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遠的救世主說起
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出版後在廣大讀者之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除對該書男女主人公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討論,該書中提出的一個新名詞:文化屬性也是受關注較多的,那麽我們就此開始!
我認為文化屬性即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決定行為,符合客觀規律,接近事物本質的意識形態即強勢文化,背離客觀規律和事物本質的意識形態則稱之為弱勢文化,某種程度上講,一個民族國家的興衰取決於該國家民族的行為在多大程度上順應了強勢文化,而個人的成敗亦然。而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又取決於這個國家民族的曆史和國際環境這兩大因素,而曆史因素對意識形態的形成影響更大,而個人意識形態則形成於個人從出生開始的周圍環境,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決定個人的意識形態,因為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決定了個人所處的周圍環境,但個人的意識形態又可以通過學習和周邊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反過來又影響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這正應了那兩句古話:國家強則民強,國家興旺匹夫有責!
再談如何從弱勢文化轉變成強勢文化。前麵講過:國家民族的意思形態絕大程度決定了個人的意思形態,而個人的意識形態的改變又能反過來影響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由於國家民族曆史的不可變以及國際環境的相對穩定(針對個人而言)原因決定意識形態的改變將由個人開始,由個人或少數群體改變了意識形態,掌握了強勢文化再來影響改變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從而完成國家民族從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的轉變,此之謂革命,既魯迅先生所說的喚醒國民,但這個過程不難想像是艱難而曲折的。
那麽個人如何來改變自己的意識形態從而掌握強勢文化呢?如上所說,強勢文化是一種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和本質的行為,如此就引出了怎樣來達到認識事物本質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問題,方外之人一般有兩種方式:悟和修,悟者以性施行,而修者以行律性,悟道的深淺絕大部分取決於人的慧根,當然也有頓悟的情況,慧根即本身就具備的了解事物本質的能力,慧根深的人即是我們所說的先知先覺;而修者即通過強製行為盡力摒棄自己的主觀從而達到客觀,即佛雲通過修行先達到無我境界方能認識本質,而無我又可以具體為沒有七情六欲,六根清淨,無嗔,無癡,無貪。完全摒棄主觀從而能認識到事物本質的人我們稱之為得道,然而得道的人卻還稱不上佛,因為佛要普度眾生,所以施道的人才是佛,即得道之人運用自己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和客觀規律的掌握來點化,幫助或者說拯救世人,這樣的人可稱佛,即基督裏說的神。如此我們來定義佛和神,首先它們是無所不能的,它們的無所不能來源於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即認識了客觀世界,其次它們運用自己的無所不能來拯救世人。這就是基督裏所說的:神愛世人,和佛的普度眾生,由此我們也可以定義魔:首先魔也是得道之人,也是認識了客觀世界從而掌握了無限能量的人,但魔卻沒有用它掌握的無限能量來普度眾生,卻做了相反的事,於是就成了魔,所以神與魔不過一念之差!
反過來說方內之人如何來改變自己的意識形態,由弱勢變成強勢。一般的情況人們是通過學習來認識客觀掌握本質,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俗人的學習過程就相當於出家人的修行,你掌握的知識越多就離事物的本質越近,對出家人而言你的道行就越深,而我們常說的天才即宗教裏的先知。由此可見掌握了非凡的知識,並運用自己的知識來服務社會,改變世界,簡而言之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就可稱神,反之就是魔鬼。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可能不容易界定誰可稱神,但魔是很好界定的,如:希特勒,東條英機等。
再迴到遙遠的救世主這部小說,是神就得愛世人,是道就得降妖伏魔,是佛就得普度眾生,書中的主人公丁元英可以稱得上是個得道之人,但是神還是魔就不好說了,而女主人公芮小丹無疑是神,還是那種先知先覺的美麗女神!哈哈,一家之言!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出版後在廣大讀者之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除對該書男女主人公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討論,該書中提出的一個新名詞:文化屬性也是受關注較多的,那麽我們就此開始!
我認為文化屬性即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決定行為,符合客觀規律,接近事物本質的意識形態即強勢文化,背離客觀規律和事物本質的意識形態則稱之為弱勢文化,某種程度上講,一個民族國家的興衰取決於該國家民族的行為在多大程度上順應了強勢文化,而個人的成敗亦然。而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又取決於這個國家民族的曆史和國際環境這兩大因素,而曆史因素對意識形態的形成影響更大,而個人意識形態則形成於個人從出生開始的周圍環境,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決定個人的意識形態,因為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決定了個人所處的周圍環境,但個人的意識形態又可以通過學習和周邊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反過來又影響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這正應了那兩句古話:國家強則民強,國家興旺匹夫有責!
再談如何從弱勢文化轉變成強勢文化。前麵講過:國家民族的意思形態絕大程度決定了個人的意思形態,而個人的意識形態的改變又能反過來影響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由於國家民族曆史的不可變以及國際環境的相對穩定(針對個人而言)原因決定意識形態的改變將由個人開始,由個人或少數群體改變了意識形態,掌握了強勢文化再來影響改變國家民族的意識形態,從而完成國家民族從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的轉變,此之謂革命,既魯迅先生所說的喚醒國民,但這個過程不難想像是艱難而曲折的。
那麽個人如何來改變自己的意識形態從而掌握強勢文化呢?如上所說,強勢文化是一種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和本質的行為,如此就引出了怎樣來達到認識事物本質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問題,方外之人一般有兩種方式:悟和修,悟者以性施行,而修者以行律性,悟道的深淺絕大部分取決於人的慧根,當然也有頓悟的情況,慧根即本身就具備的了解事物本質的能力,慧根深的人即是我們所說的先知先覺;而修者即通過強製行為盡力摒棄自己的主觀從而達到客觀,即佛雲通過修行先達到無我境界方能認識本質,而無我又可以具體為沒有七情六欲,六根清淨,無嗔,無癡,無貪。完全摒棄主觀從而能認識到事物本質的人我們稱之為得道,然而得道的人卻還稱不上佛,因為佛要普度眾生,所以施道的人才是佛,即得道之人運用自己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和客觀規律的掌握來點化,幫助或者說拯救世人,這樣的人可稱佛,即基督裏說的神。如此我們來定義佛和神,首先它們是無所不能的,它們的無所不能來源於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即認識了客觀世界,其次它們運用自己的無所不能來拯救世人。這就是基督裏所說的:神愛世人,和佛的普度眾生,由此我們也可以定義魔:首先魔也是得道之人,也是認識了客觀世界從而掌握了無限能量的人,但魔卻沒有用它掌握的無限能量來普度眾生,卻做了相反的事,於是就成了魔,所以神與魔不過一念之差!
反過來說方內之人如何來改變自己的意識形態,由弱勢變成強勢。一般的情況人們是通過學習來認識客觀掌握本質,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俗人的學習過程就相當於出家人的修行,你掌握的知識越多就離事物的本質越近,對出家人而言你的道行就越深,而我們常說的天才即宗教裏的先知。由此可見掌握了非凡的知識,並運用自己的知識來服務社會,改變世界,簡而言之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就可稱神,反之就是魔鬼。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可能不容易界定誰可稱神,但魔是很好界定的,如:希特勒,東條英機等。
再迴到遙遠的救世主這部小說,是神就得愛世人,是道就得降妖伏魔,是佛就得普度眾生,書中的主人公丁元英可以稱得上是個得道之人,但是神還是魔就不好說了,而女主人公芮小丹無疑是神,還是那種先知先覺的美麗女神!哈哈,一家之言!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