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靖國公府一些幕僚,諸人皆是沒來過的,一路讚歎。(.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
這一時期,觀音閣中雲集一幹女尼,頗有些年歲,陪著靖國太夫人等一幹女眷迎於山門。
靖國太夫人今日著黑色繡展翅金鳳的廣袖留仙裙,鮮紅的柔紗金絲披帛舞動於山風中,滿頭金鈿,身後簇擁諸貴婦貴女與尼姑,貴氣淩人,很有神話傳說中王母娘娘的氣勢。
阮老太聽說太子妃駕臨,哪裏還敢露臉,一麵說風吹得頭疼,躲到禪房歇息去,一麵打發二兒媳趕緊去尋阮嶽兄弟。
兩下裏廝見一番,靖國太夫人好似沒有過東宮的不愉快,親親熱熱上前拉起淩妝的手道:“知道太子妃有了身孕,我讓突貴送了好些物件到東宮,娘娘可還得用?若缺什麽,盡管同我說。待那些個趕趟兒的都歇了,我再進宮瞧你。”
她搞得這麽熟絡親善,淩妝總不好在人前駁她麵子,皆一一稱是。
外命婦們又參拜了公主、太嬪等人,靖國太夫人笑道:“這山門,被咱們這一擁堵,倒顯得小氣,還是進去拜一拜觀音菩薩,保佑太子妃一舉得男,再去瞧一瞧江景的好。”
大夥兒都連聲說是。
容汐玦帶著笑,親扶了淩妝,男女共燕遊,雖是拜佛,也覺意趣無窮。
觀音閣的殿宇建在山腹下,深丈許,中空無底,架木為龕,前楹有石碑,摹吳道子所畫的觀音像,很是獨特。
淩妝率眾女一起參拜了觀音大士,出來匯合太子,才發現朝中的達官顯貴,凡是能擠到麵前的,幾乎都擠到了這裏,本甚空曠的臨江平台上,人頭濟濟。[.超多好看小說]
有人高聲請唿太子觀景題字。
容汐玦並不理會,扶淩妝緩步走至觀景台邊的欄杆前。
當即有女尼首腦上前解說道:“觀音閣建在岩山之上,南北朝時已香火鼎盛,隻因時有水患,多次重建。如今山腹上有十二洞,為江水衝擊而成。此地臨於懸崖絕壁,觀望長江最是好位置。”
憑欄而眺,底下不遠處有大型渡口,貨船往來,熙熙攘攘,一派繁華。
此處長江近海,看滾滾波濤,浩浩蕩蕩,一瀉千裏,蔚為壯觀。兩人並肩望著江麵上白帆點點,心頭都是開闊安謐。
大自然再兇險神奇,人們也有辦法探索征服,兩個天南地北的人,卻需種種因緣際會,才能相逢相知,淩妝望向身旁的夫君,容汐玦也正低頭看她,兩人心中所思雖不盡相同,卻都浮上一個溫暖的笑容。
白日的盛會建於燕子磯附近。
此處稱為“萬裏長江第一磯”,崖下驚濤拍岸,萬裏霜雪,豪氣千尋。山南連江岸,另三麵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卻也是觀賞江景的絕佳去處。
沒有曲水流觴,卻有佞童捧著各色瓜果菜肴穿梭往來於席次間。
人們唿朋喚友,推杯換盞,有文采的公子們圍了個大圈,推出一人,請以一詩為開篇,拋磚引玉,評個文魁出來。
周氏坐在一株黃連木下,望著京都貴公子們推選出來作詩的文豪,正是自家的夫君阮嶽,心卻比黃連還苦。
卻見阮嶽在一塊巨石之上,錦帽貂裘,人模狗樣,帶著自命風流的笑容,向眾人拱手道:“承蒙各位世子同年的抬愛,不知將以何為題?又請誰人做裁判?”
有人高聲道:“咱們在燕子磯,就以燕子磯為題!”
周圍女眷們的目光全都被他們吸引過去。
這幹世子公子和官宦子弟們就更加風騷了,有個眉間似隔了條長江的青年幾步走至一個著蓮青色圓領衫的公子跟前,“文淵閣大學士家的姚七公子在座,裁判不就現成麽?”
“欸!不成不成。”姚七公子身邊的人跳起來,許多人卻認得是鼎鼎有名的桃花姚九,頓時全向他看去。
“我七哥是新科狀元,阮侍郎是難得的三元及第的前輩狀元,他們兩個不比,這魁首還不直接叫阮侍郎拿了?莫如裁判大家來做,七哥也來比一比如何?”
姚七公子連連搖頭,拿這個愛挑事的九弟沒辦法,諸人又連續起哄,他隻好站起身向阮嶽作揖道:“阮大人先請。”
阮嶽本就對自己的才學極為自負,也不客氣,轉目望著浩淼江麵,曼聲吟道:“千帆競渡長江頭,絕壁孤雲燕子樓。六朝往事隨波滅,金陵年少數風流……”(詩為本人杜撰,若有差錯,請勿深究。)
“好!”
“阮郎有七步才啊!”
“好個出口成章。”
“既懷往事,更讚今日盛會的風流少年郎,阮侍郎高才!”
周圍的叫好聲不絕於耳,更有人不待他吟完,就舉杯上前敬酒。
當然了,阮嶽貴為吏部右侍郎,是實打實的肥差,詩好官位更好,大部分的人還帶了巴結之心。
果然,有人就朝姚七道:“姚七公子,阮侍郎這前四句,不說前無古人,那也是珠玉在前,莫如七公子續上後四句,成就今日佳話。”
姚九斜眼一看那人,卻是吉慶侯家老五,不禁有氣,道:“你好歹也是我八哥的小舅子,胳膊肘往外彎麽?這續詩,難道不比作詩更難?”
吉慶侯家對這悔婚的姚九心裏頭本就有了芥蒂,老五這時不免帶了譏刺口氣:“繡花枕頭,才會這麽想,姚七公子乃先帝欽點的最後一名狀元,那是有假的麽?”
阮嶽聽到這提議,自然不會再往下吟,倒是含笑望著姚七。
自古文人相輕,姚七並不覺阮嶽就高到不可企及的境界,起身走至樹蔭下的嶙峋怪石邊上,望著驚濤拍岸,豪氣頓生,徐徐迴頭,脫口而就:
“天道昭彰推吳楚,
海風急怒撼石頭。
蒼梧迢遞煙波在,
徒留嶽王萬世愁。”
諸人開始搖頭晃腦地品評,有人道:“阮侍郎氣勢磅礴,懷古頌今,實是高了一籌。”
既有人提這個頭,當然大部分貴公子為顯得有文采,紛紛讚揚阮嶽。
誰知山石後忽地跳出一人來,大聲道:“這麽多人,竟都分不出高下麽?姚七郎詩意雋永,一語雙關,自然高那阮嶽數倍。”(未完待續。)
這一時期,觀音閣中雲集一幹女尼,頗有些年歲,陪著靖國太夫人等一幹女眷迎於山門。
靖國太夫人今日著黑色繡展翅金鳳的廣袖留仙裙,鮮紅的柔紗金絲披帛舞動於山風中,滿頭金鈿,身後簇擁諸貴婦貴女與尼姑,貴氣淩人,很有神話傳說中王母娘娘的氣勢。
阮老太聽說太子妃駕臨,哪裏還敢露臉,一麵說風吹得頭疼,躲到禪房歇息去,一麵打發二兒媳趕緊去尋阮嶽兄弟。
兩下裏廝見一番,靖國太夫人好似沒有過東宮的不愉快,親親熱熱上前拉起淩妝的手道:“知道太子妃有了身孕,我讓突貴送了好些物件到東宮,娘娘可還得用?若缺什麽,盡管同我說。待那些個趕趟兒的都歇了,我再進宮瞧你。”
她搞得這麽熟絡親善,淩妝總不好在人前駁她麵子,皆一一稱是。
外命婦們又參拜了公主、太嬪等人,靖國太夫人笑道:“這山門,被咱們這一擁堵,倒顯得小氣,還是進去拜一拜觀音菩薩,保佑太子妃一舉得男,再去瞧一瞧江景的好。”
大夥兒都連聲說是。
容汐玦帶著笑,親扶了淩妝,男女共燕遊,雖是拜佛,也覺意趣無窮。
觀音閣的殿宇建在山腹下,深丈許,中空無底,架木為龕,前楹有石碑,摹吳道子所畫的觀音像,很是獨特。
淩妝率眾女一起參拜了觀音大士,出來匯合太子,才發現朝中的達官顯貴,凡是能擠到麵前的,幾乎都擠到了這裏,本甚空曠的臨江平台上,人頭濟濟。[.超多好看小說]
有人高聲請唿太子觀景題字。
容汐玦並不理會,扶淩妝緩步走至觀景台邊的欄杆前。
當即有女尼首腦上前解說道:“觀音閣建在岩山之上,南北朝時已香火鼎盛,隻因時有水患,多次重建。如今山腹上有十二洞,為江水衝擊而成。此地臨於懸崖絕壁,觀望長江最是好位置。”
憑欄而眺,底下不遠處有大型渡口,貨船往來,熙熙攘攘,一派繁華。
此處長江近海,看滾滾波濤,浩浩蕩蕩,一瀉千裏,蔚為壯觀。兩人並肩望著江麵上白帆點點,心頭都是開闊安謐。
大自然再兇險神奇,人們也有辦法探索征服,兩個天南地北的人,卻需種種因緣際會,才能相逢相知,淩妝望向身旁的夫君,容汐玦也正低頭看她,兩人心中所思雖不盡相同,卻都浮上一個溫暖的笑容。
白日的盛會建於燕子磯附近。
此處稱為“萬裏長江第一磯”,崖下驚濤拍岸,萬裏霜雪,豪氣千尋。山南連江岸,另三麵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卻也是觀賞江景的絕佳去處。
沒有曲水流觴,卻有佞童捧著各色瓜果菜肴穿梭往來於席次間。
人們唿朋喚友,推杯換盞,有文采的公子們圍了個大圈,推出一人,請以一詩為開篇,拋磚引玉,評個文魁出來。
周氏坐在一株黃連木下,望著京都貴公子們推選出來作詩的文豪,正是自家的夫君阮嶽,心卻比黃連還苦。
卻見阮嶽在一塊巨石之上,錦帽貂裘,人模狗樣,帶著自命風流的笑容,向眾人拱手道:“承蒙各位世子同年的抬愛,不知將以何為題?又請誰人做裁判?”
有人高聲道:“咱們在燕子磯,就以燕子磯為題!”
周圍女眷們的目光全都被他們吸引過去。
這幹世子公子和官宦子弟們就更加風騷了,有個眉間似隔了條長江的青年幾步走至一個著蓮青色圓領衫的公子跟前,“文淵閣大學士家的姚七公子在座,裁判不就現成麽?”
“欸!不成不成。”姚七公子身邊的人跳起來,許多人卻認得是鼎鼎有名的桃花姚九,頓時全向他看去。
“我七哥是新科狀元,阮侍郎是難得的三元及第的前輩狀元,他們兩個不比,這魁首還不直接叫阮侍郎拿了?莫如裁判大家來做,七哥也來比一比如何?”
姚七公子連連搖頭,拿這個愛挑事的九弟沒辦法,諸人又連續起哄,他隻好站起身向阮嶽作揖道:“阮大人先請。”
阮嶽本就對自己的才學極為自負,也不客氣,轉目望著浩淼江麵,曼聲吟道:“千帆競渡長江頭,絕壁孤雲燕子樓。六朝往事隨波滅,金陵年少數風流……”(詩為本人杜撰,若有差錯,請勿深究。)
“好!”
“阮郎有七步才啊!”
“好個出口成章。”
“既懷往事,更讚今日盛會的風流少年郎,阮侍郎高才!”
周圍的叫好聲不絕於耳,更有人不待他吟完,就舉杯上前敬酒。
當然了,阮嶽貴為吏部右侍郎,是實打實的肥差,詩好官位更好,大部分的人還帶了巴結之心。
果然,有人就朝姚七道:“姚七公子,阮侍郎這前四句,不說前無古人,那也是珠玉在前,莫如七公子續上後四句,成就今日佳話。”
姚九斜眼一看那人,卻是吉慶侯家老五,不禁有氣,道:“你好歹也是我八哥的小舅子,胳膊肘往外彎麽?這續詩,難道不比作詩更難?”
吉慶侯家對這悔婚的姚九心裏頭本就有了芥蒂,老五這時不免帶了譏刺口氣:“繡花枕頭,才會這麽想,姚七公子乃先帝欽點的最後一名狀元,那是有假的麽?”
阮嶽聽到這提議,自然不會再往下吟,倒是含笑望著姚七。
自古文人相輕,姚七並不覺阮嶽就高到不可企及的境界,起身走至樹蔭下的嶙峋怪石邊上,望著驚濤拍岸,豪氣頓生,徐徐迴頭,脫口而就:
“天道昭彰推吳楚,
海風急怒撼石頭。
蒼梧迢遞煙波在,
徒留嶽王萬世愁。”
諸人開始搖頭晃腦地品評,有人道:“阮侍郎氣勢磅礴,懷古頌今,實是高了一籌。”
既有人提這個頭,當然大部分貴公子為顯得有文采,紛紛讚揚阮嶽。
誰知山石後忽地跳出一人來,大聲道:“這麽多人,竟都分不出高下麽?姚七郎詩意雋永,一語雙關,自然高那阮嶽數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