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進城培訓,又遇冤家
七零空間:冤種被瘋批知青纏上了 作者:水木扶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文博自己借到了一輛自行車,次日天色初亮,與雲嵐一道,背著小背包,戴上了手套,騎著自行車離開了大隊。
一群知青扛著農具走出院子,看著他們的背影,眼底流露一抹羨慕之色。
大冷的天不用下田,真好。
有自行車果然快得多,兩人騎著車不到一個小時便到了城裏,到了農機站。
雖然晨曦寒露重,但兩人卻騎得滿頭大汗,並沒感覺到多冷。
到了農機站,按門衛大叔指點講課辦公室方向,兩人找到了一間隻有十幾平方,臨時安排的小課室。
幾個大隊的知青已經來了,大概有十二個知青。
十二個知青,有些看起來年紀尚小,還帶著讀書人的溫文,如李文博與雲嵐。
有些麵容蒼老,手掌已經起了粗粗的繭,氣質與鄉下一般的農夫無異。
除了北鄉大隊兩個全是男知青,餘下的大隊基本都是男女搭配。
雲嵐還發現一個熟人,當初跟著一起下鄉,安排到鳳口大隊,叫陶問萍的女知青,也跟著一起來了。
當初她暈車難受,陶問萍還給了她一個桔子,雲嵐記得很清楚。
她驚喜交加地指著陶問萍叫了一聲:“你,叫陶問萍對不對?我們當初一起下的鄉,坐同一輛火車。”
“對,大半年不見,你現在身體好多了。”
陶問萍也記得雲嵐,實在因為當初她在火車與知青辦的舉動與說話,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她高興地握著雲嵐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見她唇紅齒白,雙眸晶瑩,十指纖纖,一看便知過得極好。
她不禁點頭笑道:“看來你過得不錯,當初那三個女知青沒欺負你吧?”
雲嵐嗤笑一聲:“你覺得她們有這個能耐嗎?”
“說得也是。”
陶問萍想到那幾個女知青一連在雲嵐麵前吃了幾個大虧,想來也欺負不了雲嵐,沒再多問。
她轉而問起雲嵐關於稻田養魚的事情來:“聽說你們五南大隊有個知青提議水田裏養魚,今年賺了不少錢,是不是?”
雲嵐聞言微笑點頭:“是有這個迴事,四五月的時候,我們那邊的溪中小魚多,所以村民有空抓點魚放水田裏,在幾十畝的水田中養了幾個月。”
“幾十畝這麽多?這麽淺的水能養大嗎?”
“水稻收成時,魚兒有多大?好吃嗎?”
聽說五南大隊的水田養魚,眾知青紛紛圍上了李文博與雲嵐。
兩人大方地跟其他人分享起大隊裏養魚的心得。
這個五南大隊,基本每個人都知道怎麽迴事了,李文博也在這上麵下了功夫,倒是迴答得頭頭是道。
沒多久,一名衣著質樸、外形看起來像農夫的中年矮個子男人抱著講義走進了教室,看到眾人圍成一堆,輕咳了幾聲。
“大家聊得挺開心呀!”
中年男人含笑說著,示意眾人尋座位坐好,才走上最前麵的臨時講桌前。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盧忠華,是農業局的技術員,也是你們第一期技術培訓的老師。”
盧忠華說話動作就像一個老農民,估計平時也是田間幹活的多,少了一點老師的威嚴。
不過,應該做過一點功課的。
簡單開場白之後,點了名,然後跟他們說起了農業的起源,意義,然後再說起這次培訓的重點。
“很多人覺得,種田不需要什麽知識,不需要讀書,農民自然會種田,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農業發展到現在,也有一個汲取經驗,不停進步的過程。”
盧忠華說著,抬頭看了看眾人一眼,提問道:“有誰能說說,糧食種植要高產,有幾個關鍵點?”
他掃了在場眾知青一眼,大部分知青俱低頭握著鋼筆作沉思狀,然後,有兩三個知青舉起了手。
他伸手一點雲嵐,笑眯眯問道:“那位女知青,你叫雲嵐是吧?你來說說?”
雲嵐站了起來,朗聲答道:“老師,我覺得糧食要高產,大概有三個關鍵。”
“哪三個?”
“第一,糧種,種子好,抗病害能力強,也會長得更好,二,土地肥力足,三,符合糧種的特性,適合種子種植,就能高產。”
“說得沒錯,種子很關鍵,我們準備播種用的種子,一般地特意挑選過的好種子……”
一半知青下鄉以後,基本隻是聽大隊安排,怎麽種,種哪裏,但這些為什麽,他們是不怎麽關注的。
盧老師循循善誘,簡單地把雲嵐提到的三個問題延伸說了一下,然後開始跟他們講起了沙地,水田各種土地的特性,再說各種農作物的習性。
講課的時間溜走得飛快,好像沒過多久,上午的四節課便過去了,到了午飯時間。
下午也有課,農機站為數不多的職工紛紛下班迴家用餐,雲嵐與一群知青便被留了下來。
十幾個知青,有人帶來早準備好的午餐,饅頭,包子,煎餅等都有。
雲嵐卻是從一開始便準備去國營飯店的,難得的入城就餐機會,怎可以放過?
她迴頭問陶問萍,陶問萍與她同桌,也沒帶午餐。
“問萍,去哪裏吃午餐?國營飯店去不去?”
陶問萍遲疑了一下,想想難得一迴入城,大隊分糧也發了錢,便點了點頭:“好,我去吃個麵條。”
“好,那一起?”
兩人收拾自己的筆與本子,走出臨時教室,李文博與另兩位男知青也走了出來。
“我們也去國營飯店,一起吧!”
五名風華正茂的男女知青一起離開了農機站,騎著自行車去了國營飯店。
國營飯店正是最忙的時候,城裏職工們紛紛下班,鄉裏秋收後入城的人也多了。
飯店把今天的招牌菜寫在入門最當眼的黑板上,幾個顧客正排隊點餐,交錢。
雲嵐迴頭問幾個同伴:“你們吃什麽?各點各的還是一起點餐?”
陶問萍尷尬地笑了笑:“還是各點各的吧,我要一碗麵條就成。”
另三位男知青聞言也笑著搖頭:“各點各的。”
“好,各點各的。”
雲嵐說著拍了拍陶問萍的肩膀:“你點什麽麵條?我幫你先點頭,你進去占個桌子,我們幾個人要一個桌子才成。”
陶問萍聞言答應了,看了看那黑板上的菜單,一邊掏錢與票,一邊道:“我要一碗陽春麵!”
雲嵐把她的手推了迴去:“先去占座,免得待會沒位置,這個不急。”
陶問萍想想也有道理,轉身進去尋了一個空位置,剛好靠著窗口。
秋冬天靠窗冷嗖嗖的,一般人不喜靠窗。、
陶問萍坐下看了看,旁邊一桌兩個年輕小夫婦跟一位大娘坐在一起用餐。
三個也是吃著麵條,隻聽著那大娘嘮嘮叨叨斥責年輕小媳婦浪費錢。
一邊吃一邊罵,但那小媳婦依然陪著笑臉口口聲聲叫著娘,半點也沒不耐煩的。
脾氣真好,陶問萍心裏想著,如果換作她,肯定受不了。
鄉下婦人就是這樣,一點點錢看得比天大,吃個麵條都要說個沒完沒了,嫁給這樣的人家,真沒意思。
正想著,雲嵐捧著一個托盤過來了,上麵不僅有兩大碗麵條,還有醬香濃鬱的醬排骨與拌幹絲。
往日人少,她點餐大多是服務員送到的,不過今天人多,服務員有點忙不過來,雲嵐便自己端了。
她端著托盤走到桌子麵前,笑眯眯道:“你的陽春麵,我還點了兩個菜,中午吃飽一點。”
她把幾碟放下,忽聽身後說話的聲音有點熟悉,不禁迴頭看了一眼,臉上的笑容微淡。
身後那嘮嘮叨叨罵個沒完沒了的,竟然是陳華聰與雲梅,陳羅氏一家三口。
一群知青扛著農具走出院子,看著他們的背影,眼底流露一抹羨慕之色。
大冷的天不用下田,真好。
有自行車果然快得多,兩人騎著車不到一個小時便到了城裏,到了農機站。
雖然晨曦寒露重,但兩人卻騎得滿頭大汗,並沒感覺到多冷。
到了農機站,按門衛大叔指點講課辦公室方向,兩人找到了一間隻有十幾平方,臨時安排的小課室。
幾個大隊的知青已經來了,大概有十二個知青。
十二個知青,有些看起來年紀尚小,還帶著讀書人的溫文,如李文博與雲嵐。
有些麵容蒼老,手掌已經起了粗粗的繭,氣質與鄉下一般的農夫無異。
除了北鄉大隊兩個全是男知青,餘下的大隊基本都是男女搭配。
雲嵐還發現一個熟人,當初跟著一起下鄉,安排到鳳口大隊,叫陶問萍的女知青,也跟著一起來了。
當初她暈車難受,陶問萍還給了她一個桔子,雲嵐記得很清楚。
她驚喜交加地指著陶問萍叫了一聲:“你,叫陶問萍對不對?我們當初一起下的鄉,坐同一輛火車。”
“對,大半年不見,你現在身體好多了。”
陶問萍也記得雲嵐,實在因為當初她在火車與知青辦的舉動與說話,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她高興地握著雲嵐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見她唇紅齒白,雙眸晶瑩,十指纖纖,一看便知過得極好。
她不禁點頭笑道:“看來你過得不錯,當初那三個女知青沒欺負你吧?”
雲嵐嗤笑一聲:“你覺得她們有這個能耐嗎?”
“說得也是。”
陶問萍想到那幾個女知青一連在雲嵐麵前吃了幾個大虧,想來也欺負不了雲嵐,沒再多問。
她轉而問起雲嵐關於稻田養魚的事情來:“聽說你們五南大隊有個知青提議水田裏養魚,今年賺了不少錢,是不是?”
雲嵐聞言微笑點頭:“是有這個迴事,四五月的時候,我們那邊的溪中小魚多,所以村民有空抓點魚放水田裏,在幾十畝的水田中養了幾個月。”
“幾十畝這麽多?這麽淺的水能養大嗎?”
“水稻收成時,魚兒有多大?好吃嗎?”
聽說五南大隊的水田養魚,眾知青紛紛圍上了李文博與雲嵐。
兩人大方地跟其他人分享起大隊裏養魚的心得。
這個五南大隊,基本每個人都知道怎麽迴事了,李文博也在這上麵下了功夫,倒是迴答得頭頭是道。
沒多久,一名衣著質樸、外形看起來像農夫的中年矮個子男人抱著講義走進了教室,看到眾人圍成一堆,輕咳了幾聲。
“大家聊得挺開心呀!”
中年男人含笑說著,示意眾人尋座位坐好,才走上最前麵的臨時講桌前。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盧忠華,是農業局的技術員,也是你們第一期技術培訓的老師。”
盧忠華說話動作就像一個老農民,估計平時也是田間幹活的多,少了一點老師的威嚴。
不過,應該做過一點功課的。
簡單開場白之後,點了名,然後跟他們說起了農業的起源,意義,然後再說起這次培訓的重點。
“很多人覺得,種田不需要什麽知識,不需要讀書,農民自然會種田,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農業發展到現在,也有一個汲取經驗,不停進步的過程。”
盧忠華說著,抬頭看了看眾人一眼,提問道:“有誰能說說,糧食種植要高產,有幾個關鍵點?”
他掃了在場眾知青一眼,大部分知青俱低頭握著鋼筆作沉思狀,然後,有兩三個知青舉起了手。
他伸手一點雲嵐,笑眯眯問道:“那位女知青,你叫雲嵐是吧?你來說說?”
雲嵐站了起來,朗聲答道:“老師,我覺得糧食要高產,大概有三個關鍵。”
“哪三個?”
“第一,糧種,種子好,抗病害能力強,也會長得更好,二,土地肥力足,三,符合糧種的特性,適合種子種植,就能高產。”
“說得沒錯,種子很關鍵,我們準備播種用的種子,一般地特意挑選過的好種子……”
一半知青下鄉以後,基本隻是聽大隊安排,怎麽種,種哪裏,但這些為什麽,他們是不怎麽關注的。
盧老師循循善誘,簡單地把雲嵐提到的三個問題延伸說了一下,然後開始跟他們講起了沙地,水田各種土地的特性,再說各種農作物的習性。
講課的時間溜走得飛快,好像沒過多久,上午的四節課便過去了,到了午飯時間。
下午也有課,農機站為數不多的職工紛紛下班迴家用餐,雲嵐與一群知青便被留了下來。
十幾個知青,有人帶來早準備好的午餐,饅頭,包子,煎餅等都有。
雲嵐卻是從一開始便準備去國營飯店的,難得的入城就餐機會,怎可以放過?
她迴頭問陶問萍,陶問萍與她同桌,也沒帶午餐。
“問萍,去哪裏吃午餐?國營飯店去不去?”
陶問萍遲疑了一下,想想難得一迴入城,大隊分糧也發了錢,便點了點頭:“好,我去吃個麵條。”
“好,那一起?”
兩人收拾自己的筆與本子,走出臨時教室,李文博與另兩位男知青也走了出來。
“我們也去國營飯店,一起吧!”
五名風華正茂的男女知青一起離開了農機站,騎著自行車去了國營飯店。
國營飯店正是最忙的時候,城裏職工們紛紛下班,鄉裏秋收後入城的人也多了。
飯店把今天的招牌菜寫在入門最當眼的黑板上,幾個顧客正排隊點餐,交錢。
雲嵐迴頭問幾個同伴:“你們吃什麽?各點各的還是一起點餐?”
陶問萍尷尬地笑了笑:“還是各點各的吧,我要一碗麵條就成。”
另三位男知青聞言也笑著搖頭:“各點各的。”
“好,各點各的。”
雲嵐說著拍了拍陶問萍的肩膀:“你點什麽麵條?我幫你先點頭,你進去占個桌子,我們幾個人要一個桌子才成。”
陶問萍聞言答應了,看了看那黑板上的菜單,一邊掏錢與票,一邊道:“我要一碗陽春麵!”
雲嵐把她的手推了迴去:“先去占座,免得待會沒位置,這個不急。”
陶問萍想想也有道理,轉身進去尋了一個空位置,剛好靠著窗口。
秋冬天靠窗冷嗖嗖的,一般人不喜靠窗。、
陶問萍坐下看了看,旁邊一桌兩個年輕小夫婦跟一位大娘坐在一起用餐。
三個也是吃著麵條,隻聽著那大娘嘮嘮叨叨斥責年輕小媳婦浪費錢。
一邊吃一邊罵,但那小媳婦依然陪著笑臉口口聲聲叫著娘,半點也沒不耐煩的。
脾氣真好,陶問萍心裏想著,如果換作她,肯定受不了。
鄉下婦人就是這樣,一點點錢看得比天大,吃個麵條都要說個沒完沒了,嫁給這樣的人家,真沒意思。
正想著,雲嵐捧著一個托盤過來了,上麵不僅有兩大碗麵條,還有醬香濃鬱的醬排骨與拌幹絲。
往日人少,她點餐大多是服務員送到的,不過今天人多,服務員有點忙不過來,雲嵐便自己端了。
她端著托盤走到桌子麵前,笑眯眯道:“你的陽春麵,我還點了兩個菜,中午吃飽一點。”
她把幾碟放下,忽聽身後說話的聲音有點熟悉,不禁迴頭看了一眼,臉上的笑容微淡。
身後那嘮嘮叨叨罵個沒完沒了的,竟然是陳華聰與雲梅,陳羅氏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