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話說陳大郎家住的這個陳家村雖不大卻臨山靠水的,南邊不足二裏便有一座大青山,山勢不高,也稱不的險峻,卻頗有些名聲在外。
正是俗話說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這山上有座觀音堂,求子最是靈驗,故此香火鼎盛,山因廟得名兒,就叫觀音山。
這觀音山雖算不得深山老林,卻有些靈氣,山頂上有一天然形成的凹池,隆冬裏下了雪積在哪裏,至春暖花開萬物複蘇,雪水消融,順著山石縫隙蜿蜒而下,落與山腳下,繞著陳家村便成了溝渠,直匯流到真定府外的護城河裏,有了這水,陳家村周圍的莊稼便長得甚好。
陳家村裏的人也會挑了這水家去,或煮飯或烹茶,倒比尋常井水甘甜許多,徐苒這兩日早跟她舅母把周圍的地形掃聽的清楚明白。
依著徐苒的心思,是想去山上那個觀音堂去溜達溜達,既然香火旺肯定熱鬧,自古以來無論和尚廟還老道觀,破敗的便不說,隻香火好的,必然衍生出許多虛熱鬧來,所謂廟會廟會,可不就是這麽來的嗎。
論說二裏也沒多遠,她走路也不過兩刻鍾的事,是她舅母一聽她要去觀音堂,唬的扯住她一疊聲的不讓,最末了,還怕她主意正的自己偷著溜去,跟她道:“今兒不是初一十五的,山上沒大熱鬧,倒是今兒正巧是咱們村的集,不若舅母跟著你去逛逛,若想去廟裏,待你舅舅家來,雇了牛車拉你去,你一個姑娘家,走到哪裏要走壞腳的。”
徐苒想了想聊勝於我,至少能出去了,她舅母這才暗暗鬆了口氣,這個外甥女模樣生的好,又是顧家老爺著重的人,那觀音堂人來人往的,說不準便有那浮浪子弟,若大姐兒被那些人瞧了去,惹出麻煩來,如何擔待的起,再說,一早當家的漢子出去時,便叫過她細細叮囑過了,讓她好生看顧著外甥女,這會兒李婆子前腳走,她後腳便要出去,怎能不跟了去。
又怕大姐兒穿的太招眼,把自己一套年前新做下還沒上過身的衣裳,給大姐兒換了,徐苒倒是喜歡穿這樣的粗布衣裳,比那些綾羅綢緞舒服,頭發也不耐煩梳髻,仍編了條麻花辮垂在身後,跟她舅母走在一處,活脫脫一個村姑,隻麵皮白了些,細一瞧,眉眼也較那些村姑清秀靈氣。
因這古代的村子裏,市集不是天天有的,十天才輪上一迴,有時趕上下雨什麽的便歇市,要輪到下個十天才成,故此,這一趕上市集,四裏八鄉村裏的鄉親,凡得空的都會來一趟。
有家裏存的山貨,或是得的什麽獵物皮子,甚或,家裏婦人織的布匹,做的針線,都拿了來換了銀錢,再賣些油鹽醬醋或針頭線腦等物,故此,雖是村集,卻也鬧熱非常。
依著陳家村街當一個荒了的土地廟,一溜擺開叫賣,細一瞧,倒是什麽都有,徐苒真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多久沒逛過這樣鮮活的地兒了。
她忍不住想起穿越前跟同事去批發市場的光景,雖相差甚遠,勉強也算有些雷同之處,隻她舅母倒是十分忙亂,一邊在她身前護著,怕人擠著她,一邊還跟相熟的鄉親唱諾搭話。
徐苒卻瞧著兩邊做買賣的,什麽都覺新鮮,兩隻眼都不夠她使喚的,依著破土地廟的外牆,從南到北的一條街擠的滿滿當當。
徐苒從南走到北,眼瞅著到了頭,卻忽的瞧見一個冷冷清清的攤子,一張不知從哪兒弄來的破桌子,都短了一條腿,用一根木頭棍歪歪斜斜的撐著,桌上擺著筆墨紙硯,筆墨先不說,隻那個硯台,瞧著就不是什麽好硯,邊上還缺了一大塊角,真真窮酸到家了,桌子後還坐著一個人。
待瞧見這人,徐苒覺得,那硯台真真跟人是配套來的,這人更是窮酸的可憐,身上一件海青褶子,早破的不成樣子,想來也沒銀子買新的去,卻又不大會兒針線,自己尋了破布縫補的亂七八糟,猛地一看,五顏六色跟老和尚的袈裟一般,掛在他消瘦的身上,越發顯得不成樣兒。
再瞧這人的臉,徐苒卻暗暗點了點頭,雖滿臉病容,卻還有些眉清目秀的樣兒,頭上戴著一塊破方巾,雖窮酸仍可看出是個識文斷字的秀才,桌子旁邊立著個破板子,上頭寫著幾個字:代寫書信,卻一個主顧都沒有,隻他一個人坐在那裏,不時還咳嗽兩聲。
徐苒的舅母見她停住了腳兒,順著她的目光一瞧,忙扯了她一把,低聲道:“這是個外鄉人,聽說是要趕明年二月京裏的會試,卻不想半道上遇了賊人,搶了他的盤資,手裏沒了銀錢,又病了一場,便耽擱在咱們村裏了,平日靠著給人代寫書信,或送他些吃食糊口,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就在這後頭的破廟裏安身,如今還好,趕明兒入了冬,可不要生生的凍死了,隻怕他得是過人的癆病,你莫要湊前。”
徐苒忽道:“舅母剛不是說,要買些繡線布匹?”她舅母道:“是說要買的,隻賣針線的貨郎在街中呢,又圍著好些人,舅母怕擠著你,便忙著過來了。”
徐苒道:“如此,舅母且去,我在這裏等著便了。”
她舅母一見這邊沒什麽人,倒也清淨,便道:“那舅母去去就來。”轉身往迴去了。
徐苒見她舅母沒了影兒,卻也沒往那窮酸處走,因瞧見幾個七八歲的小子,圍著他那張桌子轉著圈的跑,手裏還揮舞著棍子,又叫又喊的,當刀槍一般。
那窮酸估摸是怕這幾個孩子碰了桌上的東西,忙著站起來哄那幾個孩子:“去旁處耍子,旁處耍子,仔細碰了我的硯……”誰知他不說還好,越這樣說,不知那個小子使壞,把窮酸撐著破桌子的木頭棍兒弄倒了,稀裏嘩啦,桌子上的筆墨紙硯都翻在地上,幾個孩子哄笑著跑了,那窮酸忙著彎腰去揀,那本來沒了一塊角的硯摔了個兩半,窮酸一屁股坐在地上,捂著嘴一頓猛咳。
徐苒在一邊瞧了個滿眼兒,險些笑出來,笑過了,又覺這窮酸白瞎了還識文斷字,竟然混到這份上了,比自己還不如。
徐苒難得一見的同情心,在遇上比她淒慘的窮酸秀才時冒了出來,有了幾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而且,這會兒徐苒鬼使神差的忽然就想起,上輩子看的一出戲來。
她是不喜歡看戲的,但她奶奶喜歡,她從小跟在奶奶身邊長大,她奶奶又是個愛嘟嘟的老太太,每每一邊看戲,一邊給她講,那時候也聽得津津有味,戲沒記住,戲裏的故事倒是記了大概。
她奶最喜歡看的一出戲叫鎖麟囊,裏頭那個女主富的時候,無意間救濟了窮酸女,最後遭天災家破之後,才得了轉機,所謂的種善因,結善果,徐苒其實不信這些,而她目前的處境,也是自身都難保,但救濟這窮酸一下的能力還有,因此生出了做迴好事的念頭。
徐苒百年不遇想做迴好事,就得把這事做圓滿了,據她了解,這古代的讀書人,多少都有點兒毛病,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或寧可餓死也不受嗟來之食等等,基本上,徐冉對這種人的一貫態度是餓死活該,就是欠虐的類型,但這會兒要做好事,卻不得不顧慮到這點,別迴頭做了好事還不落好。
事實上,徐苒做這件好事,也本著一種市儈的初衷,並非真一心向善了,她是琢磨著,這窮酸是去京城趕考的,被自己救濟了,過後真老天開眼,得中個什麽,自己豈不成了他的恩人,知恩圖報,到時候,她今兒給出的銀錢,成倍的還迴來不說,他還欠了自己一個救命之恩,挾著這種恩,她好處大了去了,便是自己沒這樣的運道,也不過倒黴點兒銀子,現如今,自己連顧家大門都出不去,便是手裏銀子再多有個屁用,還不如做點兒機會投資。
所以說,徐苒這人是個太現實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偏又沒心沒肺,說起來跟顧程,還真是半斤八兩,就是最末了,看誰能算計的了誰,這裏頭還有個運氣的問題,徐苒這運氣,都能穿越了,自然不會太差,所以古程就的自求多福了。
話頭遠了,再拉迴來接著說,徐苒念頭轉了轉,便邁腳走了過去,那窮酸還真是個秀才,姓張名青蓮,本是山東灤縣人氏,家裏原也過得去,不然也供不起他念書,去歲卻遭了瘟疫,家裏頭的人口都死絕了,隻留下他一個人,也過不得日子,便想著明年二月,便是大考之期,不如早早去了京裏,尋一處清淨所在苦讀數月,以期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尋了這個心,便典賣了田地房產,收拾著上路了,哪成想走到這真定府的地界上,卻遭了強盜,搶了他身上的銀錢盤費,他又氣又急之下,病倒在這陳家村裏,虧了村裏有個鄉野郎中心眼好,給他瞧了病,又舍了他些藥,才沒客死異鄉,卻眼瞅考期臨近,他身無分文,如何去的京城,若錯過大考,還有甚指望。
無奈之下,便在這市集上擺了個攤子,惦記著若能賺幾個錢,就是要飯也要去的,不想錢沒賺來,倒被村子裏的幾個頑童戲耍,硯台摔了兩半。
張青蓮頹然坐在地上,正想大哭一場的時候,忽聽一個清脆的聲道:“你這裏可是代寫書信嗎?多少錢寫一封?”
話說陳大郎家住的這個陳家村雖不大卻臨山靠水的,南邊不足二裏便有一座大青山,山勢不高,也稱不的險峻,卻頗有些名聲在外。
正是俗話說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這山上有座觀音堂,求子最是靈驗,故此香火鼎盛,山因廟得名兒,就叫觀音山。
這觀音山雖算不得深山老林,卻有些靈氣,山頂上有一天然形成的凹池,隆冬裏下了雪積在哪裏,至春暖花開萬物複蘇,雪水消融,順著山石縫隙蜿蜒而下,落與山腳下,繞著陳家村便成了溝渠,直匯流到真定府外的護城河裏,有了這水,陳家村周圍的莊稼便長得甚好。
陳家村裏的人也會挑了這水家去,或煮飯或烹茶,倒比尋常井水甘甜許多,徐苒這兩日早跟她舅母把周圍的地形掃聽的清楚明白。
依著徐苒的心思,是想去山上那個觀音堂去溜達溜達,既然香火旺肯定熱鬧,自古以來無論和尚廟還老道觀,破敗的便不說,隻香火好的,必然衍生出許多虛熱鬧來,所謂廟會廟會,可不就是這麽來的嗎。
論說二裏也沒多遠,她走路也不過兩刻鍾的事,是她舅母一聽她要去觀音堂,唬的扯住她一疊聲的不讓,最末了,還怕她主意正的自己偷著溜去,跟她道:“今兒不是初一十五的,山上沒大熱鬧,倒是今兒正巧是咱們村的集,不若舅母跟著你去逛逛,若想去廟裏,待你舅舅家來,雇了牛車拉你去,你一個姑娘家,走到哪裏要走壞腳的。”
徐苒想了想聊勝於我,至少能出去了,她舅母這才暗暗鬆了口氣,這個外甥女模樣生的好,又是顧家老爺著重的人,那觀音堂人來人往的,說不準便有那浮浪子弟,若大姐兒被那些人瞧了去,惹出麻煩來,如何擔待的起,再說,一早當家的漢子出去時,便叫過她細細叮囑過了,讓她好生看顧著外甥女,這會兒李婆子前腳走,她後腳便要出去,怎能不跟了去。
又怕大姐兒穿的太招眼,把自己一套年前新做下還沒上過身的衣裳,給大姐兒換了,徐苒倒是喜歡穿這樣的粗布衣裳,比那些綾羅綢緞舒服,頭發也不耐煩梳髻,仍編了條麻花辮垂在身後,跟她舅母走在一處,活脫脫一個村姑,隻麵皮白了些,細一瞧,眉眼也較那些村姑清秀靈氣。
因這古代的村子裏,市集不是天天有的,十天才輪上一迴,有時趕上下雨什麽的便歇市,要輪到下個十天才成,故此,這一趕上市集,四裏八鄉村裏的鄉親,凡得空的都會來一趟。
有家裏存的山貨,或是得的什麽獵物皮子,甚或,家裏婦人織的布匹,做的針線,都拿了來換了銀錢,再賣些油鹽醬醋或針頭線腦等物,故此,雖是村集,卻也鬧熱非常。
依著陳家村街當一個荒了的土地廟,一溜擺開叫賣,細一瞧,倒是什麽都有,徐苒真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多久沒逛過這樣鮮活的地兒了。
她忍不住想起穿越前跟同事去批發市場的光景,雖相差甚遠,勉強也算有些雷同之處,隻她舅母倒是十分忙亂,一邊在她身前護著,怕人擠著她,一邊還跟相熟的鄉親唱諾搭話。
徐苒卻瞧著兩邊做買賣的,什麽都覺新鮮,兩隻眼都不夠她使喚的,依著破土地廟的外牆,從南到北的一條街擠的滿滿當當。
徐苒從南走到北,眼瞅著到了頭,卻忽的瞧見一個冷冷清清的攤子,一張不知從哪兒弄來的破桌子,都短了一條腿,用一根木頭棍歪歪斜斜的撐著,桌上擺著筆墨紙硯,筆墨先不說,隻那個硯台,瞧著就不是什麽好硯,邊上還缺了一大塊角,真真窮酸到家了,桌子後還坐著一個人。
待瞧見這人,徐苒覺得,那硯台真真跟人是配套來的,這人更是窮酸的可憐,身上一件海青褶子,早破的不成樣子,想來也沒銀子買新的去,卻又不大會兒針線,自己尋了破布縫補的亂七八糟,猛地一看,五顏六色跟老和尚的袈裟一般,掛在他消瘦的身上,越發顯得不成樣兒。
再瞧這人的臉,徐苒卻暗暗點了點頭,雖滿臉病容,卻還有些眉清目秀的樣兒,頭上戴著一塊破方巾,雖窮酸仍可看出是個識文斷字的秀才,桌子旁邊立著個破板子,上頭寫著幾個字:代寫書信,卻一個主顧都沒有,隻他一個人坐在那裏,不時還咳嗽兩聲。
徐苒的舅母見她停住了腳兒,順著她的目光一瞧,忙扯了她一把,低聲道:“這是個外鄉人,聽說是要趕明年二月京裏的會試,卻不想半道上遇了賊人,搶了他的盤資,手裏沒了銀錢,又病了一場,便耽擱在咱們村裏了,平日靠著給人代寫書信,或送他些吃食糊口,也是饑一頓飽一頓的,就在這後頭的破廟裏安身,如今還好,趕明兒入了冬,可不要生生的凍死了,隻怕他得是過人的癆病,你莫要湊前。”
徐苒忽道:“舅母剛不是說,要買些繡線布匹?”她舅母道:“是說要買的,隻賣針線的貨郎在街中呢,又圍著好些人,舅母怕擠著你,便忙著過來了。”
徐苒道:“如此,舅母且去,我在這裏等著便了。”
她舅母一見這邊沒什麽人,倒也清淨,便道:“那舅母去去就來。”轉身往迴去了。
徐苒見她舅母沒了影兒,卻也沒往那窮酸處走,因瞧見幾個七八歲的小子,圍著他那張桌子轉著圈的跑,手裏還揮舞著棍子,又叫又喊的,當刀槍一般。
那窮酸估摸是怕這幾個孩子碰了桌上的東西,忙著站起來哄那幾個孩子:“去旁處耍子,旁處耍子,仔細碰了我的硯……”誰知他不說還好,越這樣說,不知那個小子使壞,把窮酸撐著破桌子的木頭棍兒弄倒了,稀裏嘩啦,桌子上的筆墨紙硯都翻在地上,幾個孩子哄笑著跑了,那窮酸忙著彎腰去揀,那本來沒了一塊角的硯摔了個兩半,窮酸一屁股坐在地上,捂著嘴一頓猛咳。
徐苒在一邊瞧了個滿眼兒,險些笑出來,笑過了,又覺這窮酸白瞎了還識文斷字,竟然混到這份上了,比自己還不如。
徐苒難得一見的同情心,在遇上比她淒慘的窮酸秀才時冒了出來,有了幾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而且,這會兒徐苒鬼使神差的忽然就想起,上輩子看的一出戲來。
她是不喜歡看戲的,但她奶奶喜歡,她從小跟在奶奶身邊長大,她奶奶又是個愛嘟嘟的老太太,每每一邊看戲,一邊給她講,那時候也聽得津津有味,戲沒記住,戲裏的故事倒是記了大概。
她奶最喜歡看的一出戲叫鎖麟囊,裏頭那個女主富的時候,無意間救濟了窮酸女,最後遭天災家破之後,才得了轉機,所謂的種善因,結善果,徐苒其實不信這些,而她目前的處境,也是自身都難保,但救濟這窮酸一下的能力還有,因此生出了做迴好事的念頭。
徐苒百年不遇想做迴好事,就得把這事做圓滿了,據她了解,這古代的讀書人,多少都有點兒毛病,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或寧可餓死也不受嗟來之食等等,基本上,徐冉對這種人的一貫態度是餓死活該,就是欠虐的類型,但這會兒要做好事,卻不得不顧慮到這點,別迴頭做了好事還不落好。
事實上,徐苒做這件好事,也本著一種市儈的初衷,並非真一心向善了,她是琢磨著,這窮酸是去京城趕考的,被自己救濟了,過後真老天開眼,得中個什麽,自己豈不成了他的恩人,知恩圖報,到時候,她今兒給出的銀錢,成倍的還迴來不說,他還欠了自己一個救命之恩,挾著這種恩,她好處大了去了,便是自己沒這樣的運道,也不過倒黴點兒銀子,現如今,自己連顧家大門都出不去,便是手裏銀子再多有個屁用,還不如做點兒機會投資。
所以說,徐苒這人是個太現實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偏又沒心沒肺,說起來跟顧程,還真是半斤八兩,就是最末了,看誰能算計的了誰,這裏頭還有個運氣的問題,徐苒這運氣,都能穿越了,自然不會太差,所以古程就的自求多福了。
話頭遠了,再拉迴來接著說,徐苒念頭轉了轉,便邁腳走了過去,那窮酸還真是個秀才,姓張名青蓮,本是山東灤縣人氏,家裏原也過得去,不然也供不起他念書,去歲卻遭了瘟疫,家裏頭的人口都死絕了,隻留下他一個人,也過不得日子,便想著明年二月,便是大考之期,不如早早去了京裏,尋一處清淨所在苦讀數月,以期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尋了這個心,便典賣了田地房產,收拾著上路了,哪成想走到這真定府的地界上,卻遭了強盜,搶了他身上的銀錢盤費,他又氣又急之下,病倒在這陳家村裏,虧了村裏有個鄉野郎中心眼好,給他瞧了病,又舍了他些藥,才沒客死異鄉,卻眼瞅考期臨近,他身無分文,如何去的京城,若錯過大考,還有甚指望。
無奈之下,便在這市集上擺了個攤子,惦記著若能賺幾個錢,就是要飯也要去的,不想錢沒賺來,倒被村子裏的幾個頑童戲耍,硯台摔了兩半。
張青蓮頹然坐在地上,正想大哭一場的時候,忽聽一個清脆的聲道:“你這裏可是代寫書信嗎?多少錢寫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