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有人上門看病
七零:嬌嬌知青下鄉後嫁退伍糙漢 作者:愛吃東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是農閑季節,沒有什麽事情,第二天要去供銷社,他們也不著急,睡到了早上9點才起床,做了早飯吃。
三人吃完早飯,才一人背了一個背簍往鎮上的供銷社走去。23sk.
現在已經開始下雪了,天氣很冷,路上也沒多少行人。
三人來到供銷社之後,直奔賣百貨的櫃台,看著櫃台裏擺著的幾雙水鞋,開口問道:“同誌,這水鞋怎麽賣?”
櫃台裏的銷售人員手裏麵拿著正在織的毛衣,聽著有人問話,掀了掀眼皮,看向棠小甜三人,仔細打量了一下,才懶洋洋的開口說道:
“一雙水鞋。要兩張工業票並4塊錢,你們有嗎?有就買,沒有就走開。“
現在這些銷售人員都是這樣,看碟下菜,棠小甜也沒有計較,她的語氣開口說道:“同誌我們有票,給我們拿一雙35碼的,一雙39碼的,一雙42碼的水鞋,這是6張工業票並12塊錢。”
聽著棠小甜的話,看著棠小甜的動作,櫃台後麵正在織毛衣的銷售人員,這才放下手裏正織著的毛衣,用正眼看向棠小甜三人。
然後,才把眼神看向放在玻璃櫃上的錢和票,拿起來數了數正好。
拿出票據,開了單子撕下來,和棠小甜給的六張工業票和12塊錢,一起夾在夾子上,劃到了收錢的櫃台
買好了水鞋,他們又挨個逛起了賣糕點和雜貨的櫃台。
在賣糕點的櫃台,買了兩斤槽子糕和一斤雞蛋糕,最後來到了賣雜貨的櫃台,棠小甜看到有海帶和蝦皮,就買了幾斤海帶和半斤蝦皮兒。沒有找到紅棗的生意,棠小甜開口問道:“沒有紅棗嗎?”
銷售人員搖了搖頭。
棠小甜也沒有強求,就把能買到的都買了。
棠軒和趙衛國全程跟在她身後,沒有說一句話,隻是在棠小甜將東西買好過後,將買好的東西接過來,放進自己的背簍裏麵背著。
等從供銷社出來,中午已經快過去了,趙衛國開口說道:“肚子餓了吧,我們去國營飯店吃東西。”
話音剛落,棠軒的肚子就咕嚕咕嚕的叫喚了起來。
趙衛國和棠小甜不由自主的看向,棠軒那叫的正歡的肚子,棠小甜有點懊惱的開口說道:“棠軒,你肚子餓了,怎麽不早說?我們吃完再來買也是一樣的。”
上國營飯店,三人每人都叫了一碗餛飩,吃完背著買好的東西往家走,隻是還沒走出鎮子,棠小甜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開口:“我們去廢品站看看有沒有什麽書可以淘?”
棠軒一聽立馬開口迴應,聲音都歡快了幾分。
“好,我們去看看有沒有書,前段時間找的書,我都已經能背得滾瓜爛熟了。”
趙衛國不置可否,既然姐弟倆都想去廢品收購站看看能不能淘到,可以看的書,那就去吧。
最後,姐弟倆在廢品收購站,還真的淘到了自己比較心儀的書,隻不過有點缺損。
趙衛國站在外麵,這裏的書沒有小學到高中的課本,棠小甜就把從海城廢品站淘的課本,從空間拿了出來,裝作是在這裏的廢品收購站找到的。
從廢品收購站出來,趙衛國還有點吃驚問道:“你找這些課本幹嘛?”
棠小甜看著趙衛國說道:“當然是學習用的呀。你也要跟著一起。”
趙衛國一聽還有自己的事兒,有點不確定的說道:“讓我一起學,我能學得會嗎?再說現在都不高考了,學這些有什麽用?”
談軒不幹了,開口說道:“我姐姐是個高中生,現在還在自學中醫方麵的知識,你隻讀了個小學,你再不學習能和我姐有共同語言嗎?再說了,誰說學習沒用,你看城裏麵招工的,哪一個不要初中高中的文憑。”
對於文不文平這件事,趙衛國倒是沒放在心上,讓他放在心上的是跟棠小甜沒有共同語言這句話。
於是,趙衛國看著棠小甜,一臉真誠的說道:“我學,不過你要教我。”
三人一路上邊走,邊規劃著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安排,現在是農曆10月初到過年還有差不多三個月時間,三人在路上做好了規劃,人也差不多到家了。
迴到家,棠小甜他們才將東西歸攏好,院外就傳來了咚、咚、咚的敲門聲。
“門沒關,推開自己進來。”棠軒開口對院外喊道。
門外的人聽到了,嘎吱一聲就將院門推開走進了院子裏。
看到趙衛國在有點兒吃驚的說道:“你怎麽在?”
來人的確是沒料到,這趙衛國天都快黑了,還沒迴家,還在棠小甜和棠軒家裏麵逗留。
趙衛國,看向來人開口迴道:“嫂子,我這就要迴去了。”
說完,對著棠小甜說道:“小甜,我明天再過來。”
“好。”
棠小甜才一迴答完,趙衛國抬著腿就往院子外麵走去。
看著趙衛國已經離開了,棠軒進了廚房,李小妹就走到棠小甜身邊,開口說道:“聽說你會醫術,你可以幫我瞧瞧嗎?”
棠小甜有點兒愣神,她沒想到有人會跑到家裏麵來找她看病,不過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應該是上次傳出去的。
棠小甜看著李小妹,想了想開口說道:“我沒有行醫資格證,隻是自己看了幾本中醫方麵的書籍。你確定要我幫忙看,你還是去找鎮上的醫生吧。”
“我······”李小妹臉紅紅的,半天就隻出了一個我字,然後像鼓起勇氣一樣,才又開口說道:“是女人病。”
聲音小得棠小甜都聽不到。
棠小甜不得不開口問道:“你說的什麽?”
聽見棠小甜的詢問,李小妹像下定了決心一樣,聲音終於大了點:“是那方麵的問題,不好找男醫生看。所以才想讓你給我開點藥,放心,就算治不好也不會找你麻煩。”
那方麵的問題是哪方麵的問題?棠小甜有點弄不清楚。到了最後看見李小妹那扭扭捏捏的樣子,棠小甜才反應了過來。
三人吃完早飯,才一人背了一個背簍往鎮上的供銷社走去。23sk.
現在已經開始下雪了,天氣很冷,路上也沒多少行人。
三人來到供銷社之後,直奔賣百貨的櫃台,看著櫃台裏擺著的幾雙水鞋,開口問道:“同誌,這水鞋怎麽賣?”
櫃台裏的銷售人員手裏麵拿著正在織的毛衣,聽著有人問話,掀了掀眼皮,看向棠小甜三人,仔細打量了一下,才懶洋洋的開口說道:
“一雙水鞋。要兩張工業票並4塊錢,你們有嗎?有就買,沒有就走開。“
現在這些銷售人員都是這樣,看碟下菜,棠小甜也沒有計較,她的語氣開口說道:“同誌我們有票,給我們拿一雙35碼的,一雙39碼的,一雙42碼的水鞋,這是6張工業票並12塊錢。”
聽著棠小甜的話,看著棠小甜的動作,櫃台後麵正在織毛衣的銷售人員,這才放下手裏正織著的毛衣,用正眼看向棠小甜三人。
然後,才把眼神看向放在玻璃櫃上的錢和票,拿起來數了數正好。
拿出票據,開了單子撕下來,和棠小甜給的六張工業票和12塊錢,一起夾在夾子上,劃到了收錢的櫃台
買好了水鞋,他們又挨個逛起了賣糕點和雜貨的櫃台。
在賣糕點的櫃台,買了兩斤槽子糕和一斤雞蛋糕,最後來到了賣雜貨的櫃台,棠小甜看到有海帶和蝦皮,就買了幾斤海帶和半斤蝦皮兒。沒有找到紅棗的生意,棠小甜開口問道:“沒有紅棗嗎?”
銷售人員搖了搖頭。
棠小甜也沒有強求,就把能買到的都買了。
棠軒和趙衛國全程跟在她身後,沒有說一句話,隻是在棠小甜將東西買好過後,將買好的東西接過來,放進自己的背簍裏麵背著。
等從供銷社出來,中午已經快過去了,趙衛國開口說道:“肚子餓了吧,我們去國營飯店吃東西。”
話音剛落,棠軒的肚子就咕嚕咕嚕的叫喚了起來。
趙衛國和棠小甜不由自主的看向,棠軒那叫的正歡的肚子,棠小甜有點懊惱的開口說道:“棠軒,你肚子餓了,怎麽不早說?我們吃完再來買也是一樣的。”
上國營飯店,三人每人都叫了一碗餛飩,吃完背著買好的東西往家走,隻是還沒走出鎮子,棠小甜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開口:“我們去廢品站看看有沒有什麽書可以淘?”
棠軒一聽立馬開口迴應,聲音都歡快了幾分。
“好,我們去看看有沒有書,前段時間找的書,我都已經能背得滾瓜爛熟了。”
趙衛國不置可否,既然姐弟倆都想去廢品收購站看看能不能淘到,可以看的書,那就去吧。
最後,姐弟倆在廢品收購站,還真的淘到了自己比較心儀的書,隻不過有點缺損。
趙衛國站在外麵,這裏的書沒有小學到高中的課本,棠小甜就把從海城廢品站淘的課本,從空間拿了出來,裝作是在這裏的廢品收購站找到的。
從廢品收購站出來,趙衛國還有點吃驚問道:“你找這些課本幹嘛?”
棠小甜看著趙衛國說道:“當然是學習用的呀。你也要跟著一起。”
趙衛國一聽還有自己的事兒,有點不確定的說道:“讓我一起學,我能學得會嗎?再說現在都不高考了,學這些有什麽用?”
談軒不幹了,開口說道:“我姐姐是個高中生,現在還在自學中醫方麵的知識,你隻讀了個小學,你再不學習能和我姐有共同語言嗎?再說了,誰說學習沒用,你看城裏麵招工的,哪一個不要初中高中的文憑。”
對於文不文平這件事,趙衛國倒是沒放在心上,讓他放在心上的是跟棠小甜沒有共同語言這句話。
於是,趙衛國看著棠小甜,一臉真誠的說道:“我學,不過你要教我。”
三人一路上邊走,邊規劃著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安排,現在是農曆10月初到過年還有差不多三個月時間,三人在路上做好了規劃,人也差不多到家了。
迴到家,棠小甜他們才將東西歸攏好,院外就傳來了咚、咚、咚的敲門聲。
“門沒關,推開自己進來。”棠軒開口對院外喊道。
門外的人聽到了,嘎吱一聲就將院門推開走進了院子裏。
看到趙衛國在有點兒吃驚的說道:“你怎麽在?”
來人的確是沒料到,這趙衛國天都快黑了,還沒迴家,還在棠小甜和棠軒家裏麵逗留。
趙衛國,看向來人開口迴道:“嫂子,我這就要迴去了。”
說完,對著棠小甜說道:“小甜,我明天再過來。”
“好。”
棠小甜才一迴答完,趙衛國抬著腿就往院子外麵走去。
看著趙衛國已經離開了,棠軒進了廚房,李小妹就走到棠小甜身邊,開口說道:“聽說你會醫術,你可以幫我瞧瞧嗎?”
棠小甜有點兒愣神,她沒想到有人會跑到家裏麵來找她看病,不過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應該是上次傳出去的。
棠小甜看著李小妹,想了想開口說道:“我沒有行醫資格證,隻是自己看了幾本中醫方麵的書籍。你確定要我幫忙看,你還是去找鎮上的醫生吧。”
“我······”李小妹臉紅紅的,半天就隻出了一個我字,然後像鼓起勇氣一樣,才又開口說道:“是女人病。”
聲音小得棠小甜都聽不到。
棠小甜不得不開口問道:“你說的什麽?”
聽見棠小甜的詢問,李小妹像下定了決心一樣,聲音終於大了點:“是那方麵的問題,不好找男醫生看。所以才想讓你給我開點藥,放心,就算治不好也不會找你麻煩。”
那方麵的問題是哪方麵的問題?棠小甜有點弄不清楚。到了最後看見李小妹那扭扭捏捏的樣子,棠小甜才反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