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妝微笑望著上官攸,心想,此人本不是真想辭官歸隱,不過是嫌官職和權利太小,地位超然的軍知院,好像才是他的誌向。[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容汐玦這才命朱邪塞音起來,他侍立於一旁,已把高興勁頭過了,麵無表情地聽幾人議事。
不多時太子命人去傳工部圖冊。
上官攸提醒道:“軍知院成立一事,必然大起波瀾,東宮染指礦產,不像除貪剿匪那般冠冕堂皇,可暫緩一緩,工部官員陌生,不可問計,圖冊倒罷了……”
淩妝遲疑道:“不知能否請容承圻來?”
“甚善!”上官攸撫掌,“容承圻精通朝政,又分掌過工部,卻是最好的人選。”
容承圻雖不是東宮心腹,但如今是東宮起複,皇帝要殺的人,倒不用去憂心他忠誠與否。
淩妝避迴西暖閣,守候至太子議事畢,容汐玦說與她知,勘定了銅陵的銅官山銅礦為東宮第一個出手的地方。
銅官山礦床富集,開采多年不斷,現已發展出八處大礦山,官府隻占了一處,其餘八處竟然都是各部大員或地方豪紳所占。
銅陵王就首當其衝,容承圻提議該處,除了這是個最大的銅礦,當然也有表明心跡的意思。
淩妝接觸過銅陵王子女,心想這位王爺必然懂得愛財須先惜命,取了他治下的筆山礦不在話下。
其餘礦床,有兩個本為廢帝和曾王所占,工部正待收歸朝廷,東宮硬要拿下也不是問題,還有幾個在地方大員手上的待摸清底細也好說,但康慈皇貴太妃娘家唐國公親族所掌握的幾處礦脈就有點棘手。<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反正此計還待軍知院順利成立後再提,淩妝也不再置喙。
***
初七,忠王妃做小壽。
在皇室裏頭,原本這算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
不過忠王的地位今時不同往日,各路人馬也都重視起來。
先帝在時,他隻是一個身帶殘疾,幾乎被父皇遺忘的皇子,自暴自棄,吃成了個大胖子,到後來,順祚帝看見他都嫌煩。
而如今,他卻是宗人府宗正,手握皇室實權。
新正裏,王府借著王妃的芳辰大宴賓客。
卻有那麽兩撥從浙江趕入京城的人也尋上了這裏的門路。
金陵到杭州,走陸路快馬一天可至,走水路也不過兩日,東宮冊封良娣的消息,年前其實已經有人傳信到了杭州。
這原本也不關浙江布政使的事,令晁道檢頭疼的是受冊的人家。
前年,晁道檢方走馬上任,江南魚米之鄉,離都城近,浙江承宣布政使是個肥差,既然是肥差,就不免有人想分一杯羹,比如另一位同品級的提刑按察使厲有年便十分礙事。
晁道檢好不容易找上了定國公府為靠山,這定國公裘磊,在先帝爺手上,那可真是風光一時無兩,女婿一個乃帝子魏王,一個乃左相沘陽王,滿門顯赫,跺一跺腳朝野都要抖三抖。
滿以為傍上這樣的靠山可以高枕無憂,他就想隨便尋個由頭搞倒提刑安察司,正巧衙下有個經曆獻策,說那提刑按察使與當地巨富淩東城勾結,收了不知多少賄賂銀子,晁道檢修書上京,取得定國公府支持,即將富商捉拿下獄,羅織罪名,逼令其攀咬厲有年一係。
大牢裏那點事,誰不知道,這案子也確實做成了鐵案,提刑按察使厲有年一係上下跌倒了十幾個官員,其本身因有曾王求情,倒是隻官降兩級調任雲南聽用,其餘小鬼統統倒黴流放。
順祚帝年事已高,晁道檢是個精明的人,兼之財力豐厚,自然到處撒網,趙王一脈,也沒少燒香,不論哪個皇子登基,若不出大的岔子,他都能安穩做他的封疆大吏。
不成想事情急轉直下,這案子裏最關鍵,晁道檢以為最翻不出浪花的一環,那位富商淩東城,如今倒成了他的在喉之梗。
到底是從二品的大員,忠王府接到晁道檢的帖子,王府承奉司奉正親自出來接待。
一大早門上已是賓客如雲,晁道檢勉強擠出笑容,隨著那中年宦官正要入內,隻聽後頭一聲:“晁大人!”
迴頭一看,倒是認得,乃杭州織造底下的巨商,號稱絲澤府的申家掌門人申武振,揮汗如雨地帶著挑擔的從人追了上來。
晁道檢臉色一黑,這申武振原是淩東城的親家,案發後,聽說申家休了淩東城的女兒,然後不知怎麽尋到自家妹子的門路,由妹夫帶了來送了厚禮,表明與淩東城毫無瓜葛。
晁道檢針對的本非這些商家,也就睜一眼閉一眼過去了。
在他的坦蕩官途上,這些本不過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可就因為淩東城的女兒做了東宮良娣,硬將他逼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看見申武振,晁道檢避之唯恐不及。
王府承奉司奉正見多了形形色色的場麵,見布政大人的臉色難看,想是不熟,再者對方穿著青布圓領袍,明顯是個白身,朝兩旁的儀衛看了一眼,即有兩人持槍擋住申武振去路。
申武振是帶著兩個兒子一起進京的,這會兒還不十分曉得其中的厲害,吃到嘴裏的巨款不舍得吐出來,到淩東城府上吃了個閉門羹,就想在京城裏摸一摸底。
若能尋到門路,比如說忠王這樣的後台,東宮良娣的娘家,未必調停不下。
絲澤府一直走的是戶部和內廷十三衙的門路,隻是廢帝死的時候,宮裏一場大屠殺,把原本管著他們這條線的太監頭子給殺了,這會兒隻剩下戶部幾個臉熟的主事,聽到事涉東宮,話也不肯多說,直接將他們趕走。前打聽,後打聽,隻有忠王府,現如今是太子的大王伯,又是宗人府宗正,管著皇家內務,是最佳的調停人選,可是他一個商家,卻不得其門而入。
好不容易撞上晁道檢,申武振的興奮之情難以名狀,無視儀衛的槍戟,撲在上頭喊道:“大人,我是杭州織造的申武振,特地趕過來給王妃祝壽的。”
府門前不時有官員或女眷到達,他這裏大唿小叫,承奉司正一臉為難,揮手讓個小太監上來問話,那裏已引了晁道檢進去,一路笑道:“這些個白丁,不知進退,以為在織造裏做事就是官身了?便是知縣知府,到了咱們王府,也得先在大門外候著。”
晁道檢擠出笑稱是。(未完待續。)
容汐玦這才命朱邪塞音起來,他侍立於一旁,已把高興勁頭過了,麵無表情地聽幾人議事。
不多時太子命人去傳工部圖冊。
上官攸提醒道:“軍知院成立一事,必然大起波瀾,東宮染指礦產,不像除貪剿匪那般冠冕堂皇,可暫緩一緩,工部官員陌生,不可問計,圖冊倒罷了……”
淩妝遲疑道:“不知能否請容承圻來?”
“甚善!”上官攸撫掌,“容承圻精通朝政,又分掌過工部,卻是最好的人選。”
容承圻雖不是東宮心腹,但如今是東宮起複,皇帝要殺的人,倒不用去憂心他忠誠與否。
淩妝避迴西暖閣,守候至太子議事畢,容汐玦說與她知,勘定了銅陵的銅官山銅礦為東宮第一個出手的地方。
銅官山礦床富集,開采多年不斷,現已發展出八處大礦山,官府隻占了一處,其餘八處竟然都是各部大員或地方豪紳所占。
銅陵王就首當其衝,容承圻提議該處,除了這是個最大的銅礦,當然也有表明心跡的意思。
淩妝接觸過銅陵王子女,心想這位王爺必然懂得愛財須先惜命,取了他治下的筆山礦不在話下。
其餘礦床,有兩個本為廢帝和曾王所占,工部正待收歸朝廷,東宮硬要拿下也不是問題,還有幾個在地方大員手上的待摸清底細也好說,但康慈皇貴太妃娘家唐國公親族所掌握的幾處礦脈就有點棘手。<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反正此計還待軍知院順利成立後再提,淩妝也不再置喙。
***
初七,忠王妃做小壽。
在皇室裏頭,原本這算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
不過忠王的地位今時不同往日,各路人馬也都重視起來。
先帝在時,他隻是一個身帶殘疾,幾乎被父皇遺忘的皇子,自暴自棄,吃成了個大胖子,到後來,順祚帝看見他都嫌煩。
而如今,他卻是宗人府宗正,手握皇室實權。
新正裏,王府借著王妃的芳辰大宴賓客。
卻有那麽兩撥從浙江趕入京城的人也尋上了這裏的門路。
金陵到杭州,走陸路快馬一天可至,走水路也不過兩日,東宮冊封良娣的消息,年前其實已經有人傳信到了杭州。
這原本也不關浙江布政使的事,令晁道檢頭疼的是受冊的人家。
前年,晁道檢方走馬上任,江南魚米之鄉,離都城近,浙江承宣布政使是個肥差,既然是肥差,就不免有人想分一杯羹,比如另一位同品級的提刑按察使厲有年便十分礙事。
晁道檢好不容易找上了定國公府為靠山,這定國公裘磊,在先帝爺手上,那可真是風光一時無兩,女婿一個乃帝子魏王,一個乃左相沘陽王,滿門顯赫,跺一跺腳朝野都要抖三抖。
滿以為傍上這樣的靠山可以高枕無憂,他就想隨便尋個由頭搞倒提刑安察司,正巧衙下有個經曆獻策,說那提刑按察使與當地巨富淩東城勾結,收了不知多少賄賂銀子,晁道檢修書上京,取得定國公府支持,即將富商捉拿下獄,羅織罪名,逼令其攀咬厲有年一係。
大牢裏那點事,誰不知道,這案子也確實做成了鐵案,提刑按察使厲有年一係上下跌倒了十幾個官員,其本身因有曾王求情,倒是隻官降兩級調任雲南聽用,其餘小鬼統統倒黴流放。
順祚帝年事已高,晁道檢是個精明的人,兼之財力豐厚,自然到處撒網,趙王一脈,也沒少燒香,不論哪個皇子登基,若不出大的岔子,他都能安穩做他的封疆大吏。
不成想事情急轉直下,這案子裏最關鍵,晁道檢以為最翻不出浪花的一環,那位富商淩東城,如今倒成了他的在喉之梗。
到底是從二品的大員,忠王府接到晁道檢的帖子,王府承奉司奉正親自出來接待。
一大早門上已是賓客如雲,晁道檢勉強擠出笑容,隨著那中年宦官正要入內,隻聽後頭一聲:“晁大人!”
迴頭一看,倒是認得,乃杭州織造底下的巨商,號稱絲澤府的申家掌門人申武振,揮汗如雨地帶著挑擔的從人追了上來。
晁道檢臉色一黑,這申武振原是淩東城的親家,案發後,聽說申家休了淩東城的女兒,然後不知怎麽尋到自家妹子的門路,由妹夫帶了來送了厚禮,表明與淩東城毫無瓜葛。
晁道檢針對的本非這些商家,也就睜一眼閉一眼過去了。
在他的坦蕩官途上,這些本不過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可就因為淩東城的女兒做了東宮良娣,硬將他逼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看見申武振,晁道檢避之唯恐不及。
王府承奉司奉正見多了形形色色的場麵,見布政大人的臉色難看,想是不熟,再者對方穿著青布圓領袍,明顯是個白身,朝兩旁的儀衛看了一眼,即有兩人持槍擋住申武振去路。
申武振是帶著兩個兒子一起進京的,這會兒還不十分曉得其中的厲害,吃到嘴裏的巨款不舍得吐出來,到淩東城府上吃了個閉門羹,就想在京城裏摸一摸底。
若能尋到門路,比如說忠王這樣的後台,東宮良娣的娘家,未必調停不下。
絲澤府一直走的是戶部和內廷十三衙的門路,隻是廢帝死的時候,宮裏一場大屠殺,把原本管著他們這條線的太監頭子給殺了,這會兒隻剩下戶部幾個臉熟的主事,聽到事涉東宮,話也不肯多說,直接將他們趕走。前打聽,後打聽,隻有忠王府,現如今是太子的大王伯,又是宗人府宗正,管著皇家內務,是最佳的調停人選,可是他一個商家,卻不得其門而入。
好不容易撞上晁道檢,申武振的興奮之情難以名狀,無視儀衛的槍戟,撲在上頭喊道:“大人,我是杭州織造的申武振,特地趕過來給王妃祝壽的。”
府門前不時有官員或女眷到達,他這裏大唿小叫,承奉司正一臉為難,揮手讓個小太監上來問話,那裏已引了晁道檢進去,一路笑道:“這些個白丁,不知進退,以為在織造裏做事就是官身了?便是知縣知府,到了咱們王府,也得先在大門外候著。”
晁道檢擠出笑稱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