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穿插一下白起的身世。(白起,又名公孫起,關中郿縣人,生於秦惠文王時,武王時為將。因精明強悍,諳熟韜略,名聲鵲起。白起封號:武安君。官職:大良造。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人送外號:人屠也被稱為殺人魔。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曆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戰神,卻不理權謀,配不上“梟雄”二字。至於英雄,那曆來都是送給後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於白起殺敵太多,也被這些“仁義道義”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後人往往把他稱作是殺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學家認為,白起根本就不配稱作是一個名將。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白起在世界軍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為戰爭生的“戰神”!


    秦昭王十年(前296年),率兵十萬伐楚,大破之,下十五城而歸。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秦楚會盟時,率伏兵於武關內,截留楚懷王。因功,任左庶長(政令官)。旋由相國魏冉推薦為大將,任左更。十四年,將兵於伊闕,以避實就虛,示弱以強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因功晉升國尉(主管國家安全),次年升大良造(最高工程製造管理)。此後十餘年間,白起縱橫於韓、魏,楚、趙列國間,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使天下聞之喪膽。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8年)白起將兵數萬伐楚,出武關,沿漢水深入楚境,攻拔楚國郢都,楚軍大敗,國都東遷。大詩人屈原憤於懷王不歸,郢都破滅,自沉汨羅江而死。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白起因功受封為武安君。秦昭王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星夜兼程,長途奔襲,於新鄭殲滅趙魏聯軍十五萬人。


    三晉門戶洞開。四十七年,秦攻韓,拔上黨郡,韓告急於趙,趙以老將廉頗率軍往援。深溝高壘,堅壁不出,相拒於長平。看看秦軍師老城下,將無功而返;秦昭王以間諜賄賂趙王左右,使其以紙上談兵的將軍趙括代替廉頗為將。秦王則秘密派遣白起取代前線主帥王齕為將,使其副之。年少氣盛,狂妄自大的趙括,不知“兵者,國之重事,死生之地也”的艱深複雜的重任,輕敵冒進,以二十餘萬大軍進擊秦軍。被白起以疑兵誘致伏擊圈內,以奇兵斷其糧道,將其與金門山老營大軍二十萬截為兩段。


    白起適時地於此時打出自己旗號。令趙軍膽寒,大亂。被困四十餘天,糧草斷絕,以人為食。趙國已無援軍可派。不得已硬著頭皮突圍的少年將軍趙括中箭而死,餘人已無鬥誌,解甲投降。被白起一夜坑殺,楊穀之水為之變赤。隻留二百四十個少年,黥首墨麵,放歸邯鄲,以儆示趙人。


    趙國全國驚恐,白起以乘勝之師往攻趙都邯鄲,將一鼓而下。趙王求計於平原君趙勝,使其門客蘇代以厲害得失誘說秦相國範睢。範睢為了自己的地位聲名,遊說秦王,接受了韓趙割地賠款求和的要求,命白起止兵迴國。自此白起與相國範睢有隙,注定了自己將在政治鬥爭中敗北慘死的命運。


    聽到白起陳述攻趙的厲害關係的秦王漸生悔意,命大將王陵將兵往功邯鄲。從驚恐和悲痛中清醒過來的趙人在廉頗率領下,舉國與之生死相博,秦軍久攻不克。秦王不得已起用生病痊愈的白起。但為其以趙國“內已實,外交成”,良機已失,堅城難下為由,一再婉拒。秦王隻好使王齕代王陵為將。連攻五月,邯鄲不得下。白起不該自負地坦誠自己“邯鄲交連列國,眾誌已成城”的預言,為奸人首告於秦相國範睢。範為觸怒剛愎自負的秦昭王。乘機極力推薦白起為將。白起托病不受。秦王大怒,削其爵位,貶出鹹陽。白起以“狡兔死,走狗烹”自歎命運,為範睢使人以讒言“白起將適他國為秦大害”,告於秦王。秦王遂以劍賜死流放到杜郵的白起。是為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6年)。


    終秦之世,一生百餘戰,下七十餘城,所向披靡的將領,惟白起一人。他為秦最終統一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終因怨憤和權臣讒言,在政治鬥爭中不敵對手,淒淒惶惶地結束了自己“殺戮過重,必遭天譴”的戰將生命。曾經有人說:中華第一將,起先數白起。可見白起在中國的軍事史上是有很高地位的。


    然善始者未必善終,白起功高遭忌,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裏,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始終也逃不過橫刀自刎!可悲還是可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僵屍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兀突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兀突骨並收藏僵屍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