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麵,也是胡跑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麵,因為教育就是中國的未來,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全國的教育水平仍然堪憂,中國就是在教育上做得不好,才在後來在經濟、戰爭中都總是被人欺負。國家想要自立,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所以在第一屆政府內閣成立之後,胡跑就責令□□頒布教育政令,在北京籌辦成立五所大學——京師大學堂、國立大清大學、國立中華師範大學、國立中華科技大學、國立京師國防大學,並且向□□部長說明了每一所大學的指向和重點培養人才的方向,□□部長是一個比較開明的中年人,名叫肖文典,但胡跑一連串說出的這些東西,他連聽都沒聽過,胡跑也不著急,告訴他說,先籌集經費,政府會從國防支出裏擠出一點來作為教育經費用。然後讓□□組織考察團,到歐美考察大學應該怎麽辦,然後迴來將這些大學籌辦了。
大學之後,是高中和小學教育,胡跑頒布的第五號內閣政務令就是關於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的。
政務令中說明,全國鼓勵教育事業發展,希望各地有聲望的鄉鎮地主為當地百姓謀福利,在各村鎮建立小學,在縣城建立初中和高中,私人辦理高中初中小學的,可以得到國家的官位品階嘉獎,辦的好的將收到皇帝的聖旨表彰和建立牌坊以示鼓勵,國家撥款在一些沿海地區建立三千所小學,一千所初中和五百所高中,學生上學的費用國家全免,午餐由國家發放,畢業之後由國家統一分配。
這樣一來,各地辦理學校的風氣頓時滋長起來,很多地方的大儒為了得到皇帝聖旨獎勵,光耀門楣,也為了給兒子孫子捐官,大肆的修建小學初中高中,有些門閥士族還開始比賽,這樣一來,政策施行了三個月時間,全國就建立起一千五百多所小學,八百多初中和一百三十多高中。
原本胡跑以為這樣就能解決教育問題,結果卻出現了令他哭笑不得的場麵,全國的學校倒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著,卻沒有學生去上學,各地農民的孩子大都在地裏種田,農民也不願意讓孩子去上學,畢竟少了一個勞動力,這樣使得全國的學校都缺學生缺老師,讓胡跑才意識到,自己有些操之過急了。
他便下令,讓□□和宣傳部配合,在各地宣傳知識的好處,宣傳有知識人能當官掙大錢,還在各地展開了掃盲大行動和宣傳教育的大會,到現在,已經有一些農民心動,陸陸續續的將家裏還太小的孩子送到了學校。不過教育之路還是任重而道遠的……
至於海關關稅方麵,是胡跑最頭疼的一個方麵,因為這裏要牽扯到英國。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之後,中國為了求和簽訂了《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將自己的海關關稅權都交給了英國人,從那時候起,中國在關稅方麵受到很大的掣肘。
胡跑為了拿迴海關關稅,和英國人進行了兩場談判,就是在由北京到江浙地區去的時候和迴來的時候都進行的談判。最後才在艱難的談判中和英國人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在對中國的投資設廠中,英國企業享受“最惠國”待遇,從而將海關稅收的一半交給中國。很多人都對這個協議不滿,但胡跑最後還是點頭了,因為他知道,能拿迴一半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英國在中國投資設廠,最後占便宜的還是中國,現在雖然看起來吃虧了,但不久的將來,等中國強大了很快就會將這些問題解決掉。
在胡跑掌權後的五個月時間裏,胡跑在這些方麵全麵開花,五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國家現在正一點一點的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此時孫衛國帶領一幫國防軍西北方麵軍師長團長等已經距離胡跑隻有一百多米了,軍樂隊和迎接的市民開始歡唿,彩旗和彩條被用射筒投擲到空中,山唿海嘯一般的歡唿聲讓周圍成了歡樂的海洋。
胡跑走上前迎接,他身邊的國防部長高進、副首相林旭等人也一同往前,胡跑走上前,看到對麵孫衛國眼中蓄滿了激動的淚水,而他的麵色比走之前黑紅了很多,風刀霜劍留下的痕跡在他臉上尤為深刻,可以想見,這幾個月他吃了多大的苦,俄國老毛子的實力胡跑是清楚的,想要打敗老毛子,付出一點是不可能的。想到這些,胡跑也很感歎,將孫衛國的手緊緊的握在一起。“衛國,辛苦了!”
孫衛國擠了擠眼睛,以便讓自己的眼淚退迴眼睛裏,聲音有些哽咽的說道:“胡大人,我,我不辱使命!”
所以在第一屆政府內閣成立之後,胡跑就責令□□頒布教育政令,在北京籌辦成立五所大學——京師大學堂、國立大清大學、國立中華師範大學、國立中華科技大學、國立京師國防大學,並且向□□部長說明了每一所大學的指向和重點培養人才的方向,□□部長是一個比較開明的中年人,名叫肖文典,但胡跑一連串說出的這些東西,他連聽都沒聽過,胡跑也不著急,告訴他說,先籌集經費,政府會從國防支出裏擠出一點來作為教育經費用。然後讓□□組織考察團,到歐美考察大學應該怎麽辦,然後迴來將這些大學籌辦了。
大學之後,是高中和小學教育,胡跑頒布的第五號內閣政務令就是關於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的。
政務令中說明,全國鼓勵教育事業發展,希望各地有聲望的鄉鎮地主為當地百姓謀福利,在各村鎮建立小學,在縣城建立初中和高中,私人辦理高中初中小學的,可以得到國家的官位品階嘉獎,辦的好的將收到皇帝的聖旨表彰和建立牌坊以示鼓勵,國家撥款在一些沿海地區建立三千所小學,一千所初中和五百所高中,學生上學的費用國家全免,午餐由國家發放,畢業之後由國家統一分配。
這樣一來,各地辦理學校的風氣頓時滋長起來,很多地方的大儒為了得到皇帝聖旨獎勵,光耀門楣,也為了給兒子孫子捐官,大肆的修建小學初中高中,有些門閥士族還開始比賽,這樣一來,政策施行了三個月時間,全國就建立起一千五百多所小學,八百多初中和一百三十多高中。
原本胡跑以為這樣就能解決教育問題,結果卻出現了令他哭笑不得的場麵,全國的學校倒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著,卻沒有學生去上學,各地農民的孩子大都在地裏種田,農民也不願意讓孩子去上學,畢竟少了一個勞動力,這樣使得全國的學校都缺學生缺老師,讓胡跑才意識到,自己有些操之過急了。
他便下令,讓□□和宣傳部配合,在各地宣傳知識的好處,宣傳有知識人能當官掙大錢,還在各地展開了掃盲大行動和宣傳教育的大會,到現在,已經有一些農民心動,陸陸續續的將家裏還太小的孩子送到了學校。不過教育之路還是任重而道遠的……
至於海關關稅方麵,是胡跑最頭疼的一個方麵,因為這裏要牽扯到英國。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之後,中國為了求和簽訂了《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將自己的海關關稅權都交給了英國人,從那時候起,中國在關稅方麵受到很大的掣肘。
胡跑為了拿迴海關關稅,和英國人進行了兩場談判,就是在由北京到江浙地區去的時候和迴來的時候都進行的談判。最後才在艱難的談判中和英國人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在對中國的投資設廠中,英國企業享受“最惠國”待遇,從而將海關稅收的一半交給中國。很多人都對這個協議不滿,但胡跑最後還是點頭了,因為他知道,能拿迴一半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英國在中國投資設廠,最後占便宜的還是中國,現在雖然看起來吃虧了,但不久的將來,等中國強大了很快就會將這些問題解決掉。
在胡跑掌權後的五個月時間裏,胡跑在這些方麵全麵開花,五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國家現在正一點一點的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此時孫衛國帶領一幫國防軍西北方麵軍師長團長等已經距離胡跑隻有一百多米了,軍樂隊和迎接的市民開始歡唿,彩旗和彩條被用射筒投擲到空中,山唿海嘯一般的歡唿聲讓周圍成了歡樂的海洋。
胡跑走上前迎接,他身邊的國防部長高進、副首相林旭等人也一同往前,胡跑走上前,看到對麵孫衛國眼中蓄滿了激動的淚水,而他的麵色比走之前黑紅了很多,風刀霜劍留下的痕跡在他臉上尤為深刻,可以想見,這幾個月他吃了多大的苦,俄國老毛子的實力胡跑是清楚的,想要打敗老毛子,付出一點是不可能的。想到這些,胡跑也很感歎,將孫衛國的手緊緊的握在一起。“衛國,辛苦了!”
孫衛國擠了擠眼睛,以便讓自己的眼淚退迴眼睛裏,聲音有些哽咽的說道:“胡大人,我,我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