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蓴與邵如塵等人皆立站於陣外,看沈正賢入陣之後不久,便一揮衣袖趺坐下來,將雙手交疊置放腹前,神色平和,表情寧靜。
邵如塵望了一眼,這才拿手往袖中一探,取了一疊金冊在手,又掐起法訣往上打去兩道,旋即拋入陣中,輕喝道:“此乃證道金冊,沈正賢,還不速速開了紫府!”
陣中人凝神入定,並看不見陣外如何,沈正賢唿吸平緩,卻聽邵如塵沉重有力的聲音仿佛自天外而來,須臾間穿透耳膜,叫他不得不渾身一顫,立時順從這一吩咐,運力推開紫府大門,將顱頂金冊納入紫府之中。
此物一經入體,便見沈正賢身前一丈之處,橫展開一幅寬約九寸,長有三尺的帛書,其上空白一片,不曾有半點字符。
趙蓴細細瞧著,無甚表情外露,邵如塵則氣定神閑,對那陣中之人倒沒有太多關心。
卻隻有塬遊福地中,與沈正賢師出同門的幾名弟子,眼下正屏息凝神,生怕錯漏了一點變化。
因趙蓴想要一觀辯道驗考,並不以此為難事的邵如塵,遂就選了一空曠地界行事,同時也未屏退旁人,故不隻是趙蓴能夠一觀,潘裕、莊辛月等若幹弟子,今日也得以親眼瞧見邵如塵所執掌的證道金冊。
潘、莊二人皆在得坤殿任職,對此件寶物當是早有聽說,聞此物進入修士紫府之後,便可與人神識相交,化出一道意識來,引導修士辨真證道,可以說,即便邵如塵今日不曾通過辯道驗考,能與這證道金冊一辨,對他也是有好處的。
是以若無師門相薦,等閑弟子要想進入真傳弟子驗考這一關,也絕對稱不上容易。
便看潘、莊二人,一個拜在長老座下,一個出身世家名門,除非是得了師門、宗族垂青,不然也得從第一道驗考開始,到不到得了這第三道驗考當真難說。
邵如塵眼神淡淡往身邊掃過,見多數弟子皆都一副緊張神色,便抬袖招手,向幾個藍袍弟子傳了話,過不多時,這幾人快步而來,卻是抬上幾張寬背大椅,上頭披著厚厚幾層毛皮,倒是光色豔麗,紋路秀雅。
他邁開腿去,當仁不讓取了正中座處,又甩了甩手示意趙蓴同坐,言道:“辯道一考,多少是要耗費半日工夫,隻等那金冊評定過於不過就是,無須我等加以操心。”
趙蓴笑著點了點頭,便在邵如塵身旁座下,又順著這一由頭接著詢問道:“還未問過長老,這真傳三道驗考,究竟是何等內容。”
左右也是無事,且問詢此事之人又是頗受恩師讚譽的趙蓴,邵如塵揚了揚手,沉穩有力的聲音便再度響了起來,言道:“真傳三考,分別是觀氣、問法與辯道,第一考觀氣最為簡單,看得是弟子修為境界,以氣機清正為上,不得駁雜、浮弱,氣機過輕,則根基不穩,法力不厚,過重則又少了靈秀,短於法術神通之道,須萬全而無一失,不偏不倚,毫無短處可尋,才能通過此道驗考。
“第二考問法,問的修行之根本,即弟子自身所習之道法,我派有至法十三部,負責此道驗考的長老便有十三人,由他等決定弟子是否通過,看得是弟子對道法究習得是否精深,有無踏上至正之途。”
“百年之內,先後過了這兩道驗考,才可請出證道金冊,試問大道。”
趙蓴眉睫微微垂下,這才知曉真傳弟子考核,原還有時限一說。自然,此也意味著三道驗考無需接連進行,之間或可籌備數十年歲月,以保萬無一失。
隻是這前兩道驗考,不可謂不難。
昭衍七書六經對應五行,同屬之間既有類似,又有相互背馳之處,不同的道法便是全然不同的大道,有大開大合、至剛至陽如《大日天光叱雲寶書》,亦見篤實厚重、沉穩堅韌如《無極黃庭真經》,可知道法之中,輕靈者有之,兇厲者有之,第一道觀氣驗考,卻是拋卻這些表象,直探氣息根本,既看修為的量,也看修為的質。
如非有亥清出手,趙蓴想要過觀氣一考,怕也得好生籌備一番。
畢竟這道驗考要看修為境界,亦不知未曾打通靈關的弟子,能否過得了這一關。如此看來,觀氣驗考給的乃是硬性條件,便是資質平庸些的弟子,若肯潛修打磨個千把年頭,多少也是能夠通過的。隻後麵兩道驗考,卻就不是光憑歲月能夠堆得上去的了。
正是細想之際,耳側傳來一聲輕唿,趙蓴循聲抬眼,卻是塬遊福地的幾名弟子目光灼灼,瞧著陣中沈正賢身前帛書之上,已然有了變化。
這幾名弟子中,隻兩名真嬰,餘下的弟子更是年歲不大,遇事少了些穩重,方輕唿出口,就被旁邊的師姐訓斥了一聲。
趙蓴收迴目光,身側的邵如塵已是開口言道:“盞茶功夫內就有了動靜,此人的確不錯,倒怪不得季宏儒肯為他做保。”
此言一出,塬遊福地的幾名弟子更是喜不自勝,仿佛沈正賢晉升真傳弟子一事,已是板上釘釘了般,便卸下了不少緊張之情,轉而好奇起那帛書上的變化來。
好在邵如塵又繼續開口道:“證道金冊,看的弟子入道深淺,不曾領悟道意之人,帛書之上便不會有任何景象,待初悟道意,半知半解,於帛書上顯現出大體輪廓,即可謂‘小隱’之相,及待道意小成,帛書景象漸有清晰圖景顯露,便就是‘顯道’之相了。
“到往後,還有‘縱橫’、‘虛實’兩重道相,則又高於‘顯道’。”
邵如塵看著陣中之人,點了點頭道:“門中對真傳弟子的要求,是至少能夠有‘顯道’之相,弟子到此程度,突破通神境界的可能,就已有了五成之多。”
五成可能突破通神,此話聽上去好像無甚驚奇之處,一旁的潘、莊二人卻是因此心潮澎湃起來。
邵如塵望了一眼,這才拿手往袖中一探,取了一疊金冊在手,又掐起法訣往上打去兩道,旋即拋入陣中,輕喝道:“此乃證道金冊,沈正賢,還不速速開了紫府!”
陣中人凝神入定,並看不見陣外如何,沈正賢唿吸平緩,卻聽邵如塵沉重有力的聲音仿佛自天外而來,須臾間穿透耳膜,叫他不得不渾身一顫,立時順從這一吩咐,運力推開紫府大門,將顱頂金冊納入紫府之中。
此物一經入體,便見沈正賢身前一丈之處,橫展開一幅寬約九寸,長有三尺的帛書,其上空白一片,不曾有半點字符。
趙蓴細細瞧著,無甚表情外露,邵如塵則氣定神閑,對那陣中之人倒沒有太多關心。
卻隻有塬遊福地中,與沈正賢師出同門的幾名弟子,眼下正屏息凝神,生怕錯漏了一點變化。
因趙蓴想要一觀辯道驗考,並不以此為難事的邵如塵,遂就選了一空曠地界行事,同時也未屏退旁人,故不隻是趙蓴能夠一觀,潘裕、莊辛月等若幹弟子,今日也得以親眼瞧見邵如塵所執掌的證道金冊。
潘、莊二人皆在得坤殿任職,對此件寶物當是早有聽說,聞此物進入修士紫府之後,便可與人神識相交,化出一道意識來,引導修士辨真證道,可以說,即便邵如塵今日不曾通過辯道驗考,能與這證道金冊一辨,對他也是有好處的。
是以若無師門相薦,等閑弟子要想進入真傳弟子驗考這一關,也絕對稱不上容易。
便看潘、莊二人,一個拜在長老座下,一個出身世家名門,除非是得了師門、宗族垂青,不然也得從第一道驗考開始,到不到得了這第三道驗考當真難說。
邵如塵眼神淡淡往身邊掃過,見多數弟子皆都一副緊張神色,便抬袖招手,向幾個藍袍弟子傳了話,過不多時,這幾人快步而來,卻是抬上幾張寬背大椅,上頭披著厚厚幾層毛皮,倒是光色豔麗,紋路秀雅。
他邁開腿去,當仁不讓取了正中座處,又甩了甩手示意趙蓴同坐,言道:“辯道一考,多少是要耗費半日工夫,隻等那金冊評定過於不過就是,無須我等加以操心。”
趙蓴笑著點了點頭,便在邵如塵身旁座下,又順著這一由頭接著詢問道:“還未問過長老,這真傳三道驗考,究竟是何等內容。”
左右也是無事,且問詢此事之人又是頗受恩師讚譽的趙蓴,邵如塵揚了揚手,沉穩有力的聲音便再度響了起來,言道:“真傳三考,分別是觀氣、問法與辯道,第一考觀氣最為簡單,看得是弟子修為境界,以氣機清正為上,不得駁雜、浮弱,氣機過輕,則根基不穩,法力不厚,過重則又少了靈秀,短於法術神通之道,須萬全而無一失,不偏不倚,毫無短處可尋,才能通過此道驗考。
“第二考問法,問的修行之根本,即弟子自身所習之道法,我派有至法十三部,負責此道驗考的長老便有十三人,由他等決定弟子是否通過,看得是弟子對道法究習得是否精深,有無踏上至正之途。”
“百年之內,先後過了這兩道驗考,才可請出證道金冊,試問大道。”
趙蓴眉睫微微垂下,這才知曉真傳弟子考核,原還有時限一說。自然,此也意味著三道驗考無需接連進行,之間或可籌備數十年歲月,以保萬無一失。
隻是這前兩道驗考,不可謂不難。
昭衍七書六經對應五行,同屬之間既有類似,又有相互背馳之處,不同的道法便是全然不同的大道,有大開大合、至剛至陽如《大日天光叱雲寶書》,亦見篤實厚重、沉穩堅韌如《無極黃庭真經》,可知道法之中,輕靈者有之,兇厲者有之,第一道觀氣驗考,卻是拋卻這些表象,直探氣息根本,既看修為的量,也看修為的質。
如非有亥清出手,趙蓴想要過觀氣一考,怕也得好生籌備一番。
畢竟這道驗考要看修為境界,亦不知未曾打通靈關的弟子,能否過得了這一關。如此看來,觀氣驗考給的乃是硬性條件,便是資質平庸些的弟子,若肯潛修打磨個千把年頭,多少也是能夠通過的。隻後麵兩道驗考,卻就不是光憑歲月能夠堆得上去的了。
正是細想之際,耳側傳來一聲輕唿,趙蓴循聲抬眼,卻是塬遊福地的幾名弟子目光灼灼,瞧著陣中沈正賢身前帛書之上,已然有了變化。
這幾名弟子中,隻兩名真嬰,餘下的弟子更是年歲不大,遇事少了些穩重,方輕唿出口,就被旁邊的師姐訓斥了一聲。
趙蓴收迴目光,身側的邵如塵已是開口言道:“盞茶功夫內就有了動靜,此人的確不錯,倒怪不得季宏儒肯為他做保。”
此言一出,塬遊福地的幾名弟子更是喜不自勝,仿佛沈正賢晉升真傳弟子一事,已是板上釘釘了般,便卸下了不少緊張之情,轉而好奇起那帛書上的變化來。
好在邵如塵又繼續開口道:“證道金冊,看的弟子入道深淺,不曾領悟道意之人,帛書之上便不會有任何景象,待初悟道意,半知半解,於帛書上顯現出大體輪廓,即可謂‘小隱’之相,及待道意小成,帛書景象漸有清晰圖景顯露,便就是‘顯道’之相了。
“到往後,還有‘縱橫’、‘虛實’兩重道相,則又高於‘顯道’。”
邵如塵看著陣中之人,點了點頭道:“門中對真傳弟子的要求,是至少能夠有‘顯道’之相,弟子到此程度,突破通神境界的可能,就已有了五成之多。”
五成可能突破通神,此話聽上去好像無甚驚奇之處,一旁的潘、莊二人卻是因此心潮澎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