍隊當中,有二十萬是無法派到北邊戰場和西北邊戰場上的水軍,他們隻能充當沿海地區的保衛工作、運輸工作以及護航工作。


    剩下的八十萬軍隊中,燕雲平三地每地大概十萬左右,總共有三十萬人馬一直陳兵在北方。


    ——別以為李存在北邊的兵馬布置得太多了,就這,李綱等人有時候還得組織民兵去參與協防,沒辦法,誰讓這長城真是太長了,處處都需要兵力防禦?


    再加上陝西的那二十萬原本用來消滅西宋小朝廷收複川陝地區的人馬。


    乾軍隻剩下三十萬人馬了。


    而這三十萬人馬,需要坐鎮在大乾王朝的各個地區,以防那些潰兵、土匪、義軍生事做大,以及保衛最為重要的京畿地區。


    ——此時,僅布置在河東和雲南(雲地南部地區)跟金夏聯軍作戰的兵馬就超過了十萬。


    是。


    李存發發狠,肯定也能再調抽出來個十萬八萬人馬。


    但那無疑就是刀尖上跳舞,搞不好會出大事的。


    有人可能會說,兵馬不夠,李存難道不會再招兵買馬嗎?


    當然可以,以大乾王朝目前的人口和國力,李存就是再招募一百萬大軍,都沒有問題。


    可問題是,再養一百萬大軍,所消耗的錢糧,說不準就會壓垮大乾王朝的財政。


    另外,這兵招起來容易,將來再裁下去可就麻煩了,而如果不裁,大乾王朝勢必就要麵臨冗兵的麻煩。


    所以,能不大量擴軍,李存肯定不會大量擴軍。


    另一方麵,由於長時間跟大乾王朝交戰,西宋小朝廷的不少將領和軍隊也開始向著使用火器發生轉變。


    而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沒錯。


    李存是快挖空了趙宋王朝的底蘊。


    可西宋小朝廷仍有不少諸如宗澤、曲端、張俊、劉光世、楊沂中、王德、趙密、張子蓋之類的能征善戰之將。


    加上川陝地區易守難攻。


    誰敢保證,大乾王朝的二十萬人馬真的能擊敗西宋小朝廷那已經被快被逼上了絕路的五七十萬大軍?


    更關鍵的是,飽經戰火迫害的民眾,真的需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了,要不然他們的命真就太苦了。


    老實說,李存也不願意在隻剩下川陝地區那一小片疆土自己就可以完成大一統的情況下停下來。


    可目前李存最理性的選擇就是,暫時放過隻想偏安一隅沒有任何進取之心的西宋小朝廷,將陝西的那二十萬大軍調到河東去抵禦金夏聯軍的入侵,李存能有什麽辦法,難道非要冒著功虧一簣的風險繼續往死幹宋?


    ……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幹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幹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