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公元一九九九年,進入了我截癱後的第十六個年頭,如果把公元一九八三年五月十七日我遭受“劫難”的那一天,算作是我的“生日”的話(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我的截癱人生的開始),那末到現在我就將滿“十六歲”了;按照健全人的算法,是即將由“少年”時代步入“青年”時代,就在這一年的春天,我女兒給我配了一台電腦。


    早在這之前幾年,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就覺得應該學點電腦方麵的知識,而後來電腦技術令人瞠目的飛速發展,則更加說明了電腦的確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門隨身技術(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常說人生必備的三大技能是駕駛、英語和電腦,我不敢笱同的是這其中恰恰少了最重要的一項,即“母語”水平。好些年青人對於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漢語掌握程度之差:無論是在漢語的運用上,還是在書寫上的偏廢都令人堪憂;不過這些都是題外之話了)。


    剛開始接觸電腦知識的時候,我是借助於當時頗為流行的學習機來入門的。其實學習機的流行很貼合我們的國情,按照那些年我們的經濟水平和整體的文化水平,一開始也隻能借助於學習機來普及準電腦知識;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年以後連城裏的小學都有專門的電腦教室了,那也是我們國家飛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學電腦不外乎兩門課程:一是硬件、二是軟件,對於初學者來說,硬件方麵主要是要能掌握鍵盤和鼠標的使用,而軟件方麵則是要熟悉和理解程序的概念,在這方麵學習機完全能起到電腦的“啟蒙”教育的作用。而它主要是在遊戲方麵的功能,不僅僅是很吸引小孩,連成年人也會對它感興趣。


    學習機所采用的鍵盤基本上和電腦所采用的鍵盤差不多,而它采用的“卡”就是“程序”。開始的時候我是用電視機作為顯示器(它有有線和無線兩種連接方式),後來弄了一台舊的九英吋顯示器,玩到興致濃厚時,還配了一台佳能小打印機,於是我便能用學習機玩遊戲、作文字處理、寫寫書信什麽的,還可以自己打印文件。說到打字,我隻能用拚音輸入法,但是用起來鍵盤操作始終不能熟練,這主要是因為截癱的緣故,我不能穩穩地坐在輪椅上,還得要靠手臂和手肘在扶手上支撐,因而兩手不能懸空,影響了兩手的自由度,所以一直到多年以後我寫博客的時侯,都還是用“一根指頭敲打”鍵盤笨辦法,對於所謂專業水平的“盲打”,我不光是不敢問津,甚至於懷疑我是否真的能做到。有了幾年玩學習機的經驗後,我自然就想擁有一台正宗的電腦了,這當然還是由我女兒來圓我的夢。


    一九九九年我的那第一台電腦,是劉老師為我操辦的一台組裝的兼容機,cpu好像是133,劉老師的思維是很超前的,他那時給我配的硬盤已經是15g,這在當時算是很大的了,但隨著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八年後我的電腦裝的是兩個硬盤:120g+160g、兩個dvd光驅、cpu是2。1ghz、內存1個g(當然這也采用了劉老師的建議,主要是為了適應做圖像處理和做視頻處理的需要)。


    有了電腦還得有一張電腦桌,這對於常人來說應該不存在什麽問題,但對於截癱人的我來說就是一個的大問題了。首先坐在輪椅上的我由於腿麵偏高,常用的電腦桌我的腳伸不進去,再加上還要考慮到截癱人的種種不便,就是說他的操作、他要拿他所需要的東西都得方便,所以我還得要自己給自己設計一張專用的電腦桌,再請木工加工製作。隨著我的電腦的換代和升級,電腦外部設備的增添(比如打印機、掃描儀什麽的),還有就是為了改進我在使用中發現的缺陷,我先後給我自己設計過三次電腦桌,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我坐在電腦前,不依靠別人的幫助,自己就能完成全部我想要做的事情。


    我學電腦應該說沒有遇到什麽困難,按照我的經驗一般來說學電腦入門還是很容易的,但要想學“精”就很困難了,不過這個“精”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別,甚至於可以說是無法界定、無法可比、更無級別可言,其最高境界也隻能是趨向於“無窮”;當然這主要是指對“軟件”的使用而言。學習電腦的操作,對各種“軟件”的使用,有很多“教科書”,但是根據我的體會關鍵是在於對“軟件”操作的熟練程度和經驗上;而經驗則尤為重要。


    在我學習電腦的過程中,有幸有一位好老師——劉老師。劉老師憑借他豐富的電子學技術,加上他先行一步的實踐經驗,和他優秀的教學才能,一步一步地引導著我走進電腦的“聖殿”,特別是他的經驗之說,他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用現場操作、實際操作來給我指點捷徑,讓我少走了好多彎路;因為有些東西單是從教科書上是學不到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癱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禪並收藏截癱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