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說不清他神奇到何種地步,但很多人卻都來找他算命。他在臨街的一樓所開的食雜店很招人,每天都有人在外麵打坐,閑談。而他則一本正經地坐在屋裏,隔著窗玻璃往外看。他很少說話,外麵的人卻很尊敬他,年輕一點的管他叫“度叔”,歲數大的則喊他“老度”。其實,他真名叫劉明度,很多人反而把大名忘記了。
他年近五旬,胖不倫墩的,跛著一條腿,走路得拄拐杖。他一雙不大的眼睛總是發出很平和的光。其實,他不用打理小店,因為他的親侄女小玲是全職店員,晚上也睡在店裏。大家都知道,他對小玲視如已出,小店所有的收入全給了小玲。小玲這一輩子隻要看住這個小店,就能很不錯地生活下去。
他是個經曆坎坷之人。十多年前,一場雷電奪走了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與女兒,他也被雷劈得差點兒喪命,在醫院裏躺了整整一個月。病好之後,他不想去工廠繼續當他的會計,而是開了這家小店。
外界對他讚否不等。有人稱他為劉半仙,有人則直接管他叫大仙,也有人說他是騙子。他不宣揚,不辨解,也不擺地攤搖卦,隻在小店裏待客上門。他收的算命費很高,從一百到五百,視情況而定。他對初次來求他的人總是說:“我不會算命,不懂陰陽八卦。我隻是在預測。預測的可能不準,請您想好,可以馬上走人,另找他方高士。”
可來的人不走,硬要請他“預測”。
他有幾個“預測”得很準的事兒,傳得沸揚揚:
第一件,是一位十幾歲的少年。這少年正念初中,非常貪玩,尤其迷上了電腦,成天打遊戲,不願意上學。學習成績在班裏忽高忽低,後來竟至於長期“打狼”。最嚴重的一次,是上課期間,逃課外出,在網吧裏打遊戲直到昏天黑地,竟然把學校派來的檢查人員當成要飯的乞丐。學校要開除他,家長苦苦哀求,最後弄了個留校查看的處分。家長找到劉明度,送上“預測”費五百,想看看這個學生是否有救。
劉明度捏住學生母親的手腕,閉目半天,睜開眼睛,徐徐吐出幾個字來:“你兒子不僅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而且以後還能考上研究生。”學生母親差點兒嚇了個腚墩。再問劉明度,劉明度卻已起身,去了後屋。學生母親淒淒惶惶地走出,心想,自己那親親的寶貝疙瘩,連初中都要念不成,哪敢有那麽高的企盼,能考上市重點高中呢?全市一年初中學生上萬,能夠考上重點高中的不過一二千人,自己的孩子不落在第一萬名,那就不錯了!
殊不料,幾年下來,那個淘氣得出了名的臭小子,不僅念上了市重點高中,位列全市四百多名,而且考上了大學和研究生。學生母親這才震驚,她感激淩替地親自上門,向劉明度鞠躬,還送上大禮。誰知,劉明度卻也夠絕,對學生母親的感謝一言不發,轉身進了後屋,還讓小玲把禮品全部送到門外,繼而緊閉大門,再不見客。
學生母親再次淒淒惶惶。
第二件事兒,是他的鄰居,有一個兒子,成天吵吵著要出國。家裏並不寬裕,也舍不得獨子遠赴異國他鄉,便堅決拒絕。可是,他越鬧越兇,竟至於以絕食對抗。家裏人沒有辦法,隻得答應,東借西湊,給他湊足了錢。那小子的父親到劉明度小店裏,趁買煙之際向他嘮叨。他握了握可憐父親的手,輕輕晃頭:“你放心吧,你兒子不會走。”鄰居大驚,不信他的話。可是,三天之後,那小子果然變了卦,再也不提出國之事了。
很多人向劉明度打聽:他憑啥能如此準確地“預測”?劉明度隻搖頭,並不作答。但他有個原則,兇殺的,犯案的,打官司鬧糾紛的,與警察沾邊的,等等等等,他都不做“預測”。
“非不能也,實不能也。”他說。
他的話很有些深奧,有些人鬧不清楚。可是,懂古漢語的,或者文化程度高的,卻明白,他話中的前一個“能”字,是指自己不是不能“預測”,而是不想“預測”。而後一個“能”字,則是“不允許”、“不可以”之類。
他雖然是財會人員,卻極喜歡讀古書,因此說話也就文白相雜,不夠通俗。
由於“預測”的項目少,他掙錢也少,可他不以為意,常說:“錢多少算多,多少算少?”這話又像繞口令。
夜深人靜之時,他常常孤燈獨坐,眼睛瞅著桌子上妻子與獨生女兒的照片,默默流淚。
他對小玲說:“玲兒,你就在這店裏呆著吧!過一兩年,再攢些錢,咱就把旁邊的店盤下,辦成個超市。那時候,我啥也不幹了。我廠裏每月還給我開些‘居家休息費’,我足夠用了。超市的錢,你該咋花就咋花吧!”
小玲流著淚,直點頭,說:“叔,我給你養老送終。”
劉明度隻晃頭,再也不說什麽。
忽一日,店裏來了個客人,三十歲左右,瘦伶伶的,周身上下透著精神。尤其那雙眼睛,像個小溜溜蛋似的,轉動得很是靈活。麵皮微黑,緊綁綁的,沒有一絲贅肉。他先向劉明度鞠了一躬,叫了聲:“大師!”隨後,掏出五百元錢來,放在桌子上,坐在劉明度旁邊:“大師,我想請您‘預測’。”
劉明度眼睛瞅著他,半天,晃頭道:“先生,請收起錢,我不能給你‘預測’。”
來人大驚:“為什麽?”
劉明度起身,穿過小店,推後門,出去了,把門緊緊地關上。那後門,其實直通一套兩室一廳的屋子。劉明度住東屋,小玲住西屋。
坐在收銀台前的小玲吃吃笑了:“先生,請拿起錢,走人吧!我叔說不能給你‘預測’,那就吐口涶沫便是釘子。”
來人莫名其妙:“為什麽,為什麽哪?”
緊閉的後門外,忽然傳來劉明度的聲音:“因為你不是來‘預測’的,你是市裏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歐陽凡。”
他年近五旬,胖不倫墩的,跛著一條腿,走路得拄拐杖。他一雙不大的眼睛總是發出很平和的光。其實,他不用打理小店,因為他的親侄女小玲是全職店員,晚上也睡在店裏。大家都知道,他對小玲視如已出,小店所有的收入全給了小玲。小玲這一輩子隻要看住這個小店,就能很不錯地生活下去。
他是個經曆坎坷之人。十多年前,一場雷電奪走了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與女兒,他也被雷劈得差點兒喪命,在醫院裏躺了整整一個月。病好之後,他不想去工廠繼續當他的會計,而是開了這家小店。
外界對他讚否不等。有人稱他為劉半仙,有人則直接管他叫大仙,也有人說他是騙子。他不宣揚,不辨解,也不擺地攤搖卦,隻在小店裏待客上門。他收的算命費很高,從一百到五百,視情況而定。他對初次來求他的人總是說:“我不會算命,不懂陰陽八卦。我隻是在預測。預測的可能不準,請您想好,可以馬上走人,另找他方高士。”
可來的人不走,硬要請他“預測”。
他有幾個“預測”得很準的事兒,傳得沸揚揚:
第一件,是一位十幾歲的少年。這少年正念初中,非常貪玩,尤其迷上了電腦,成天打遊戲,不願意上學。學習成績在班裏忽高忽低,後來竟至於長期“打狼”。最嚴重的一次,是上課期間,逃課外出,在網吧裏打遊戲直到昏天黑地,竟然把學校派來的檢查人員當成要飯的乞丐。學校要開除他,家長苦苦哀求,最後弄了個留校查看的處分。家長找到劉明度,送上“預測”費五百,想看看這個學生是否有救。
劉明度捏住學生母親的手腕,閉目半天,睜開眼睛,徐徐吐出幾個字來:“你兒子不僅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而且以後還能考上研究生。”學生母親差點兒嚇了個腚墩。再問劉明度,劉明度卻已起身,去了後屋。學生母親淒淒惶惶地走出,心想,自己那親親的寶貝疙瘩,連初中都要念不成,哪敢有那麽高的企盼,能考上市重點高中呢?全市一年初中學生上萬,能夠考上重點高中的不過一二千人,自己的孩子不落在第一萬名,那就不錯了!
殊不料,幾年下來,那個淘氣得出了名的臭小子,不僅念上了市重點高中,位列全市四百多名,而且考上了大學和研究生。學生母親這才震驚,她感激淩替地親自上門,向劉明度鞠躬,還送上大禮。誰知,劉明度卻也夠絕,對學生母親的感謝一言不發,轉身進了後屋,還讓小玲把禮品全部送到門外,繼而緊閉大門,再不見客。
學生母親再次淒淒惶惶。
第二件事兒,是他的鄰居,有一個兒子,成天吵吵著要出國。家裏並不寬裕,也舍不得獨子遠赴異國他鄉,便堅決拒絕。可是,他越鬧越兇,竟至於以絕食對抗。家裏人沒有辦法,隻得答應,東借西湊,給他湊足了錢。那小子的父親到劉明度小店裏,趁買煙之際向他嘮叨。他握了握可憐父親的手,輕輕晃頭:“你放心吧,你兒子不會走。”鄰居大驚,不信他的話。可是,三天之後,那小子果然變了卦,再也不提出國之事了。
很多人向劉明度打聽:他憑啥能如此準確地“預測”?劉明度隻搖頭,並不作答。但他有個原則,兇殺的,犯案的,打官司鬧糾紛的,與警察沾邊的,等等等等,他都不做“預測”。
“非不能也,實不能也。”他說。
他的話很有些深奧,有些人鬧不清楚。可是,懂古漢語的,或者文化程度高的,卻明白,他話中的前一個“能”字,是指自己不是不能“預測”,而是不想“預測”。而後一個“能”字,則是“不允許”、“不可以”之類。
他雖然是財會人員,卻極喜歡讀古書,因此說話也就文白相雜,不夠通俗。
由於“預測”的項目少,他掙錢也少,可他不以為意,常說:“錢多少算多,多少算少?”這話又像繞口令。
夜深人靜之時,他常常孤燈獨坐,眼睛瞅著桌子上妻子與獨生女兒的照片,默默流淚。
他對小玲說:“玲兒,你就在這店裏呆著吧!過一兩年,再攢些錢,咱就把旁邊的店盤下,辦成個超市。那時候,我啥也不幹了。我廠裏每月還給我開些‘居家休息費’,我足夠用了。超市的錢,你該咋花就咋花吧!”
小玲流著淚,直點頭,說:“叔,我給你養老送終。”
劉明度隻晃頭,再也不說什麽。
忽一日,店裏來了個客人,三十歲左右,瘦伶伶的,周身上下透著精神。尤其那雙眼睛,像個小溜溜蛋似的,轉動得很是靈活。麵皮微黑,緊綁綁的,沒有一絲贅肉。他先向劉明度鞠了一躬,叫了聲:“大師!”隨後,掏出五百元錢來,放在桌子上,坐在劉明度旁邊:“大師,我想請您‘預測’。”
劉明度眼睛瞅著他,半天,晃頭道:“先生,請收起錢,我不能給你‘預測’。”
來人大驚:“為什麽?”
劉明度起身,穿過小店,推後門,出去了,把門緊緊地關上。那後門,其實直通一套兩室一廳的屋子。劉明度住東屋,小玲住西屋。
坐在收銀台前的小玲吃吃笑了:“先生,請拿起錢,走人吧!我叔說不能給你‘預測’,那就吐口涶沫便是釘子。”
來人莫名其妙:“為什麽,為什麽哪?”
緊閉的後門外,忽然傳來劉明度的聲音:“因為你不是來‘預測’的,你是市裏大學的心理學博士歐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