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的事,村裏人都盡可能沒麻煩老王家人,缺點錢財,大家湊來湊去,也就湊齊了。
哪裏需要木工、泥瓦匠,他們也各自去找相熟的人。
隻不過到了最後一步,他們也不得不讓老王家的人來處理。
現在整個胡家村,能管請夫子這件事的,除了老王家的人,就隻有胡老太爺。
胡老太爺也就是個老秀才,他性格純直,自從年輕時進士落第後,他就與從前的那些考生學子沒了聯係。
貿貿然上門,請那些人來做夫子,也不是不可以,能不能成功卻是未知。
胡老太爺曾道:“若是為了孩子們,別說是讓我舍下這張老臉,就是將我家中錢財盡付,也未為不可。”
在胡老太爺看來,村裏人能有將孩子送去學堂的覺悟,這就說明,他們曾村很快就要起來了。
村子裏幾十個孩子,約摸有四十幾個將要去學校,剩下的要麽年紀太大,要跟著家裏做事,要麽就是女娃娃。
因為村裏出了個小阿玉,大家都不反對送女娃娃去學堂。
反正是自己村的學堂,村裏又會幫忙交束脩,他們隻負擔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不學白不學。
隻可惜那些女娃娃,自己不願去。
“學了又有什麽用?”年紀大的女娃娃說,“王家的阿玉這麽聰慧,聽說在鎮上大家都喜歡,可她學了那麽多,以後還是不能像其他男娃娃一樣去科考,那不是白費錢嗎?”
也有年紀小的女娃娃說:“比起讀書,我還是更喜歡女紅,我娘說了,女孩家多學點縫縫補補的本事,日後到了婆家才不會吃虧,不會被看不起。”
他們家雖然條件好些了,有了點家底,可那都是攢著,要給家裏的哥哥弟弟們成親用的。
怎麽能拿給她們破費?
她們以後嫁得最好,也躲不開是嫁給農戶。
讀那麽多書,確實沒有多大用處。
人家王家不一樣,王家出了個秀才,他們家就免了30畝的稅,日後也不用再參加徭役,又能省下不少錢和人力。
將這些錢再拿去買地,或者給阿玉當嫁妝,可都有底氣。
胡老太爺原本對於女娃娃讀書還有些排斥,他是讀過聖賢書的人,曾經教導的那些夫子大多迂腐,對女孩子頗有幾分看輕。
就連胡老太爺,思想也並不完全開明。
還是王老太太特地跟胡老太爺說了一番,再加上他們家的阿玉確實造化不凡。
後來胡老太爺才認為,反正不過是多給幾個孩子布置桌椅的事。
若真有女娃子學了知識,能給一家人的風氣改善改善,那也是莫大的好處。
胡老太爺也曾挨家挨戶去遊說,但效果並不太好,他便也不理會了。
各家有各家的造化,管的太過,反而遭人厭惡。
王老太太找到胡老太爺,告訴他張大人介紹的夫子,可能要不了幾日就到了。
胡老太爺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
張大人找的那些夫子,肯定要比他自己認識的同窗要好。
其實胡老太爺也算不得差生,隻是進士的位置就那麽多,別人上了,其他人就得下去。
“這眼看就要農忙了,過了這農忙的一個月,希望那些夫子都能到。”胡老太爺盤算著,“我看其他私塾學堂,都分了小院,一堂設三院,一院設兩夫,我們也按著這麽來。隻是孩子們太多,若隻有六個夫子,怕是會累壞了夫子們。”
事關學堂大事,胡老太爺早顧不得什麽不跟女子說話的規矩。
這一年多來,胡老太爺對王老太太的看法,早已有了巨大改變。
自然少了一些迂腐顧忌。
王老太太道:“他們那是設上中下三院,按照學子的學業情況來劃分,但那人家都是有基礎的,你以為來我們學堂裏學的都是什麽人?怕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上院和中院沒必要設,先都設個下院,若是有六個夫子,就統共分為六個下小院,一個院內,最多設30個學子,想來應是足夠了。”
胡老太爺:“30個學子,隻要一個夫子去教?會不會太多了些?”
“你以為那些人來了學堂,全都會老老實實學下去?”王老太太搖搖頭,“怕是大多堅持不了,讀書是件苦事,不比種地的輕鬆。那些娃娃,或許能忍住在地裏刨食的枯燥,卻不一定能忍住,在學堂裏幾個時辰的學習。”
到時候,怕是要嚇退一半去,一個小院裏便隻有10來個學生。
但凡有點本事的夫子,自然能壓得住。
壓不住的,要麽把那些刺頭趕走,要麽夫子就別當了。
胡老太爺看王老太太說得這樣信誓旦旦,不由信了幾分。
其實心裏還有些疑慮的。
難道還有學子不重視學習的?
在胡老太爺讀書那會,整個胡家村最初咬牙送了三個孩子去學,隻可惜其他兩個怎麽也學不好,花費又實在太大,最後就隻有他一個人讀。
後來胡老太爺一路往上讀,便是他們稍微殷實的家庭,也有些吃不住。
哪怕遇見的那些同窗,無一不是勒緊褲腰帶去讀,每個人都無比珍視這讀書的機會,一旦考砸了,就再也沒有家底撐他們去重考。
胡家村算是開天辟地第一例,給自己村子的學子承擔全部束脩,那些學子的家裏,隻需要在逢年過節時,給夫子送上一些小小心意。
心意不在多少,自然也花費不了什麽。
其他村的人,沒有這項福利,但胡村長他們早已決定好了,若到時候夫子們的束脩太多,他們村裏也會悄悄承擔一部分。
“他們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沒道理不珍惜。”
聽了胡老太爺的話,王老太太隻是但笑不語。
幾個官差果然兢兢業業,將學堂內外都巡視了一番,還認真提出了幾個小意見,讓村裏人著手改造改造。
看著村裏人加緊改造,他們守了兩天,就迴去複命。
又過了兩日後,十幾個官差護送了八個夫子,一路往胡家村而來。
除了這些官差以外,竟然還有十幾個奴仆打扮的人。
或是趕馬,或是提行李,或是舉著扇子,簇擁著最前麵的兩個馬車。
胡家村的人都驚呆了。
小阿玉是第一個見到他們的。
她原本跟著胡小童和梁雪一起去山裏采藥,剛走到村口,就看到了浩浩蕩蕩的這群人。
來看熱鬧的她,瞪大了一雙渾圓的眼睛:“小童哥哥,他們好像唱大戲的哦!”
胡小童忙把小阿玉的嘴給捂住。
邊上的梁雪,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
------題外話------
本文首發網站是在qq閱讀,所以其他網站(包括但不限於起點、瀟湘、紅袖、言情、微信讀書等等各個正版官方平台)的普通金額打賞,在作者後台不會顯示具體是誰打賞了多少,隻有大額打賞和月票會通知我,目前隻通知過我兩次,就是前麵加更那兩次。(評論都會顯示,請多評論吧,我都看得到)
平時工作很忙,沒辦法挨著去各個官方平台看打賞信息。要是大家想讓我看到並為此加更,可以湊一起打賞,免得遺漏了。
剛發現起點的讀者“無盡火域參上”打賞了,好像是46500起點幣(看到月票去起點那裏數的,純人工計算,如果錯誤見諒),也按照慣例加更一章吧。
今天忙完工作,現在才看見,來不及了,加在明天哦。
7017k
哪裏需要木工、泥瓦匠,他們也各自去找相熟的人。
隻不過到了最後一步,他們也不得不讓老王家的人來處理。
現在整個胡家村,能管請夫子這件事的,除了老王家的人,就隻有胡老太爺。
胡老太爺也就是個老秀才,他性格純直,自從年輕時進士落第後,他就與從前的那些考生學子沒了聯係。
貿貿然上門,請那些人來做夫子,也不是不可以,能不能成功卻是未知。
胡老太爺曾道:“若是為了孩子們,別說是讓我舍下這張老臉,就是將我家中錢財盡付,也未為不可。”
在胡老太爺看來,村裏人能有將孩子送去學堂的覺悟,這就說明,他們曾村很快就要起來了。
村子裏幾十個孩子,約摸有四十幾個將要去學校,剩下的要麽年紀太大,要跟著家裏做事,要麽就是女娃娃。
因為村裏出了個小阿玉,大家都不反對送女娃娃去學堂。
反正是自己村的學堂,村裏又會幫忙交束脩,他們隻負擔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不學白不學。
隻可惜那些女娃娃,自己不願去。
“學了又有什麽用?”年紀大的女娃娃說,“王家的阿玉這麽聰慧,聽說在鎮上大家都喜歡,可她學了那麽多,以後還是不能像其他男娃娃一樣去科考,那不是白費錢嗎?”
也有年紀小的女娃娃說:“比起讀書,我還是更喜歡女紅,我娘說了,女孩家多學點縫縫補補的本事,日後到了婆家才不會吃虧,不會被看不起。”
他們家雖然條件好些了,有了點家底,可那都是攢著,要給家裏的哥哥弟弟們成親用的。
怎麽能拿給她們破費?
她們以後嫁得最好,也躲不開是嫁給農戶。
讀那麽多書,確實沒有多大用處。
人家王家不一樣,王家出了個秀才,他們家就免了30畝的稅,日後也不用再參加徭役,又能省下不少錢和人力。
將這些錢再拿去買地,或者給阿玉當嫁妝,可都有底氣。
胡老太爺原本對於女娃娃讀書還有些排斥,他是讀過聖賢書的人,曾經教導的那些夫子大多迂腐,對女孩子頗有幾分看輕。
就連胡老太爺,思想也並不完全開明。
還是王老太太特地跟胡老太爺說了一番,再加上他們家的阿玉確實造化不凡。
後來胡老太爺才認為,反正不過是多給幾個孩子布置桌椅的事。
若真有女娃子學了知識,能給一家人的風氣改善改善,那也是莫大的好處。
胡老太爺也曾挨家挨戶去遊說,但效果並不太好,他便也不理會了。
各家有各家的造化,管的太過,反而遭人厭惡。
王老太太找到胡老太爺,告訴他張大人介紹的夫子,可能要不了幾日就到了。
胡老太爺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
張大人找的那些夫子,肯定要比他自己認識的同窗要好。
其實胡老太爺也算不得差生,隻是進士的位置就那麽多,別人上了,其他人就得下去。
“這眼看就要農忙了,過了這農忙的一個月,希望那些夫子都能到。”胡老太爺盤算著,“我看其他私塾學堂,都分了小院,一堂設三院,一院設兩夫,我們也按著這麽來。隻是孩子們太多,若隻有六個夫子,怕是會累壞了夫子們。”
事關學堂大事,胡老太爺早顧不得什麽不跟女子說話的規矩。
這一年多來,胡老太爺對王老太太的看法,早已有了巨大改變。
自然少了一些迂腐顧忌。
王老太太道:“他們那是設上中下三院,按照學子的學業情況來劃分,但那人家都是有基礎的,你以為來我們學堂裏學的都是什麽人?怕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上院和中院沒必要設,先都設個下院,若是有六個夫子,就統共分為六個下小院,一個院內,最多設30個學子,想來應是足夠了。”
胡老太爺:“30個學子,隻要一個夫子去教?會不會太多了些?”
“你以為那些人來了學堂,全都會老老實實學下去?”王老太太搖搖頭,“怕是大多堅持不了,讀書是件苦事,不比種地的輕鬆。那些娃娃,或許能忍住在地裏刨食的枯燥,卻不一定能忍住,在學堂裏幾個時辰的學習。”
到時候,怕是要嚇退一半去,一個小院裏便隻有10來個學生。
但凡有點本事的夫子,自然能壓得住。
壓不住的,要麽把那些刺頭趕走,要麽夫子就別當了。
胡老太爺看王老太太說得這樣信誓旦旦,不由信了幾分。
其實心裏還有些疑慮的。
難道還有學子不重視學習的?
在胡老太爺讀書那會,整個胡家村最初咬牙送了三個孩子去學,隻可惜其他兩個怎麽也學不好,花費又實在太大,最後就隻有他一個人讀。
後來胡老太爺一路往上讀,便是他們稍微殷實的家庭,也有些吃不住。
哪怕遇見的那些同窗,無一不是勒緊褲腰帶去讀,每個人都無比珍視這讀書的機會,一旦考砸了,就再也沒有家底撐他們去重考。
胡家村算是開天辟地第一例,給自己村子的學子承擔全部束脩,那些學子的家裏,隻需要在逢年過節時,給夫子送上一些小小心意。
心意不在多少,自然也花費不了什麽。
其他村的人,沒有這項福利,但胡村長他們早已決定好了,若到時候夫子們的束脩太多,他們村裏也會悄悄承擔一部分。
“他們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沒道理不珍惜。”
聽了胡老太爺的話,王老太太隻是但笑不語。
幾個官差果然兢兢業業,將學堂內外都巡視了一番,還認真提出了幾個小意見,讓村裏人著手改造改造。
看著村裏人加緊改造,他們守了兩天,就迴去複命。
又過了兩日後,十幾個官差護送了八個夫子,一路往胡家村而來。
除了這些官差以外,竟然還有十幾個奴仆打扮的人。
或是趕馬,或是提行李,或是舉著扇子,簇擁著最前麵的兩個馬車。
胡家村的人都驚呆了。
小阿玉是第一個見到他們的。
她原本跟著胡小童和梁雪一起去山裏采藥,剛走到村口,就看到了浩浩蕩蕩的這群人。
來看熱鬧的她,瞪大了一雙渾圓的眼睛:“小童哥哥,他們好像唱大戲的哦!”
胡小童忙把小阿玉的嘴給捂住。
邊上的梁雪,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
------題外話------
本文首發網站是在qq閱讀,所以其他網站(包括但不限於起點、瀟湘、紅袖、言情、微信讀書等等各個正版官方平台)的普通金額打賞,在作者後台不會顯示具體是誰打賞了多少,隻有大額打賞和月票會通知我,目前隻通知過我兩次,就是前麵加更那兩次。(評論都會顯示,請多評論吧,我都看得到)
平時工作很忙,沒辦法挨著去各個官方平台看打賞信息。要是大家想讓我看到並為此加更,可以湊一起打賞,免得遺漏了。
剛發現起點的讀者“無盡火域參上”打賞了,好像是46500起點幣(看到月票去起點那裏數的,純人工計算,如果錯誤見諒),也按照慣例加更一章吧。
今天忙完工作,現在才看見,來不及了,加在明天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