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江凡的捕神計劃,老王同誌仿佛打了雞血,比年輕小夥子都衝勁十足,當即要了間密室整理戰甲做準備。
但他到底是能沉得住氣的,還是把皇庭的一些動向簡單給江凡交代清楚才離開。
值得注意的有六件事。
其一,聞人仲達迴歸,卻沒有再入朝為官,而是被敕封為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姬宗熠。
其二,晉王司馬棘大展拳腳做了許多事,細節不必多講,最重要的結果有三個。第一,在皇庭的認可下,他的王位名分真正得到確認,沒人再能以竊國之賊作為攻訐借口。第二,晉國除了晉南地區,他真正實現大權獨掌,再沒有什麽人敢公然跳出來指摘反對。第三,冊封了顏從文和林廷琛。他上書申明文聖顏夫子不知所蹤,長期未歸,文丘不可一日無首,特請求冊封嚴從文為衍聖公,冊封林廷琛為大座師。在新任皇庭監國聖使公孫行的支持下,這一奏疏最終得到平皇首肯。
其三,公孫行被泰嶽冊封監國聖使之後,意外與司馬棘配合默契,並深得英王賞識,如今他也在皇庭站穩腳跟。
而後麵兩個才最為重要。
一是太子姬宗熠被平皇以多種理由暫停監國攝政,迴歸太子府閉門思過。
這點並不意外,甚至在接掌鎮國隱相的時候,江凡就已經預見到這一點。太子雖然精明,但倉促之下要做的事太多,太大,難免留下不少漏洞,平皇顯然是借此重新執掌皇庭,剝奪了姬宗熠所有權力。雖然心中歎息,但還好,總算太子完成了想做的事,而且暫時不會有性命之憂。
之所以他敢放心,是因為自己的存在,正如姬宗熠所說,該他給老頭子做靠山了。
但不安定因素還是存在,比如英王姬宗耀。平皇剝奪太子大權的同時,姬宗耀終於迎來春天,在龍帥和太師皇甫照業支持下,徹底掌握龍衛軍和禦林軍大權,將整個皇庭的軍權完全拿到手中。
這還不算,他甚至積極拉攏公孫行,並在和薑斬展開密切接觸。
二是平皇依據泰嶽舉辦的王儲祭天禮,公開冊封了魏、夏、晉三國王儲,雖然沒有徹底消除推恩策的影響,但卻也獲得了王儲們的擁護和支持。
魏國王儲曹垣、夏國薑洛、晉國司馬彥不但進貢了厚禮,還曾分別被平皇私下召見,卻沒人知道談了些什麽。
第三,王璿璣告知江凡一個令他驚奇的消息,皇庭派人參加了太華武盟大典。這件事尤其令江凡震驚不已,但王璿璣卻按下了他的好奇什麽都沒說,告訴他這件大事稍後張宰輔必然會和他詳談。江凡也隻好暫時壓下心思。
除以上外,他還說了件和他自己有關的事。
平皇召見了王旋即,想請他卸下野相名號,真正入朝為官,並提出賜封其為大大冬官,執掌國器監。其實就是主張周朝所有兵器匠作的首腦。
老王雖然因要請示江凡尚未答應,卻認為自己該拿下這個職務。
對此江凡深表認同,眼下局麵很明顯,平皇徹底掌權,英王一脈起勢,上柱國司馬棘顯然和泰嶽開始勾搭連環,朝中除了那些中立或者無所事事之輩,太子方麵曾靜不能迴歸,有實權者僅剩下鍾厚德一人,勢單力孤。王璿璣此時執掌實權部門,絕對是好事。
隻是江凡有點想不明白平皇在琢磨什麽,大冬官可是至關重要的崗位,他對王璿璣有這麽放心麽?若是真放心,早幹嘛去了?為啥非要現在才請他出山?世人隻以為王璿璣是因為墨家钜子身份而拒絕為官,但隻有江凡知道,他真實的用心在哪,若權力、官職得當,他不會不動。
最後他又提醒江凡一件事,平皇似乎在暗中展開了對極樂的調查。
江凡知道,平皇對極樂的事始終心存巨大疑惑,調查定然一直沒間斷過,不過這次力度最大。平皇派出了自己最看重的心腹之一主事,配合之人更是英王一係。
王璿璣已經秘密將此事通報給金城,提醒極樂方麵早做打算。
江凡雖然有些擔心,但並不很多。因為他明白兩件事。
第一,極樂暴露盡管是遲早的事,但也沒那麽容易。而如今自己已經完全執掌影衛,即便暴露也不會造成致命影響。
第二,就算真正暴露了,平皇恐怕也會在震驚中感到無奈加棘手,這畢竟是他皇爺爺安排的啊。他會如何?推翻顯宗的計劃?可他啊也想要大周重歸輝煌啊。平皇難道能攻打極樂收迴影衛?更不現實。而且非常意思的是,平皇一旦知道那位從不出城、無人見過麵目的極樂城主是金城公主,太上長老是魯西薑無痕,自己則是極樂至高天狐,會做出什麽反應。可不推翻,極樂就依然逍遙在外,對他沒有半點用處,不說,更可怕的是會嚴重影響他推英王上位的計劃。兩難局麵將瞬間擺在他麵前。
江凡覺得,平皇是個非常精明深沉的人,對極樂的特殊,不可能毫無所覺,但挑這個時候來查極樂,就頗有些耐人尋味了。
離開之前,江凡再度將海底宮檢查了一遍,如今這裏對他實在很重要。
別的不說,光是這三個月的修為激增就讓他欣喜若狂。
如今的江凡,終於從那個人人以為的武道廢柴開始脫胎換骨。
到今天,江凡終於達到先天三變,換算成後天修行,大致相當於大聖境圓滿。且內外兼修,體炁相襯,做到了和諧統一。
此時的他身懷六十年先天元炁,這可是完全屬於自身的東西,不會消失,不會不暢。
當然,到這裏江凡也真正明白一個問題,所謂多少年功力,年份並非真正的衡量單位,昆侖也好,俗世也罷,之所以如此稱唿,不過因為這種表達比較清晰直觀,約定俗成罷了。但實際上,每個人修煉一年的功力不可能一致。這存在許許多多緣故,比如體質,比如悟性,比如功法區別,比如資源差異,比如真正修煉時長等等。就好像同樣上了一年學堂,有人不過啟蒙水平,有人卻已經才高八鬥。
但他到底是能沉得住氣的,還是把皇庭的一些動向簡單給江凡交代清楚才離開。
值得注意的有六件事。
其一,聞人仲達迴歸,卻沒有再入朝為官,而是被敕封為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姬宗熠。
其二,晉王司馬棘大展拳腳做了許多事,細節不必多講,最重要的結果有三個。第一,在皇庭的認可下,他的王位名分真正得到確認,沒人再能以竊國之賊作為攻訐借口。第二,晉國除了晉南地區,他真正實現大權獨掌,再沒有什麽人敢公然跳出來指摘反對。第三,冊封了顏從文和林廷琛。他上書申明文聖顏夫子不知所蹤,長期未歸,文丘不可一日無首,特請求冊封嚴從文為衍聖公,冊封林廷琛為大座師。在新任皇庭監國聖使公孫行的支持下,這一奏疏最終得到平皇首肯。
其三,公孫行被泰嶽冊封監國聖使之後,意外與司馬棘配合默契,並深得英王賞識,如今他也在皇庭站穩腳跟。
而後麵兩個才最為重要。
一是太子姬宗熠被平皇以多種理由暫停監國攝政,迴歸太子府閉門思過。
這點並不意外,甚至在接掌鎮國隱相的時候,江凡就已經預見到這一點。太子雖然精明,但倉促之下要做的事太多,太大,難免留下不少漏洞,平皇顯然是借此重新執掌皇庭,剝奪了姬宗熠所有權力。雖然心中歎息,但還好,總算太子完成了想做的事,而且暫時不會有性命之憂。
之所以他敢放心,是因為自己的存在,正如姬宗熠所說,該他給老頭子做靠山了。
但不安定因素還是存在,比如英王姬宗耀。平皇剝奪太子大權的同時,姬宗耀終於迎來春天,在龍帥和太師皇甫照業支持下,徹底掌握龍衛軍和禦林軍大權,將整個皇庭的軍權完全拿到手中。
這還不算,他甚至積極拉攏公孫行,並在和薑斬展開密切接觸。
二是平皇依據泰嶽舉辦的王儲祭天禮,公開冊封了魏、夏、晉三國王儲,雖然沒有徹底消除推恩策的影響,但卻也獲得了王儲們的擁護和支持。
魏國王儲曹垣、夏國薑洛、晉國司馬彥不但進貢了厚禮,還曾分別被平皇私下召見,卻沒人知道談了些什麽。
第三,王璿璣告知江凡一個令他驚奇的消息,皇庭派人參加了太華武盟大典。這件事尤其令江凡震驚不已,但王璿璣卻按下了他的好奇什麽都沒說,告訴他這件大事稍後張宰輔必然會和他詳談。江凡也隻好暫時壓下心思。
除以上外,他還說了件和他自己有關的事。
平皇召見了王旋即,想請他卸下野相名號,真正入朝為官,並提出賜封其為大大冬官,執掌國器監。其實就是主張周朝所有兵器匠作的首腦。
老王雖然因要請示江凡尚未答應,卻認為自己該拿下這個職務。
對此江凡深表認同,眼下局麵很明顯,平皇徹底掌權,英王一脈起勢,上柱國司馬棘顯然和泰嶽開始勾搭連環,朝中除了那些中立或者無所事事之輩,太子方麵曾靜不能迴歸,有實權者僅剩下鍾厚德一人,勢單力孤。王璿璣此時執掌實權部門,絕對是好事。
隻是江凡有點想不明白平皇在琢磨什麽,大冬官可是至關重要的崗位,他對王璿璣有這麽放心麽?若是真放心,早幹嘛去了?為啥非要現在才請他出山?世人隻以為王璿璣是因為墨家钜子身份而拒絕為官,但隻有江凡知道,他真實的用心在哪,若權力、官職得當,他不會不動。
最後他又提醒江凡一件事,平皇似乎在暗中展開了對極樂的調查。
江凡知道,平皇對極樂的事始終心存巨大疑惑,調查定然一直沒間斷過,不過這次力度最大。平皇派出了自己最看重的心腹之一主事,配合之人更是英王一係。
王璿璣已經秘密將此事通報給金城,提醒極樂方麵早做打算。
江凡雖然有些擔心,但並不很多。因為他明白兩件事。
第一,極樂暴露盡管是遲早的事,但也沒那麽容易。而如今自己已經完全執掌影衛,即便暴露也不會造成致命影響。
第二,就算真正暴露了,平皇恐怕也會在震驚中感到無奈加棘手,這畢竟是他皇爺爺安排的啊。他會如何?推翻顯宗的計劃?可他啊也想要大周重歸輝煌啊。平皇難道能攻打極樂收迴影衛?更不現實。而且非常意思的是,平皇一旦知道那位從不出城、無人見過麵目的極樂城主是金城公主,太上長老是魯西薑無痕,自己則是極樂至高天狐,會做出什麽反應。可不推翻,極樂就依然逍遙在外,對他沒有半點用處,不說,更可怕的是會嚴重影響他推英王上位的計劃。兩難局麵將瞬間擺在他麵前。
江凡覺得,平皇是個非常精明深沉的人,對極樂的特殊,不可能毫無所覺,但挑這個時候來查極樂,就頗有些耐人尋味了。
離開之前,江凡再度將海底宮檢查了一遍,如今這裏對他實在很重要。
別的不說,光是這三個月的修為激增就讓他欣喜若狂。
如今的江凡,終於從那個人人以為的武道廢柴開始脫胎換骨。
到今天,江凡終於達到先天三變,換算成後天修行,大致相當於大聖境圓滿。且內外兼修,體炁相襯,做到了和諧統一。
此時的他身懷六十年先天元炁,這可是完全屬於自身的東西,不會消失,不會不暢。
當然,到這裏江凡也真正明白一個問題,所謂多少年功力,年份並非真正的衡量單位,昆侖也好,俗世也罷,之所以如此稱唿,不過因為這種表達比較清晰直觀,約定俗成罷了。但實際上,每個人修煉一年的功力不可能一致。這存在許許多多緣故,比如體質,比如悟性,比如功法區別,比如資源差異,比如真正修煉時長等等。就好像同樣上了一年學堂,有人不過啟蒙水平,有人卻已經才高八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