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湖中遊上來一個孩子,這孩子手中抓著一把水草,他上岸後不著急穿上外衣,而是生火,將水草放在火上炙烤。


    卓嘎老人對那孩子道:“噶爾,快來見客人。”


    噶爾看了一眼那個中原和尚,又收迴目光,繼續燒著自己撈上來的水草。


    “噶爾才五歲,就能在聖湖中便如魚兒一般,將來必定可以是個有智慧的人。”卓嘎微笑著。


    玄奘也在觀察著這個孩子,“不懼嚴寒,不懼深水,他將來一定會名震四方的。”


    玄奘和尚也說出了自己的說法。


    卓嘎介紹道:“他是祿東讚的孩子,當年我從大唐迴來,大相與讚普卻要奔赴大唐,便將這個孩子交給了我撫養,等他十歲還要交給祿東讚。”


    玄奘和尚又道:“有您這般有智慧的人撫養,這孩子將來也是個厲害的人物。”


    “智慧呐……”卓嘎老人抬頭看著天,“在吐蕃,這天是如此的低,我曾登上過最高的雪山,想要聆聽天音,想要接受上蒼賜予的智慧,可那上蒼沒有理會我,在那雪山上枯坐一天一夜,隻能下山。”


    玄奘閉目唿吸著這裏寒冷的空氣,“但你依舊是吐蕃最有智慧的人。”


    “以前我也這麽覺得,可現在不覺得了,在中原還有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能夠解開我們解不開的謎題,生門死門一題至今還未解開。”


    玄奘雖說人在天竺,但也時常聽說中原的事情,在中原有個叫張陽的人,此人多智如妖,就連現在的天可汗也很倚重他,此人讓吐穀渾亡了,讓高昌王父子被活活嗮死,讓西突厥人口近乎凋零而盡。


    佛門在中原越發式微,玄奘覺得自己要更早迴中原。


    卓嘎老人遞上一碗茶水,“這是中原人現在喜歡的炒茶,你也喝。”


    玄奘鄭重的接過碗,喝下一口茶水迴味良久,“苦的。”


    卓嘎老人點頭道:“日子存放久了,本來想尋讚普要一些新的茶葉,可他去了關中。”


    玄奘的僧袍獵獵作響,他問道:“讚普去了關中還會再迴來嗎?”


    卓嘎笑道:“誰也不知道讚普此去還能不能迴來,這兩年吐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再看眼前的玄奘,卓嘎老人坐下來捏了一把糌粑丟入湖中喂魚,“玄奘你也是,你也變了很多。”


    “貧僧去了天竺,拿到了經書,迴去之後便要弘揚佛法,編撰經書。”


    卓嘎不住點頭,“你走了這麽多路,是該有變化的,嗯,你的變化很多,與之前相比,你的心更平靜了。”


    帶著唐玄奘從湖邊離開,走到一處高坡,卓嘎老人指著遠處一片吐蕃人的部族,“你變了,吐蕃也變了,西域也變了,現在的吐蕃有很多唐人。”


    “貧僧明白,當貧僧在天竺時,天竺王得知消息,便讓貧僧帶著經書迴去。”


    卓嘎老人的神色平靜,“他會讓你迴去是因為他害怕天可汗。”


    玄奘迴道:“錯了,這是仁慈,為避免戰亂,保住萬千人的性命,才會讓貧僧離開。”


    卓嘎老人並不喜歡佛門,他是土生土長的吐蕃人,信奉雪山與上蒼,“玄奘,你總是把自己與他人想得很高尚,你可以將自己的食物分給狼群,可以救起一條快渴死的魚,因為你覺得你是高尚的。”


    站在這處高坡上,感覺天更近,好像伸手就可以觸及,但伸手的時候,卻怎麽都碰不到。


    卓嘎老人的目光看著遠處,“那位在關中的天竺高僧過世了。”


    玄奘神情一凜,盡管他極力讓自己保持鎮靜,眼神中更多了幾分痛苦。


    這種痛苦隻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就消失了。


    卓嘎老人笑道:“記得你說過,是那位天竺高僧與你說過在天竺有更多的經書,可以填補中原佛門的殘缺與空白,你的經書何在?”


    玄奘指了指山下,山下有一頭犛牛,那犛牛馱著許多貨物。


    卓嘎老人釋然一笑,“看來波頗也是個很有智慧的人,他給了你高尚,給你了慈悲,卻沒有人性,我們終究隻是肉體凡胎,不該超脫凡人的。”


    玄奘和尚又念了一聲佛號。


    卓嘎老人眼神多了幾分失落,“而你想要超脫凡人,這是不對的。”


    玄奘沒有迴答的他,而是淡淡言語道:“貧僧打算在布達拉宮念經,為了去見佛祖的波頗。”


    “我一直反對佛門進入吐蕃,但這是吐蕃讚普的所作所為,我並不能攔著,那便如此吧。”


    玄奘離開前問道:“你是你們這一脈最後一個人了。”


    卓嘎老人牽著那個五歲孩子的手,笑著迴道:“就算這一脈隻剩下了我一人,也不會投入你的佛門。”


    噶爾赤正讚卓大聲喊道:“和尚!快迴去吧。”


    玄奘和尚目光深深地注視著這個孩子,再次行禮。


    卓嘎老人笑道:“我崇尚智慧,我喜歡與有智慧的人做朋友,我不喜歡與你這樣高尚的人做朋友。”


    “貧僧入了佛門便不會再有這等情感。”


    卓嘎老人言道:“所以你一直在想要抹去與生俱來的人性,我很討厭這樣的朋友,你沒有智慧,你隻是把自己裝得很高尚。”


    談話很不愉快,玄奘和尚揮袖離開。


    卓嘎老人大聲喊道:“一旦你去了布達拉宮,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人盯著的。”


    玄奘沒有再理會這個老人的話。


    張陽看完了信中的內容,玄奘從天竺迴來了,已經到了吐蕃地界,按照信中描述的位置應該是在吐蕃的納木錯附近。


    鬆讚幹布低聲道:“當初外交院下令,吐蕃也同樣派人去了天竺,天竺王便將玄奘趕出來了,現在他應該在布達拉宮為死去的那位天竺高僧念經。”


    張陽放下了信,對這件事的興趣不大,一個身負振興佛門重任的和尚而已。


    不多時酒水與肉都送了上來。


    鬆讚幹布喝下一口酒水,“張陽,你是吐蕃的對手,一直都是。”


    張陽頷首道:“祿東讚的兒子啊,沒想到已經五歲了。”


    鬆讚幹布點頭,“祿東讚現在統領吐蕃事宜,他將自己的兒子交給了吐蕃最有智慧的人撫養,他會成為一個英勇的吐蕃勇士。”


    好像他們都很看重這個孩子。


    而張陽很想趁著這個孩子還未長大,將他掐死。


    因為在曆史上他確實成為了一個很厲害的人,當然了這都是最壞的打算。


    張陽沒有喝酒,而是拿出自己掛在腰間的水杯喝下一口溫熱的茶水,“本著吐蕃與大唐友好相處原則,不論是讚普的孩子,還是祿東讚的孩子,你們吐蕃的第二代人,或許可以為大唐效力。”


    鬆讚幹布笑道:“如若大唐一直強大,那一定是這樣。”


    吐蕃是否一直臣服大唐,取決於大唐是否一直強大。


    弱肉強食的法則從來沒有變過,曆史一次次反複地上演,讓人很厭倦。


    鬆讚幹布喝了酒,吃了一碟豬耳朵肉,便離開了。


    玄奘去天竺的時候,路途很遙遠,那時西域還未平定,吐蕃與大唐正要開戰,他要從吐穀渾過吐蕃,再去西域,過了西域之後再南下去天竺。


    而從天竺迴中原的路就順利多了。


    此時吐蕃已經平定,鬆讚幹布身在關中,吐蕃已經臣服,在吐蕃有許多外交院的官吏。


    而他離開大唐前往天竺走了近五萬裏,從天竺迴來可以越過吐蕃的山脈,徑直進入吐蕃地界。


    在吐蕃已經臣服的情況下,玄奘可以少走三萬裏,進了西域便是大唐地界,進了吐蕃便能迴家。


    玄奘離開大唐,大唐也在發展與擴張,安西四鎮早已歸屬大唐,玄奘的迴家之路順利很多。


    李泰跟著姐夫走出草棚,“那玄奘自詡高尚,拋卻了人性,這種活著有什麽樂趣。”


    張陽揣著手走著,“當他想要將更多的人也變得“高尚”也成為如他那般的人,他就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有樂趣。”


    “太扭曲了。”李泰痛苦地扶著額頭,“若是人人都成了這般,人還是人嗎?這個世道還是能活嗎?所有人都做著一樣的事情,真想半道上殺了這個玄奘和尚。”


    玄奘的理想是美好的,他想要佛門興盛,這是他的理想。


    倘若真是這樣,那才是災難,詩文才華會被佛經扼殺,人們的理想也會消失,家國也失去了上升的動力。


    這種將自己的品德淩駕在人性之上的高尚,確實很可怕。


    玄奘是個很可怕的人,最終得出了這麽一個結論。


    張陽揣著手停下腳步,“魏王殿下說得對,確實應該在半道上殺了這個和尚。”


    李泰反倒是猶豫了,“無緣無故殺人是不對的。”


    張陽稍稍點頭,“還要從長計議。”


    李泰還拿著鬆讚幹布帶來的書信看著,“這吐蕃人教化得真不錯,他們都會寫關中文字了。”


    “那是一位在吐蕃的熟人所寫,想要教化吐蕃還需要時日,大唐還要教化突厥,目前來說不能說毫無進展,隻能說進展緩慢。”


    張陽帶著同樣一臉愁容的李泰來到驪山上,弟弟妹妹正在上課。


    坐在華清池邊,張陽開始書寫奏章,李泰也坐下來幫著姐夫整理奏章,磨墨。


    寫了一篇教化方略,要讓突厥所有人都學關中話,寫關中文字這顯然不現實,最節約成本與高效的做法便是從娃娃開始入手,從突厥的孩子抓起。


    十五歲以下的孩子都要開始學關中文字與關中話,並且往後大唐商客與突厥來往都要用關中文字,講關中話。


    讓他們知道隻有學了關中話,才能順利地從關中得到利益,才能夠更好地生存。


    李泰打開一份奏章,入眼看過之後小聲道:“姐夫,東宮又來要錢了。”


    張陽放下自己的奏章擱在一旁。


    將奏章擺放在姐夫麵前,李泰的胖臉寫滿了理所當然,“本王早就說過,太子改建崇德坊早晚要賠光家底,建設衛府,縣衙,還有文學館,他甚至連個酒肆都沒有想過。”


    太子的笑話李泰很喜歡,不得不說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創業。


    李承乾就是大唐最大的富二代。


    本來朝中用度就緊張,現在宮裏好不容易有了一些餘錢,這就要被太子給揮霍光了,還欠了一堆債。


    許多工匠銀錢沒有支付。


    還安排了端茶送水小廝,那些小廝的銀錢去哪裏要?


    當然太子殿下創業失敗了,也不要有要債的人去承天門喊冤,這個太子殿下偏偏是個厚道人,寫了奏章求助尚書省度支郎,也就送到了驪山。


    早前年太子殿下為了興辦官學沒少花心思,一直以來他都希望可以讓大唐有更多的人才,讓科舉大業更加興盛。


    出發點是好的,心也是好,可就是這個太子太過單純,太過老實厚道。


    李泰小聲道:“姐夫,要不然讓太子將崇德坊多改建幾個酒肆與驛館?”


    隻要你能在長安城開酒肆與驛館,以現在長安城的人口稠密程度與繁華程度,基本上都不會虧本。


    張陽搖頭道:“再要改建豈不是又要拿出成本,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一點都不難。”


    主要是這一兩年姐夫很少顯露人前,很少出手,都快忘了這種存在感。


    張陽一邊書寫著耐心解釋,“魏王殿下,其實大唐絕大多數人都是沒錢的,但文人這個群體他們可以有錢,他們也可以沒錢,身上有錢的人為了達成目的,搖身一變也能成為文人。”


    “搖身一變?”李泰幻想著搖身一變是什麽場景。


    “要說文人,文人都是有崇拜人物的,比如說房相,鄭公,趙國公,孔穎達老夫子,虞世南老先生,隻要這些人每天去崇德坊坐一坐,或者去寫一兩個字,就算是什麽都不做,就能吸引許多文人前往。”


    李泰的神情像是沒了氣的皮球,以後但凡有東宮送來的奏章一律讓人截住才行!


    這胖子眼神帶著殺意,氣得一手握拳拿著筆,大拇指頂著筆尖在顫抖。


    張陽又道:“光是這樣還不行,還要布置一些茶水點心錢,再準備幾個朝中官吏,去崇德坊講解如今朝政舉措,如此一來事半功倍!”


    聞言,隻聽一聲脆響,李泰這才發現手中的筆斷了。


    “咦?我的筆……”


    “我賠!”李泰咬牙切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嶽父是李世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我嶽父是李世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