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摘李子去
變身後,重迴90年代的童年生活 作者:豐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路無話,專心騎車,直到胡燕指著看起來距離公路不算太遠的一片山林說:“看,那邊應該就是李子林。”
陳樂扭頭一看,她的視力很好,瞬間確認了。
因為葉子之間,偶爾還能看到少量長得著急的李子,已經開始隱約的泛黃,相對比較顯眼,顯然那一片都是李子。
陳樂點頭道:“是那裏,我們找找從哪裏過去,應該會有銜接公路的路口!”
四姐妹開始慢慢騎行巡視,果然找到了入口。
可能是因為公路的原因,這個入口被人休整過。
雖然是泥土路,但也基本上有半米的路麵,還頗為平整。
路口還立著一塊牌子,牌子上用紅色油漆寫著李子林三個字。
這招牌,就非常顯眼了。
而且路麵上,還能看到幾道自行車的痕跡,顯然附近已經不止陳樂家裏有自行車了。
自行車這東西,幾十年前就有了。
隻不過陳樂這邊的交通,在之前自行車完全無用,所以也沒人買。
騎著自行車一路趕到李子林,這李子林是真的好大。
就是看起來有些陰森恐怖。
因為原始的李子樹,可謂長得是奇形怪狀。
再加上李子樹皮看起來到處都是裂口,一點兒都不好看,簡直就像一根根妖魔鬼怪。
不過還好是,這李子林裏不是沒有人,反而人還少。
就像三姐妹說的,現在已經有人在弄李子吃了。
當然了,並不是偷。
這麽大一片李子林,要說沒有主人的話,那是開玩笑。
現場都豎著牌子,李子兩毛錢1斤,不過需要自己弄。
現場還有很多竹竿和鉤子,靠在一根根大的李子樹下。
很多人都攀爬上了李子樹,在一根根枝幹上拿著竹竿去勾小的枝丫,然後一陣使勁的搖晃,基本上隻要有一定成熟度的李子都會搖下來。
爬樹的倒是很少有大人,都是些小孩子。
因為李子樹這種木材並不是很堅固,反而可能因為蟲蛀的問題,變得非常的脆弱。
這麽高的李子樹,在現在這是無法打農藥的,全都是自然生長。
枝幹上掛著油脂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蟲子搞的。
這樣一來,大人就不敢上去了。
因為這些李子樹,最低的枝丫都有個四五米,高的可能有個7米左右,還是挺危險的。
人家主人就在現場,擺著一個磅秤。
唯一的規矩就是,要摘哪一顆李子樹就隻能摘哪一棵。
不能說這顆去摘一點大的,那顆摘一點大的,這也算是最原始的一種營銷手段。
要想李子掉下來不破碎其實也有辦法,隻要有足夠多的人就行。
比方說拉著一塊大大的布,上麵的搖晃之後掉落在布上,這樣基本上都不會壞。
陳樂等人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都知道這李子樹很高,所以也是帶了工具的。
看到青春靚麗的四姐妹騎著自行車而來,現場男女老少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多看了兩眼。
青春少女的氣息,是最吸引人的。
劉芳和胡燕基本可以算14歲了,在女孩子來說,已經有了一些大人的模樣,可謂渾身都青春洋溢。
陳樂和陳琳雖然在肩寬上吃虧,而且相對也矮了一些,但也算是個大姑娘一般,自然也很吸引人。
四姐妹一起選定了一棵李子樹,人家老板也不搭理,反正牌子上都寫著呢,他就坐等上秤收錢。
“我爬上去,你們在下邊接好了。”陳樂說。
“陳樂,還是你厲害,什麽都會。”
“小心點兒啊,不要爬太高了。”
“李子樹很脆弱的。”
不愧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這些生活中的小常識全都明白。
“你們要接好,不需要擔心我。”
陳樂再次交代了一句就開始爬樹。
以陳樂的體力和重量來對比,爬樹簡直不要太容易。
雙手抓著樹,像猴子一樣就爬上去了。
根本就不需要大腿去夾著樹,那樣做對女生來說也不文雅。
三姐妹在樹下把一塊大的布拉開,呈現三角的模式。
爬到一定位置之後,陳樂把靠著樹的竹竿拿拉上來。
然後用鉤子鉤著一根小樹叉說:“接好啊。”
“來,我們接著呢。”
“搖吧!”
“沒問題,我們肯定接住。”
三姐妹,你一言我一語,信誓旦旦。
陳樂開始晃動起來,一刹那樹葉和李子就往下掉落。
這玩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慣性的作用下,有些李子柄斷裂的時候,方向不太對,直接就拋射了出去。
隻能說一大部分人落到布上,還是有幾個會落在地上,甚至是落在三姐妹的頭上。
被李子砸到後,三姐妹發出一聲聲驚叫。
還好的是李子重量也不大,而且高度也不足,最多就是被砸得有些痛。
這點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三姐妹來說是小意思。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弄這個東西還真是體力活。
因為全都是野蠻生長,又屬於天然,加上這塊土地上李子已經長了好多年,別看樹很大,但要論產量的話也就很一般了。
弄完了一棵樹,剩下的都是搖不下來的,也就不到十斤。
但是弄完這棵樹,基本上用了三姐妹兩個小時,中午是注定不能迴去了。
誰也沒有提出要吃飯的事情,繼續弄下一棵樹。3sk.
陳樂係統裏雖然什麽都有,但也沒有提。
一直弄到下午三四點,終於弄了四五十斤的樣子,這樣也就差不多了。
其實大家都是覺得好玩而已,她們根本就不缺這些吃的。
最後稱重的結果是52斤,李子的主人很大方,直接算50斤就行了。
甚至那些摔壞的都沒有算錢,直接送了。
摔壞是不可避免的,隻要不是故意任由掉在地上摔壞,主人家倒是非常的大氣。
大家原地休息了一陣,把摔壞的全部吃完,就準備打道迴府
滿載而歸之下,雖然四姐妹都勞累了,卻非常興奮。
這就是童年,有時候計較的根本就不是得失和勞累,而是好不好玩。
陳樂扭頭一看,她的視力很好,瞬間確認了。
因為葉子之間,偶爾還能看到少量長得著急的李子,已經開始隱約的泛黃,相對比較顯眼,顯然那一片都是李子。
陳樂點頭道:“是那裏,我們找找從哪裏過去,應該會有銜接公路的路口!”
四姐妹開始慢慢騎行巡視,果然找到了入口。
可能是因為公路的原因,這個入口被人休整過。
雖然是泥土路,但也基本上有半米的路麵,還頗為平整。
路口還立著一塊牌子,牌子上用紅色油漆寫著李子林三個字。
這招牌,就非常顯眼了。
而且路麵上,還能看到幾道自行車的痕跡,顯然附近已經不止陳樂家裏有自行車了。
自行車這東西,幾十年前就有了。
隻不過陳樂這邊的交通,在之前自行車完全無用,所以也沒人買。
騎著自行車一路趕到李子林,這李子林是真的好大。
就是看起來有些陰森恐怖。
因為原始的李子樹,可謂長得是奇形怪狀。
再加上李子樹皮看起來到處都是裂口,一點兒都不好看,簡直就像一根根妖魔鬼怪。
不過還好是,這李子林裏不是沒有人,反而人還少。
就像三姐妹說的,現在已經有人在弄李子吃了。
當然了,並不是偷。
這麽大一片李子林,要說沒有主人的話,那是開玩笑。
現場都豎著牌子,李子兩毛錢1斤,不過需要自己弄。
現場還有很多竹竿和鉤子,靠在一根根大的李子樹下。
很多人都攀爬上了李子樹,在一根根枝幹上拿著竹竿去勾小的枝丫,然後一陣使勁的搖晃,基本上隻要有一定成熟度的李子都會搖下來。
爬樹的倒是很少有大人,都是些小孩子。
因為李子樹這種木材並不是很堅固,反而可能因為蟲蛀的問題,變得非常的脆弱。
這麽高的李子樹,在現在這是無法打農藥的,全都是自然生長。
枝幹上掛著油脂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蟲子搞的。
這樣一來,大人就不敢上去了。
因為這些李子樹,最低的枝丫都有個四五米,高的可能有個7米左右,還是挺危險的。
人家主人就在現場,擺著一個磅秤。
唯一的規矩就是,要摘哪一顆李子樹就隻能摘哪一棵。
不能說這顆去摘一點大的,那顆摘一點大的,這也算是最原始的一種營銷手段。
要想李子掉下來不破碎其實也有辦法,隻要有足夠多的人就行。
比方說拉著一塊大大的布,上麵的搖晃之後掉落在布上,這樣基本上都不會壞。
陳樂等人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都知道這李子樹很高,所以也是帶了工具的。
看到青春靚麗的四姐妹騎著自行車而來,現場男女老少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多看了兩眼。
青春少女的氣息,是最吸引人的。
劉芳和胡燕基本可以算14歲了,在女孩子來說,已經有了一些大人的模樣,可謂渾身都青春洋溢。
陳樂和陳琳雖然在肩寬上吃虧,而且相對也矮了一些,但也算是個大姑娘一般,自然也很吸引人。
四姐妹一起選定了一棵李子樹,人家老板也不搭理,反正牌子上都寫著呢,他就坐等上秤收錢。
“我爬上去,你們在下邊接好了。”陳樂說。
“陳樂,還是你厲害,什麽都會。”
“小心點兒啊,不要爬太高了。”
“李子樹很脆弱的。”
不愧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這些生活中的小常識全都明白。
“你們要接好,不需要擔心我。”
陳樂再次交代了一句就開始爬樹。
以陳樂的體力和重量來對比,爬樹簡直不要太容易。
雙手抓著樹,像猴子一樣就爬上去了。
根本就不需要大腿去夾著樹,那樣做對女生來說也不文雅。
三姐妹在樹下把一塊大的布拉開,呈現三角的模式。
爬到一定位置之後,陳樂把靠著樹的竹竿拿拉上來。
然後用鉤子鉤著一根小樹叉說:“接好啊。”
“來,我們接著呢。”
“搖吧!”
“沒問題,我們肯定接住。”
三姐妹,你一言我一語,信誓旦旦。
陳樂開始晃動起來,一刹那樹葉和李子就往下掉落。
這玩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慣性的作用下,有些李子柄斷裂的時候,方向不太對,直接就拋射了出去。
隻能說一大部分人落到布上,還是有幾個會落在地上,甚至是落在三姐妹的頭上。
被李子砸到後,三姐妹發出一聲聲驚叫。
還好的是李子重量也不大,而且高度也不足,最多就是被砸得有些痛。
這點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三姐妹來說是小意思。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弄這個東西還真是體力活。
因為全都是野蠻生長,又屬於天然,加上這塊土地上李子已經長了好多年,別看樹很大,但要論產量的話也就很一般了。
弄完了一棵樹,剩下的都是搖不下來的,也就不到十斤。
但是弄完這棵樹,基本上用了三姐妹兩個小時,中午是注定不能迴去了。
誰也沒有提出要吃飯的事情,繼續弄下一棵樹。3sk.
陳樂係統裏雖然什麽都有,但也沒有提。
一直弄到下午三四點,終於弄了四五十斤的樣子,這樣也就差不多了。
其實大家都是覺得好玩而已,她們根本就不缺這些吃的。
最後稱重的結果是52斤,李子的主人很大方,直接算50斤就行了。
甚至那些摔壞的都沒有算錢,直接送了。
摔壞是不可避免的,隻要不是故意任由掉在地上摔壞,主人家倒是非常的大氣。
大家原地休息了一陣,把摔壞的全部吃完,就準備打道迴府
滿載而歸之下,雖然四姐妹都勞累了,卻非常興奮。
這就是童年,有時候計較的根本就不是得失和勞累,而是好不好玩。