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看著晉王,這個少年好像有著無比堅定的信念,堅信驪山的領先與正確。


    他皺眉道:“作為弟子,我等應該引以為傲。”


    李治反倒搖頭,“別說引以為傲,驪山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幾位弟子尚且不明白,姐夫都還在摸索,姐夫常說他是惟一一個真正為社稷憂慮的人。”


    裴行儉低聲道:“縣侯是個愛說笑的人。”


    “正是因為真理越辯越明,姐夫從來不會自命不凡,皇姐與他也時常議論聖人典籍,隻是……”李治忽然一笑,“隻是姐夫他成不了聖人,一心都在生產建設上,覺得關中貧瘠,時而為人們的飯桌擔憂。”


    裴行儉行禮道:“在下雖是驪山弟子,可對驪山不甚了解,往後還望晉王殿下多多指點。”


    “不用的。”


    “嗯?”


    “不用指點你,姐夫說過你是個有能力的人,驪山收你做弟子,並不是希望你隨著驪山的想法來,你可以按照你的方式來辦事,這才是姐夫的初衷。”


    李治來迴踱步道:“就像上官儀,你已是長安令了,就應該放開手腳做事,而不是遷就著驪山,遷就著朝堂。”


    聞言,裴行儉長出一口氣,在冷空氣中化作一團霧,“如今朝中正在商議商稅之事,下官乃長安令本是在這個時候呈報各縣現狀的,但……”


    “但你說不上隻言片語。”


    既然話說開了,驪山不會過多幹涉自己的事,裴行儉便直截了當說道:“各縣貧富亦有差距,朝中一直奉行輕徭薄賦是好,可若加收商稅,又何嚐不是負擔。”


    李治拿出一卷書遞給他,“這是驪山讓人送來的。”


    裴行儉接過書卷,看著上麵的內容連忙收起來,“這是……”


    李治小聲道:“這是驪山所寫,隻有本王一人看過,你且擬好章程遞交中書省。”


    “下官明白了,又欠驪山一份人情。”


    “不用在意,你本是驪山弟子,往後不要太過介懷,放開手做,這對驪山,對你都是好事。”


    “喏。”


    裴行儉腳步匆匆地離開了。


    張柬之被冷風吹得縮著脖子,問道:“這裴府尹百聞不如一見,還以為他是個酷吏沒想到這般平易近人。”


    狄仁傑道:“柬之此言差矣,他隻是對晉王平易近人。”


    當天夜裏,京兆府的燈火還在亮著,裴行儉執筆寫著章程,生產是循序漸進的,從各種原料開始,隨著生產步驟開始收稅。


    一件衣服從針線開始再到成布匹後成衣,一步步收稅,在生產的過程中就已將稅收完了。


    而尋常鄉民就不用再付出額外的賦稅。


    裴行儉的思緒豁然開朗,嘴裏說著:“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翌日,在中書省眾人還在繼續為此爭論的時候,裴行儉姍姍來遲。


    聽到有人議論這長安令來得這麽晚,往後如何管理長安城十二縣……種種言語。


    裴行儉瞪了他們一眼,這些小吏迅速住嘴,低頭忙著自己的事。


    這長安令恢複了往日的煞氣。


    “房相,正是下官昨夜書寫的章程。”


    房玄齡也輕咳了一聲,接過奏章看了起來,一邊看著目光還時不時抬眼看著他,“這是你寫的?”


    “正是。”


    房玄齡撫須道:“驪山弟子果然名不虛傳。”


    裴行儉作揖道:“在下陋見,讓房相笑話了。”


    房玄齡將奏章遞給一旁的鄭公。


    魏征看了撫須道:“嗯,在過程中就將商稅收了,如此一來簡單又條目清晰,也不會給鄉民造成太大的負擔。”


    長孫無忌拿過奏章,忽笑道:“裴行儉,你本是文人,也是科舉入仕,當初讓你去波斯西征真是耽誤你了。”


    裴行儉行禮道:“西征是下官之誌向,科舉入仕亦是下官誌向。”


    長孫無忌站起身又是輕咳了幾聲,朗聲道:“好了,你們都且退下吧,老夫與房相,鄭公一同去麵見陛下。”


    眾人紛紛散去。


    朝中的這三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走向甘露殿。


    “玄齡,你當真認為這是裴行儉自己所寫?”


    長孫無忌對這件事抱有懷疑的態度。


    房玄齡走到殿前站定,撫須道:“自然是他寫得,至於是如何寫出來的,想必是得到了高人指點。”


    “高人?嗬!”長孫無忌冷哼道:“這世上哪有這麽多高人。”


    鄭公玥點頭道:“是呀,高人能有幾個?”


    三人心裏明白,沒有說破。


    得到了陛下的召見,這才走入殿內。


    李世民看著奏章的內容,問道:“玄齡如何看?”


    房玄齡迴道:“陛下,臣以為還要加以細化才能施行。”


    長孫無忌上前一步,又道:“驪山正在接納各縣的縣丞,朝中不能再耽誤了。”


    李世民頷首道:“唉,這驪山隻會給社稷添負擔。”


    說是負擔,這負擔又是好事,皇帝是高興的。


    如果此方略能夠施行,對朝中來說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不過這奏章怎麽看都像是驪山的作風,恐怕若張陽在這裏,他會說抓牢生產源頭才是正道。”


    鄭公撫須道:“是呀,倒像是驪山的作風。”


    長孫無忌還有憂慮,低聲道:“驪山對朝堂的影響越來越多,如此被動令朝臣也是心力交瘁。”


    房玄齡坐在一旁雙手接過太監遞來的茶水,“這張陽就像是遞來了一根繩子,讓朝中抓住繩子,從而抓住了生產。”


    李世民笑道:“玄齡的意思是驪山作繭自縛了?”


    房玄齡搖頭,“非是作繭自縛,而是向朝堂借風。”


    魏征緩緩道:“正是如此,驪山才能久遠。”


    房玄齡神情複雜道:“驪山善於剖析,善於將複雜的事梳理成條理清楚的步驟,朝中的年輕人也該學學。”


    “朕還以為他能為社稷做出多少好事,不承想還是為了他自己。”


    陛下就差沒有明說,汲取驪山的養分,為朝中所用。


    甘露殿內,幾人皆是相視一笑。


    在皇帝看到這份商稅章程的三天後。


    寒冬的風很冷,尤其是太極殿內,冷得徹骨。


    李治站在太極殿內,問著幾個侍衛,“以前姐夫是站在哪個位置的?”


    侍衛迴道:“是禮部尚書之列。”


    李治向前邁了一步,“是這裏?”


    “多半是的。”


    言罷,李治在這個位置站了一會兒。


    幾個侍衛目光古怪,忍不住好奇道:“晉王殿下這是在做什麽?”


    李治閉著眼站著,低聲道:“感受,感受當年的氣氛。”


    中書省又召集許多官吏,這下可好,不僅僅是中書省的官吏要提前結束休沐,六部尚書包括侍郎都隻好提前結束休沐。


    很快,太極殿外就傳來了議論聲,還有密集的腳步聲。


    李治迴頭一看,就見到了許多穿著官服的人,他們黑壓壓地走入太極殿。


    李承乾詫異道:“稚奴,你怎在這裏?”


    李治憨笑道:“一時貪玩,就想來這裏看看。”


    “正巧,父皇今日召集群臣議事,你與孤一同旁聽。”


    因是臨時朝會,陛下穿著平日裏的常服就來到殿內,由房相主持的賦稅之策開始與各部商議。


    這件事涉及了兵部,工部,吏部,戶部。


    就連禮部尚書張大安也在列。


    房玄齡不僅僅說了關內的生產,還說了關外貨物的也要收取商稅。


    李治的目光注意到了許敬宗,他睡眼惺忪,正閉著眼。


    好像也感覺到晉王的目光,稍稍睜眼看去,目光相對尷尬一笑。


    朝會一直進行到了午時,眾人這才散去。


    李治快步走到許敬宗身側,跟上他的腳步。


    “晉王殿下,這縣侯是何意呀?”


    “就知道你會這麽問,其實姐夫就是希望生產建設可以早點走上正軌,去年準備好的事,來年都要提上日程。”


    許敬宗看著滿是朝氣的晉王,愁道:“老夫已跟不上縣侯的腳步了。”


    “驪山從未拋棄許侍郎。”


    “是呀,是呀。”許敬宗滿臉笑意地點頭。


    “隻是許侍郎為禮部,為社稷做了太多事,從而無心他顧。”李治又道:“而姐夫久居驪山又沉澱多年。”


    “是呀,老夫忙的時候縣侯一直在成長,現在老夫已年過四十,縣侯卻已經走在了許多人的前頭。”許敬宗低聲道:“不過縣侯麵前的路越來越窄了,能夠與縣侯一起走那條路的人,也不多了,最後……”


    許敬宗放慢了腳步,神色擔憂道:“就怕最後,在那條前路上就剩下了縣侯孤身一人。”


    許侍郎是跟著姐夫最久的人之一,另外一個便是魏王兄了。


    李治邁步朝著承天門走著,前方是岑文本,褚遂良,在前方就是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


    恍惚間看到了父皇也走在所有人前頭,而在人群中又恍惚看到了姐夫。


    他的腳步很快,很大,一直走到所有人的前麵,直到甩開了這些人,隻留下了一個背影。


    這個背影越來越模糊,看不透,看不真切。


    耳邊又傳來了許敬宗的話語。


    “人終究是會老的,就像是驪山的詩篇,有言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他低聲道:“現在我們能夠幫縣侯,能夠為縣侯做事,可縣侯的壯誌是填不滿的,縣侯的誌向是尋常人想不到的,是尋常人做不到的。”


    “當我等老去了,縣侯的身邊還剩誰,還有誰能夠助縣侯一臂之力?”


    李治來到長安城這些時日,聽過很多人對姐夫的看法。


    如裴行儉,對驪山縣侯敬畏又敬重。


    如張柬之,對驪山又恨又向往。


    不同人的口中可以聽到不同的話,卻少有像許敬宗,對驪山充滿了擔憂。


    貞觀十四年的最後一個月,大雪還未停歇。


    這場雪下得斷斷續續,一直到了寒冬臘月。


    這天夜裏,長安城取消了宵禁,煙花再一次在夜空中綻放。


    四方館的眾多使者紛紛朝承天門朝拜,口中說著對天可汗的效忠,對大唐的忠心。


    安延偃對鬆讚幹布道:“越來越多的西域人和吐蕃人向天可汗效忠,他們甚至想天可汗讓他們成為唐人。”


    鬆讚幹布迴道:“吐蕃人還是吐蕃人,即便他們又多了一個唐人的身份。”


    “讚普是吐蕃人,但你現在更像唐人了,你在長安城太久。”


    “我一直是吐蕃人。”


    讓鬆讚幹布成為唐人太難了,安延偃讚同他的話,隻要鬆讚幹布不鬆口,吐蕃想要成為大唐的一部分還很難。


    與此同時的驪山,也是歡慶一片,一朵朵的煙花正在驪山的夜空中綻放。


    小清清點燃了竹筒的引線,而後快步跑到了爹爹身後,聽到一聲炸響,一團火光衝天而起。


    而後一聲炸響,在漫天的雪花中開出最絢爛的花朵。


    這是驪山做出來的巨大煙花。


    小清清笑道:“長安的煙花,肯定是沒我們家的好看。”


    李麗質又道:“這是用料最多的煙花,自然是最大最好看的。”


    巨大的煙花綻放的一瞬間,籠罩了整片驪山。


    好在是大雪天,張陽也不用擔心這煙花會燃起山火。


    小心安捧著一個大竹筒而來,“姐,發現一個更大的!”


    “嗯?”張陽一看就覺得不對,這不是煙花,這是火藥桶,便問道:“哪來的?”


    “姐姐院子裏的。”


    這小心安很沒良心地把自己的姐姐給賣了。


    小清清氣得跳腳想要跑,衣領卻被爹爹拉住了,隨後被拎了起來。


    “爹,女兒知錯了。”


    “錯哪兒了?”


    “錯在不該讓弟弟看見。”


    “什麽?”


    小清清改口道:“錯在不能私造。”


    張陽看了一眼屋內,媳婦正在哄著被嚇壞的小三秋,又道:“趁你娘還沒發現,趕緊送到爹爹的實驗室。”


    “嗯。”


    她委屈地抱起自己的火藥桶。


    “慢著。”張陽板著臉又道:“還有幾個?”


    “還有十來個吧……”


    張陽痛苦地扶著額頭,不問還好,一問竟然有這麽多,這丫頭是想把驪山炸了嗎?


    “麗質,你去檢查一遍,但凡有多的都送到我的實驗室。”


    李麗質一直捂嘴輕笑著,點頭道:“這就去。”


    張陽親自去看了一遍,確認她的房間和院子都沒有再私藏了,這才放心。(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嶽父是李世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我嶽父是李世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