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小清清又快步跑去,小短腿飛快,爬到了熊大背上,便去傳話給她的魏王舅舅。


    李玥看了一眼洗好的桃子低聲道:“這孩子喜歡吃肉,不喜吃水果。”


    “嗯。”


    張陽點頭神色帶著惆悵。


    得知驪山的意思,李政藻在驪山村前怒罵,他大聲道:“張陽!你遲早會死無全屍!”


    李泰烤著羊肉,將烤熟的遞給帶來消息的小侄女。


    小清清聽著李政藻的怒罵聲,嘴裏嚼著羊肉,“舅舅,我們以後去把長安城炸了好不好。”


    李泰苦澀一笑,“等你長大點了,再說吧。”


    “嗯。”小清清點頭又道,“這個老人家為何要罵爹爹?”


    “唉……”


    “舅舅怎麽歎氣了?”


    李泰迴想起當初,低聲道:“這世上的壞人很多,壞人也分利害的和不厲害的。”


    “嗯。”


    看她聽得認真,李泰繼續道:“壞人之間也是有對手的,你爹爹也是壞人,他也是壞人,可他不是你爹爹的對手。”


    小清清了然點頭,“那爹爹肯定很厲害。”


    “你爹啊。”李泰皺眉思索著,又不好做出一個評價,隻能搖頭一歎,與這個侄女聊天很累,跟張陽一樣。


    李政藻在驪山村口叫罵了好半天,後來他還想罵累了,就這麽席地而睡。


    過了幾天,有人發現這個李政藻在這裏搭了一個草廬,他就住在了這裏。


    就這麽住在了驪山村前,每天吃飽喝足之後,就對著驪山破口大罵。


    罵了半月,驪山巍然不動,這個李政藻自始至終都沒有見到那位驪山縣侯。


    也沒有人去搭理這個老人家,當年的趙郡李氏族中頗有名望的老先生,此刻成了一個破產的老人家。


    再後來這位老人家的家人將他接走了,聽說走的時候還罵罵咧咧的。


    小武和小慧核對著從高陵縣送來的棉線,一車車的棉線由他們的村民送來。


    按照每家每戶的所製棉線數量驪山都會給予銀錢。


    小慧盤算了一筆賬,為了驪山的生產有足夠精力用在質量與效率上,付出的這點成本根本不算什麽。


    小武低聲道:“共計二十貫錢,高陵一地的鄉民每家每戶大約可得兩百錢。”


    這是那些農戶半個月的收入。


    小慧熟練地撥打著算盤,看向高陵縣的縣丞,這個縣丞是個年過五十的老人家,她囑咐道:“我們一直秉承著多勞多得的主旨,如果下個月你們可以做到六十貫的收入,驪山可以將部分的勞作交給你們分包。”


    高陵縣的縣丞對眼前這兩位女子畢恭畢敬,看起來是有十五六的年紀,她們是汝南公主最信任的人,隻要她們一句話高陵縣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優待。


    老縣丞點頭應下,就帶著自己村民離開了。


    等人離開後,小武和小慧各自帶著賬本去村子的另外一頭,這裏是藍田縣貨物交付場所。


    藍田縣自古據秦楚大道,傳聞三輔要衝。


    是關中一片重要的地界,以藍田玉而得名,而此地有許多植被,植被多以闊葉為主,主要樹木以鬆,楊,樺樹為主。


    太府寺的典籍中也有記載,藍田縣的柿子,枸杞,板栗,棗樹種植甚多。


    除了讓他們收集造紙的原材料,太府寺還打算將藍田縣打造成一片養殖與種植的大產地。


    充分發揮藍田縣的地理優勢。


    目前藍田縣還不知道驪山真正的意圖,小武和小慧檢查了各類經過泡,壓工序後的木漿。


    與藍田縣的縣丞付清了銀錢之後,便收起賬目離開。


    藍田縣的銀錢所得比高陵縣多出十貫錢,也是因為藍田縣有一個巨大的鴨圈。


    驪山需要采買大量鴨蛋來醃製鹹鴨蛋。


    忙碌了好半天,小武和小慧一起走迴驪山。


    張陽又在打掃華清池了,池水放空之後,就一個人在池底打掃著。


    “師父,我們忙完了。”


    聽到話語聲,張陽抬頭一看道:“幫我把水閘打開。”


    小武點頭,將賬目放在桌上,走到木橋邊上,推動一個磨盤,水閘便緩緩打開。


    片刻後石壁上就有泉水流下來,小瀑布順著石壁的階梯而下,水流澆在一個個小熊模樣的石雕上,最後落在熊大的雕像上。


    從驪山修建開始熊大的雕像還是老樣子,小清清在這個大石雕的前方寫著“熊大”二字。


    水流並不快,張陽赤著腳走在池底,看著池水漫過自己的腳踝到膝蓋。


    直到整個人被池水淹沒,順便洗了澡,這才爬上岸。


    小武和小慧向李玥稟報著,第一次與兩縣交接的成果,貨物來往並不大,也算是有了進展。


    驪山技術院開展之後,張陽打算給處默一個工作,讓他兼領驪山技術院校的管教。


    但凡有不規矩的人,處默都可以處罰之。


    張陽發現從驪山的技術院校落成半月以來,人們得知了隻要交夠半年的兩貫錢費用,就可以在驪山技術院校白吃白喝半年。


    對此,驪山技術院校的管理還是要跟上。


    讓程處默去坐鎮是最好的。


    確認了心裏的想法,張陽開始執筆書寫著。


    剛與小武,小慧核對了賬目的李玥見狀好奇道:“夫君這是在寫什麽?”


    張陽擱下筆看了看自己的字,“要發展,管理就要跟上,我喜歡有條不紊的感覺。”


    “說來也是。”


    李玥瞧著整齊的書房,又道:“總要整整齊齊才好。”


    “近來一直調養,兩位嬸嬸讓我多吃一些魚,菜,羊奶。”


    她在身邊坐著,張陽側目看著問:“我看過醫經,這是女子準備生養才要多吃。”


    “是嗎?”


    “嗯。”張陽牽著她的手點頭,“你總是想要把家業管好,以前覺得看史能夠管好家業,所以你多有看史書,漢史,魏書,晉書,你都看了個遍。”


    李玥安靜地聽著,相濡以沫至今,夫妻倆對彼此的了解都比對方清楚。


    張陽知道她喜歡看什麽書,今天心情怎麽樣,早晨與孩子說了什麽,就知道她下一步要做什麽。


    從當初相識至今已經有十年了,十年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


    這裏是大唐不是後世,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張陽也覺得這輩子過得很漫長,因為每一件大事小事都記在心中,迴想起來便會覺得過了好多好多年的滄桑感。


    明明兩人都不到三十歲,卻覺得好像已經過去了很多很多年。


    李玥又道:“明史可以治家,可以治人,也可以治國。”


    張陽低聲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除了看史書,就是在經營家業,你覺得算賬統計很重要,就用三年的時間來學習數術,還想要通曉天文曆法。”


    “後來你又覺得學得太深會耽誤光陰,你便一心教導小武和小慧,再看如今你已經很少靜下心看看別的風景。”


    李玥背靠著椅子,纖細的手指支撐著太陽穴,皺眉思索著,像是在整理思緒。


    張陽繼續道:“我就不一樣了,我最近看醫書,我覺得生理這一塊還可以好好鑽研一下,填補前人在這一塊的空白,比如說人體是個很有意思的係統。”


    眼看夫君要講一些非禮勿聽的事,她連忙移開目光,雙手整理起了桌案。


    “其實這都是知識,沒什麽好逃避的。”


    “夫君的癖好……”


    “這不是癖好,這是專業。”


    李玥欲言又止,由著他了。


    太府寺的事業上了正軌之後,張陽又清閑了下來,看著王嬸端來一碗湯藥,好奇道:“嬸嬸這是什麽藥?”


    王嬸微笑道:“公主殿下說縣侯的上火之症已經緩解,嬸嬸去問孫神醫,神醫說治病還需要壓住病灶,往後才能避免複發。”


    張陽端起藥碗不解道:“這藥的味道不對吧,這不像是祛火清火的藥材。”


    說罷,還仔細聞了聞,怎麽聞都覺得味道不對。


    王嬸還是一臉的笑容,“神醫給的藥材總是沒錯的。”


    心說家裏的起居兩位嬸嬸照顧得很仔細,自從李玥生了兒子之後,便也都是經過兩位嬸嬸之後調養過來的。


    確實調養的很不錯,現在她已容光煥發。


    張陽狐疑地看著湯藥,拿起勺子從碗底撈起一些藥渣,仔細一看,“嘶……”


    “有何不妥嗎?”嬸嬸還是一臉的笑容。


    張陽抬頭看了看嬸嬸,又看向勺子中的一些藥渣的模樣,細細聞了聞,“銀杏葉?參?”


    又用筷子夾起一塊藥渣,不解道:“這是首烏嗎?這些藥材不像是祛火清火的,嬸嬸是不是拿錯了?”


    王嬸哎了一聲,又道:“不會拿錯的,孫神醫說了這些藥材也有祛火功效的?”


    “是嗎?我怎麽看都像是固本培元,用來提振氣血的藥材?”


    “縣侯家業單薄,公主殿下與縣侯也還年輕,當該多多照顧身體的,孩子要多才好。”


    張陽終於放下了這碗藥,“嬸嬸,我們還年輕這種事情急不得。”


    王嬸歎了一聲又叮囑道:“孫神醫說過的,先準備著。”


    一旁的楊嬸投來了肯定的目光,她也道:“小候爺就要長大了,趁著嬸嬸可以多幫襯,幫縣侯與公主殿下多照顧孩子。”


    媳婦將兩位嬸嬸當作親人,她們也將玥兒當作自己的女兒一直照顧著。


    張陽深吸一口氣,無奈一咬牙將這碗湯藥一口喝下。


    兩位嬸嬸這才滿意地點頭離開。


    湯藥下肚,張陽又用茶水漱口,目光看向屋內,李玥正在給兒子喂著粥食。


    心頭暗想片刻,走入屋中將這件事與她說了。


    李玥擦了擦兒子的嘴,迴道:“其實兩位嬸嬸也說過,夫君當初孤身一人來長安,又沒有親眷,就想著讓家裏多點孩子。”


    看了眼家門前,也不知道女兒又去哪裏撒野了。


    等她迴來的時候,手裏拿著一個熱乎乎的大饅頭。


    要說是大饅頭準確地來說是一個麵包。


    她一邊吃著道:“爹爹,快嚐嚐,這是女兒與魏王舅舅一起做的,可難吃了。”


    一邊說著,小清清好似在嘲笑她魏王舅舅的廚藝。


    張陽撕開麵包仔細觀察,麵包是發酵過的,當初就教過他怎麽做麵食。


    再看內部的顆粒,張陽還撕下一些嚐了嚐,“嗯?這是加了麥麩嗎?”


    小清清道:“村子裏麥子就可以收獲了,魏王舅舅用了一碗麥子,花了三兩天做出來的。”


    味道確實不好,沒有甜味倒是有一股麥香。


    吃著口感也很粗,張陽忽然一笑,“哈哈!大唐有麵包了,可喜可賀。”


    小清清嫌棄道:“不好吃,還是爹爹的包子好吃。”


    做出來的時候熱乎乎的,當然還有麥香,這個麵包放了一夜之後,麥香就沒了。


    整個麵包也是硬邦邦的,咬著都很費勁。


    用刀子切開在火邊熱一熱倒也好吃,這也是一種很頂餓的行軍糧。


    張陽又吃了一片,聽著小清清的講述記錄下這種麵包的做法。


    關中就要到夏收的時節了,在夏收之前皇帝要親自去視察關中各個鄉縣的糧食。


    李世民與魏征走在鄉間的小道上。


    “前麵就是驪山,去看看吧。”李世民帶著路,魏征跟在後頭。


    當即有侍衛先一步去了驪山兵馬,陛下後頭李君羨帶著兵馬一路護送著。


    走到驪山的村口,李世民停下腳步道:“爾等且在這裏等候,不要打擾此地鄉民。”


    “喏。”


    張陽還在幫著李泰調整麵包的秘方,卻聽來人稟報陛下來查看今年的夏收的準備情況。


    “你父皇平日裏都喜歡這麽打擾人家的清閑嗎?”


    李泰又道:“父皇一直以來勤政,事必躬親,能來查問也是應該的。”


    “鄭公也來了。”侍衛又道。


    “鄭公見到我們在這裏糟踐穀物會不會彈劾本王。”


    說罷,李泰用一個木盆將一桌子的麵團蓋上。


    兩人急匆匆去村口迎接陛下與鄭公。


    還未走到村口,卻見陛下已經站在了田地邊,兩人隻好加快腳步,轉頭走到了田地間。


    這陛下與鄭公走在田地間正說著話,將眼前的驪山主人與魏王直接忽視了。


    兩位大唐的大人物身邊跟著一個秘書小吏。


    張陽和李泰隻好跟在後頭與那秘書小吏走在一起,保持著緘默。(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嶽父是李世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圍並收藏我嶽父是李世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